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品秀
舞蹈评论人
-
舞蹈
以科技覆写传统之后
从2005年新舞台「新舞风」,泰国编舞家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第一次站上台湾的舞台至今,近20年间他多次来台,无论是在环形平台探讨生死的《灵薄域》、与陈武康合作、让观众决定演出时间的《半身相》、或是以物理法则解析传统箜舞的《No. 60》,他对传统的提问每每让人眼睛一亮。 此次,与MIT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帕特・帕塔拉努塔蓬(Pat Patranutaporn)合作的《泰.未来》,不只延续了《No. 60》科学解析的创作方法,更搭上了AI平民化的风潮,创造一个封闭式的电脑程式系统,让舞者与数位替身(Avatar)同台互动共舞。 用AI编舞亦是《泰.未来》最大的亮点。然而当科技跨界舞蹈,常因不理解彼此领域的语言、或碍于实践技术、或因欠缺必要性无法相容,变成一次所费不赀的浮夸展示。所幸,克朗淳引入一段《罗摩衍那》的文字,魔王罗波那(Ravana)的梦,巫师警告其为魔界毁灭的预言,以此为锚,让作品定焦在传统与虚拟科技的相互辩证。 复身与覆写的「传统」 《泰.未来》的英文名称,由「网路空间」(Cyber)和泰文的「梦」(Subin)组成。如同克朗淳在节目单所言,是「『皮歇』我这个人对网路世界的梦境」。作品的开场,即由克朗淳背对观众而坐揭开序幕。随著他缓慢而优雅地举起泰国传统舞蹈的手势,天幕上投影出魔王梦境的两段文字。《泰.未来》的舞台,也因「他的手势与天幕」,划分为「克朗淳(魔王)与他的梦境」两个世界,也可以说是传统肉身与科技虚拟的两端。 尔后,当天幕上的电脑萤幕画面,显示系统正在读取舞者的动作资讯,以泰国传统箜舞59个姿势而来的动作元素(能量、圆与曲线、肢体同步、轴点、身体外部空间、过渡关系),建立舞者专属的数位替身,并透过演算法,解构传统舞蹈动作。《泰.未来》又以此展示了梦世界里一个「数位替身舞者国度」的诞生。 在这段仿佛电玩角色建构的过程,其实更复杂地隐含了泰国传统舞蹈的多重复身: 「魔王」是克朗淳学习箜舞多年最为熟稔的角色。当他举起的右手,召唤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科技幻象世界,也同时召唤了传统舞蹈的历史身影从克朗淳的师父本身所承载的箜舞、到他教给克朗淳的版本、到克朗淳的
-
ARTalks
藏在艺术细节里的魔鬼
编舞家林依洁作品,透过舞蹈肢体的交叠与排列组合,营造镜像折射似的多重复制画面,呈现个体性格的多变与众多分身的假象。在非线性叙事的结构中,引领观者漫游在半梦半醒、定眼凝神、恍神放空、视线模糊失焦至出神等非常态所产生的幻觉╱虚构╱异质空间,进而开启个人内心错综复杂的奇思异想。
-
ARTalks
失语的武装困兽
编按:本剧导演李奥森透过匿名警员访谈、侧绘(profiling)与警察学文献进行研究,协同动作设计及专业表演者发展高强度的动态情境(movement scenarios)与叙事,运用视觉与灯光设计营造出诗性空间,建构情况不明、无法掌握的事件;与观者共同思考警察的内在状态、劳动情境与难以定义的系统性暴力。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当代艺术 迂回进击
趁著四月初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戏剧系系主任Pawit Mahasarinand来台演讲的机会,本刊专访泰国第一学府的表演艺术专家,听他分享泰国表演艺术时况,从现代与传统的紧张关系,到当前敏感的政治局势对艺术的影响,无所不包,实为想要了解泰国表演艺术的最佳参考。
-
焦点专题(三) Focus
荒漠里的奇花
成立不过五年的「陶身体剧场」,凭借著独特的身体语汇、极简的美学,闯荡美国林肯中心、伦敦沙德勒之井剧院,成为国际舞坛当红的舞蹈金童。创团编舞家陶冶的作品不讲故事、没有角色,舞台纯净,动作精准凝练,出身现代舞发展相对较缓的中国,「陶身体剧场」可谓荒漠中的一株奇花,这样的前卫身体美学,竟然就此迸现,快得让人措手不及!
