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舞劇

相關文章 9 篇
  • 物換星移,幾多過客;五十載唐樓,危殆日漸;牡丹樓未見牡丹,吉祥樓難得吉祥。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話說舞台「幕後紀實」——從《牡丹.吉祥》簡單說

    人生諸事,因緣所致;緣聚則生,緣散即滅; 紀實攝影,就是眾緣和合。 若無眾生象,則無眾生相; 舞台幕後紀實,無象即無相。 每幅影像,都是身體;每個身體,是一齣戲; 每齣戲有多個身體,這些身體推衍無數人間戲碼。 幕後,並非台前另一頭的空間, 而是生命無數、層次無窮的世界。 舞台「幕後紀實」一言難盡;今以洪振宇編舞、導演的《牡丹.吉祥》開門,跟大家一起逛幕後、說舞台。 洪振宇幼年隨祖母偷渡澳門,蝸居《牡丹.吉祥》舞劇背景的祐漢新邨,以弟弟的身分進夜校讀書,直到「龍的行動」獲發澳門永久性居民身分證。《牡丹.吉祥》首作於2014年,二版創作於2019年澳門藝術節,洪振宇以生命經歷編舞、導演,藉祐漢新邨數說澳門50年史跡。 洪振宇的特殊人生,讓《牡丹.吉祥》幕後記錄,自然延伸至祐漢新邨實境。 人生,戲一齣; 幕後,無涯界。

    文字|許斌
    第340期 / 2021年07月號
  • 《春之祭》中,被選出的少女穿上紫色的袍子,不斷地向天空奔跳。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喚醒春天 喚醒現代 莎夏.瓦茲新編《春之祭》

    二○一三不只是華格納和威爾第誕生兩百周年,同時也是斯特拉溫斯基的舞劇《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1913)首演後的一百周年紀念。《春之祭》對廿世紀音樂發展影響之深刻,眾所皆知。而《春之祭》的音樂還可以隨著時代在人的記憶中喚起什麼樣新的生命,總是可以從它新的編舞中來一探究竟。為了慶祝一百年前這部作品的誕生,柏林邦立歌劇院(Staatsoper Berlin)特地邀請德國知名編舞家莎夏.瓦茲(Sasha Waltz)在今年重編新舞。十月廿六日,瓦茲的《春之祭》在柏林席勒劇院登場。

    文字|沈歲、Bernd Uhlig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 《蘭亭.祭姪》中,藉著流動的光影變化,原本具體的文字形象彷彿飛騰起來,活躍成為立體的身體書寫。
    企畫特輯 Special

    情動於中 舞筆躍然 訪香港舞蹈團藝術總監楊雲濤談舞劇《蘭亭.祭姪》

    剛於11月正式陞任香港舞蹈團藝術總監的楊雲濤,是傑出的舞者與編舞家,身上有著豐厚的民族舞與現代舞素養,讓他的舞作在傳統況味中呈現現代的流暢與自由。十二月他將率領香港舞蹈團首度訪台,帶來獲2013香港舞蹈年獎「最值得表演舞蹈製作」的《蘭亭.祭姪》,以書法為題材,讓行筆走韻化身舞動肢體,將王羲之在《蘭亭集序》的灑脫自在、與《祭姪文稿》中,顏真卿的字字悲憤,在舞作中一一表露。

    文字|陳宜庭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 舞劇《警幻絕》宣傳折頁封面。
    北京

    劇場如市場,藝術情何堪?

    趙梁導演的舞劇《警幻絕》雖是取材《紅樓夢》的「太虛幻境」,表達人生如夢的禪意,但極盡奢華的視聽表現卻難免與此背道而馳。而在天橋劇場的觀賞過程,亦因觀眾的嘈雜言談進出與毫不忌憚的拍攝,令人難以體會藝術家意欲傳達的感動,如市場般的劇場,讓創作者與觀眾都成了受害者。

    文字|王泊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
  • 馬水龍與劉鳳學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樂舞聯手 重生烏江魂

