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夏季,中國演藝市場似乎進入了瘋狂的報復性消費狀態,各大演出場館迎來了疫情後最洶湧的觀演人潮。雖然北京、上海等城市街頭觸目可及坐飛機、坐高鐵,拖著行李箱來看戲的觀眾,但真正能稱得上是2023年現象級舞台劇作品的,只有上海文廣演藝集團、英國真正好集團聯合製作的中文版《劇院魅影》(台譯《歌劇魅影》)。
自5月初開始,《劇院魅影》中文版在上海大劇院全球首演。34天40場演出總票房斬獲4,850萬元人民幣,平均單場票房超過120萬元。隨後從6、7、8月起,分別於深圳、廣州等地開啟全國巡演,票房也迅疾一售而空;而10月北京站剛開出場次,出票率已超過5成。這一業績已把同樣一票難求的北京國家話劇院的經典劇碼《大宅門》、江蘇大劇院的舞劇《紅樓夢》等遠遠甩在後面了。
值得注意的是,《劇院魅影》中文版最大的購票觀眾來自平時並不太進劇場的人群,年齡集中在18至45歲,他們一年未必會看兩三次戲,但這次購票的最大動力則來自《劇院魅影》IP本身的魅力。這也就意味著,一個成熟產業化的經典音樂劇IP的確會帶動更多音樂劇之外的觀眾進入劇場,而更為重要的是,這樣龐大的音樂劇市場也必然會給當地的音樂劇人才庫帶來升級。因此《劇院魅影》中文版的出品人馬晨騁認為:《劇院魅影》中文版的成功上演和它所帶來的轟動效應,標誌著中國的音樂劇產業從原版引進、中文版製作到產業化,已完成三步跨越,將開始進入了3.0時代。不過,清醒的學界人士提示,他們真正需要面對的考驗是:3.0時代是否還能延續「魅影」的熱度?市場的下一波高潮是否能如此輕易捕捉?!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