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富凯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兼任助理教授
-
戏曲
历史的幽灵,女性的身影
在当代的新编歌仔戏作品中,以台湾历史入戏的作品并不少见,尤其自2018年以来,台湾戏曲艺术节每次的旗舰制作,更是「以戏曲诉说台湾故事」为核心进行创作。今年由剧场编导王友辉、秀琴歌剧团与阮剧团共同合作的《凤凰变》,以明郑家族的东宁王国为背景,讲述一场发生于1681年的王室政变「东宁之变」。这场政变的结果,导致东宁王朝的覆灭,也影响了台湾的命运。 国姓爷与昭娘:缠绕历史与剧中的幽灵 在长期本土化的追求与作用下,郑成功及其家族所衍伸的人文轶事,经常被改编成戏剧作品。经由不同创作者对于历史的诠释与想像,引入不同族群的记忆与立场,早期「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神圣形象,逐渐打破单一的/汉民族的文化史观,进而建构出贴近常民、多元的人物形象。《凤凰变》的故事则是以郑成功死后,郑氏家族之间的阋墙夺权为背景。 《凤凰变》的切入点是由郑成功的一道命令而展开。郑经因与乳母昭娘私通生子(郑克),郑成功下令格杀董夫人(郑经之母)和郑经一家,董夫人依随众议,杀昭娘以代罪。若从整体叙事结构来看,在「序曲」演绎的这段情节,看似与日后东宁王国的发展并无直接关联;然而,从未在剧中现身的郑成功,透过一道命令,借由来自庙堂与宗族的权力和束缚,让所有人难逃活在「国姓爷」的阴影之下。郑成功化作历史的幽灵如影随形,纠缠著郑氏王朝里的每一个人。 而开场就丧命的昭娘,在剧中也作一缕幽魂,伴随著郑氏家族来到台湾建立东宁王国昭娘的死,成为家族成员不愿碰触的伤痕与裂痕。在编导的安排下,昭娘魂以画龙点睛的方式出场,在部分情感浓厚的场景中,成为观众深入郑经父子内在心境与情感深处的引路者。更重要的是,昭娘作为人伦悲剧的牺牲者,也揭示家族的悲剧性系由人伦的冲突而展开,而《凤凰变》中的所有角色人物,即在这两个鬼魂的纠缠与伴随之下,呈现出各自的无奈、挣扎与牺牲。
-
回想与回响 Echo
以实验为导向 打造新世代戏曲展演平台
2022年下半年,有鉴于台湾剧场界受到疫情严重影响,为鼓励创作人才持续创作,辜公亮文教基金会重启睽违4年的「酷集剧场」,以最高补助新台币100万元、票房归团队所有为号召,征集具有跨领域、跨时代和跨剧种的全新制作,希望在后疫情时代,为有心持续创作的艺术家们提供展演舞台。 「酷集剧场」:无拘无束的实验平台 此次入选的3出作品,风格迥异,充分展现实验精神。「李清照私人剧团感伤动作派」的《湘兰图》,从一幅画为起点,以戏曲结合现场爵士乐队的形式,发展出对明代青楼诗人马湘兰的人物想像与情感共鸣;「刘冠详舞蹈与音乐工作室」推出的《AI SH69VA 欲的终结版》,是以舞蹈结合个人生命叙事,赤裸呈现个人的私密情感与亲子关系;《雷峰塔1924》是由戏曲导演兆欣和长笛家华姵合作的音乐会,该作品以现实中的雷峰塔为经、「白蛇传」故事为纬,透过4名音乐家以乐互动、对弹的形式,激荡出当代人对传说故事的诠释与想像。 事实上,自2016年起,酷集剧场便逐渐成为国内艺术家进行戏曲创新、跨界和实验展演的平台之一。在前两届(2016、2018)中,向来多演传统戏的台北新剧团,曾与兆欣合作推出《易》和《画皮》,这两部充满实验性质的新制作,皆有意识地针对京剧演员的身体进行实验,并以拆解程式、突破行当表演框架的方式,寻找当代戏曲演员的身体状态;而李清照私人剧团感伤动作派的编导刘亮延,也与北京乾旦刘欣然合作《马伯司氏》,以一人分饰多角的独角戏形式,利用京剧唱腔与爵士乐的结合,持续探索戏曲表演与爵士乐结合的各种可能。(注1) 若从台湾的戏曲生态来看,自2004年国光剧团推出《王有道休妻》,同年,「二分之一Q」的昆剧小剧场《柳.梦.梅》,以及台湾豫剧团的实验豫剧《试妻!弑妻!》,由此开启戏曲小剧场的相关讨论。将戏曲与小剧场作结合,是指此类戏曲作品具有小剧场创新、实验的精神,颠覆、突破、转化了传统戏曲的程式规范与美学特征。然而,具有实验精神之戏曲作品,绝不仅是小剧场作品的专利,从早期的雅音小集到当代传奇剧场,甚至是精致歌仔戏时期到当代布袋戏的发展,每个世代的戏曲人在面对传统与现代的