    馬水龍 ╳ 劉鳳學

    繼《竇娥冤》、《沉默的飛魚》,馬水龍及劉鳳學兩位台灣重量級的藝術家再度合作,以楚漢爭霸為背景,邀請指揮邱君強帶領NSO國家交響樂團、集合新古典舞團、台北愛樂合唱團、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共同推出大型舞劇《揮劍烏江冷》。此劇改編自馬水龍於一九九七年演出的說唱劇《霸王虞姬》,在原來的四幕六十多分鐘加上序幕,擴充為七幕九十分鐘的作品。移除了原有的詞句,將主角項羽、虞姬及配角劉邦分別改以嗩吶、南胡與琵琶替代。而劇情上,則從張良納履、韓信胯下之辱揭序,一路演繹兩位主角的恩愛、鴻門宴至含淚烏江前。 馬水龍及劉鳳學雖分屬不同範疇,卻互有涉獵,並且一致認為兩類藝術領域相通。劉鳳學大學時副修音樂,是舞蹈界少有看總譜排練的編舞家;而馬水龍對色彩視覺敏銳,在譜寫音樂時,腦中就有舞蹈畫面出現。音樂與舞蹈的創作緊緊相扣,兩位大師聯手打造的作品,更將氣勢磅礡、撼動人心。 趁此機會,本刊邀請兩位藝術家深度對談,分享各自的藝術歷程與這次合作的想法。

    文字|黎家齊、李秋玫、李宜萍
    第239期 / 2012年11月號
  • 《靈動運河》以靈動的肢體與投射場景帶領觀眾進入運河的情感記憶中。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靈動運河》 舞動城市的流動記憶

    每年皆有新創作演出的廖末喜舞蹈劇場,今年受台南文化中心邀請製作《靈動運河》,演出以台南運河為背景,並融入府城文化風情,透過結合多媒體的舞劇形式,為觀眾呈現出老運河的新意象。 台南運河自一九二二年開闢以來,除了負擔輸送物資的任務,也意外成為台南人情感的載體,提供精神的寄託,這曾經是台南人的驕傲;但隨著府城的繁榮熱鬧,工商迅速發展,卻使得秀麗美景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令人望之卻步的汙染,如同一個棄婦般,運河,默默地承載了城市的起落興衰,納盡了人間百態,曾幾何時,人們卻漸漸將它遺忘。 府城的歷史故事隨歲月光影照映於河上,人文風景在粼粼波光中閃耀,這是台南人的心靈安歇處,《靈動運河》用舞蹈將這條生命之河的「靈、氣、韻、動」活躍於舞台上,以靈動的肢體與投射場景帶領觀眾進入運河的情感記憶中,並喚起對環境的珍視,舞出城市靈魂之美。

    文字|黃逸儂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 ABT版的《唐.吉訶德》強調西班牙風味。
    舞蹈

    名實相符的巨星之夜 評美國芭蕾舞團「芭蕾巨星之夜」、《唐.吉軻德》

    在景氣低迷的這段時間,美國芭蕾舞團世界知名的聲譽,為台灣的表演藝術掀起了漣漪。幾支橫跨不同世代的舞作,展現ABT的多樣面貌,拓展了台灣觀衆欣賞芭蕾的領域。

    文字|吳素芬、林鑠齊
    第96期 / 2000年12月號
  • 編導吳義芳。
    即將上場 Preview 吳義芳編導 NSO獨奏家軍服上身

    《大兵的故事》 虛實間揭露人性晦澀

    斯特拉溫斯基的小品《大兵的故事》,述說大兵遇上魔鬼、魔鬼要用魔法書與之交換提琴的故事。這次NSO實驗音場演出此劇,由編舞家吳義芳擔任編導與編舞,將由四位舞者與一位說書人,用「舞劇」形式呈現,以寫實與非寫實的手法來貫穿。

    文字|李秋玫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 張苛
    演出評論 Review

    《阿詩瑪》的民族美學

    《阿詩瑪》所呈現的美學主體是舞蹈空間,不是劇情,強調以色彩作爲感情的隱喻,求得視覺上的秩序感。

    文字|王墨林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