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
-
焦點專題 Focus 以中華文化為本位的現代創作
相聲瓦舍 「政治不正確」的選擇
1988年4月,還在就讀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的大學生馮翊綱與宋少卿以「在劇場裡說相聲」為創作方式,號召同學到系館中庭看表演,然後取名為「相聲瓦舍」,30年來演出不輟。從團名來看,無論是表演形式的「相聲」,或是宋代作為娛樂場域的「瓦舍」,往往會將相聲瓦舍的創作歸類於「傳統藝術」、或是「說唱藝術」,但創辦人馮翊綱很堅定地說:「我們做的是現代戲劇。」
-
檳城
「檳城廟會」帶頭,啟動癸卯兔年演出
「檳城廟會」始於1999年的兔年新春,是檳城最大型的民間文化活動,24年內從未中斷,過去兩年因疫情轉為線上,今年回歸實體,繼續由檳州各姓氏宗祠聯委會主辦,大年初七在檳城喬治市古跡區多條歷史悠久的街道舉行,大大小小15個舞台,呈現各種戲曲、布袋戲、相聲等演出,重燃民眾對祖籍方言的熱忱。本屆廟會同時涵蓋了區內23家宗祠會館,根據不同的民俗主題策展活動,讓民眾自由入內參觀,接觸教科書上沒有提及的文化瑰寶,總共吸引20萬人參與。 承接廟會的餘溫,檳城最新文創園區COEX也帶來一連三場別開生面的《詩詞歌賦說相聲》,由來自台灣的喜劇團團長翁銓偉聯手大馬卜卜劇場藝術總監程守明,結合兩地的演員,將華人耳熟能詳的著名詩句,加入台灣與大馬的在地文化特色,改編成3至5分鐘的搞笑段子,以對口相聲的形式演出。翁銓偉和程守明都是賴聲川導演作品《寶島一村》的演員,因緣際會下促成這次的合作,演出內容輕鬆幽默,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佳節期間不忘關懷弱勢群體,資深劇場演員林佳佳於2月底復出,在明新社主辦、心劇坊呈現的單人劇《星星@海洋》中,飾演一位自閉症患兒的母親,從高山到穀底,再從絕望到盼望、掙扎到接納、害怕到坦然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每場演出都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和過來人現場與觀眾交流,分享語言治療、特殊教育、家長心理輔導等資訊,藉此提高社會對特殊兒童的關注,支援父母與孩子一起面對挑戰。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不可思議的福分 一以貫之的敬業 郎祖筠憶國寶級相聲大師吳兆南
國寶級相聲大師吳兆南,於美國洛杉磯時間十月十四日凌晨一時卅分在家中安詳辭世,享壽九十三歲。除了留下深銘人心的表演與相聲經典段子,他也在晚年收了江南、侯冠群、郎祖筠、劉增鎧、劉爾金和樊光耀等徒弟,弟子們並以師父之名,成立了「吳兆南相聲劇藝社」,演出大師傳授的絕活。本刊特邀吳兆南唯一的女弟子郎祖筠,口述回憶她與吳大師的師生情誼。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反映多元文化 拼貼狂笑奇景
多元族群構成的台灣,所發展出來的喜劇也反映了多元文化的變遷、流動、混雜、交融與滲透。有中國傳入的相聲,在此生根發展另創新枝;有葷素不拘的說唱表演,有拼貼混搭到極致的胡撇仔戲,也有反映當下影視消費文化的新生代舞台喜劇令人目不暇給!
-
戲劇
走過,為何痕跡不留?
《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終究還是和伊恩萊特、莎曼珊的旅遊節目,沒有根本的不同,還是一樣的景點、美食、節慶,至於是六星級旅客或背包客,是感官享受或心靈啟發,是旅人還是乘客,同樣都是獵奇,都是來去不留痕跡的觀光客。
-
焦點專題 Focus
德雲社郭德綱 仿古創新渡長江
相聲是流行在北方的民間曲藝,往往觀眾也是以熟稔語言的北京天津等地居多。所以有順口溜說「京油子、衛嘴子」指的就是京城腳下的見識多與眼界廣,而天津衛的人擅長嘴皮上功夫,所俏言快語說起來的話,就像連珠砲似地把人給迷茫住了。再者中國各地語南北方言各異,南腔北調大鼓評彈,想要讓台下聽明白又被吸引逗樂住,往往要具備非凡的舞台魅力及深化的技術,還要有跨越長江的勇氣與努力。 事實上,從來沒有一個北方的相聲演員如像郭德綱一般,能在上海體育館開講相聲,也沒有任何一位非主流的民營相聲演員會改當電視綜藝節目的主持人,出演連續劇、電影,登上娛樂版的頭條新聞。 八歲起習藝,傳統藝術根柢紮實 備受觀眾歡迎的德雲社,只是票價低、說的內容是傳統段子,既不當政策宣導的傳聲筒、也不像電視裡變調的相聲小品,它就是本份地重現書場和穿長袍說相聲,班主郭德綱辛勞經營自負虧損十年後,直到二○○五年媒體和網路的關注,一步步才聚集了大眾青睞的眼光。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郭德綱八歲開始學藝,先拜評書前輩高慶海學說書,後跟隨相聲名家常寶豐學習說相聲,又同時學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戲曲,也有過戲班兼演文丑和唱功花臉的經驗,對深化自己的相聲表演,造成重要影響,如同前輩相聲大師侯寶林,郭德綱也是透過對傳統戲曲扎根學習,並交流借鑑各形各色的形式,確立了適合自己的表演風格。 雖然德雲社在京城站住腳了,不過和主流官派相聲界的譏諷始終進行著,他自稱非著名相聲演員、非主流相聲演員,曾經戲言「要想取得成功需要的是朋友,要想取得巨大的成功需要的是敵人。感謝中國相聲界對我做過的一切!」又說自從出了北京德雲社,主流相聲界便有了嬰兒般的睡眠。這是什麼意思?睡著睡著就哭醒了!主流相聲界並不是因為失敗而煩惱,而是因為失敗了找不到藉口而煩惱。幸好相聲界前輩出面緩頰,加上他拜師相聲世家侯耀文,二○○五年加入其侯耀文所領導的中國鐵路文工團,也算是進入了主流圈和官方和解收場。 雖然有人稱郭德綱抄襲傳統相聲名段改為自己的段子,郭德綱本人也多次表示,有些段子確實是由老段子改編的,還有人指責其某些作品風格低俗,但依然擁有相當多愛好者,他們還自稱「綱絲」。 表演作品繁多,相聲系列最完整</s
-
藝號人物 People 黃士偉
面對不惑 活出真實的自己
私底下,黃士偉是一個會搞笑、會開朋友玩笑的人,在舞台上,他的喜劇表演能力堪稱一絕,相聲的演出,更讓觀眾把黃士偉與諧星畫上等號。然而他卻自承,雖然他一直努力追求健康陽光的生活,但他的本質是灰暗的。所以當他發現自己已經好久沒有認真的、正經地演個角色,就有個衝動,想把比較深沉的、內在的自己呈現出來。於是,步入不惑之年的他,這次要為了自己,好好地演一場戲!
