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武康(右)與泰國編舞家皮歇.克朗淳(左)坐在象劇場的椅子上。(陳武康 提供)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表裡泰國(上) 表.外國人眼中的微笑之國╱台灣觀點 台灣創作者眼中的泰國

陳武康 現代又傳統、融合又大膽的國度

驫舞劇場藝術總監。二○一六年首次與泰國編舞家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合作,於台北寶藏巖進行跨國「身體的傳統」交流計畫,克朗淳於此次交流中分享了從泰國傳統舞蹈中發展出的Circle with exits all around技巧;二○一七因國藝會支持的「打開羅摩衍那的身體史詩」專案赴泰國,再度開啟與克朗淳的合作交流。

驫舞劇場藝術總監。二○一六年首次與泰國編舞家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合作,於台北寶藏巖進行跨國「身體的傳統」交流計畫,克朗淳於此次交流中分享了從泰國傳統舞蹈中發展出的Circle with exits all around技巧;二○一七因國藝會支持的「打開羅摩衍那的身體史詩」專案赴泰國,再度開啟與克朗淳的合作交流。

Q:請談談與泰國藝術家合作或以泰國為主題的創作經驗。

A泰國藝術家裡,我只跟皮歇合作過。這次到泰國跟他排練兩週,排練場在離曼谷四十分鐘車程的小村落,那時正巧他們可容納百人的象劇場剛落成,那是個很手工,很好看的劇場,有長年支持的觀眾在緬甸發現一批電影院的椅子,本來是買下來當作古董收藏,但見到皮歇要蓋劇場,就捐給了他。此外,也有鄉下老家房子的家具,皮歇是用補拼的方式去重建過去的回憶,很浪漫。

另外,皮歇有出家的經驗,我覺得很特別,但在泰國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許多泰國男子都有過出家的經驗,這也可能是使他時常呈現沉靜狀態的原因。

Q:對泰國文化、藝術印象最深刻的事,或文化衝擊經驗。

A我們在當地看了一場演出。開演前,通常他們會放國王歌的歌,但那場放了國歌。後來問皮歇,才知道是因為太久沒有新國王了,新歌還沒做好,他們只好拿國歌墊檔。

作為觀光客,我在各地看見前任拉瑪普密蓬.阿杜德(Bhumibol Adulyadej)不同時期的身影,廿歲、卅歲、六十歲……那形象接近於神。「拉瑪」取自史詩〈羅摩衍那〉,政治、宗教密不可分,他們在現代維持了近乎瘋狂又迷信的神話信仰,這是為什麼我覺得泰國既現代又傳統。

Q:推薦一件你印象最深刻的泰國藝術家作品。

A拉瑪五世是很酷的藝術家,他在位時,是世界強權瘋狂殖民的時代,他派出了王子們學習各國的長處,回國後將泰國傳統與現代交融。大城(Ayutthaya)的尼瓦塔馬拉瓦寺(Wat Niwet Thammaprawat)是他在一八七六年下令所建,外觀是哥德式的天主教堂,但殿堂內卻供奉純金佛像。這座寺廟反映了泰國文化——融合又大膽。

Q:如果用一個關鍵字來描述你所知的泰國當代社會現況,你會如何形容?

A泰國是land of smiles,大家都很愛笑。雖然他們說是不知道怎麼面對外來者,但他們確實缺少現代人講求積極進取的精神,他們豁達、無所謂、開心。

台灣因歷史因素,族群間形成圈,泰國族群更複雜,但完全超越了。像〈羅摩衍那〉幾乎影響了整個東南亞,但卻源自印度。他們沒有清楚的界線潔癖,很包容,不歧視。從這或許是因為「泰國」在一九四九年才正式成立,他們之前是暹羅。東南亞各國有些地方是重疊的,國界的概念很模糊。從他們的歷史,回望自己,會覺得有點好笑,不是不重要,但真的沒那麼嚴重。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