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泰然2008年4月攝於國家音樂廳,趁別人彩排空檔彈琴。(莊傳賢 提供)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用生命譜寫台灣的浪漫—紀念蕭泰然/行誼回顧

無私奉獻 幽默惜情

演奏家們眼中的蕭泰然

蕭泰然的感性與至情至性的個性,感染周遭所有人,讓人在音樂中感受到他對音樂的奉獻、對台灣的情感與宗教的虔誠。與蕭泰然相交近卅年的鋼琴家葉綠娜與小提琴家蘇顯達,回憶起蕭泰然的無私,及在演奏其作品時對演奏家的信任,皆銘感在心;而曾指揮樂團演出蕭泰然《福爾摩沙交響曲》的簡文彬,亦對蕭泰然作品中表現的幽默印象深刻。而蕭泰然惜情愛友的個性,更讓人懷念不捨……

蕭泰然的感性與至情至性的個性,感染周遭所有人,讓人在音樂中感受到他對音樂的奉獻、對台灣的情感與宗教的虔誠。與蕭泰然相交近卅年的鋼琴家葉綠娜與小提琴家蘇顯達,回憶起蕭泰然的無私,及在演奏其作品時對演奏家的信任,皆銘感在心;而曾指揮樂團演出蕭泰然《福爾摩沙交響曲》的簡文彬,亦對蕭泰然作品中表現的幽默印象深刻。而蕭泰然惜情愛友的個性,更讓人懷念不捨……

「想著楊桃湯、冬瓜茶,來啊!飲一杯,擱一杯台北圓環仔、新竹貢丸、彰化肉圓仔、老鼠麵、臺中鵝仔肉、臺南擔仔麵、高雄海鮮、屏東碗粿……」這首細數台灣小吃的風趣合唱曲《點心擔》是作曲家蕭泰然先生的作品。小提琴家蘇顯達憶起多年前一次全台的巡迴演出,蕭泰然主動要求跟著「跑」遍各地,除了是蘇顯達將在音樂會上演奏他的作品,最主要的目的卻是為了台灣各地的小吃,尤其是到台南小北夜市吃到繕魚意麵時的那種滿足感,讓蘇顯達非常感動,也明白為何他能將這首呈現台灣各地小吃的《點心擔》寫得如此貼切。鋼琴家葉綠娜也認為,蕭泰然是從生活經驗中尋找創作的能量,才能寫出如此生動的小品,即使是這樣的小品,都是從其深刻生命經驗所獲得的靈感,因而能深入人心,這就是蕭泰然創作的核心。

蕭泰然先生的過世,雖然有許多人不捨,但是當一位音樂家無法再創作,等同於音樂生命的結束,也是理想與生命的結束,如德國作曲家舒曼在四十四歲跳萊茵河自殺進了精神療養院之後的遭遇,所以有時死亡對音樂家而言,未嘗不是精神與肉體折磨的解脫。蘇顯達表示:「在數年前,高雄市政府原本委託蕭泰然先生為高雄市創作一首大型管絃樂作品,可惜當時他的健康狀況已經糟糕到兩眼無法對焦,導致無法寫譜,最後只能作罷。」

 對台灣、對音樂的無私奉獻

在台灣與海外僑界,「蕭泰然」之名是非常響亮的,不僅是當年因經濟問題到美國加州投靠了前國策顧問許丕龍,更重要的是他用音樂安慰了無數海外僑胞的思鄉之情,因此被列入黑名單成為海外台僑的指標人物。但是表面的風光,實際的經濟狀況卻差強人意。「蕭老師從不問稿費報酬,只要有人願意演奏他的作品,都非常樂意提供,他認為音樂是要造福人群的。有一次應外交部到加勒比海國家演出,邦交國突然要求演奏《格拉納達》這首樂曲,臨時請蕭老師改編,雖然最後沒有演出,但他就是一個這樣不會拒絕別人要求的人。」葉綠娜說。十九年前,當蘇顯達教授到台北愛樂電台開始主持節目,蕭泰然馬上寫了一張授權書,委託蘇顯達交給愛樂電台,授權愛樂電台未來都可以免費使用他的音樂。

這樣的無私,造成他的經濟狀況一直非常不好,於是台灣企業家、醫生與樂界人士,以他之名成立基金會,使他成為少數本人還在世,而有基金會的人物。「成立蕭泰然基金會,其實就是為了供養他,因為他不收版稅,也不問稿酬,使他過得非常辛苦,這個基金會由董事們負責募款,每個月以研究費之名付他一千五百美金直到過世,但這也只夠維持基本生活。」同為基金會董事的蘇顯達說。

博得演奏家尊重與信賴的創作者

一九八七年台灣解嚴之後,正視台灣本土的運動蜂擁而起,音樂界開始籌劃蕭泰然音樂會,也安排到美國演出,葉綠娜與蘇顯達也在邀請之列,從此他們兩位就與蕭泰然結下不解之緣。蕭泰然先生的鋼琴作品,除了鋼琴協奏曲之外(由蕭泰然在美國的老師Dr. B. K. Kim首演),大部分都是由葉綠娜首演,她說:「蕭泰然先生的音樂就是將台灣基督教的聖詩與台灣元素巧妙地融合,運用西方的創作技法呈現在作品裡,裡頭沒有對立、沒有衝突,一切都是以上帝的旨意為主,音樂唯美深情,就如海頓所說:『寫出美妙的旋律是上帝賜與的。』加上蕭泰然本身就是鋼琴家,所以鋼琴曲非常『鋼琴化』,符合鋼琴演奏的邏輯。」

