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灘上的愛因斯坦
-
巴黎
不想坐好看戲?請上台解放身體!
疫情過後,歐陸表演藝術界一掃社交距離的陰霾,邀請民眾與表演者共享舞台體驗。今年秋天在巴黎演出的3部作品以不同方式,讓觀眾選擇被動觀看或主動參與,營造出多元且豐富的觀演關係。 法國新銳導演戈瑟蘭(Julien Gosselin)的新作《滅絕》(Exitinction),一開場就讓人覺得誤闖夜店。舞台中央的DJ播放著節奏強烈的電子音樂,側台也供應免費啤酒,觀眾可以自由穿梭台上、台下,像是遊走於舞池與包廂之間.經歷了長達半小時的銳舞派對,觀眾才從碩大的螢幕上看到表演者躋身於熱舞群眾之中,揭開這場末日寓言的序幕。戈瑟蘭巧妙地把參與觀眾化為背景,形塑作品要傳達的墮落感與電影美學。 德國女導演蘇珊娜.甘迺迪(Susanne Kennedy)則邀請觀眾一同挑戰半世紀前的經典歌劇《沙灘上的愛因斯坦》(Einstein on the beach)。不同於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融合復古風格與超現實意象,導演與視覺藝術家Markus Selg營造出橫越遠古社會和未來文明的儀式.長達3個半小時的演出中,觀眾可以任意登上旋轉舞台,近距離欣賞歌隊表演和投影裝置,沉浸在真實與虛擬交融的宇宙。導演透過人工化的美學創造出炫目又迷幻的感官效果,帶領大家邁入人類世的不確定感。 以《優雅的印度諸國》(Les Indes galantes)聞名的街舞編舞家Bintou Dembl在《G.R.O.O.V.E.》中帶領觀眾遊走於龐畢度美術館,透過吟唱、電影、裝置、街舞的多元交融,體現跨文化的魅力。劇末,舞者請觀眾一起上台、重複相同的姿態與律動。演出不僅瞬間成為嘻哈派對,更宛如一場集體的街頭運動.Bintou Dembl透過鼓動的節奏勾勒出群體狂歡的氣氛,建構出集體行動的壯觀場面與震撼能量。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驚世炫目的「無」與「有」之間
被視為「廿世紀表演史里程碑」的《沙灘上的愛因斯坦》,四度重製展開最後一次世界巡迴,三月初在香港藝術節演出。在《沙灘上的愛因斯坦》中,沒有沙灘,沒有愛因斯坦,沒有故事情節,沒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沒有戲劇衝突雖然是卅多年前的製作,於今觀之卻仍令人驚異不已,更引發同場觀眾褒貶殊異的奇妙反應。
-
倫敦
《沙灘上的愛因斯坦》演出狀況多 竟引發劇場禮儀爭論
當代史詩歌劇《沙灘上的愛因斯坦》再度搬上舞台並展開世界巡演,五月初在倫敦巴比肯中心首演當晚,卻頻頻出狀況,不僅延遲了半小時開演,途中更因為技術問題必須中斷演出。而演出時觀眾席出現數次的閃光燈,也引發社群網站的熱烈討論與回響,甚至歸結出「新版劇場禮儀」。
-
特別企畫 Feature R.W.的崛起
六○年代前衛運動 羅伯.威爾森的起點
羅伯.威爾森生逢其時,如果沒有戰後紐約前衛運動,就不可能有今日的劇場大師。六○年代的時代精神不但孕育、鼓勵了他的創作美學,也提供了大量的合作人脈。畢竟羅伯.威爾森做的是劇場,劇場是門合作的藝術,是社會的縮影。紐約下城緊密的人際關係,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創意激盪與友誼。
-
特別企畫 Feature R.W.的聽覺美學
喚醒多元並存的心靈景觀
羅伯.威爾森的聽覺美學,就是將語言、音效、音樂等,當作是一種聲音景觀,一種可以在空間感受到的物件。威爾森像是室內設計師般,針對某一齣戲的室內空間,擺設他的聲音家具,然後邀請觀眾來欣賞品味這個空間。
-
藝壇動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劇作家哈洛.品特辭世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劇作家哈洛.品特辭世 英國現代劇場重量級劇作家、200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哈洛.品特(Harold Pinter),於2008年12月24日因食道癌病逝倫敦家中,享年78歲。