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顯達
-
音樂
「台灣的聲音III」 紀念李登輝總統的深遠貢獻
將於9月中登場的「台灣的聲音III向李登輝總統致敬」音樂會,由許遠東先生暨夫人基金會、李登輝基金會和白鷺鷥基金會聯合主辦,旨在以音樂形式紀念李登輝總統對台灣的深遠貢獻。本次演出將由NSO音樂總監準.馬寇爾(Jun Mrkl)指揮國家交響樂團(NSO)和台北愛樂合唱團,並特邀小提琴家蘇顯達演奏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許遠東先生暨夫人紀念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治平表示,「台灣的聲音」計畫始於2009年,當時在基金會董事陳郁秀的建議下成立,旨在推動台灣優秀作曲家的新創作、首演與後續演出。該計畫已分別於2013年和2018年成功舉辦過兩屆,而本次則邀請到作曲家金希文,以交響曲形式向已故的李登輝總統致敬。許治平說:「李總統生前對藝文藝術對台灣有深遠的貢獻,因此以音樂的方式來紀念他。」突顯了李登輝總統對台灣文化藝術的熱忱與貢獻,並體現出音樂作為一種表達敬意的方式的重要性。 許治平表示,當年李登輝總統轉回台大唸書時,許遠東也正好考進台大,一個念農業,一個念政治。兩人畢業後雖然進入合作金庫從事不同的工作,但兩人之間卻有許多共同的興趣愛好,如音樂、閱讀、溫泉和高爾夫等,這些共同興趣讓兩人的友情更加深厚。音樂會的靈感源自李登輝總統贈送給許遠東總裁的結婚禮物一張1955年由小提琴家大衛.歐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演奏的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黑膠唱片,記錄了兩人長達半個世紀的深厚情誼,也成為本次音樂會策劃的起點。 受邀創作本次交響曲的金希文分享,創作過程中他深入研究了李登輝的著作和演講,特別是李登輝強調的「對台灣人的關懷不是只有形式的改變。本質沒有改變就沒有意義」。這段話讓他深受啟發,成為創作的核心精神。他表示,前3個樂章的創作相對順利,但第4個樂章需要大合唱來表達李登輝總統的思想與信念,因此遲遲未能完成,幸虧其夫人盧佳芬以台語撰寫詩詞,成為合唱的基礎。盧佳芬提到,在陪伴丈夫創作時也跟著閱讀、思考,由於有寫筆記的習慣,所以就整理成為詩詞。這些詩詞不僅豐富了音樂的內涵,也透過大合唱形式,表達了李登輝對台灣和台灣人的深刻情感。
-
特別企畫 Feature 65歲,小提琴演奏家
蘇顯達:只要站在台上,就一首首好好地拉
愛好音樂的朋友,很難不注意蘇顯達的名字頻繁地出現在節目訊息中。明明才辦完獨奏會,又有協奏曲演出;一會兒出現在小巨蛋舞台上,忽然又飛往金門坑道音樂節。錄製的專輯《拾光。電影故事》入圍今年第33屆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奏、最佳跨界獎(編按:截稿前尚未頒獎,因此未能得知是否獲獎)。滿滿的行程不說,還有北藝大音樂學院院長的行政職、每週主持的廣播節目,為漸凍人協會與安寧病房的公益演出,10餘年來從不停歇。說他真是位名符其實的鐵人,只見他一派輕鬆地笑道:「我這個年紀了,還在做30、40年前做的事情。」 滾動累積能量,保持最佳狀態 不斷地累積能量,是蘇顯達給自己的功課。他排曲目有個習慣,在整場曲目中,總是保留三分之一新曲子的空間,強迫自己在舊有的曲目中加上新的元素。到下一次演出時,新的已經變舊,又可以再往上增添。如此滾動累加,是他至今仍屹立不搖的秘訣。就像他從法國留學歸國後,決定每5年辦一次大型的巡迴演奏會。 他設定目標是:一定要有法國曲目、要有國人作品、要有新有舊,並且就觀眾的角度與自我的理想相結合。至今,巡迴演奏會已執行了8次。 為什麼要自討苦吃?