但小提琴曲就不是如此。音樂史上,有些作曲家會依照小提琴家的建議修改,如德國作曲家布拉姆斯與小提琴家姚阿幸,當然也有不屈服的。「在蕭泰然先生的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如同美國作曲家巴伯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有一段不規則的快速連續換弦的樂段,其實對演奏者是很難的,但是我還是想辦法克服,因為當我在詮釋時,蕭泰然先生永遠在旁邊給演奏家最大的詮釋空間,雖然會給意見,但仍然尊重,這就是信賴,所以作曲家就在旁邊,對演奏家而言是一種『福氣』。」葉綠娜也說:「在練習這首作品時,在某個樂段,我們都不是很了解,經過蕭先生一解釋這是台灣廟會音樂,就完全懂了。」

由於創作者與詮釋者的互相信任與認同,加上旋律的渾然天成,而非刻意展現創作技巧,這一點不僅打動詮釋者,也打動了聽眾的心,蕭泰然的音樂就是有這股魅力,才能讓蘇顯達與葉綠娜廿多年來不斷地在大大小小場合演出他的作品,成為蕭泰然音樂的最佳詮釋者。蘇顯達與葉綠娜兩位合作、獲得一九九九年第十屆金曲獎「最佳作曲獎」與「最佳古典音樂唱片獎」的《台灣情.泰然心》這張專輯,同時有一個「蘇顯達特別版」,因為當時《補破網》與《望你早歸》的原曲版權沒有談攏,而無法收錄在發行版中,於是在這張特別版裡,蕭泰然還特別題字「給蘇顯達老師的特別版」。「蕭泰然先生曾說:『只要蘇顯達演奏我的作品,我一定要在旁邊,他是我小提琴的代言人。』」蘇顯達感慨地回憶。

音樂中顯見幽默的個性

指揮家簡文彬在二○○○年總統就職典禮時接觸蕭泰然先生的作品之後,深深感受到蕭泰然能夠將對人民與這塊土地的愛轉換成旋律,這讓當時旅居歐洲已廿年的簡文彬,就像觸電般感動。兩年後兩廳院主辦的「蕭泰然樂展」,由簡文彬指揮其《福爾摩沙交響曲》時,蕭泰然親自到排練現場與簡文彬及團員分享創作時的背景與心情。「尤其是他偷偷告訴我樂曲中某些『音樂動機』代表的『問候語』,那是一個非常直接、毫不做作的表白。」簡文彬說。這種幽默、俏皮的個性,也出現在作品《悲歌》中。「我曾寫過〈泰然心.台灣情——與作曲家工作的點滴〉這篇文章,當時被蕭先生刪掉一段,這一段是在講述他的《悲歌》是為了悼念好友因為結婚,而結束美好人生的故事。」葉綠娜教授不禁笑了起來。

與蕭泰然有近卅年友情的葉綠娜與蘇顯達,對蕭泰然先生「惜情」的個性,感佩之心溢於言表。「有一次,我與葉老師應邀到美國巡迴演出,當時他還住在加州, 我們開車去看他。當時健康狀況已經不是很好的他,已經站在進入社區的門口、拄著拐杖站在樹旁迎接我們,當時非常感動,也很不捨。四年前在國家音樂廳舉行的紀念回台廿五周年音樂會,演奏完蕭泰然先生作品時,他竟然不顧已經非常虛弱的身體,硬要旁人攙扶著他上台與我握手,那時我紅了眼眶,淚珠掉了下來。去年與長榮交響樂團合作他的小提琴協奏曲,他也拖著虛弱的身子堅持要到音樂廳聽我演出,因為他說這可能是最後一次了。」蘇顯達感性地說。

蕭泰然待人至誠,周遭的朋友都非常感動,他對生命中每一階段的朋友也是如此。當簡文彬結束「蕭泰然樂展」音樂會回到國家音樂廳三樓的辦公室,突然看到兩位六十幾歲的老人坐在沙發上聊天,一位是蕭泰然,另一位是簡文彬的父親,四十年前他們是就讀師大時的室友。「當時的場景我是永遠不會忘記。兩位室友隔了四十多年之後再次相遇,見面的地點是我在國家音樂廳三樓的小辦公室,兩位六十幾歲的人手牽著手坐在沙發上愉快敘舊,有種時間停住的感覺。」簡文彬說。

蕭泰然的感性與至情至性的個性,感染周遭所有人,我們在音樂中感受到他對音樂的奉獻、對台灣的情感與宗教的虔誠,他曾說自己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但是他的浪漫,不僅在情感上,更將音樂當作「宗教信仰」服侍著,即使生活困苦還是不談報酬、不收版稅,無私地與眾人分享,終其一生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期許——竭盡所能的回報,奉獻生命,奉獻所學,貢獻社會,堅持至生命的最後一刻。說他是「台灣的拉赫瑪尼諾夫」也好,或是如同西貝流士之於芬蘭的偉大,無法否認的是,他是用音樂見證了台灣當代的歷史,永無止歇地打動無數台灣人的「台灣音樂家」。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