-
焦点专题(三) Focus
艺术灵光 日积月累出的精采
二○一四年,「新舞台‧新舞风」邀请了两个舞团,一个是台湾的云门舞集2,另一个是来中国的「陶身体剧场」。两团的艺术总监,都是林怀民十分期待的杰出编舞家:今年刚接任云门2艺术总监的郑宗龙,曾以作品《在路上》拿下台新艺术奖「年度表演艺术大奖」,评审赞誉郑宗龙是廿一世纪「国际舞坛新鲜而独特的声音」。陶身体剧场艺术总监陶冶,以纯净的舞蹈美学,打入伦敦、纽约国际舞坛,林怀民赞美:「陶冶的作品是廿一世纪之舞,令人赞叹,引人思索。我梦想可以编出这样的舞作,同时知道自己办不到。」 去年九月,趁著陶冶和妻子段妮来台观赏阿喀郎.汗舞团演出的机会,安排这两位艺术总监会面,交换彼此对创作、对艺术与生活的想法。
-
达人推荐 本月我想看
赖翠霜《家.温 ℃》、「纽扣计划」
七月正热,舞蹈新花盛开。 两厅院的「新点子舞展」,还有前年展开的「纽扣计划」,都是主打年轻新锐编舞家的新创作平台。「新点子舞展」已经在六月呈现陈韵如和杨维真的作品,七月推出今年最后一档,赖翠霜的作品《家.温 ℃》,将以「家」为主题,演绎家庭对人的性格行为的影响。曾为碧娜.鲍许舞团的舞者、二○○八年台新表演艺术奖得主的赖翠霜,五年后会有什么样的蜕变进化,令人期待。 「纽扣计划」的诞生,是为了让在国外发展的编舞者,能有机会在台湾发表创作机会的平台。今年迎回台湾的四位编舞者,袁尚仁、蔡冠伶、高沛龄、张蓝匀分别自德国、瑞士、纽约和香港。这几位杰出的舞者如何在创作的舞台上初试啼声,亦值得关注。 另外,由三十舞蹈剧场主持的「三十沙龙创作空间」也将推出两套新秀节目:由多媒体艺术家与编舞者合作的「跨领域实验创作」,以及由Show Case选拔出来的进阶创作「驻点创作」发表。在这个位于中和的舞蹈实验苗埔会长出什么花来,得到舞团的地下室坐坐才知道
-
达人推荐 本月我想看
「Play.包浩斯」展览
去年台北艺术节举办了「与佛塞同步」新媒体艺术系列展览,以多元媒材活泼生动地展示了欧洲 编舞大师威廉.佛塞对舞蹈的深层哲思。今年,台北艺术节再接再厉,邀请德国德劭包浩斯基金会特别为台湾的观众打造了「Play.包浩斯」动态装置展。表演 艺术展览已经成为台北艺术节最鲜明独特的标帜了。 廿世纪初的现代舞思潮,尚在摆脱芭蕾说故事的起步阶段,而向来崇尚理性思考的德国,则「不把人当人看」,深入探索人体及动作单纯作为几何构图、造型、力量的运作等等,来开创美学的可能性。 「Play.包浩斯」将以各种互动装置与表演,文献和访问影片,展现德国包浩斯自一九二○年代以来,对舞蹈、建筑、设计等多方跨界沟通的思维和发展,再现包浩斯颠覆传统的现代主义精神。 整个展览的设计,恐怕连坐飞机到德国都看不到的。所以必看、必看。
-
达人推荐 本月我想看
新人新视野—舞蹈篇、同党剧团《我的妻子就是我》
「新人新视野」向来是发掘创作新秀最好的地方。这次「舞蹈篇」网罗了四位创作者,以即兴演出见长的余彦芳,和舞蹈空间的资深舞者董怡芬,以及才刚和谢东宁做完《坏鞋子》的林宜瑾,和经常和周毅书合作的当家主角林祐如,即将演绎什么样的四出身体寓言,让人特别期待。 另 一出让人期待的作品是同党剧团的《我的妻子就是我》。这出改编自美国东尼奖、普立兹奖双料最佳剧本的单人剧,将由剧场资深演员邱安忱一人演出四十个角色。 《我的妻子就是我》穿梭记忆时空,角色转换间串起多重回忆故事,刻划深入细微。演技精湛的京剧演员吴兴国一人演完《李尔在此》所有角色,已是极大的挑战, 此番邱安忱要演四十个角色?!到底行不行呢?很想去瞧瞧看。
-
达人推荐 本月我要看
林文中舞团《小南管》
-
演出评论 Review
「小」只是小,还是可以更大?
