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K」戲劇雙年節7月底登場
「BOK Festival搏劇場節」自2013年起舉辦,發展至今成為戲劇雙年節。「BOK」為粵語「搏」的拼音,取其「接駁,拼搏,放手一搏」精神,探索劇場各種可能。
「BOK Festival搏劇場節」自2013年起舉辦,發展至今成為戲劇雙年節。「BOK」為粵語「搏」的拼音,取其「接駁,拼搏,放手一搏」精神,探索劇場各種可能。
泰國影視龍頭GMM製作的《轉學來的女生》,2018年於泰國上映,但今年5月進入平台後立即雄霸排行榜,在台灣也備受矚目。
來自新加坡的數碼劇場《Body X The Culprit》別開生面以手機拍攝,讓觀眾互動參與,從案發現場找出證據,線上與其他參與者討論和投票選出兇手。
「候鳥300」計畫,300位藝術家用300小時進行最完整的表演實踐,自製海報和票券,宣傳、售票也成為表演環節,各種表演在小鎮隨處可見,讓觀眾以度假與流浪的心情浸入表演氛圍中。
5月間,唐大霧率領了11位表演者、2位演奏家與1位歌唱家,在即將關閉的藝術空間電力站呈現行為藝術展演《一個大排練,第幾幕》。
疫情迫使劇場工作者開始嘗試用新的媒體創作,而過去這一年也證明了網路和影像擴大了作品的受眾。大部分劇場人還是相信「現場」的不可取代性。
近50位劇場工作者占領巴黎奧德翁劇院,抗議政府自去年10月底關閉劇院,並要求加強對藝文工作者的疫情補助。
柏林人民劇院代理總監克勞斯.德爾利用職權進行各項性騷擾與歧視言論,任職於該劇院不同領域的工作人員紛紛出面指控,其中10位更聯名提交申訴信函,送交柏林參議院文化部,3月15日,德爾即宣布請辭。
能再重回劇場,感受藝術在眼前當下發生的興奮,當然非常吸引人;雖仍有量體溫、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限制,但總是讓人有生活逐漸回歸正常的感覺。
在小型音樂展演空間最密集的弘大一帶,於2月底發生轄區公務員到場關切,強行中斷並勒令取消後續演出,引起音樂人群起抗議,質疑公務員執法無據,並連署要求行政單位出面公開說明。
日本文化廳於2020年7月提撥59億6千萬日幣預算,推出「文化藝術收益力強化事業」專案,期待在保障團體收入外,也提供國內外觀眾不同以往的觀賞經驗。
對資源的過度競爭與爭奪,而非在創意與演出水準上提升的內耗。政府掌握了胡蘿蔔與鞭子,表演藝術已非何去何從的迷惘,而為是否靠攏的選擇了。認命或掙脫,中國的表演藝術碰到的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窘境。
《理大圍城》在獲2020年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後,安排在「得獎電影巡禮」系列下放映,但卻在上映前3小時遭放映場地高先電影院以「受到過度關注,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為由喊停。
由於泰國文化部對傳統與當代藝術的資源給予長期不均衡,此類重新探索箜劇意識形態的當代作品,相當不容易取得政府支持。
重開的劇場雖然恢復運作,然而表演團體依舊舉步維艱,在一切指令明朗化之前,繼續申請大馬藝術經濟發展機構CENDANA的援助基金,在嚴峻的疫情時代摸石過河。
新加坡有70%的表演場地都由政府機構國家藝術理事會管理,若要租借場地就得接洽管理機構或相關人員。昂貴的場租多半讓獨立藝術家打消呈現作品的意願,加上這些場地都依循新加坡政府的方針經營,極少眷顧難以得到資金挹注的創作者。
資本熱錢不顧藝術規律瘋狂跑馬圈地已不是什麼秘密,演藝產業也由此野蠻生長。表演藝術創作日益淪陷為商業機器的生產流水線。
疫情緊繃,法國藝文場所仍維持關閉,巴黎市立劇院把節目改成現場演出、透過社群媒體直播,加上一系列公益藝文服務,是法國極少數仍與觀眾保持密切互動的劇院。
2020年對英國整個表演藝術產業來說都是極具挑戰的一年,伯明罕劇院也不例外。就紓困而言,伯明罕劇院將部分場地租借給法院辦理案件,是個有效且快速增加收益的方法。
紐約州長古莫日前則宣布一項「紐約藝術復甦」計畫,要在夏天前舉辦一連串「突發」表演,邀請超過150位世界級藝術家參與,由金牌製作人Scott Rudin和翠貝卡電影節創辦人Jane Rosenthal策劃,展現重振紐約藝術的決心。
2月9日的線上記者會,由7位來自不同城市的劇評人、策展人或戲劇構作組成的評審團,宣布今年德語區10部「值得矚目」的戲劇作品。
以東京為據點的演員森一生,2020年原訂演出的4個作品都被迫取消,去年12月睽違一年的登台,在準備過程中都有種如履薄冰的不確定感。
自疫情爆發以來,韓國公營文化藝術設施均嚴格執行空間消毒、出入人員名單管理、體溫檢測、強制配戴口罩等基本防疫守則。由於首都圈防疫規範仍處於2.5階段的高警戒層級,各場館雖可開放觀眾入場,但觀眾席間距擴大至兩個座位。
香港各大場地在第四波疫情爆發後已閉館超過2個月,就連在場內進行演出直播也不可,播放舊作與委約線上新作同步進行,對策劃人和藝術家來說,多少有點摸著石頭過河,票房和周邊經濟活動影響甚鉅。
「戲偶館」由「滾動傀儡另類劇場」自資經營,設於距市中心約50分鐘公車路程的離島路環舊區中,老房子的地面層開設「偶記」水吧,銷售特色茶飲及文創產品,也可舉辦講座、讀書會。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