-
演員的庫藏記憶
說話像相聲的媽媽
我的兒子、女兒,尤其上國中二年級的女兒,從小就喜歡聽奶奶說事情,經常說完一個事,已經可以哈哈大笑好幾個回合了。因為我媽媽說個事,經常像是在說「相聲」,生動、準確,哪怕是用錯了字,都錯得無與倫比,我的「相聲」段子裡,從內容到表演,有太多無形的她在裡面,影響著我的思想、感情和語言,而以上這三個元素的組合,不就是任何一種作品的輪廓嗎?
-
台前幕後
笑聲後面的省思 吳兆南談相聲的過去、現在、未來
相聲係北方都市說唱藝術的一支,在台灣居然能夠跨世代地傳承,不依靠任何補助。自此觀之,相聲簡直是近五十年文化建設、傳播、生根的模範生,但是在流行文化橫掃一切的勢頭之下,它的存續也出現了危機,著眼於這一點,我們特請吳兆南帶領大家回顧相聲的過去,談談它的未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甩掉什麼包袱?肩起什麼包袱?
近年來,以戲劇感豐富舞台呈現的表演方式,逐漸爲台灣的說唱藝術帶來一些新的發展特色。在傳承說唱藝術的表演團體當中,亦不乏對形式與內容有所創新者,在票房上也各有斬獲。然而,在新舊世代的交替之間,面臨著「開發新觀衆群」、「提升創作質量」等等屬於經營和藝術發展面的課題,曲藝工作者有何因應之道?對於新世紀的曲藝表演環境,又有什麼樣的期待?
-
說戲
我們能不能說相聲
賣底片的電視廣吿詞,借用了一幅對聯: 看我非我 我看我 我亦非我 裝誰像誰 誰裝誰 誰就像誰 任何一種藝術表現,皆發於一個單純的動機,將內容透過適當的形式傳達出來,並產生獨特的風格,是每一個創作人都在做的。試將「說學逗唱」的橫向平列關係抹消,改爲縱向串連關係,就變成:「相聲是一種以『說』爲基本形式的表演藝術,透過學、唱等方法,傳達內容,並建立『逗』的風格。」 相聲,能不能「裝誰像誰」?部份從事專業表演的演員(包括各種媒體的演員),其對表演的認知,只停留在「把角色演好」這個層次上,對二十世紀初的寫實主義而言,這個想法是正確的;但在寫實主義之前與之後,這個想法則是可笑的。中國的表演體系中,「敍事」與「代言」不能偏廢,相聲表演更出於此一體系,游走於敍事、代言之間。 一個演員表演相聲,就段子內容講述時,他是個「敍事人」;說到某個人物,他要飾演那個人,成爲暫時的「角色」;最難拿揑的是「自己」。「自己」這個層次,指的不是演員眞正的自己,而是表演時,台上的自己,難即難在不能在台上假扮一個自己,否則便直接演了一個角色;又不能完全抛掉本來的眞自己,否則演員的獨立特質將被抹殺。此說非是要誇顯相聲演員之能,而是提醒,在演出相聲的時候,要精確認知,放鬆從事。「自己」、「敍事人」及「角色」即是相聲表演的三個層次。 而「抖包袱」可以說是相聲表演的代名詞,「裝包袱」則是相聲創作的代名詞。我們來看看怎麼裝一個包袱:首先要將最外的大方巾舖平,然後將物事一件一件齊整、穩當地疊好、裝入,再方巾四角,分兩次對角紮起,這便是一個包袱。相聲的包袱,由此引申而來。傳統的理論,將裝包袱的技巧,分類成二十二種,此說並不科學,且有膨脹分類之嫌,茲歸納成二原則四法門:「鋪平墊穩」、「三翻四抖」、此爲二原則。「性格褒貶」、「俏皮諧音」、「巧辯岔說」、「邏輯矛盾」,此爲四法門。我們不能產生誤會:說創作某一個段子,用某一原則、某一技法即可;此原則、法門,必須件件熟巧,隨機運用。 脚本,對相聲而言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但不論是作家,白紙黑字地寫成脚本也好,或演員即興創作也好,相聲創作的完成必須要經過四個階段: 一、即興。對脚本作家而言是收集素材,規劃大綱;對演員而言則是腦力激盪。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