陳銳
-
焦點專題 Focus
電玩的音樂世界
電玩音樂,不僅僅是遊戲的一部分,更是許多人童年與成長的重要陪伴。從紅白機時代的簡單旋律到現代遊戲的交響樂規模,電玩音樂記錄了每個世代玩家的回憶。那段通關《超級瑪利兄弟》的激昂,那曲《薩爾達傳說》的悠揚旋律,成為無數人生命中的背景音。 電玩音樂不僅呈現多樣風格,更伴隨玩家一同成長。對於許多人而言,這些音樂見證了從孩提時的好奇,到成年後的懷舊,甚至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如今,電玩音樂不僅停留在螢幕內,更走進音樂廳,成為文化舞台上的焦點。如同2014年起,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電玩獎項典禮之一,被譽為「遊戲界的奧斯卡」的The Game Awards(簡稱TGA),獎項即涵蓋了最佳配樂和音樂獎、最佳聲效設計、最佳演出及玩家之聲等,在2023年典禮吸引了1.18億人次收看,突顯出音樂在遊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其中,日本作曲家則在這段歷程中扮演關鍵角色,他們透過獨特的創新性與情感深度,創作出既能觸動玩家心弦,又能超越遊戲的音樂作品。為此,我們將聚焦5位極具代表性的日本作曲家,了解他們如何用音樂為遊戲增添靈魂,並深刻影響全球的音樂與遊戲文化。 此外,電玩音樂的魅力不僅局限於遊戲玩家。YouTuber 海牛(本名許崴)認為電子遊戲逐漸成為一種新型態「整體藝術」,小提琴家曾宇謙談及音樂與電玩的情緣,陳銳更分享了他的人生哲學與遊戲體驗,在在展現電玩如何超越娛樂,成為藝術與哲學的交集。在前述背景下,本專題將帶領讀者回顧電玩音樂的多樣性,探索其如何與我們共同成長,並且打動我們的情感。 (本專題特別感謝編輯顧問Damon Li)
-
焦點專題 Focus 資深玩家現身
電玩是我的Life style:陳銳的人生與遊戲哲學
即使旅行在全球各大音樂廳中,小提琴家陳銳離樂迷卻很近,因為他在閒暇的時間經常以幽默的短片分享他的演奏生活。於是社交媒體的互動,已經吸引了超過52萬訂閱者,平台上也累積了超過9,000萬次的觀看。尤其在疫情期間,他為習樂人提供虛擬練習室以及認識練習夥伴的應用程式Tonic聯合創始人,造福不少學子。這些成就,不僅證明了他在音樂上的才華,還顯示了他對創新與跨界合作,尤其是電玩, 作為知名遊戲《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的長年顧問,在遊戲的衍伸動畫《奧術》(Arcane)之中也有陳銳的身影。從近期剛出版的《頭號玩家》(Player 1)的專輯封面中可看出,4格畫面有演奏家的他、社交軟體做影片的他、建立Tonic練琴app的他,當然不能錯過的,還有平日玩電玩的他。 音樂和電玩相輔相成 對電玩音樂的熱情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陳銳透露,年僅5、6歲時,便開始與父親一同沉浸於像《快打旋風》和《超級馬利歐兄弟》等經典遊戲中。隨著遊戲的發展,他逐漸從父親轉向與妹妹共享這些娛樂時光。「但有次在玩Game Boy的聲音太大了,被要求把聲音關小一點。」他回憶道:「但聲音一沒有就沒有那麼好玩,也無法那麼投入了!」這發現讓他瞬間明白音樂對電玩的重要性:「玩的人喜歡將音樂開很大聲,是因為螢幕再大也只有在你面前,可是音樂是充滿整個空間,那會讓你身處在情境裡面。」 後來自己玩的就像是任天堂公司出的《寶可夢》,還有任天堂64(簡稱「N64」)出來的時候,會玩「明星大亂鬥」系列(super smash bros)可以當各種不同的角色,也有很可愛的打架比賽遊戲,是他在等待上課時美好的時光。 他的遊戲跟練琴不衝突,他回想小時候父母有一套策略,可能會規定2:1,也就是練一個小時可以玩半個小時電玩。「這對我超有用的!」陳銳從中體認:「遊戲是什麼?就是你做一樣東西,可以得到另一個東西!」這樣的理解不僅適用於遊戲,對他的人生哲學也有著深刻的影響。他把人生看作是一場「遊戲」,每做一件事情,都可能會得到不同的回報,無論是人情、金錢還是知識。他也分享自己的經歷:「我爸媽不會在我小時候說『你就去練琴,將來你會懂。』這對小孩來說就不好玩,因為他看不到那個能夠得到的東西。但如果可以讓小孩很清楚地知道也許有零
-
音樂 時隔33年再度來台
班貝格交響樂團亞洲巡迴 攜手陳銳在台演出
「班貝格交響樂團(Bamberg Symphony)已經隔33年沒來過台灣了!」合唱指揮暨巴哈靈感音樂文化協會理事長梁秀玲表示:「第一次來是1988年在國父紀念館演出,第二次則是1990年在兩廳院。」時隔多年,樂團終於在亞洲巡迴中將台灣列為其中一站,並特邀小提琴家陳銳回台,演出他即將「封曲」的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 「班貝格交響樂團在德國,是與柏林愛樂、慕尼黑愛樂並列為國家級的3個樂團。」提起樂團的重要性,梁秀玲表示:「班貝格交響樂團是特別的存在!有別於在大城市的樂團有資金、有觀眾,它卻是出自德國的一個小鎮。」她補充,班貝格在文藝復興時期是羅馬天主教教皇、國王所居之地,因此雖是小鎮,卻有著宮廷的貴氣。而它的歷史源於二戰之後,住在捷克的德裔音樂家被迫返回德國,但因為大城市被戰爭摧毀而無路可去,所幸班貝格市長識得人才,於是籌資將他們留下,組成這個優秀的團隊。
