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靑年藝術劇院
-
戲劇
捨不下的繫念
《在路上》可以說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小品,但編導者的保守態度、和表演者本身的局限,使得《在》劇呈現出編導者對於戲劇動作的處理不足、對於所謂「拼貼」與「重構」的誤解、影像特質的忽略和抛不開的寫實意識框架等的問題。
-
戲劇
陷溺在自我論述的海市蜃樓中
在討論《綠房子》時,筆者無意比較中台兩地戲劇的差異,而是將該作品視爲一種樣品,希望從《綠房子》的自我邏輯與矛盾中,尋覓大陸目前的部分文化翦影。
-
藝術節 Festival
滑向鄰城的軌道 亞洲小劇場網絡
「小亞細亞九八」八月四日在東京起跑,終點停在十月二十五日的台北皇冠劇場,兩個多月期間七個劇團在四個城市間輪流交棒接棒。作品互異,也點出來自不同城市的創作者,觀照所居之地的人、事、物,精神、物質層面和環境的互動關係。
-
現象視察
芋頭和蕃薯的不同
《Tsou.伊底帕斯》在北京演出頗獲好評之後,將於五月九、十日及十五、十六日分別於台北國家劇院及嘉義市立文化中心廣場演出。這齣戲的演出與技術製作方面上的合作方式在兩岸現代戲劇的交流上可謂新的嘗試。
-
戲劇
語言的疏離.過多的負載
對鄒語的陌生,使得演出說明書成了傳達演出整體信息最重要的一部分;導演儀式化的處理,沒有適當地融合編劇個人化的感言。觀衆因爲聽不懂,變得理性而疏離,無法享受純粹欣賞的樂趣,也無法透過現場演出,來體會內在的戲劇動力。
-
大陸劇場
戲劇:俗化的必然與無奈 九〇年代大陸表演藝術的走勢(一)
換一種嘴臉,變一種腔調,侃點俗人俗事,讓自己俗個澈底。大陸現階段的市民文化,在興起之初便充溢著淺俗流痞的浪蕩味兒。
-
劇場思考
三個觀衆就夠了 默劇大師底庫魯斯和他走過的路
被稱爲「現代默劇之父」的艾提那.底庫魯斯(Etienne Decroux, 1899-1991),不但是一個偉大的表演者,也是一個偉大的默劇敎育家。他致力提昇默劇藝術,使其達到詩意和哲學的層次;並運用融合東西方的獨特訓練方式,以身作則引領學生進入神聖的劇場殿堂。
-
劇場思考
劇院裏的戲劇學家
劇院裏設置「戲劇學家」的做法,大陸早已行之有年。林克歡以他擔任「靑藝」文學顧問三十年的經驗,說明一個戲劇學家不但要有深厚的學養,解答創作上各種美學問題,同時也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提供創作者思考;更重要的,是和導演一起挖掘「彼時彼地」的劇目在「此時此地」演出的現實意義。
-
大陸劇場
《關漢卿》的新意
五、六月間,中國靑年藝術劇院在台灣巡迴演出的《關漢卿》,是繼一九四八年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劇團在台北演出,相隔四十五年之後,大陸話劇團體再度渡海演出的劇目,它可以讓台灣觀衆和戲劇界認識傳統話劇在大陸的基本槪貌和大陸藝術家對這類戲劇的新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