-
戏剧 探索人的精神状态 《大世界娱乐场Ⅲ 白日白昼》
「赌」让人跟命运如此靠近
跟随同系列前作,编导高俊耀的《大世界娱乐场Ⅲ 白日白昼》持续挖掘「赌」与现代社会更深层的内在连结,从赌的外在世界,进入到「人在这里面的一种精神状态」高俊耀认为,赌为人们开启了一个巨大的想像,提供了一个跟命运接触的机会。而依循著穷剧场对声音与肢体的探索,这部直面现实社会的作品,「我们不倾向直接搬演,而是在整合消化之后,放入创造的角色和情境里诉说。」
-
焦点专题(二) Focus 20-30世代
前往自己开创的未来式
台湾传统布袋戏班大多是家族经营,然而面对现下生态,不再只是单纯的接班,或传承、或转型都是课题。在嘉义,有两个创立70年左右的掌中剧团义兴阁掌中剧团(1953-)、长义阁掌中剧团(1945-),主要演出者已逐步交棒,包含30出头的王凯生(1989-)与高鸣纬(1989-)、尚未而立的凌名良(1995-)。从他们透亮的眼眸,是否可以看到将至的掌中戏未来?
-
焦点专题(二) Focus 40-50世代
站稳传统面对科技 另辟当代蹊径
以民戏为主要市场的掌中剧团,面对现代剧场的冲击,坦言「推票压力很大」,特别是如何吸引已习惯在庙会看戏的民众。于是,形式、题材等的推陈出新,成为掌中剧团的课题。位于高雄的金鹰阁电视木偶剧团,以电视木偶结合3D投影技术,打造视觉体验;而在布袋戏重镇云林的云林五洲小桃源掌中剧团,则以传统技艺为基础,找寻创新的艺术性。
-
特别企画 Feature 艺术家回应
许栢昂:我要先生存,才能去创作
艺术家们在委托制作案、有策展主题的艺术节中,面临哪些创作的可能性与限制?公部门的委托单位提供哪些资源?策展人又介入创作哪些层面?艺术家要如何跟位处不同立场的人们沟通,找到创作的位置?透过4组创作者,让我们前进表演艺术的策展现场。
-
戏曲
「反奸」、还是「黑化」?
今年由台湾戏曲中心主办的「2023看家戏再现」,有两出作品不约而同地以人物性格的丕变,作为全剧重要的情节转捩点薪传歌仔戏剧团《陈世美.反奸》、一心戏剧团《孙膑斗庞涓》。这两出戏分别以陈世美和庞涓为主角,当主角反奸、魔化的那一刻,也为戏剧情节带来重大的转折与冲突。 值得思考的是,「看家戏」是鼓励民间剧团重塑传统经典,透过当代编导的剧场手法,让经典作品开展出当代面貌。若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两出戏同样都在建构╱挖掘主角深层的心理变化,试图让以往的反派人物,拥有不同层次的表现。然而,这背后所代表的是当代编导对话经典作品的过程?或是为了要符合观众的审美喜好?抑或是传统经典通往当代的创作路径与发展样貌? 「反奸」背后的当代思维:《陈世美.反奸》 当戏曲发展尚处在小戏阶段,「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社会现象,造就古代「负心汉」的主题大量出现;其中,又以蔡伯喈和王魁作为早期负心汉的滥觞。(注1)随著包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受到民间文学、小说,甚至近世影视作品的影响,陈世美与秦香莲的故事深植人心,而「陈世美」这个名字,更是成为负心汉一词的代表。 1996年,黄香莲歌仔戏团推出《青天难断》,尝试为杀妻灭子的陈世美反转形象。对于重婚之事除了迫于无奈之外,又加入奸小在其间作祟,致使陈世美背上薄情之名。秦香莲状告陈世美,却因人证、物证俱失,深陷在国法与义理之间的陈世美,百口莫辩、进退两难。最终,皇上出场亲审此案,却又将此难题抛向观众,利用「开放式结局」,让台下观众自行判断,以顺应当时逐渐开放的社会风气。(注2) 此次,薪传歌仔戏剧团推出的《陈世美.反奸》,呼应「看家戏」的主题,从剧名上便已展现强烈且明确的当代改编意图以陈世美的「反奸」为全剧之核心。换言之,编导试图借由陈世美反奸的心理变化与过程,揭示角色复杂的心理层面,尝试探索传统文本下当代思维的运作空间,并以此创造另一种诠释经典老戏的方式。 综观《陈世美.反奸》全剧共分6场,上半场包括「相府重逢」、「太后施压」、「香莲自怨」及「反奸」等4场;下半场则是「韩琪杀庙」和「状告青天」两场。(注3)此次改编特色有二,其一是开场直接以左、右表演区并呈的形式,右舞台
