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黃怡儒

相關文章 7 篇
  • 《凍水牡丹》巧妙地將母親形象、歌仔戲、時空情境,透過舞者、歌者、戲中戲,與廖瓊枝本人疊合。
    回想與回響 Echo

    龜山島的意象

    《凍水牡丹》如此巧妙地將母親形象、歌仔戲、時空情境,透過舞者、歌者、戲中戲,與廖瓊枝本人疊合。其交織手法不循直線鋪陳,而是穿梭進退,偶有大片渲染,偶有停頓。這片拉開的大幕底,於是就有了戲劇人生的人影穿梭,也有音樂渲開的色彩空間,更有舞蹈抽象隱喻的感性魅力。

    文字|紀慧玲、林鑠齊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 黃諾行《看不見的城市》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他們,讓你看到「好的設計」! 劇場設計師紙上作品展

    台灣劇場設計環境雖然艱困,但仍有前仆後繼的藝術人才甘願投入,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展現創意的爆發力。藉由這次介紹PQ國際大展的機會,我們也來看看幾位正在台灣劇場裡On the Go的設計師,如何思考與創作他們的舞台。

    文字|採訪整理 廖俊逞
    第175期 / 2007年07月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黃怡儒 巷弄翻書浪 訂製綠洲劇場

    黃怡儒小檔案 ▲英國中央聖馬汀藝術暨設計學院敘事空間藝術碩士(MA SCENOGRAPHY)。 ▲曾與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世紀當代舞團、創作社劇團多次合作,二○○一年跨足商業展場設計,目前為「光助大房」設計公司負責人。 ▲近年代表作:二○○五年台北國際書展、約翰走路黑牌、綠牌品酒會、LV旗艦店開幕時尚秀等。 卡爾維諾的文學作品《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以輕、快、準、顯、繁討論未來的文學品質,不過這五個想法也是舞台設計師黃怡儒對室內設計的想像。從LV、Johnnie Walker、誠品、大小劇場,黃怡儒操刀的展演空間不計其數,他擅長用平凡的材料,做出令人驚豔的作品,在有限空間創造無限,在城市都會移植大自然綠意,熱愛實驗嘗鮮的他,相信「不管任何主題的設計,一定要符合原始的想像,就是簡單。」 為愛書找一個家 在英國聖馬汀攻讀敘事空間設計,短短一年間又跑去瑞士學影像、布拉格讀歌劇設計,位於通化街的工作室取名為「光助大房」,簡單明瞭說出設計師的好玩個性,以及對光的要求。愛書的黃怡儒當初純粹只是要替書找一個更寬廣的收納空間,因此工作室的首要設計重點,就是一面很大的書櫃。黃怡儒幸運地在綠意盎然的通化街巷弄,找到一間四十四坪的四房老公寓,從裡到外,黃怡儒靈活運用光線、色彩,說一則海與森林的愛情故事。 從巷口遠遠就望見刷上土耳其藍外牆的工作室,推開同色系、中式雕花的木門,沒有人不會被眼前戲劇性十足的「書浪」擄獲,整面橫貫前後空間,包括房門在內,一路延伸至天花板的木頭書櫃,被黃怡儒稱為是「書的海浪」。與大門對稱之處是一個挖空的大拇指豎立造型,設計師笑說:「一進門就看到『讚』的手勢,心情會很好。」原木色的書架上依照建築、室內設計、純藝術、文學、攝影時尚等分類,穿插黃怡儒旅行世界各地的戰利品、趣味公仔等等。 盎然綠意與燈影共舞 從大型傢具到水晶燈、抱枕等傢飾配件設計,黃怡儒不假他人之手,海浪書架前面點綴兩盞大型訂製水晶吊燈,一點亮牆面上就有如波光的投影,加上冷氣或微風吹拂,光影隨之晃動,彷彿舞動的樹影

    文字|Olivia、陳建仲
    第166期 / 2006年10月號
  • 悠游舞台與商業空間設計的黃怡儒。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他們走出另類舞台 案例四 為商業空間營造舞台氛圍——黃怡儒

    被視為近年來最突出的舞台設計,黃怡儒同時也是商業空間的紅牌設計師。從舞台設計跨足商業場,黃怡儒認為,兩者在基礎結構類似,但動腦區塊完全不同,「一個是對社會、對人性的體驗提出看法,另一個是為產品作嫁、為消費者作嫁,」他笑了笑表示,自己覺得做商業場有種很奇怪的浪漫,「因為我就是在製造一個幻象,一種夢幻的想像。」

    文字|王一方、許斌
    第162期 / 2006年06月號
  • 众藝院三人模仿起麥可.傑克森的招牌舞步。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他們的瘋狂 因尷尬而超越了瘋狂 ─音樂狂人麥可.傑克森

    用瘋狂去聯想這個人,會有著多種可能,但其實瘋狂不太足夠形容他,用尷尬一辭恐怕更為貼切。也正因為他做了那麼多尷尬的事,搭配上他舉世無雙的精采舞步與重拍音響,使這一切顯得詭異。

    文字|蘇匯宇、廖俊逞、陳建仲
    第153期 / 2005年09月號
  • 新象文教基金會《遊園驚夢》(1982)
    最PAR!

    看,那前台的燦爛與後台的艱辛! 台灣舞台設計工作者的成長軌跡

    「台灣的劇場環境差!」已經不是一句新鮮話兒了。在一切工作時間被壓縮、演出折舊率高,又消耗人智慧的環境條件下,舞台設計能被允許使用的「材質」,確實會達不到理想。若是對環境沒有理解與諒解,台灣劇場界的低報酬率,絕對會嚇跑很多年輕創作者;讓合作雙方保有一些退讓的空間,工作能量就會多持久些。除了緬懷共同的美好過去,年輕的下一代讓我們更樂於期待不可知的未來。

    文字|傅裕惠
    第126期 / 2003年06月號
  • 《更衣間》戲劇性濃烈。
    舞蹈

    一場舞展,「演」出多彩 海闊天空舞展

    這三檔舞蹈都強調戲劇張力,在劇場媒材的運用上也多樣化。《看誰在看誰》用「看」這個主題貫穿全場,議題特質強過舞蹈;《更衣間》劇場性濃烈,肢體表現反而不是創作者重點;《東方,在時間軸上位移的女人》展現柔美細膩的肢體特質,可惜少了肢體延展性與流暢度,使舞者在描繪女性内心方面發揮有限。

    文字|王凌莉、張鎧乙
    第115期 / 2002年07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