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圖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馬勒《第九》四種版本 各自風華璀璨
拉圖爵士將再度帶領柏林愛樂訪台,這次配合馬勒周年紀念演出他的天鵝之歌《第九交響曲》,為門票貴死人而扼腕的樂迷,就在家中沙發舒服地聆聽拉圖爵士早就錄好的專輯吧!順便看看之前的《馬九》經典版本卡拉揚、巴畢羅里、華爾特,不上音樂廳,也能聽到流耳油!
-
音樂
誠意十足,讓樂迷喜出望外
下半場理查.史特勞斯交響詩《英雄的生涯》,拉圖認為理查.史特勞斯《英雄的生涯》表面上講他自己,其實另有所圖。於是將這首一般認知下耍弄漂亮管絃樂法的作品,巧妙賦予罕見的精神深度。樂團在此充分展現天下無敵的氣勢,合奏精密度天衣無縫,動態對比幅度寬廣,絃樂如歌,木管香醇,銅管似金,所有環節均無懈可擊。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柏林愛樂
對柏林愛樂的推薦,只是錦上添花。但對有幸一票在手的樂迷,如果沒有花工夫去瞭解拉圖與柏林愛樂這個組合的特質與時代意義,那就很可能錯過了真味,白花了鈔票啦。對柏林愛樂這個「自由管弦共和國」而言,總監的選取象徵樂團立團精神,也就是「自由、創新」。由此觀之,英國小子拉圖出線,雖勁爆而非驚爆,才氣壓人,實至名歸。 拉圖不否認,他悠遊於後期浪漫和二十世紀作品,但對古典音樂不在行,也「不想湊這個熱鬧」。柏林愛樂的盤算是:它有締造巨匠的傳統,也必然要率先顛覆巨匠。拉圖之可貴,絕非他能傳承,而在他能新生。拉圖捨棄人們所習慣、近代德奧充滿力度與幅度的濃妝美學,也不藏身到仿古原典的斗室;他小心援用當年重詮馬勒的做法,在音樂邏輯、音色調制、旋律處理各方面,創造一種幾乎不具時代性的詮釋法則。拉圖走的路線,並不是通俗化、也不是實驗化,而是一種訴諸自然的「進化」。拉圖強龍硬壓地頭蛇,操帆掌舵,改變的不只是一個樂團,也是歐洲音樂中心的文化風貌,餘震甚至影響整個世界。有些樂團是來讓人當活古董鑑賞,但拉圖的柏林愛樂卻是示範一個不斷蛻變求新的現代樂團,如何以充沛的活力,維持在藝術世界的領先制高。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製作人、普普文化副總經理兼音樂總監、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董事、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
音樂招風耳
啤酒與香腸的老柴
夏天柏林戶外音樂會,陽光底下的郎朗,讓我有種蝴蝶亂飛的荒謬喜感。沒有圍牆的柴可夫斯基,好像要打掉從前為「版本比較」疊造的美學磚瓦,不知道老柴喜不喜歡拿啤酒與香腸來配他的協奏曲。
-
音樂
沒有火花的平穩航行
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CBSO)向來為人稱道的反應靈敏與高超素質,似乎並沒有在這場音樂會充分展現。而拉圖與CBSO在錄音中每每將樂句結構打破,予以重組而煥發新意,在此也不常見,這不僅是「沒有拉圖的CBSO」(CBSO without Rattle),也是「沒有碰撞出火花的CBSO」(CBSO without rattle)。
-
環球舞台
讓音樂回到現場
拉圖解讀的貝多芬交響曲,拋開過去附加在這些標題上的浪漫想像,以及世代累積錄音所形塑的貝多芬形象,直接拿起樂譜分析,找回音樂本身的趣味。這好像在不斷提醒聽衆,音樂裡其實還有很多一直被遺忘的細節,同時又不斷地向前流動。已經被罐頭音樂洗腦已久的愛樂者,頓時肯定會徬然無所措,一時間在大腦的唱片櫃裡找不到印證。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反攻歐陸的英倫英雄──拉圖
拉圖,這位快速崛起的指揮,以四十六歲之齡獲得柏林愛樂團員的支持,被選為下任音樂總監。在歐陸指揮長期輸出世界各地之際,這位不世出的指揮天才即將接掌柏林愛樂的漂亮成績,被視為英倫英雄的大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