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福
-
明華園總團《散戲》 揮別悲情再創黃金年代
「明華園歌仔戲進入現代劇場至今40年,我們特別將六年前改編自本土作家洪醒夫短篇小說《散戲》搬上國家戲劇院舞台。」明華園總團長陳勝福表示,40年前,明華園藝術家族帶著八大卡車的布景道具,從屏東來到台北國父紀念館,父親陳明吉老團主讚嘆它的宏偉壯觀就像「開封府」,象徵著歌仔戲終於走進神聖的藝術殿堂;經過40年的努力,這次明華園總團把「開封府」搬進台灣最具指標性的國際級劇場,「我們用這段歌仔戲從內台戲院流落野台的時代故事,向走過艱困歲月的前輩們致敬,也展現明華園歌仔戲40年來,在現代劇場守護傳統、推陳出新的成果。」
-
明華園總團《青蟬》 重塑40年代胡撇仔戲
民國40年代,因取材自演義小說的「古冊戲」無法滿足觀眾需求,於是歌仔戲向電影取經,題材新穎的「胡撇仔」便成為歌仔戲特色之一。創團將邁向百年的明華園總團,藉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看家戲推廣計畫」,首席編導陳勝國將明華園曾瘋迷南台灣的「胡撇仔戲」《母性愛》精華再現,重塑經典看家戲《青蟬》,將於本週末於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登場。
-
北藝中心正式開箱 明華園總團《東海鍾離》開幕季首演
歷經10年漫長等待,眾人引頸期盼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即將正式營運,開幕季首檔節目特別邀請明華園總團開箱演出,國家文藝獎劇作家陳勝國2022年度新作《東海鍾離》將於7月2日、3日在臺北藝術中心大劇院演出3場,由孫翠鳳領銜主演,演員陳昭賢、陳昭婷、陳子豪、晨翎、吳米娜、姜琬宜、柯進龍、張閔鈞等人共同演出,演出陣容以青年演員為主,明華園總團的舞台也保持開放的態度,接納優秀的歌仔戲青年演員「打開可能」,給他們舞台讓他們「成為可能」,呼應北藝中心的「打開可能、成為可能」。
-
戲曲 明華園九十周年大戲 名角擔綱綠葉
《大河彈劍》 新生代嶄露頭角
「這是明華園的傳承元年!」作為明華園九十周年大戲的《大河彈劍》,雖脫胎自一九九三年首演作品《李靖斬龍》,也是主演孫翠鳳演前受傷、奮力上場的傷痛之作;但編劇陳勝國五度易稿、為演員量身設戲,讓孫翠鳳交棒徒弟李郁真,擔綱主演,其他名角甘為綠葉,展現陳勝福接任團長後對「傳承」的企圖與實踐。
-
即將上場 Preview 明華園歌仔戲團《龍抬頭》
陳勝國舊作新編 重探「復仇」真義
明華園這次在TIFA搬演的《龍抬頭》,改寫自十二年前的《王子復仇記》,不同於原版著重宮鬥的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呈現人性的自私險惡,編導陳勝國這次的改寫加重「復仇」面向、探討愛恨怨仇。《龍抬頭》由當家小生孫翠鳳、小旦鄭雅升與丑角陳勝在主演,三人皆有不少內心戲的詮釋。
-
當我遇上兩廳院Memory about NTCH 明華園團長
陳勝福 以外台「硬頸」精神挺進兩廳院
明華園在兩廳院創造了許多第一次,像是去年的《何仙姑》就打破了傳統戲劇的演出長度,上下兩集總長超過五個小時,但觀眾席照樣爆滿。而在二○○四年端午節戶外演出《白蛇傳》,也創下了亞洲戶外演出觀眾人次超過五萬人的紀錄。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戲台上 深情扮愛侶 戲棚下 慈母兼嚴師
他們的緣分不止一樁,或師徒,或親子,或工作夥伴 在藝術的領域裡攜手並行,在人生的路途上扶持前進 多重奏的緣分,是否也造就不同的藝術領悟?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最具話題性的組合
舞台劇、歌仔戲雙巨頭攜手— 表演工作坊+明華園《暗戀.桃花源》
適逢二十週年的表演工作坊,為自己準備了話題性十足的生日禮物與明華園合作該團經典作《暗戀.桃花源》,這齣「兩個劇團,搶一個舞台,交錯演出時裝悲劇和古裝喜劇」的荒謬戲劇,是否會在歌仔戲形式的加入下演出亮眼的新意,讓人拭目以待!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戲棚下 跨世代編劇的狂想對話
一個是長在戲棚下的歌仔戲說戲人,一個是學院派出身的京劇編劇,陳勝國和趙雪君第一次見面,兩個不習慣站在幕前的戲曲編劇,彼此都有些生澀靦腆。陳勝國是明華園當家編劇,歷經歌仔戲內台的風光鼎盛以及外台的浮沉滄桑,從早期的成名作《濟公活佛》、《紅塵菩提》,到去年底在國家劇院上演的《王子復仇記》,他的筆總能迎合時代的趨勢,以推陳出新的劇情和令人嘆為觀止的視覺效果,抓住觀眾的脾胃。成就明華園這個歷久不衰的歌仔戲王國,能編善導的他堪稱是幕後重要的推手之一。趙雪君則是六年級的新新人類,長得像漫畫少女的她自小酷愛歷史、章回小說,在詩詞軼典裡流連忘返,台大戲研所課堂上寫的劇本《三個人兒兩盞燈》,竟讓在戲曲現代化扮演重要推手的教授王安祈「淚濕青衫袖」,看到京劇年輕化的無限可能。陳勝國沒看過趙雪君的作品,初聽她口述剛完成的亂倫版《白蛇傳》,大有相見恨晚之感。趙雪君被陳勝國的《韓湘子》深深打動,好奇天命之年的他竟能如此超脫。於是,在南台灣冬日艷陽曝曬的廟口戲棚上,嘈嘈切切的鑼鼓樂聲震天價響裡,我們瞥見了兩個年紀相差二十歲以上的跨世代創作者,對彼此的相知相惜。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就是好「丑」!
二十多年前明華園被學者專家們力捧從屏東躍上台北,看上的就是明華園保留了歌仔戲小生、小旦、三花「三小」鼎足的詼諧歌舞特性,其中,陳勝在對丑行角色的淋漓發揮功不可沒。可以說,明華園的崛起是家族長期經營歌仔戲戮力不懈的堅持與毅力使然,但那臨門一腳,陳勝在是該被記上一筆。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個歌仔戲家族的榮耀
七〇年代,在政府鼓吹本土意識的風潮下,歌仔戲經過幾十年來政府刻意壓制與邊緣化後,從地方的野台登上了金碧輝煌的國家劇院,在這些崛起自外台的歌仔戲班中,明華園是刻意被政府培養成象徵本土文化的政治圖騰,而他們的劇、影、視通吃的際遇,更是令許多同為來自外台歌仔戲班的同行欣羨不已。
-
台前幕後
爲歌仔戲打世界江山
去年十月從法國歸來的明華園,今年又發表了進攻國際舞台(奧地利、美、日)以及深入本土社區(學校、鄕下、甚至客家村、眷村等等)的計畫。這個邁入第六十六年的歌仔戲團是怎樣經營得如此有聲有色呢?團長陳勝福在此透露些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