他卻甘之若飴:「我很感恩,老天爺給我這麼多機會磨練,我就更要珍惜、表現應有的水準。」他說:「我常和學生分享,全世界少了你一個人來拉小提琴,也不會有什麼影響。所以人的存在價值要自己去定位、要連自己都看得起自己。」 只不過,那馬不停蹄的行事曆,不論是誰看到都會感到莫大壓力。他不否認,卻也不以為意,因為他會將所有的事情安排得妥貼,一面演出當下,一面也在準備即將到來的曲目;提前跟學生上完課,就挪出空檔陪家人。當事情照計畫執行,即使忙,也不亂。 「我是一位演奏者,不能用忙亂來當作拉不好琴的藉口。」那是他身體力行的價值觀。面對觀眾,他一方面激勵自己,一方面也告訴學生:「當你坐在台下的時候,你就是我的裁判!」 但若真的做不來,可以選擇不要嗎?蘇顯達斬釘截鐵地說:「可以 !你要有拒絕的勇氣!」他舉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華洛帝為例,晚年在紐約曾唱到倒嗓,觀眾照樣不客氣地往台上噓。即使唱了千萬次的好歌,只要有一次出錯,就永遠難以抹煞。只有在乎自己的藝術是否能游刃有餘地呈現,才能維持該有的品質。 儲
-
朱宗慶捐行政院文化獎獎金 北藝大「擊樂新思維講座 」啟動
2020年擊樂家朱宗慶獲頒行政院文化獎,在致詞時,他便承諾將獎金捐給北藝大音樂系。歷經兩年疫情的嚴峻考驗,這項計畫不但沒有改變,更在朱宗慶的號召下,加入企業界共襄盛舉。在本學期規劃了「擊樂新思維講座」,透過2場論壇、3場專題演講、1場大師班等形式,培育「手腦並用」的音樂人才。
-
北藝大40年校慶 音樂學院12場表演精銳盡出
1982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以下簡稱北藝大)以「國立藝術學院」為名創校,音樂學系也同時成立,由作曲家馬水龍擔任創系主任。在經過遷址、更名及歷屆系主任的耕耘下,音樂學院已成為該校7大學院中規模最大的學院,也孕育出許多活躍於樂壇的音樂家及音樂工作者。適逢今年創校40周年,也是院慶的時刻,音樂學院精心策劃了12場系列音樂會,結合教師、校友與朱宗慶打擊樂團、亞洲作曲家聯盟、現代音樂協會等單位共同合作,以精采的演出呈現實力。
-
藝@CD
古董提琴吟唱 訴說花中心事
老家花圃的花開花落,至親的相伴與消逝,讓小提琴家蘇顯達深刻體認到生命的無常,而能留下的,就是伴隨自己一生的音樂。《花之夢》是蘇顯達首張心靈音樂專輯,他以奇美博物館的珍貴古董名琴拉奏,呈現〈花之夢〉、〈美麗四季夏〉、〈水、花、人〉等原創樂曲,透過優美琴音,傳達生命體悟。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無私奉獻 幽默惜情
蕭泰然的感性與至情至性的個性,感染周遭所有人,讓人在音樂中感受到他對音樂的奉獻、對台灣的情感與宗教的虔誠。與蕭泰然相交近卅年的鋼琴家葉綠娜與小提琴家蘇顯達,回憶起蕭泰然的無私,及在演奏其作品時對演奏家的信任,皆銘感在心;而曾指揮樂團演出蕭泰然《福爾摩沙交響曲》的簡文彬,亦對蕭泰然作品中表現的幽默印象深刻。而蕭泰然惜情愛友的個性,更讓人懷念不捨
-
藝號人物 People 多角人生 從容演奏
小提琴家蘇顯達
身兼小提琴家、樂團首席、電台主持人,還有音樂系教授、主任、所長等各種角色,蘇顯達卻從來不曾為了過度忙碌而慌亂,似乎總能在緊湊的行程中游刃有餘,甚至時時掌握時間練琴,一手精湛琴藝永遠令人折服。從法國學成返台已經廿五年,回顧這一年來的人事滄桑,蘇顯達感觸良多,因此更珍惜每一次上台的機會,盡力地讓自己的演出趨近於完美,因為那是對自己人生的一個交代!
-
藝號人物 People
李淑德 自由不拘的八十人生
提起「李淑德」,就想到她的封號「台灣小提琴音樂之母」,多年來調教出多位頂尖小提琴家包括林昭亮、胡乃元、蘇顯達等,教過的提琴學生超過上千人。學生眾口一致地說她教學嚴格很「兇」,但也記得她用遊戲引領學生學習的創意方法。今年九月,李淑德就要度過八十大壽,不同世代的學生將齊聚一堂,以音樂會形式為這位令人永生難忘的老師歡喜慶生!
