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與音樂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舞與樂──神奇遇合 有機無限
肢體足以傳遞語言無法表達的訊息。──瑪莎.葛蘭姆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樂記》第十九 舞與樂 因心而發,適性而動。 因為純粹,所以探得更深,幅員更廣。 當聲響、音樂鑽進編舞家的身體,又將產生什麼化學效應? 且看國際經典範例,並實際進入五位台灣編舞家的創作現場一窺究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節奏的時間度量與數的運算
舞蹈與音樂的戀人絮語
在西方,舞蹈與音樂就像是一對戀人,彼此爭執、離棄,卻仍有著連繫,就像是所有的戀人,都有過去,一個並不是這麼容易就能忘了的「過去」。舞蹈與音樂的連繫或許仍是節奏,或許已不是鐘擺、已不是節拍器的節奏,卻仍是時間的度量,是數的運算。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美國知名編舞家 再度訪台
比爾.堤.瓊斯 直覺舞蹈人性 聲響轉化創作
非裔美國舞蹈家比爾.堤.瓊斯源源不絕的故事起點源自提問,創作是他解構錯綜複雜問題的思考與解題,作品完成或呈現後,並不一定找到最初問題的答案,卻可能開啟下一個提問。而聲音、聲響、音樂或口白敘說,對瓊斯像是舞蹈般自然而直覺,古典樂、爵士樂、民族音樂、儀式祭典或蟲鳴鳥叫都可以是他聞之起舞的音樂類別。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鄭宗龍 音景轉折 現在更愛「安靜」狀態
鄭宗龍長時期有蒐集音樂的習慣,但隨編舞創作、或內在心理的階段轉折,開始喜歡更「安靜」的狀態,「聽環境音吧,風的聲音、樹的聲音、摩托車的聲音、快門的聲音,這些現在比較吸引我;而那些渲染的、帶有化學作用的音樂,有點像被海浪推來推去,對現在的我,有一點點排斥讓音樂的潮汐推著跑的感覺。」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黃翊 音樂為底 構築舞蹈的建築景致
「無論是古典或現代,會讓我留下印象的音樂,通常取決它能不能夠衝擊我,或讓我難過,或讓我被嚇到,至少必須具備一項,令我感覺這音樂超出原有理解範圍,帶來嶄新想像。」這也是黃翊舞作屢創新局的關鍵。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蘇文琪 傾聽自己 舞出當下身體情緒
聲響如何進入身體?聲音如何編織進舞蹈?蘇文琪的方法是意念先行,建構肢體,再加入聲音材料。身體的聲音通常是一種直覺,是個人的正確性,旁人無法置喙,只是看每個個體作為一種界面,能不能完好地傳達出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陳武康 在音樂與聲音之間 客觀地觀看身體
「當音樂太獨立的時候,我們就不會想看舞。」聲音沒有留空間給舞蹈,舞蹈也沒有留空間給聲音。」陳武康想要找一個東西,讓我們客觀地看身體,客觀地看舞蹈:而不是被音樂的情感牽引著走。在聲音和音樂之間,既主觀,又客觀地聆聽身體的旋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周書毅 呼應當下 發掘樂音裡的幽微密語
如何選擇音樂?如何捕捉音樂與舞作交會的靈感瞬間?對編舞家周書毅來說,往往是與生命的當下狀態相契合,遇見隱藏在樂音裡,那些不可言說的幽微密語。而與活著的作曲家一同創作發想,如同一種「交換腦袋」的過程,透過更為有機的對話激盪,尋找這個世代可以發生音樂的方式。於是,音樂不再只是單純配角,它同時對進入劇場的觀眾丟出問題,並且以它獨有的方式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