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蝴蝶君

相關文章 8 篇
  • 「光環舞集」舞者,嘗試以獨特舞感詮釋身心氣的結合。
    近期演出

    六年國建「文化巡演」

    配合國家建設六年計畫中的「文化建設」,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特地將曾經主辦過的精彩表演,推薦至全省各地文化中心及學校巡迴演出,期使全國觀衆有機會欣賞不同型態的表演節目。 巡演節目類型各具風格特色,包括豫劇《唐伯虎點秋香》歌仔戲《天鵝宴》,舞台劇《蝴蝶君》,現代舞《大地漫遊》,以及《菊豆與天靑》舞作。其中《蝴蝶君》在劇本與技術設計上多有修改,其他演出作品則維持原有型態。各表演團體均以嚴謹態度籌劃巡省演出。 (薛玉娥)

    文字|薛玉娥
    第6期 / 1993年04月號
  • 法國國立亞洲博物館外觀。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國立亞洲博物館戲劇大展 罕見藏品首度亮相

    法國國立吉美亞洲博物館從四月中展開「從能劇到瑪塔哈理:亞洲戲劇兩千年」文物特展,內容主要涵蓋印度、東南亞、中華、日本等四個文化圈,藏品類型包括考古文物、實際穿用的戲服行頭、野台或室內巡演使用的道具、舞台模型,乃至戲劇主題的刺繡、繪畫等。豐富精采的展品中,知名舞台劇《蝴蝶君》的人物原型時佩璞的京劇行頭,也因主人翁的傳奇色彩,特別引人注目。

    文字|羅仕龍
    第269期 / 2015年05月號
  • 瑪兒冬(Marton)在維也納演出杜蘭朵的簽名照。這次演出出動馬捷爾與卡瑞拉斯搭配。
    其他分類

    舊中牟新 方是王道

    如果「傳統」底蘊不夠深厚,無法形成本身不斷循環生息的「形式藝術」,那麼一味地抱殘守缺就只會走向黃昏。而「創新」呢,如果沒能體會「創」者乃是從「舊有養分」融匯貫通、打破框架「再」「成長」,只是搞顛覆、剽竊、搞自以為是所謂的創意的話那麼「創新」只是販賣一個光桿idea而不能完整自圓其說。

    文字|符立中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 一九九四年由John Dexter執導,在百老匯演出的《戀馬狂》。
    焦點

    熱血奔騰的劇場行動 《戀馬狂》

    曾獲一九七五年百老匯最佳戲劇東尼獎的《戀馬狂》,是英國劇作家彼得.謝弗的佳作,四月下旬將由表演工作坊搬上國家戲劇院舞台。

    文字|曾麗憫
    第18期 / 1994年04月號
  • 黃哲倫
    藝鄉人

    從《蝴蝶君》到《金門大橋》 紐約專訪黃哲倫

    在這個新闢的單元裡我們將系列報導躋身於海外表演藝術圈的華裔工作者。首先登場的便是《蝴蝶君》舞台劇本原著黃哲倫──一位懂得如何去碰觸人性意識禁區的作家。

    文字|余怡菁
    第18期 / 1994年04月號
  • 《哈姆雷特機器》爲劇情而裝置的場景之一。
    交流道

    邁向專業化的迷思 跨海看戲之一

    離開生命的悸動、歷史的沉思,離開對人性、人生的深切體驗,離開對更合理的社會、更完善的人性的渴求與企盼,任何新奇的技法都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賣弄。

    文字|林克歡
    第10期 / 1993年08月號
  • 《荒野之狼》巧妙運用道具(如蹺蹺板),構圖充滿張力。
    專題報導 Feature

    九二年實驗劇展彙評

    國家劇院主辦的第五屆實驗劇展落幕了。從一九九二年八月開始,在一百五十個觀衆席的國家劇院實驗劇場,共有六個劇團六齣戲演出五十三場。這屆劇展的各個戲,呈現多樣而歧異的面貌。本刊特別舉辦一場「實驗劇展年度彙評座談會」,針對每一齣戲作詳盡的討論,包括理念的探討、技巧方法的分析等等。同時,也對台灣的劇場及文化環境提出看法,希望在原來的「表演/觀衆」的關係之外,能夠解析出劇場與社會之間更多的面向,例如「表演/批評」或「表演/媒體」等關係。

    文字|江世芳
    第4期 / 1993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裸足在公園裡 從吳興國的脚說起

    吳興國露出赤脚的一幕是有力的轉折,蒼白的肌膚讓我們一時覺得突兀,却又驚動無比:阿卡曼儂在觀衆眼前突然變得眞實無比。

    文字|平路
    第38期 / 1995年12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維也納

    導演米洛.勞7月起接任維也納藝術節總監

  • 首爾

    室內口罩解禁,觀眾雖回流仍顯不安

  • 戲劇

    《和合夢》 以沉浸式展演回應酷兒想像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未完待續的三幕劇

    鋼琴家范德騰與許哲誠的創作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