-
即將上場 Preview
管絃好友來合奏 打得心花怒放
「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是以打擊樂為主,邀請多位音樂家如王世榮、徐家駒、陳威稜、葉綠娜與魏樂富、劉慧謹、蘇顯達等一同演出;樂器不僅囊括西洋樂器的低音管、單簧管、鋼琴、長笛、小提琴,更有琵琶的傳統音色融入打擊群,表現手法及音色拓展更多元、更寬廣。
-
音樂新訊
小提琴家蘇顯達 將演出金希文作品
教育無數英才的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教授、知名小提琴家蘇顯達,即將於全台展開返國二十年紀念獨奏會。 蘇顯達曾拜在鄭昭明、李淑德、陳秋盛、謝霖(H. Szeryng)、普雷(G. Poulet)等教授門下,並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獲小提琴與室內樂雙文憑。這二十年間,蘇顯達投身於音樂教育之餘,並一直維持演奏活動,合作過的音樂家與樂團包括傅聰、林昭亮、紐約愛樂室內樂團、俄羅斯國家管絃樂團、國家交響樂團等。除此以外,他並擔任台北愛樂管絃樂團首席一職,更主持台北愛樂電台「迷人的小提琴世界」,可謂全方位的音樂家。 這次獨奏會,蘇顯達將偕同鋼琴家許耿綸,演出西貝流士、法雅、史特勞斯與台灣作曲家金希文等精采作品。(林芳宜)
-
好藝有好報
好藝有好報
【音樂】 五月風情,品味獨奏正當時 經過SARS與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狂風般的席捲之後,五月,是個適合聽聽獨奏小品的季節。 堪稱身懷德奧傳統精華的德慕斯(Jorg Demus)、陽光男孩田波(Sergio Tiempo)及銀髮族的史蘭蒨斯卡(Ruth Slenczynska)將各自呈現鋼琴世界裡不同的面貌。 兩廳院推出的獨奏家系列將由兩位樂壇老將率先上場:蘇顯達與劉榮義,不同於蘇顯達嚴謹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劉榮義這位國內第一把交椅的雙簧管演奏家將呈 現多媒體的演出。另外在馬勒系列中受到矚目的樂壇新秀翁千琇,愛樂者將在五月聽到她的獨奏會。而一直在教學外,仍努力不懈持續舞台演出的長笛演奏家阮馨 儀,在這個月裡也定下了春季獨奏會。無獨有偶的,小提琴家陳幼媛的「法國時光」,將使初夏的台北充滿法式的呢喃。 獨奏音樂會或許沒有管弦樂或是室內樂音樂來得「聲光俱佳」,然而獨奏卻是最能直指人心的方式:音樂之於演奏者與聽眾、演奏者之於聽眾與音樂、聽眾之於音樂與演奏者,到底會呈現什麼樣的效應或平衡呢?五月,是個適合體驗的季節。(林芳宜) 現代人思維的自然回歸「後現代」的音樂、美術與建築講座音樂會 因為SARS病毒的肆虐,使得台灣首屆現代音樂節在最後一刻化為烏有。幸好即將在實驗劇場展出的「後現代」講座音樂會,將帶領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一窺現代人的文化風景。 什麼是「後現代」﹖它與「現代」有何關聯與不同﹖誠如策劃者陳漢金博士所言:「現代」反映出沒是的徬徨與焦慮,而「後現代」則流露出對於即將來臨的「新世代」(new age)天真、樂觀與期盼的情懷。 「後現代」的藝術裡沒有「現代」艱澀難懂的語彙,沒有創作技巧的競技,只有現代人自然流露的思維,是「現代藝術」披荊斬棘之後的一種精神回歸,是追尋文化根源的一種展現。 此次講座除了有彭廣林、姜智譯、何君恆、吳世傑、陳詩愔擔綱的弦樂四重奏與鋼琴演出外,更邀來美術界的顧士勇、建築界的陳天祐,觀眾將可從視覺與聽覺的經驗中領略「後現代」的美。(林芳宜) 【
-
即將上場
一九九七 IBM慈善音樂會關懷不要留白
