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天艺术节 维帢亚.阿塔玛《捉迷藏》(寻找导演的七个那个)
2024/11/29~30 19:30
2024/11/30~12/1 14:00
台北 国家两厅院实验剧场
即将在2024秋天艺术节登场的《捉迷藏》(寻找导演的七个那个),是泰国「为了什么剧团」(For What Theatre)去年首演的新作;以7个象征符号结合即时影像、档案材料,从导演的诞生日为始,从自我时间到社会时间中,拉出一个历史性的宏观尺度,借喻独裁政权下的泰国,其复杂的历史、政治与社会动态。
导演维帢亚・阿塔玛(Wichaya Artamat)长年游走于跨领域的表演创作,并常触及敏感与争议性问题;制作人莎莎宾.希芮旺吉(Sasapin Siriwanij)则是资深的表演艺术制作人,也常策划国际间的艺术交流。本次专访除了邀请两位分享《捉迷藏》的象征寓意,也谈及了在不同文化语境当中,背景相异的观众如何对作品产生各自的理解,并以此开启社会对话。
日常物件如何操控人的身心
泰国因常年的政治环境与言论空间的压缩,致使试图对社会、政治表达批判的艺术创作,往往需要仰赖各种被转译的象征符号予于包覆,透过隐晦的方式来再现外部世界的现实。《捉迷藏》源起于他们在多次出入国内外工作时,发现在泰国与在国外的工作状态极为不同,而促成的一次国际共制作品。「当我开始察觉到在不同地方演出同一个作品,都会必然面对脉络的不同,因而开始思考如何做一些不一样的尝试。」维帢亚说道,「像我们在泰国演出的时候,常常会不经意地自我审查。然而当我们去到可以充分拥有言论自由的国家演出时,才意识到过去自己不知不觉产生的一些意识,有点像是在被蒙骗的社会下而形成的。」
在这部作品中,舞台上没有真正的「演员」,表演的主体被置换成各种非人物件:也许是玩具、食物、一个特定日子、一首歌、一棵树等。它们未必是具体可见的,也可能是一些抽象概念,但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各自的存在也都反映了泰国的社会跟政治现实。维帢亚表示,歌曲在泰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符号,人们会因为歌词传递的内容,而必须去相信歌想要传达的某种意义。「无论是公众场合或是家里的电视、剧场或电影院开演前,都会播放国歌或《颂圣歌》(旧时代国歌),大家都会立正把它听完。即使泰国没有明文规定播放国歌时需要站起来,但如今大多人出于尊重的共识,还是会立正。或是每当泰国有什么重大政治事件发生,各军政府团体或反方团体也都会采用大量的歌曲,要人们去相信各自立场的正当性。在作品中引用这些不同形式的日常物件,也是希望讨论它们是如何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下,被用来操控人的行为和思维。」
导演过去的作品名称及其概念常常发想自一段特定日期与时间,本次演出也同样具备这项元素。「在泰国日历上总会标注某某日期是什么事件、要做什么事情,或是政府的休息日、重要日期等。日期和时间是我特别感兴趣的概念,但总觉得过去只是把它们当作一个剧名,在作品叙事中可能不太会把那些概念彻底地去做讨论。但在这次《捉迷藏》里,我特别把这些元素放进来,作为一种隐喻符号,想去好好讨论它们对我们而言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总的来说,过去作品较多是对长久以来存在于国家的规范提出疑问,而这次的作品则更像是去做一个整体现象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