仅管作品还须要更细腻的琢磨, 《小》却是林文中舞团 一个脚踩著地板、不浮夸的开始。
-
演出评论 Review
岩页的诗篇
影片充满嘲讽、戏谑,却隐藏了对舞蹈最精辟的诠释,让它成了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片中出现的不会跳舞、六十一岁的侯孝贤说:我不能跳舞,因为我的年纪大了,我的身体承载了太多的东西(AM)。然而也正是这些承载,让他们的艺术像地层的岩页一样,用岁月铺陈了厚度。
-
演出评论 Review
在感官的享受之外
《奥》的上下半场划分成两种意境, 一是普世共通的感知, 一是回归创作的本我。 创作、表达与沟通的过程在作品中显现。
-
舞蹈
点子漫天舞,期待更深耕
这九个作品呈现了几个共同现象:创意不成问题,但离成品还有段漫长的距离。点子够多,对议题的探讨却不够深入。对剧场元素、多媒体等素材的注意与运用明显提升,但用与不用?如何使用?还欠斟酌。九个编舞者,可视为新生代舞蹈创作者的切片。但在前往艺术的道路上,新生代缺的不是创意,恐怕最需要的反而是深耕雕琢、艺术精练时所下的死工夫。
-
舞蹈
女孩之夜,舞现各自旖旎
来自墨尔本的凯‧阿姆斯壮在舞作里,凯藉著学舞的过程凸显她所面对的「文化认同」难题。来自汉城的曹周铉借由音乐与感性的身体语言,传达内在情绪。来自香港陈敏儿在带来极简乾净的风格。来自大阪的北村成美动作多半来自内在的冲动,举手投足充满笃定的自信。台北本地的詹曜君,则以内裤、婚纱与她的录像等元素表达他女性生命的体会。
-
舞蹈
说姿说态,一场女人心事
第一段〈Ⅰ寤寐间〉,观众先入耳的喃喃自语的男声,像是天主教的诵经声;又像是封坟之前,牧师所念的祷文,安静,深沉。微光中,地板上横躺的女体,逐渐移动,向上企求的双手,只抱得到虚空。上挺的胯部,泛著白光的肉体,薄蝉般的短衣裙,为《她的影子》写下了基调──关于女人、关于肉体、关于欲望。
-
舞蹈
影像造梦有成,舞蹈落足无痕
或许是因为剧场太大,音乐热闹繁复,影像的视觉冲击更毋庸置疑地强烈,让编舞者古名伸在许多片段大量采用群舞、动作群组的方式处理。然而,舞蹈不管在处理所谓易变的爱情也好,或是人际关系猜疑的议题也罢,都因处理主题的方式过于庞大,使得舞蹈的情感无法深化,舞者吃力再勤快的动作,也被影像和偌大的剧场给吃掉,而显得虚弱不堪。
-
专栏 Columns
看见舞界「人材」的可能
不同于大多数急于和传统划清界线的新新人类,白舞寺的创作成员不仅深受传统艺术的洗礼,且立志将之发扬光大。该团「当代肢体结合传统布袋戏」的概念,意不在打破传统艺术的藩篱,而在努力对观众表达他们从传统艺术感受到的美感。
-
专辑(一)
微醺观舞,清醒写舞
舞评家常常带著微醺的心情去看表演,但在心中的某处还必须保持著清醒的理性。你不能微醺到把临时抽掉的舞码也写进去舞评,舞评见报隔天,《纽约时报》救会请你回家吃自己。
-
艺史探索
暗室里的拼图游戏
关于舞蹈文献的管理,美国舞团有几种做法,或是舞团自设文献室,与其他舞团合聘顾问、或由自家行政人员接受训练后来做文献整理,或是选择捐出文献,由其他机构保存。而史料保存的工作不只在保存而已,还包含有效地运用史料,让人们了解昔人的努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