-
戏剧
走出彩楼.打开镜框
台湾布袋戏历经不同时期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与风格。以舞台形式来说,早期的传统彩楼与镜框式绘景舞台,一直是布袋戏主要的舞台形式。然而近年来,除了一般外台民戏和公演外,进入现代剧场,也成为各团在规划演出时的选项之一。当布袋戏进入现代剧场,传统彩楼与镜框式舞台已无法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剧评人纪慧玲便认为:「今天新形式的布袋戏显然超越了过去规范,观众的欣赏方式向现代剧场靠拢,必须阅取『舞台』全部空间里更多讯息,组构观赏美感。」(注1)换言之,如何借由现代剧场叙事转化布袋戏传统,连结现代观众的审美习惯,或许是每个布袋戏团在进入现代剧场时,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目前布袋戏在剧场中,最常见到的舞台形式,主要是以黑色平台为主。舞台上通常会有两个以上的黑色平台,连接的平台会与两侧、上方的布幕,形成一大型镜框,上舞台则会悬挂布幕或布景。此种舞台的好处在于,平台至上舞台间,能保有较大的表演空间,演师可在此空间来回穿梭、走动,呈现精采的武打戏和复杂的特效场面,或是利用布景、道具台车,在画面上制造出景深的效果。值得一提,此类平台多为可移动式,依剧情需要进行翻转或移动,在表现形式上更为多样开放(注2),也让整体舞台画面更具流动感。 当布袋戏离开传统彩楼,打破镜框式舞台后,表演空间的扩大,为当代布袋戏迎来丰富的表现形式,但同时也衍伸出值得思考的问题:传统的小戏偶如何在偌大的剧场里被看见?在打开舞台空间后,如何建构布袋戏的表演逻辑?当演师走到观众面前时,如何与戏偶、观众建立非传统单一的观演关系?而在表演空间的运用上,是否有其他的可能?当然,这些问题并非本文所能全面回答。以下,试著聚焦台北木偶剧团《水鬼请戏》、同党剧团《上帝公的香火袋》,以及不贰偶剧《戏头》,透过不同剧团推出的布袋戏作品,或许能开始思考上述问题,一窥布袋戏在现代剧场里的舞台风景。 舞台风景第一景:有限空间创造多重视角《水鬼请戏》 台北木偶剧团于今年推出的《水鬼请戏》,编剧周玉轩以嘉义大莆林水鬼传说为本,借由搜集当地民间传说,转化为剧中角色人物。剧中人物众多,主要人物江一泉与艺妓清子的爱情故事,以及小孩水鬼甘蔗对母亲的思念,是全剧情感描写的核心。《水鬼请戏》的导演伍姗姗,长期投入光影剧场和偶戏的创作,这也是继《白贼灯猴天借胆》
-
特别企画 Feature
向宇宙下订单>>戏曲类
唐美云歌仔戏团《光华之君》 2020/11/05-11/08 国家戏剧院 编剧陈健星重新解读与改编日本文学经典《源氏物语》,不写主角光华君╱光源氏前半生的荣光,反写步入中年后面临生命的沉痛打击,包含挚爱的离世、新欢与他人私通等。在原著的故事架构上,编剧添入作者藤夫人╱紫式部为其中角色,开启书写内外的情节对照与情感相应,此角色更特邀「台湾京剧小天后」黄宇琳跨界诠释。《光华之君》获得第32届传艺金曲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团体演出奖三大奖,为当年之最。 推荐人 李易修 《光华之君》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美得不可方物的舞台美学。 