台灣IBM公司在十二月八日籌劃了一場「關懷不要留白」──一九九七IBM慈善音樂會;這是台灣IBM公司持續八年,以企業之姿回饋社會所主辦的音樂藝術活動。而今年除了台灣IBM公司外,尚有陳張秀蘭女士文敎基金會之協助。本次音樂會門票收入,將悉數捐贈聯合勸募協會、中華民國黏多醣症協會及兒童福利聯盟。 此次音樂會將由約翰.樊德生(John Van Deursen)指揮,台北愛樂管弦樂團演出,包括有小提琴家蘇顯達、吉他羅貝多,及爵士鼓手黃瑞豐等;演出的曲目從台灣民謠組曲到葛蘭米勒組曲(Glenn Miller Medle),從屋頂上的提琴手到Sing Sing Sing,有鄧麗君的懷念組曲,也有Oye Como Va。
-
即將上場
百分之百的音樂傳眞
蘇顯達與葉登民此次將以純熟的合作默契,演出貝多芬、德密亞、帕格尼尼等大師的作品。浪漫的旋律性是整體曲目的特色,豐富的情感轉折與均衡的架構安排,充分賦予兩位技展的空間。法國當代作曲家德密亞的《中世紀風小組曲》是一組相當具有表現力的作品,從端正優雅的西西里舞曲,到活潑的〈敎堂鐘聲〉,再到優美動人的〈少女輓歌〉,以及最後的詼諧輪旋曲,賞心悅耳。而德國作曲家雪德勒的D大調奏鳴曲,除爽朗的快板對話,更有優雅的歌唱性。帕格尼尼的第四號奏鳴曲以均衡的技巧性樂句,生動的傳達小提琴與吉他之間,時而抒情時而飛揚的親密對答。
-
即將上場
新古典弦樂四重奏十週年慶音樂會
新古典弦樂四重奏成立以來,多次應邀至各地巡迴演出。八六年曾於國家音樂廳先後舉辦「迎接音樂新鮮人」、「弦樂四重奏名曲欣賞」等示範活動,介紹室內樂多元化的風貌。九〇年應政府之邀前往美、加各城市巡迴演奏,九二年再受文建會之邀赴紐約作多場演出。目前成員包括蘇顯達、陳幼媛、何君恆、曾素芝等,他們均曾擔任台灣各職業樂團的首席,具有極佳之樂團合作經驗,默契良好。 新古典弦樂四重奏十週年,將呈現給愛樂者許多經典的弦樂四重奏曲目:海頓《日出》、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包羅定《夜曲》、德弗札克《美國》,及創團名曲:舒伯特《死與少女》,下午場將另有專家解說。
-
特別企畫 Feature
「老」之語錄
聲樂家金慶雲:身體就是我們的樂器。 我不是職業演唱家,自覺技巧藝術上都還有欠缺。我以爲對表演藝術工作者來說,在藝術生命裡,「老化」和「死亡」是一種普通人沒有的壓力。而演唱者又和其他的音樂表演者不同,他的身體就是他的樂器。但這樂器經不起歲月的摧殘,演唱家的藝術生命往往比演奏家更短。 許萊亞二年前來台時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費雪狄斯考不唱了,我還能唱多久?」費雪狄斯考不再唱了是大藝術家對自己藝術標準的嚴格要求,而繼續在唱的是和歲月悲壯的競走。總有一天他們會被歲月那猛獸趕上呑噬,但這夕陽無限好的時刻就是藝術家一生成就的總結。 舞蹈家李彩娥:忙得沒時間「痴呆」呢! 十一月剛滿七十歲的「南台灣舞蹈之母」李彩娥,在今年上半年全省巡演六場的「半世紀的脚步」舞展「復出」成功之後,其接班人即長子洪仁威就提議今年母親生日時,爲她策劃兩場演出,並邀請李彩娥日本的師弟妹來台共舞。 談吐與動作完全不像祖母級的李彩娥說,由於自己五十幾年來沒有間斷練舞,後來也持續敎健美操,因此身手敏捷、柔軟度極高。她表示自己從來不覺得是七十歲的人。 「人是動物,所以要多動、多運動!」她開玩笑地說:「我練舞忙得都沒時間『痴呆』呢!」曾有記者問她如何把皮膚保養得如此細潤,她笑著說:「以前在屛東鄕下躱空襲,沒有保養品可擦,就拿了『小護士』抹臉,結果效果不錯,『面速力達母』就這樣陪伴了我五十年!」 看來年齡的確沒有帶給這位幽默開朗的舞蹈前輩任何困擾,主要也是因爲她很幸運地擁有一群非常孝順的子女及孫子長期圍繞她,並與她一同分享舞蹈的喜悅! 京劇演員李寶春:像蹺蹺板,這頭高來那頭低。 很矛盾,嗯(用力找詞狀)這很難統一。 年輕時體力好,功夫得心應手;年紀大,感到有點吃力了,可這時多了一份體會,懂得運用、表現出那個韻味。 年輕,有股衝勁;年紀大,有股帥勁。很難同時具備。 像蹺蹺板,這頭高來那頭低。 舞蹈家鄭淑姬:能跳就是福。</stro