品特自2002年獲知罹癌,2005年時,品特就是因為身體不適,不克親往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獎。 在逾四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品特寫了超過三十部的戲劇,包括《生日宴會》、《看門人》、《回家》、《背叛》等,頒發諾貝爾獎的瑞典皇家文學院形容,品特的作品,回歸了戲劇寫作的藝術形式:「品特使戲劇回歸到它的基本元素:一個封閉的空間和不可預知的對話。人們在這些對話裡受到彼此的控制,一切矯飾土崩瓦解。」除了是優秀的劇作家,品特也是演員、散文作家、劇場導演。他同時也是個人道主義者與反戰運動者,曾公開斥責美國總統布希出兵伊拉克,稱布希為「殺人犯」,稱英國首相布萊爾是「白痴」。(莊珮瑤) 編按:因本刊於12月底截稿後接獲此訊息,故特以本訊通知讀者,並將於下期雜誌【紀念大師】單元,與讀者共同回顧哈洛.品特的一生。 【台灣】 台北縣推出「兒童表演藝術節」巡迴演出 為縮短臺北縣城鄉差距,讓孩子們從小接觸文化藝術空間,臺北縣政府主辦了大型「兒童表演藝術節」活動;由台北縣文化局策劃,邀請紙風車劇團與十多個北縣藝術團體,從即日起展開五個月的免費下鄉巡迴演出。此次參與的團隊包含了蘋果兒童劇團、六藝劇團、大腳丫劇團、弘宛然古典布袋戲團、逗點創意劇團、漢霖魔兒說唱團等。主辦單位並特地打造了一座七米高的城堡式舞台,表演之後,還可以讓孩子們爬上去玩溜滑梯,這座城堡舞台也將隨著團隊,輪流到廿九鄉鎮市登場。詳情請電02-29603456轉4588/0937273743。(莊珮瑤) 台藝大表演藝術研究所研討會徵求論文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將於今年上半年舉辦第六屆跨界對談研討會,主題定為「表演藝術研究」,探討國內外表演藝術理論與實務之多樣性。研討會議題包含表演藝術跨
-
其他分類
舊中牟新 方是王道
如果「傳統」底蘊不夠深厚,無法形成本身不斷循環生息的「形式藝術」,那麼一味地抱殘守缺就只會走向黃昏。而「創新」呢,如果沒能體會「創」者乃是從「舊有養分」融匯貫通、打破框架「再」「成長」,只是搞顛覆、剽竊、搞自以為是所謂的創意的話那麼「創新」只是販賣一個光桿idea而不能完整自圓其說。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面對大師 從極簡到無限的音樂「玩」人
菲利普.格拉斯 Philip Glass
對菲利普.格拉斯來說,他不希望「極簡主義作曲家」是他唯一的稱號,事實上,將近五十年的創作歷程中,格拉斯的音樂作品形式多元、類型也多元,「極簡」或許是他的註冊商標,但絕對不是他的「唯一」。他的影響甚廣,不僅在電影配樂、歌劇和管絃樂曲成果豐碩,同時也對搖滾、電音等領域有所影響。這次暌違超過十年再度訪台,本刊特別安排越洋電話訪問,讓讀者在大師到訪前,就可以展開對大師的「深度閱讀」。
-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於喬瑟夫.門尼諾
康乃狄克州布里茲堡聖潔心大學英語與戲劇學士,華盛頓美國天主教大學傳播戲劇藝術碩士。 一九八二年擔任邁阿密新世界藝術節的總經理。一九八三至八九年擔任下一波藝術節駐團經理,一九九一年擔任諮詢顧問;一九九二年起,擔任BAM的執行製作。一九八四年第一屆下一波藝術節,他負責推出由羅勃.威爾森執導、菲利普.葛拉斯作曲的《沙灘上的愛因斯坦》,門尼諾視該製作爲個人事業的代表作。一九九〇年,擔任第二屆紐約國際藝術節的藝術總監之一。 自一九九九年起,門尼諾接任Harvey Lichtenstein之職,擔任下一波藝術節藝術總監至今;期間曾推介各地知名藝術家如日本的勅使川原三郎、永子與高麗,以及台灣的林懷民等等。 門尼諾目前也在布魯克林學院研究所教授藝術管理,也是國家藝術基金會、紐約州藝術諮議會委員之一,並曾爲無數的藝術企畫、基金會與評議會擔任撰述、演講與顧問。 (本刊編輯 傅裕惠)
-
新浪潮
不變與變之間 露辛達.柴德斯(Lucinda Childs)的舞蹈
在編舞時,柴德斯感興趣的並非不斷地介紹新元素,而是如何以各種不同的觀點來處理同一事物。
-
藝術節 Festival
旗幟鮮明的紐約下一波藝術節
「下一波」已經舉辦到第十屆了,由於其大膽突進的精神,聲光俱美的製作,不但炒熱了紐約的冬天,更成爲世界表演新潮的風向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