以「书籍」意象搭建的方型框格舞台,在每一次平台机关的旋转时,都像似翻阅一页页的小说章节,引动故事剧情的时光流转。而在舞台主体之外,包含影像设计、服装造型甚至是小道具等,整体视觉元素的美学统合叙事能力令人惊艳。导演透过「书页」内外之别,展现「作者籐夫人的真实人生境遇」,与「藤夫人操弄笔下角色遭际,以暗暗吐露心事」的两番情貌,舞台调度可说是十分巧妙。 有趣的是,虽将《光华之君》剧中的时空背景设定在唐代,但舞台美学却是处处日本文化中的「侘寂」与「物哀」之美,实际上更贴近其转译的小说原本《源氏物语》。这样的处理,对于熟悉日本娱乐和文化旅游、却不见得读过《源氏物语》的台湾观众来说,是很好的「体验切入点」。尝遍当代各种视听娱乐刺激体验的观众,未必都能感受到《源氏物语》中那些贵族之间的情爱、人生的碎语琐事和虚掷岁月韶光的哀痛,但《光华之君》由剧本的编创,再到演员精湛的表演技巧与诠释,最终结合舞台视觉的整体美学呈现,让观众收获满满而强烈的观剧体验,以心印心直觉传达人生愁欢爱苦之叹。 义兴阁掌中剧团《GG冒险野郎》 2021/03/19 台北 大稻埕永乐广场 此作取材自西班牙作家赛万提斯的经典著作《唐吉诃德》,将主角「唐吉诃德」那些在世人眼中极其荒诞、匪夷所思的行径,再次翻看与探问,于虚幻与现实世界之间穿梭,映照当代社会的种种现象与价值观。《GG冒险野郎》延续义兴阁掌中剧团独树一帜的「布袋戏摇滚音乐剧」形式,
-
戏曲 民权歌剧团 纪念创团五十周年
以时间镕铸音乐传统 向经典致敬
老牌外台歌仔戏班民权歌剧团为纪念创团五十周年,规划了「竹韵新音.经典传承」演出,选取《陈三五娘》和《三伯英台》经典折子呈现,并加入剧作家角色穿梭其中,以戏中戏的方式开启对话。演出采「音乐.剧」形式,整体音乐风格会有传统音乐、流行音乐和爵士乐三种,其实是内台时期就有的音乐运用,也是创办人、文场乐师林竹岸的绝活。如此安排,即是团长林金泉向传统致敬的用心。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有无「出脱」,青春说了算
今年「十六岁正青春」艺术节的「青少年扮戏计划」,由影响.新剧场与参与学员共同呈现了作品《出脱》。台语「出脱」的意思是指出息、出头或成就。对青少年来说,长大后有没有「出脱」,是对自己的期许,是家人的期待,更多是来自社会上的认同。演出以学员的生命经验或田野调查资料,利用剧场美学转化成每段演出的主题,最后孩子们以现实状态说出「青春宣言」,剧场在此时成为他们心灵的归属,来自社会的歧视、压迫与不被理解,通通被抛诸脑后。
-
特别企画 Feature 戏伴她 #郭春美 歌仔戏天王
天王其实是宅女 乐享与家人「做阵」的戏班时光
在郭春美的现实人生中,她是一位母亲、妻子,上了台又是让戏迷为之疯狂的俊俏小生;而担任团长的她同时要处理剧团大小事务,维持剧团营运,忙里忙外,所以不演戏时,她就是标准窝在家的「宅女」。出身歌仔戏世家的她,坦承之所以选择演戏,是为了能与家人有「做阵」的时间。而从小在父亲严格训练下长大的春美,如今有女儿孙凯琳继承衣钵,严格督促之外,也透过沟通与信任,与女儿建立起姊妹般的情谊
-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梨园戏旦角
林雅岚 出走传统 触探身体的无限可能
出身舞蹈系却因缘际会被传统戏曲吸引,又踏入梨园戏的林雅岚,曾演出江之翠剧场《朱文走鬼》第一版中的「一粒金」,更学习过日本舞踏、印尼宫廷舞,也与欧丁剧场大师尤金诺.芭芭合作。对林雅岚来说,这些过程让她进一步思考亚洲国家在传统表演上的通则,也使她反思在梨园戏或舞蹈的表演问题,试图去找到动作方法;重要的是,从中学习传统素材如何在当代剧场里应用。
-
企画特辑 Special
戏曲出走 女子经典回归
二○二○年即将到来,由台湾戏曲中心策画的第三届「台湾戏曲艺术节」将于明年三月正式登场。自二○一八年起,台湾戏曲中心每年都以不同的主题,邀请国内外优秀团队和重量级国宝艺师共襄盛举。二○二○台湾戏曲艺术节以「出走.女子图鉴」为主题,演出聚焦「跨领域合作」及「女性意识探索」两大特色,期望展现丰富多元的台湾当代戏曲样貌。