-
即將上場
從三B兒童到演奏三B作品 蘇顯達小提琴獨奏會
國內知名的小提琴家蘇顯達,即將於四月一日開始,由鋼琴家諸大明擔任伴奏,分別於台中、台北、台南、高雄舉辦四場獨奏會,演奏精采的「三B作品」,再一次展現「三B兒童」傑出音樂表現! 當林昭亮、胡乃元、蘇顯達、辛明峰、蘇正途、侯良平等國內知名音樂家,分別在國內外樂壇大放異彩之際,國人一定沒料到,他們全都來自於台南一個特殊的樂團──「三B兒童交響樂團」。該樂團是在民國五十四年由熱愛音樂的鄭昭明老師,與一群醫生們共同組織,成員由這群音樂愛好者的子女組成。在當時,與「台灣省立交響樂團」並立爲台灣兩大樂團,該團培育出的音樂人才,如今大多在國內外樂壇各領風騷、爲國爭光。 「三B兒童」中知名的小提琴家蘇顯達,與曾獲國際范.克萊本大賽獎項的鋼琴家諸大明,在這次獨奏會中即將演奏的巴赫《夏康舞曲》、布拉姆斯《d小調第三號奏鳴曲.作品一〇八》、貝多芬《A大調克羅采奏鳴曲.作品四十七》等膾炙人口的著名樂曲。
-
即將上場
台灣民謠之夜
知名聲樂家黃瑞芬邀集各器樂名家舉辦五場台灣民謠之夜。演出的音樂家包括鋼琴家葉綠娜、小提琴家蘇顯達、陳幼媛、中提琴家陳瑞賢,以及大提琴家曾素芝。演出進行中將穿揷向陽、劉昭惠和林嘉琪的旁白,黃瑞芬則將再展明亮的歌聲。 本次演出曲目包括《河邊春夢》、《搖嬰仔歌》、《望春風》、《雨夜花》等十首台灣民謠,並將演奏蕭泰然的《弦樂四重奏》。
-
觀察站 Review
八月的協奏曲
七、八月間國家音樂廳休館,使每年暑假隱然成爲兩段樂季的區隔。復館的短短半個月間,台北市交、高雄市交、台北愛樂先後登台,每個團體都有發奮圖强、相互較勁的態勢。若再加上九月登台的聯管、省交和外國樂團,相信愛樂者透過不同樂團特色、指揮風格的比對,對管弦樂藝術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之夜/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德弗札克<狂歡節序曲>、浦羅高菲夫:<第五號交響曲>。《許斐平鋼琴》,狄沃夫指揮台北市交,八月十八日 首先登場的是台北市交《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之夜,獨奏由福建籍鋼琴家許斐平擔任,指揮則是美國指揮家蓋瑞.狄沃夫。這首優美抒情的作品不但充滿繁複的鋼琴技巧,也展現豐富多彩的管弦樂色彩。狄沃夫的指揮流露學院派氣息,動作小而謹慎,樂曲處理傾向保守。使得這首活潑中帶點潑辣的作品(下半場普羅高菲夫交響曲亦同)表情動態稍顯不足。這種特質從一開始的序奏就出現,四個漸强斷奏顯得不夠俐落,音量變化和合奏力度不夠豐沛。許斐平的表情處理非常精緻,力度稍輕,斷句平緩,不誇大對比。有些强音斷奏稍顯不夠果斷,音色有點濁。但是他的慢板則柔美合宜,朗朗如歌而不致濫情。整體結構尚稱緊密工整,樂團節奏偶而和獨奏不能緊密契合,是一小瑕庇。市交樂手的表現則維持一般水準。 《綺音的邀約》/韓德爾:<雙簧管協奏曲>、莫札特:<鋼琴協奏曲第十二號>、舒伯特:<交響曲第五號>、蔡興國雙簧管,徐頌仁指揮高雄實驗交響樂團,八月二十五日 高雄市交去年七月才改制爲高雄實驗交響樂團,由業餘晉升爲職業團體。當晚是由該團樂手組成的二十五人室内管弦樂團演出,弦樂編制爲六、四、四、四,演出曲目則是由巴洛克到浪漫的中小型管弦樂。不過以當晚弦樂精銳羣的表現來看,該團詮釋能力有限。其韓德爾雙簧管協奏曲幾乎是可以完全稱道的,聲部均衡是最大優點,優雅流暢的旋律線令人感到輕鬆舒暢。莫札特鋼琴協奏曲則略嫌粗糙,獨奏兼任指揮時,樂團顯得不夠自發性。到了舒伯特就顯現重重漏洞了,小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