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共荣过:《解密美术馆:遗失的百合》的史学歧读
继赢尽口碑的线上剧场《她门的秘密》(2021)之后,新加坡实践剧场再次推出了新作《解密美术馆:遗失的百合》。导演郭践红、编剧林志坚和刘晓义再度合作,联同专业影音团队以及网路开发工作室 Good Work,从酝酿故事主轴、影像拍摄到游戏网站的设计整合,逐步发展出一套可供剧团持续操作的展演模组。今次更携手藏有最多东南亚现当代艺术的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整合国家级文化资源,带来一场结合影像、剧场和推理游戏的跨领域实践,再次引起亚洲观众的热烈参与。 博物馆学、文物保存维护、艺术史长久作为艺术研究的「三位一体」,虽然在剧中有著深浅不一的呈显,但本文试图以此三者抽离原有脉络,改以「美术馆作为谜题场域」、「宝藏叙事的保存维护」、「史学的时空统整术」,重新检视《解密美术馆:遗失的百合》折射出来的3种问题视角。 充满谜题的场域:美术馆的外挂叙事 故事第1章〈揭开大幕〉中,年迈的梁女士拟将1幅珍贵画作捐赠给美术馆,然而在移交仪式中,扫描技术意外发现画作藏有诡异密码,不仅打乱了仪式进行,亦开启了历史身世的悬疑。作为馆内研究员的外孙女,邀请观众陪同踏上解谜推理的旅程。当得知这栋历史建筑内埋藏了传说中的宝藏,观众化身成游戏玩家,必须在第2章〈寻索开始〉的虚拟展场或实地造访中,抽丝剥茧各种线索以在最后找出宝藏所在位置,并解开历史真相。最长可达两周的解谜体验,来到第3章〈重现天日〉中,观众与孙女一同揭晓梁女士隐藏多年的秘密,并搅动出亚洲殖民史的行经轨迹。 艺术史研究一直都跟推理有著性质上的亲缘性;而美术馆作为一个充满谜题的场域,不仅保存并展示待解的谜题,也常常成为艺术品加密与解密的角色。如同剧中的新加坡国立美术馆,将宝藏加密的同时又等待著专业推理的解密。然而,剧中采取的是亚洲战争与殖民历史叙事,而非处理视觉材料为优先的艺术史叙事;此外,按照剧情设计与各关卡中作为谜题的作品,亦大多取其外显视觉表征作为线索,而不是内在意义来推导。当剧中的「史学推理」旨在服务戏剧情节,不汲取新加坡国立美术馆的丰厚资源作为素材,也就使得演出并无服务博物馆学的科普意图。 演出背弃了场域逻辑的操作,并非是要违背现实情境的谬误;因为纵使追求博物馆方法论的真实运作为背书,也不会是强化戏剧写实逻辑本身的保证。但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