-
特别企画 Feature 现象2:文化部推动两厅院领头,剧场共融热烈展开
改变软硬体思维 打破身与心的高墙
让文化参与成为国民共享的权利,是文化平权的目标,随著「文化基本法」的正式公布,文化部也展开积极推广,鼓励全国场馆与表演团体,在软、硬体部分灌注「共融」思维,让不同族群、年龄、地域、性别和身心障碍的民众都能共享文化艺术。从「剧场共融」和「共融艺术」两面向观察,从相关科技的运用、节目设计的思维、创作参与者的多元,都可见到鲜明的成果。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触动艺术基因 启动改变城市的力量
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主办、表演艺术联盟承办的「2019文化领导力论坛」于八月廿二、廿三日举行,邀请国内外人士共聚一堂,分享经验,探索如何以文化领导力形塑城市的美感特色。而从来自德国、日本与埃及的三位国际艺术工作者的经验分享,让人理解:好的文化设施,可以丰厚城市的文化能量,文化领导力则带动趋势发展,展现不同思维,或许初期执行不尽如人意,但只要目标清楚,总有拨云见日之时,进而为经济与广大社会带来活力。
-
达人推荐 本月我想看
《未来避难所》「场域特定」声光体验感官剧场
地理位置独特的基隆,自古便是台湾重要的交通和军事要地。基隆除了有年度盛大的中元祭、闻名全台的庙口夜市小吃外,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背后,一般人很少意识到基隆的防空洞数量居全国之冠。生活在战争远离台湾的年代,防空洞是一段历史记忆的刻痕,也是一个时代情感的载体。防空洞作为一个战时/暂时的空间,它阻隔来自外在的危险,也凝结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与生存的渴望。 《未来避难所》选在防空洞演出,光是演出场域就十分吸引人。如文案提及,「以声音和光线为主轴,在防空洞这种特殊场域中,提供不同于文本叙事的感受情境。」令人好奇,在非典型的表演空间里,创作者将如何运用声音和光线展开非文本的感官叙事。借由感官刺激和氛围营造,创作者如何打破线性时间,将过去与未来并置,感受历史的同时是否也在一窥未来。 文字|游富凯 戏剧教育工作者
-
特别企画 Feature
当代科技 ✕ 艺术文化=AI的温度
台湾人工智慧实验室执行长杜奕瑾指出,如果没有艺术文化的蕴含,其实科技产业无法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他近期开发的AI软体「雅婷逐字稿」与「雅婷钢琴师」,即是透过辨识学习,而能融入日常生活运用。而透过深度的学习,「雅婷」也将加入两厅院,提供各种艺术推广的无障碍服务。
-
特别企画 Feature
设计+资讯+美感=易读Easy-to-read
二○一三年发起「美感细胞教科书再造计划」的陈慕天,在台北市文化局推动下,与台北市内几处重要文化场馆合作,制作各场馆专属的易读本,将教育设计的理念带进易读领域。透过设计,将复杂资讯或艰涩文字,转换为容易阅读理解的内容,让智能障碍者更能接收到讯息,是易读本计划的目的,陈慕天更期待透过娱乐性与故事性的内容,让智青借由易读本与场馆互动,让他们觉得有趣,借此将文化场馆打造成文化游乐场。
-
特别企画 Feature
「轻松自在场」 为所有人打开艺术大门
看演出,可以不正襟危坐,随时起身走动、自在舒展吗?国家两厅院在「艺术共融工作坊」举办的同一天晚上,也导入国际间行之有年的「轻松自在场」演出,邀请来自瑞典的Ringmasters男生四重奏与台湾的拉纤人男声合唱团,呈现两团合作的「从理发厅走出来的拉纤人」精采片段,以更开放、人性化的场馆服务,让所有人在轻松的环境下欣赏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