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丁堡藝穗節重新開張
今年的藝穗節規模較小,有近800檔演出,而這些演出的三分之一都會透過線上呈現。
今年的藝穗節規模較小,有近800檔演出,而這些演出的三分之一都會透過線上呈現。
今年也是奧利維耶.畢(Olivier Py)擔任亞維儂藝術節總監的最後一年。明年起將由葡萄牙導演及里斯本多娜瑪莉亞國家劇院(Teatro Nacional D. Maria II)總監提亞哥.侯迪格(Tiago Rodriques)接任。
唐柯對藝術多樣性與民主性的關注對不同表演類型與風格的深刻理解,以及對不同傳統、相異背景的藝術家們所具備的淵博知識與尊重,令人印象深刻。
數年來積極地兼顧舞蹈工作和政治參與的希勒布蘭德及「都會黨」夥伴們,雖然不見得這次就能一躍獲得席次,但仍值得讓人期待極度「認真」參政的他們,能夠把這些訴求傳遞到多遠。
業界人士認為,要使線上表演藝術節目在體裁上具備競爭力,不僅需要在拍攝上下足功夫,以高水準的攝影技術補強臨場感,也必須在影像中體現演員與觀眾互動的氛圍。
Paprika Studio於8月演出的《給下一輪(虛擬)盛世的備忘錄》也需觀眾參與虛擬實境體驗,虛擬場域敘事與被消失的文明和城市相關,現場演出則從忽必烈和馬可.孛羅的一場西洋棋對弈開始。
澳門劇場活動正式回到停擺狀態,一系列準備在8月舉行的演出和課程只得取消或延期。
繼去年推出Show Penang平台後,檳州政府今年再設立senang.art網站,功能類似社群平台,讓表藝工作者可在此進行交流和創作。
今年的伊閃藝術節有靜態展覽也有動態活動,要讓藝術和人們的生活更貼近,如午餐和學習計畫(Lunch and Learn Project)就由創意中心邀來的主廚舉辦快閃活動,教導大家如何做出營養滿分的學校午餐。
線上演出儘管有些優勢,但劇場人依然努力嘗試現場演出。如實踐劇場在8月推出「數少當贏」系列,進行6部小規模演出,演出人數都不超過8位,甚至有一對一的演出。
「劇本殺」脫胎於桌遊型推理遊戲,提供的是一種深度的角色和故事體驗,融互動、體驗、社交、表演為一體,透過劇情進行人物交流和演繹探討,共同揭開秘密或發現真相。
出身姬爾美可布魯塞爾 P.A.R.T.S. 舞蹈學校的法國年輕編舞家暨表演者翁汀娜.克洛茲(Ondine Cloez),在疫情延遲後重開的「2020巴黎秋天藝術節」(Festival d'Automne Paris)中呈現兩部舞蹈作品。獨舞《假期假期》(Vacances vacance)是一場身體與思想之間來回穿梭的詩意獨白,逐漸演變成獨舞。談論假期、催眠、瀕死體驗等「缺席」的狀態,呈現一種走向虛空和優雅的旅程。三人舞《保持健康的藝術》(Regimen Sanitatis Salernitarium),則由一本匿名的13世紀同名古書出發,關於花園裡的植物、保持健康、身體與世界的關係。兩個作品都做了不少資料收集「研究」,並透過當代的身體來詮釋她的研究。
在英國蘇格蘭的節慶之都愛丁堡誕生的「愛丁堡爵士及藍調音樂節」,由蘇格蘭爵士吉他手/班鳩琴演奏家Michael Warner Hart於1978年創辦,從在地到國際,從爵士到包含藍調,一步步發展成大型的重量級國際爵士音樂節慶。去年因疫情之故轉為線上形式,吸引了超越地域的大量觀眾,今年在疫情趨緩下推出結合現場及線上的活動,還有「Jazz Around The World」特別企畫播放國外優秀團隊的演出,台灣爵士低音提琴演奏家徐崇育2019年為「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策畫製作之「重返哈林」音樂會也入選,將在EJBF現聲。
五女一男的演員陣容,精巧捕捉了護理人員介於因挑戰而精神抖擻與挑戰後精疲力盡之間的微妙界線,也使觀眾充分感受到醫療人員對工作的自豪與熱情。
《緞子鞋》的故事背景是西班牙黃金時代,主軸為男女主角的苦戀,因個人及國際政治因素牽絆,至死無法廝守。克羅岱爾於1919至1924年在亞洲擔任外交官期間寫成此劇,原劇本長達12小時,歌劇版則縮減為6小時。
魯登惡行在業界早就是公開秘密,過去還被視為其成功表徵,《華爾街日報》在2005年就曾以「Boss-Zilla!」為標題,描述他5年間換了至少250位助理的事,言下之意只有少數人才能被他操成大器。
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的柏林影展,也順勢發展新的活動形式,推出「夏日特輯」系列,連結柏林不同城區的露天電影院,在原有單元架構下,播放幾乎所有入選電影。
韓國民眾在落實近兩年的防疫生活下,多數已習慣各種觀演規範,也期待有更多踏出家門、觀賞實際演出的機會。
基金會的另一個重點項目是藝術駐村,在無法跨國移動的限制下,初期雖然試著發展線上駐村,或將重心放在人才培育,仍會遇到參與者缺乏主動性等問題。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也在去年推出「藝術紓困計畫2020」,共13個項目獲資助,自去年中起進行約1年的創作。
「BOK Festival搏劇場節」自2013年起舉辦,發展至今成為戲劇雙年節。「BOK」為粵語「搏」的拼音,取其「接駁,拼搏,放手一搏」精神,探索劇場各種可能。
泰國影視龍頭GMM製作的《轉學來的女生》,2018年於泰國上映,但今年5月進入平台後立即雄霸排行榜,在台灣也備受矚目。
來自新加坡的數碼劇場《Body X The Culprit》別開生面以手機拍攝,讓觀眾互動參與,從案發現場找出證據,線上與其他參與者討論和投票選出兇手。
「候鳥300」計畫,300位藝術家用300小時進行最完整的表演實踐,自製海報和票券,宣傳、售票也成為表演環節,各種表演在小鎮隨處可見,讓觀眾以度假與流浪的心情浸入表演氛圍中。
5月間,唐大霧率領了11位表演者、2位演奏家與1位歌唱家,在即將關閉的藝術空間電力站呈現行為藝術展演《一個大排練,第幾幕》。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