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劇(曲)

明華園總團《散戲》 揮別悲情再創黃金年代

文字|張震洲
攝影|張震洲
官網限定報導  2023/10/19
《散戲》台上台下共同交織一齣既悲催又可笑的時代大戲。 (張震洲 攝)

「明華園歌仔戲進入現代劇場至今40年,我們特別將六年前改編自本土作家洪醒夫短篇小說《散戲》搬上國家戲劇院舞台。」明華園總團長陳勝福表示,40年前,明華園藝術家族帶著八大卡車的布景道具,從屏東來到台北國父紀念館,父親陳明吉老團主讚嘆它的宏偉壯觀就像「開封府」,象徵著歌仔戲終於走進神聖的藝術殿堂;經過40年的努力,這次明華園總團把「開封府」搬進台灣最具指標性的國際級劇場,「我們用這段歌仔戲從內台戲院流落野台的時代故事,向走過艱困歲月的前輩們致敬,也展現明華園歌仔戲40年來,在現代劇場守護傳統、推陳出新的成果。」

明華園總團 跨界文學劇場《散戲》

2023/10/21-22  14:30

2023/10/21  19: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

歌仔戲是台灣民間成長茁壯的傳統表演藝術,百年來因應時代變遷,經歷商業劇場繁盛的黃金內台時期,也度過與廟會相互依存的艱困外台時期。民國50、60年代,受到電影、電視等大眾娛樂的衝擊,歌仔戲被迫離開戲院走向廟會野台;民國61年,明華園成為最後一個離開內台戲院的歌仔戲團,直到民國72年獲文建會(現文化部)邀請參加國家文藝季,首度進入國家級現代劇場──國父紀念館,成為歌仔戲重要的里程碑,在野台吸收飽滿文化能量的歌仔戲,開始受到各界矚目,如今百花齊放,宛如走入另一個「黃金年代」。

近年來,台灣本土文化藝術受到重視,鄉土文學作家洪醒夫小說《散戲》編入高中教科書,許多年輕人透過小說看見歌仔戲艱辛的一面。製作人陳昭賢表示,身為明華園第三代,永遠記得高中時讀到《散戲》這篇小說時的震撼,明華園總團多年後把這個故事搬上舞台,依舊感動且受到激勵,「歌仔戲是美麗的傳統,不是停滯的歷史,歌仔戲在各個時代不斷求新求變,不是因為我們背骨、叛逆,而是我們需要生存。對於劇團經營者來說,創新才是歌仔戲最大的傳統,即便戲還沒演就『散戲』,對傳統戲班來說是禁忌,但我相信,如果明華園不演這個戲,就沒人敢演了。」

《散戲》由故事工廠創辦人黃致凱擔任編導,以喜劇元素重塑原著的悲情,在現代劇舞台上,兩段經典的傳統戲中戲為本劇最大亮點,一次比一次荒謬的《陳世美與秦香蓮》重複演了三次,深刻地表達戲班的困境與無奈;而另一段《薛丁山與樊梨花》傳統戲的「三擒三縱」與歌舞團勁歌熱舞「拼場」,樊梨花穿著戲服唱流行歌,本劇特別打造旋轉舞台,在舞台上呈現強烈對比。黃致凱表示,舊時代的歌仔戲班演員,吃、喝、穿、睡都在戲台上,舞台就是他們的家和人生,台前、台後只在一線之間,旋轉舞台讓觀眾看見這條悲喜交集的界線。

《散戲》由「傳統戲」孫翠鳳、陳昭婷、高玉珊、陳子豪、李郁真,「現代劇」林木森、蘇沄和、邱逸峰,「流行音樂」黃錦雯等堅強的跨界演員陣容,以現代舞台劇與傳統戲中戲交織出一齣時代悲喜劇。

中信-治癒12/11-17廣告圖片
Bravo-11/10-12/31廣告圖片
香港artmate-12/5-11藝術家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