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柳春春劇社

相關文章 10 篇
  • 《南洋情報交換所》的文本以各種史料的引文,構成一齣如真似幻的諜報劇。
    戲劇 柳春春劇社×區秀詒《南洋情報交換所》

    透過史料重組回探 何處是你所謂的「南洋」?

    從探問「日本台灣南洋」,發展到以「身體移動邊界」為創作核心,導演區秀詒與台灣演員鄭志忠等人聯手創作了《南洋情報交換所》,透過史料的蒐集重組,此劇以各種文本轉換為台詞、對白,構成一齣如真似幻的諜報劇。

    文字|鄭尹真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 《惡童》以大量的肢體展現施暴者與受暴者之間的愛戀關係。
    戲劇新訊

    從小說跳上舞台 《惡童》展現施暴者與受暴者之間的愛戀

    柳春春劇社新作《惡童》靈感來自雅歌塔.克里斯多夫小說《惡童三部曲》,原作描述一對八歲雙胞胎路卡斯與克勞斯,因戰爭而被送至偏遠且嚴厲的外婆家,為了活下去,他們將自己化為殘酷本身。導演鄭志忠延續一貫殘酷簡練的美感,兩名表演者扮演主角路卡斯與克勞斯,也分飾其他角色,大量的肢體關係,展現施暴者與受暴者之間的愛戀關係,營造小說中「任何文字都無法形容的天空」。 《惡童》是柳春春劇社繼《美麗》後,第二部精雕細磨的定目劇作品,除了表演之外,劇場的視聽覺元素也別於以往。場域創作者陳成婷將劇作空間擴展至整個牯嶺街小劇場,結合光影創作者林靖雁第一人稱的光線;聲音創作者黃大旺以聲音為粉彩筆,將聲波的顆粒塗在整個牯嶺街小劇場牆面上,化成一幅幅聲音的粉彩畫。

    文字|廖俊逞、柳春春劇社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 《貓狗》嘗試從他者微觀視角下,透視社會構造中不被當真但卻真實的細微之處,揀尋生命的古典價值。
    戲劇新訊

    柳春春劇社《貓狗》 微觀視角下的生命「輕預言」

    當小確幸已經成為末世代的幸福顯學,真正確實的「幸福」究竟該是什麼樣子?新銳編導鄭智源的《貓狗》嘗試從他者微觀視角下,透視社會構造中不被當真但卻真實的細微之處,揀尋生命的古典價值,述說一則「輕預言」。有別於柳春春劇社過往作品慣常著墨於人性內在深層的思考,鄭智源的路徑則是反向從生命表面,輕觸那些最淺層的生活切片。看似無害甜美、優雅從容的姿態,實則探究「異化重建再生」、「迷失救贖返歸」的永恆命運與課題。 鄭智源表示,《貓狗》文本構成原始靈感來自詹姆斯.喬伊斯小說《尤利西斯》,以意識流的現代主義美學為基底,去結構、去中心、去邊界的書寫思想,擺脫線性敘事的框架,拼組自由剪接的片段敘事,以囈語、幽默和古怪莫名,創造屬於當代的荒謬語彙。鄭智源長期與非專業演員工作,非經科班養成的演員,展現出不帶匠氣,幾無刻痕的質樸,是導演堅持的劇場美學,因為純粹所以美好。參與演出者皆為海選而出的素人,接近真正在社會中生存的你我樣貌,毫無修飾美肌。

    文字|廖俊逞、柳春春劇社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 黃大旺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跨足劇場的獨立音樂人黃大旺 把緩慢當成一種激烈

    人稱「音樂活百科」的黃大旺以「黑狼那卡西」吸引一批忠實粉絲。自認有天生表演慾的他,除了創作音樂之外,也導戲演戲。個性奇特、單純又熱情,不以世俗標準看待事情,忠於自我,自然呈現。因為自身關係無法快速進入環境,也因此讓他在這些破綻、分神中,更透徹地看見世界的是非對錯其實從來不存在。於是,他把緩慢當成一種激烈的抗爭,以對照環境的快速轉動。

    文字|張輯米、許斌
    第255期 / 2014年03月號
  • 整場演出沒有台詞,留出極大的空間任意詮釋。
    演出評論 Review

    裸命的劇場

    無論椅子上坐的是誰,無論演員沒說的話如何解,重點是,演員細膩的動作指引我們反覆閱讀記憶裡的片段,然後讀著讀著,發現這些關於死刑的片段,連結的不只是藝術和政治,更精確的說,是美學和法學。

    文字|郭亮廷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 扮成母親形象的黃大旺(後),在鄭志忠躲在紙箱中逃出時,對他猛砸雞蛋。(許斌 攝)
    演出評論 Review

    這執拗又矛盾的「巨人」!

    編導先以假性的親子關係,譬喻政治與政權的手段,觀眾原以為的「天倫夢覺」,卻其實是沉淪且陰暗的同志情態。主角的反逆,讓人以為是忍無可忍的革命,男人和男人的苟且,原來是反諷政治的勾結;這「以退為進」的導演概念,成功地在劇末翻轉了全劇一直以來戲劇動作的表相。

    文字|傅裕惠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 柳春春劇社導演鄭志忠。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柳春春劇社導演

    鄭志忠 以生活蘊發「劇場」的傀儡師

    身為肢障者,人稱「阿忠」的鄭志忠,獨特的身體姿態讓他如同一個能夠操縱自己這個偶身的傀儡師,而在這個看似正常,但所有人的眼光卻都圍繞在他身上的怪奇世界裡,他就像舞台上的表演者,生活就是劇場。而他的劇場也來自生活,沉潛多年之後,柳春春劇社應邀再現該團舊作《美麗》,這個被劇場人鴻鴻視為「殘酷劇場」的作品,對阿忠來說,其實「殘酷」就在日常生活之中。

    文字|張輯米、許斌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 阿忠
    異人館

    我的身體,我的劇場 從「臨界點」阿忠到「柳春春」阿忠

    在小劇場十多年,阿忠歷經、見證了台灣小劇場發展中許多重要的事件,或者也可以說,其實他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文字|祁雅媚、白水
    第95期 / 2000年11月號
  • 由楊婉怡執導的《打不開的門》。
    回想與回響 Echo

    沒有結束,才正要開始 看「噹!莎士比亞碰上小劇場」劇展有感

    因爲這樣的一次劇展,我們可以發現臨界點並不是永遠只有田啓元、蕭華文,我們開始看見了其他人,甚至臨界點可以就這些人的個人特質,發展出更多元的劇團風景。

    文字|于善祿、臨界點劇象錄
    第84期 / 1999年12月號
  • 木質活動隔牆,沿著軌道切割藝文空間,可使表演形式更多元。
    遊藝場 ART SPECE

    地下嬉戲 誠品藝文空間

    誠品書店裡一個一百五十坪多面向實驗性的彈性空間,將自今年起每年的九月,提供各種不同的表演藝術主題展演。

    文字|謝韻雅、許斌
    第57期 / 1997年09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