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d Trip》排練現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提供)
戲劇 創造焦點與YUCK Circus串聯台澳馬戲女力

《Bed Trip》從失眠出發,打造「當羊跨越過柵欄之後」的世界

【2025衛武營馬戲平台】創造焦點 & YUCK Circus女馬系列《Bed Trip》

2025/12/6~7  14:30

高雄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

一群畫著兩撇鬍子的女生,在舞台上態度張狂、喜感爆裂,做起高難度技巧像個陽剛硬漢;刻意模仿典型白人直男的姿態,甚至以誇張的角度秀出褲襠的「份量」,引起台下觀眾的狂笑。

「創造焦點馬戲團」(下簡稱創造焦點)導演梅芷菱難忘第一次在社群媒體上看到YUCK Circus演出片段時的激動,她驚呼:「原來女子馬戲還可以長成這樣!」

我們一樣,卻又不完全一樣

同樣是女性、同樣面對性別與身體,來自西澳的全女馬戲團 YUCK風格輕鬆、粗鄙、帶著惡趣味,談議題的同時毫不犧牲幽默與快感,與台灣女子馬戲挖掘創傷與痛感的路徑,形成強烈對比。

2023年,創造焦點在愛丁堡藝穗節親眼目睹YUCK的演出,梅芷菱形容全團像迷妹一樣興奮:「因為終於發現有人在做跟我們一樣的事,但又不完全一樣。」

導演喬治亞.德瓜拉(Georgia DEGUARA)也注意到這群台灣觀眾:「我們看到一群女生一直來看,只覺得:哦,她們看起來很 punk、很酷。」

兩團一見如故,合作的想法就此落下,直到衛武營馬戲平台的牽線,才真正萌芽。那個「一樣卻又不完全一樣」的差距,形成跨國共創《Bed Trip》的奇妙張力。

YUCK Circus(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提供)

工作節奏:慢 vs.

《Bed Trip》從敲定合作到碰面排練,中間隔了一整年。對梅芷菱來說,那一年幾乎是在憑空想像,因為沒有身體,就沒有馬戲。

「馬戲不能紙上談兵。」梅芷菱清楚團隊的工作節奏,少說3個月、半年才會端出一個作品。YUCK的習慣完全相反,團員平常散居各地,往往是演出前兩週才集中、高強度排練,一起「衝」出作品。

「過程中,所有人都在等我給一個可以『想像』的框架,但我自己也知道,真正的驗證要到進排練場才會開始。」梅芷菱說。

因為相信YUCK的工作節奏,梅芷菱選擇先把整個演出內容構思好,等YUCK一落地,再共同填入身體、技巧與節奏。

訓練體系:感覺 vs. 方法

第2層差異,來自訓練體系。

台灣馬戲演員的訓練,靠的是日復一日的練習,慢慢「抓感覺」,卻難以用清楚的語言說明。然而,YUCK一向重視演出安全,德瓜拉說:「我們不會把任何我們『害怕』的東西放到演出裡。技巧如果不能確定成功率,就不做。」

德瓜拉強調,部分以男性為主的馬戲訓練文化,習慣用「上一個飛人的身體可以承受」來合理化風險,卻忽略每個人條件不同。

在《Bed Trip》的排練過程中,台澳兩團在人體堆疊上有非常具體的交流。創造焦點過去多半用經驗去調整角度、重量與位置;YUCK則提出自己的方法:如何上、如何下、如何確認彼此都準備好了。

梅芷菱從中理解「方法的重要性」,不是為了規訓創作,而是讓失誤與受傷的機率下降,讓表演的氣力可以集中在敘事與情感,而不是「每一次都在賭運氣」。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創造焦點馬戲團(Huang Xingyao 攝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提供)

議題處理:憤怒 vs. 自嘲

在性別議題的處理上,澳洲與台灣的距離更加明顯。

澳洲在女性議題的處理上走得很前面,YUCK的第一部作品就以犀利幽默的手法直面月經、搭訕、職場中女性被物化等經驗。然而,對創造焦點而言,在台上比中指就已經是很挑釁了,這種「可以用玩笑講非常嚴肅的事」的態度,是很大的衝擊。

女馬系列代表作《#Since 1994》以尖銳質問正面衝撞父權與身體規訓。在看到YUCK後,梅芷菱開始反思:女子馬戲是否只能透過沉重與憤怒來表達?能不能也像YUCK一樣,用戲謔自嘲的方式,談同樣的問題?

這樣的視角,為台灣的女子馬戲打開另一種路徑——可以輕盈,但不代表逃避;可以好玩,但不代表不嚴肅;面對議題時可以直接、不繞圈子,而不必永遠停留在控訴。

那隻跨越不過柵欄的羊

《Bed Trip》的創作起點始於梅芷菱因家庭關係變化而開始失眠的個人經驗。梅芷菱表示,失眠只是作品的入口,真正被放大的,是「那些讓你睡不著的東西」:壓力、逃避、恐懼、愧疚、無法說出口的慾望,以及半夜突然通透的那種清醒。

在自我探問的過程中,「數羊」的意象浮現。她想像那隻無法順利跨過欄杆的羊,就像壓在心頭、讓你無法入睡的東西。

羊指向性別,如同社會對於女性的期待——要溫柔、要乖。梅芷菱選擇讓這些羊「失控」,解放羊也是解放被限制住的女性形象。同時,她也將這隻「跨不過去的羊」連結到難以面對的父執輩關係。

德瓜拉則認為,羊的設定打開了YUCK的創作開關,讓她們可以盡情運用擅長的肢體誇張與角色扮演,把自己變成「會衝撞、反咬欄杆、開派對的小羊」,測試各種介於人與動物之間的姿態。

《Bed Trip》排練現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提供)

用馬戲道具翻轉出符號和意象

創造焦點擅於將馬戲道具轉譯成其他意象,在新作中發揮得更徹底:彈球承載時間感,從規律到混亂,像腦袋在夜裡逐漸失控,讓觀眾聽見夜晚;呼拉圈更是千變萬化,它是頭上的羊角,也是柵欄、跳繩,成為一條條必須被跨越的檻。

YUCK在呼拉圈上的技術,也被納入作品中。表演者在地板滾圈,那畫面像牧羊人趕羊,也像被羊群包圍的人類。德瓜拉說,她們過去慣用的是,讓自己成為角色,諧擬電視人物、運動員、男性角色,而創造焦點則是「讓道具本身變成符號」。

《Bed Trip》排練現場,YUCK Circus與創造焦點兩團成員合影。(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提供)

女性身分是前提,不是標籤

《Bed Trip》不只解放了女性框架,也解放了梅芷菱,讓她開始在創作中學習放鬆,特別是因《#Since 1994》的成功伴隨而來的壓力。

「真正的女子馬戲不是『談女人的故事』,而是從自己的身體經驗出發,去感覺世界。」只要站在台上的,是這些女性的身體,她們做的每一件事,自然都帶著性別經驗。

德瓜拉補充,YUCK並不刻意標榜「女性」或「女權作品」,女性身分是前提,而不是標籤。「當觀眾看見一支全女陣容的馬戲表演,其中展現的友誼、信任、技術、幽默與創造力,本身就已經改變『誰可以站在這個位置』的社會想像。」她說,最理想的狀態是,有一天這不再被視為特別,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在《Bed Trip》之後,兩個來自不同文化、不同系統、不同語言的女子馬戲的下一趟旅程,冒險才將要開始:當羊終於跨過欄杆之後,要往哪裡去?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11/24 ~ 2026/02/24
Authors

作者

演出評論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