-
特別企畫 Feature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依常規運行的世界,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防疫有成的台灣,在上半年的封閉警戒後,成為全球少數能回歸日常的國度。在回顧過往一年的此刻,我們也觀察到不同與往年的變化與發展
-
焦點專題 Focus 小提琴家
陳銳 台灣已是家 爸媽一起來台跨年
送走二○二○年,我會更珍惜人與人的情感,等疫情過後,我就又得開始飛了,不過我想到時會有點改變,因為我發現台灣已經變得很像我可以回來的一個家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1:就做你最擅長的事吧! 持續練功的努力家們
陳銳 從「空中飛人」變身「網際超人」
個性正向樂觀、超有能量的陳銳,本來就是社群媒體重度使用者,總樂於與樂迷分享他的所見所思,影片、梗圖總是幽默又風趣。當疫情打亂空中飛人演出行程,宅在家的他也絕不閒著,趁機充電、練習喜歡的曲子,還把平常用來玩遊戲的平台改成虛擬練習室,不但設計古典音樂家主題,更邀請樂團首席、獨奏家好友搭檔進行線上演出,或一起教導大師班陳銳笑說:「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音樂,而是人。音樂只是媒介、工具,幫助我與人連結。」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四季》 連結你我的世界 唱遊四季
陳銳與泰雅學堂音樂會
擔任今年兩廳院駐館藝術家之一的台裔小提琴家陳銳,造訪了新竹尖石鄉「泰雅學堂」的小朋友們,也激盪出將在十二月初演出的「唱遊四季」音樂會。山林的自然景致、雞犬相聞的田園風光,還有原鄉孩子的純真與音樂,讓陳銳想到韋瓦第的經典《四季》,於是透過這部歌頌春夏秋冬的作品,與原鄉歌謠揉合,聯繫起他與泰雅孩子的音樂世界。
-
特別企畫 Feature 孕育音樂家的搖籃
布魯塞爾亨利.拉寶芙音樂廳
NSO二次歐巡的第一站,就是歐盟所在的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演出地點在國際樂壇上可說非常具代表性,就是每四年一次的「伊利莎白女王音樂大賽」的賽場之一「寶薩藝術中心」中的「亨利.拉寶芙音樂廳」,曾經誕生過許多優秀的演奏家,包括這次隨NSO歐巡演出的小提琴家陳銳。此廳的聲響效果號稱是全球前幾名,此外還有兩大亮點不可錯過有著新藝術風格的管風琴,還有高雅氣派的皇室包廂。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探訪布魯塞爾
舉足輕重的「小城」 音樂藝術之都
布魯塞爾不但是比利時的首都,也是歐盟的總部所在,除了政治上的重要地位,它也是一個美麗的藝術之都,尤其是在音樂領域,除了聞名世界的伊莉莎白女王國際音樂大賽,還有在歐洲樂壇舉足輕重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與收藏豐富、頗具特色的樂器博物館。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將台灣的聲音帶給世界
歡慶卅周年的國家交響樂團真的很忙!繼去年底首度遠征美加,三月底又將啟程進行二度歐洲巡演,將台灣的聲音帶到多個首度造訪國家與城市。呼應第一個巡演點「克拉勒國際音樂節」的策展主題「家,甜蜜的家」,NSO相應的曲目,除演金希文為二二八事件而作的交響曲《臺灣》,也邀請台裔小提琴家陳銳,在前五站演出。三月中的「來自臺灣」音樂會,就讓台灣樂迷先聽為快。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帶你重返列寧格勒
繁花勝景與戰爭血淚交織 共譜時代之聲
柴科夫斯基以生命低谷崛起的逆轉力,創造出新境界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而蕭斯塔可維奇在創作第七號交響曲時,正是故鄉列寧格勒城慘遭納粹圍城之時,排練及首演狀況連連,音符裡藏著個人和家國的斑斑血淚。NSO這次邀請小提琴陳銳獻藝,帶領聽眾走出迷霧森林,指出旭日所在,繼而迎向曙光。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天上人間 馬勒第四」
亮眼新「銳」 返台「首」演協奏曲
NSO馬勒系列的第二場音樂會「天上人間 馬勒第四」,除了有身兼小提琴家的名指揮克里斯多夫.波彭、國內出色的新秀女高音林慈音,還有特邀的新秀小提琴家陳銳。陳銳於二○○九年獲得伊莉莎白女王國際小提琴大賽首獎,被視為音樂界的「台灣之光」,這次首度回台與交響樂團合作協奏曲,將以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展現他的傑出琴藝。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四:未來大師
NSO放送國際級新銳 各大賽選秀明日大師
除了國內外大咖加持的節目,各樂團也肩負著拔擢新秀提供展演舞台的重要任務。大家總是期待著新生代的光芒綻放,這個樂季裡有哪些新秀等著讓大家眼睛一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