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運動變身為行為藝術嘉年華
泰國是全球少數仍持續開放藝文表演場所的國家之一,除去年11月如常舉辦曼谷表演藝術節,連方興未艾的學生運動,也以行為藝術的方式來表達。駐泰國歐盟代表處於12月推出國際人權日文化活動,首度聚焦表演藝術,呼應近期政治氛圍,由泰國舞蹈家皮歇.克朗淳「象劇場」擔綱,以身體舞蹈為七大主要弱勢族群發聲。
泰國是全球少數仍持續開放藝文表演場所的國家之一,除去年11月如常舉辦曼谷表演藝術節,連方興未艾的學生運動,也以行為藝術的方式來表達。駐泰國歐盟代表處於12月推出國際人權日文化活動,首度聚焦表演藝術,呼應近期政治氛圍,由泰國舞蹈家皮歇.克朗淳「象劇場」擔綱,以身體舞蹈為七大主要弱勢族群發聲。
皮歇.克朗淳的重新製造,在既有傳統文化的符號裡,重新爭取到話語權後,不慍不火地將所要反抗、述說的內容爆發出來,作為對王權絕對正確性的反抗,讓舞蹈作品本身除了藝術層面的突破,更與泰國當今政治局勢產生對話關係。為什麼需要在此刻拆解泰國傳統舞蹈作品?在此也有了清晰的回答。這也是少見在藝術與現實兩種層面上,同時與當代現狀有深刻嵌合與呼應關係的作品。
再怎麼「乾淨」,也避不掉文化的痕跡。或許是東南亞古典舞種種的文化內涵讓他看到更廣的世界,也或許是從他者身上照望到自身,到東南亞走一遭後,陳武康覺得自己「打更開了」,也漸漸地不再掙扎與執著:「我現在覺得,如果把傳統理解成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一種身體經驗的歷史,那即便我周遭的文化,跟我喜歡的東西,可能不是同一件事,但當興趣變成生活的一部分,那些養分也會留在我的身體裡面,就也成為了我的一部分。」
曾經來台演出《泰國製造》、《我是惡魔》等舞作的皮歇.克朗淳,應該是台灣舞迷最熟悉的泰國編舞家了。身為泰國傳統箜舞舞者,克朗淳卻投入當代舞蹈創作,不僅成立了泰國第一個當代舞團,更建造了屬於舞團的獨立表演空間「象劇場」。將在八月三度訪台演出《靈薄域》,此作挑戰了泰國人對死亡的恐懼,從傳統跨越到當代的克朗淳,他說他想做的是「把(傳統)這本書打開,告訴觀眾,這裡沒有任何秘密,這裡面都是知識,人們擁有這本書,請用一種新的觀點來看這些內容。」
驫舞劇場藝術總監。二○一六年首次與泰國編舞家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合作,於台北寶藏巖進行跨國「身體的傳統」交流計畫,克朗淳於此次交流中分享了從泰國傳統舞蹈中發展出的Circlewith exits all around技巧;二○一七因國藝會支持的「打開羅摩衍那的身體史詩」專案赴泰國,再度開啟與克朗淳的合作交流。
今年的「新舞風」再邀「男人跳舞」,包括國人熟悉的日籍編舞家勅使川原三郎、去年與法國編舞家傑宏.貝爾合作《泰國製造》的泰國舞者皮歇.克朗淳在內的五位型男編舞家,來自五個國家,將各自展現獨特的文化底蘊與舞台魅力。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