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喚醒春天 喚醒現代
二○一三不只是華格納和威爾第誕生兩百周年,同時也是斯特拉溫斯基的舞劇《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1913)首演後的一百周年紀念。《春之祭》對廿世紀音樂發展影響之深刻,眾所皆知。而《春之祭》的音樂還可以隨著時代在人的記憶中喚起什麼樣新的生命,總是可以從它新的編舞中來一探究竟。為了慶祝一百年前這部作品的誕生,柏林邦立歌劇院(Staatsoper Berlin)特地邀請德國知名編舞家莎夏.瓦茲(Sasha Waltz)在今年重編新舞。十月廿六日,瓦茲的《春之祭》在柏林席勒劇院登場。
-
企畫特輯 Special
情動於中 舞筆躍然
剛於11月正式陞任香港舞蹈團藝術總監的楊雲濤,是傑出的舞者與編舞家,身上有著豐厚的民族舞與現代舞素養,讓他的舞作在傳統況味中呈現現代的流暢與自由。十二月他將率領香港舞蹈團首度訪台,帶來獲2013香港舞蹈年獎「最值得表演舞蹈製作」的《蘭亭.祭姪》,以書法為題材,讓行筆走韻化身舞動肢體,將王羲之在《蘭亭集序》的灑脫自在、與《祭姪文稿》中,顏真卿的字字悲憤,在舞作中一一表露。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劇場如市場,藝術情何堪?
趙梁導演的舞劇《警幻絕》雖是取材《紅樓夢》的「太虛幻境」,表達人生如夢的禪意,但極盡奢華的視聽表現卻難免與此背道而馳。而在天橋劇場的觀賞過程,亦因觀眾的嘈雜言談進出與毫不忌憚的拍攝,令人難以體會藝術家意欲傳達的感動,如市場般的劇場,讓創作者與觀眾都成了受害者。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樂舞聯手 重生烏江魂
馬水龍 ╳ 劉鳳學
繼《竇娥冤》、《沉默的飛魚》,馬水龍及劉鳳學兩位台灣重量級的藝術家再度合作,以楚漢爭霸為背景,邀請指揮邱君強帶領NSO國家交響樂團、集合新古典舞團、台北愛樂合唱團、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共同推出大型舞劇《揮劍烏江冷》。此劇改編自馬水龍於一九九七年演出的說唱劇《霸王虞姬》,在原來的四幕六十多分鐘加上序幕,擴充為七幕九十分鐘的作品。移除了原有的詞句,將主角項羽、虞姬及配角劉邦分別改以嗩吶、南胡與琵琶替代。而劇情上,則從張良納履、韓信胯下之辱揭序,一路演繹兩位主角的恩愛、鴻門宴至含淚烏江前。 馬水龍及劉鳳學雖分屬不同範疇,卻互有涉獵,並且一致認為兩類藝術領域相通。劉鳳學大學時副修音樂,是舞蹈界少有看總譜排練的編舞家;而馬水龍對色彩視覺敏銳,在譜寫音樂時,腦中就有舞蹈畫面出現。音樂與舞蹈的創作緊緊相扣,兩位大師聯手打造的作品,更將氣勢磅礡、撼動人心。 趁此機會,本刊邀請兩位藝術家深度對談,分享各自的藝術歷程與這次合作的想法。
-
舞蹈新訊
《靈動運河》 舞動城市的流動記憶
每年皆有新創作演出的廖末喜舞蹈劇場,今年受台南文化中心邀請製作《靈動運河》,演出以台南運河為背景,並融入府城文化風情,透過結合多媒體的舞劇形式,為觀眾呈現出老運河的新意象。 台南運河自一九二二年開闢以來,除了負擔輸送物資的任務,也意外成為台南人情感的載體,提供精神的寄託,這曾經是台南人的驕傲;但隨著府城的繁榮熱鬧,工商迅速發展,卻使得秀麗美景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令人望之卻步的汙染,如同一個棄婦般,運河,默默地承載了城市的起落興衰,納盡了人間百態,曾幾何時,人們卻漸漸將它遺忘。 府城的歷史故事隨歲月光影照映於河上,人文風景在粼粼波光中閃耀,這是台南人的心靈安歇處,《靈動運河》用舞蹈將這條生命之河的「靈、氣、韻、動」活躍於舞台上,以靈動的肢體與投射場景帶領觀眾進入運河的情感記憶中,並喚起對環境的珍視,舞出城市靈魂之美。
-
即將上場 Preview 吳義芳編導 NSO獨奏家軍服上身
《大兵的故事》 虛實間揭露人性晦澀
斯特拉溫斯基的小品《大兵的故事》,述說大兵遇上魔鬼、魔鬼要用魔法書與之交換提琴的故事。這次NSO實驗音場演出此劇,由編舞家吳義芳擔任編導與編舞,將由四位舞者與一位說書人,用「舞劇」形式呈現,以寫實與非寫實的手法來貫穿。
-
舞蹈
名實相符的巨星之夜
在景氣低迷的這段時間,美國芭蕾舞團世界知名的聲譽,為台灣的表演藝術掀起了漣漪。幾支橫跨不同世代的舞作,展現ABT的多樣面貌,拓展了台灣觀衆欣賞芭蕾的領域。
-
演出評論 Review
《阿詩瑪》的民族美學
《阿詩瑪》所呈現的美學主體是舞蹈空間,不是劇情,強調以色彩作爲感情的隱喻,求得視覺上的秩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