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毓庭
-
焦点专题 Focus
音乐工作者吴毓庭的新乐季必赏清单
新乐季场次我选:TSO 殷巴尔、白建宇与TSOTSO 林图、三浦文彰与TSONTSO 霍内克与国台交NSO 准.马寇尔、尚.伊夫.提鲍德与 NSONCO 《甘露水》
-
特别企画 Feature
伴我一起成长的伙伴
《PAR》第二次改版时,我正过著几乎两天一次,从古亭走到中正纪念堂的日子。有时参加乐团演出,有时看戏,更多时候在追舞;从云门到玛姬.玛汉,让自己离开谱面,绕行另一种轨迹。所以2004年9月的「林怀民与陈映真答客问」,与隔年1月的「山海塾」企画,都让我忍不住买下来。 也很难忘记2007年5月号,爬梳阿班.贝尔格四重奏近40年的演奏生涯,2008年3月二度讨论如日中天的里契特拉,是否会成为帕华洛帝接班人?还有始终敬佩的Midori在同年6月登上封面。伴随《PAR》每月出刊,远方的艺术家与灵感,逐渐与我的学生生活亲密起来,甚至生成想书写跨界散文的渴望。 2012回到台湾,《PAR》成为我观察演出生态的光源。尤其喜爱「艺活志」中,作者群常用分解和弦即兴般的笔法写人物与生活,让创作者的内在能如月相被显现。后来有幸与杂志合作,陆续采访了即将来台的名家、从小仰慕的老师,还有艺术与植物的共生。远远近近的主题,让我更加感到每一本《PAR》,都像是夜空中的星体,在头顶视野中开展。 因为撰稿,我总会获得一本属于自己的杂志,不过最后我都把它们送给了身边适合某个主题的朋友(都是还未踏进剧场的那群)。因为当他们在翻阅时,《PAR》会继续闪烁,牵引出一条更长的星河。
-
焦点专题 Focus
音乐职伤的迷思与转机
钢琴家郎朗4年前因练习过度,导致左手手臂受伤,休养了1年多才重返舞台。他在2019年接受《纽约时报》访问时没有多谈复健过程,倒是说了一句:「我利用这段时间重新思考了我所做的一切。」 作为乐界指标性人物,郎朗的话也为长久以来各界对音乐职伤的讨论,画出了不同重点:受伤不该只是埋头关注生理的治愈,若能从心态、思维全面调整,未来的音乐之路反而更加宽阔。 本期专题将带大家从音乐家、医生、学者等多方角度,谈一谈在现代的医疗与音乐环境中,有哪些更理想的应对方式,让职伤也能够是崭新的开始。
-
焦点专题 Focus
音乐职伤「不」迷思
音乐家练习乐器累积的酸痛最好透过按摩舒缓?演奏家演奏时身体随意摇摆容易拉伤肌肉?这些你我经常听到的讨论,是否为造成职伤真正成因?亦或者只是迷思?
-
焦点专题 Focus
多么「痛」的领悟 那些音乐家走过的职伤历程
音乐职伤经常是突如其来找上门,成因可能是错误姿势也可能是心理压力,本文借由采访4位音乐家们「痛」的领悟,分享他们走过的职伤历程。
-
焦点专题 Focus 访复健科医师苏炯睿
演奏伤害绝非不治之症
走进苏炯睿治疗音乐家的诊间前,会先经过一间约莫学校教室大小的病房,房里坐满了在手臂、腿部贴著电疗感应器的病人,他们不约而同都紧闭双眼,看起来像在努力忘却身体的不适(注)。苏炯睿看向他从美国引进的表面肌电图仪器说,「过去音乐家如果肌肉拉伤或筋膜受损,通常就只能接受热敷或电疗。现在已有许多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演奏伤害不该还像以前一样被认为是不治之症。」
-
少年往事
「自由但快乐」的女孩
钢琴家叶绿娜脸书上转贴著钢琴家夫婿魏乐富写的十四行诗,接续几篇则分享了路上偶遇的橄榄树、山中的僧侣以及夜晚盛开的白色昙花。如此活跃的钢琴家,却鲜少分享自身演出,发文多在呈现日常生活里打动她的那些人、事、物,别人不一定理解,但其趣味与珍贵绝不会因此被动摇。发文尽管看似随机、偶然排列出她的人生,只要仔细检视,便会发现它们都联系著叶绿娜的年少,影子般映照出数十年如一日的性格。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台湾国乐团音乐总监
江靖波 从西乐跨足国乐 「异」「同」中打造新声
访谈进行的十一月初,台湾国乐团的家台湾戏曲中心内外还不时回荡著施工的敲打与电钻声,然而走动于此的团员似乎并未受外界影响,身影与步伐都特别从容、平稳。如果说这样的气氛是导因于新任音乐总监江靖波为乐团设立的目标既明晰又充满希望,透过他专访时的回答,确实也能让乐团外的其他人感受到某种久违的悸动与企盼。
-
音乐 林品任与长荣交响乐团「冬游俄罗斯」
漫步北国的华丽与深沉
时至冬日,在跨年之前,长荣交响乐团以俄罗斯出品的精采乐章,带领乐迷领略北国的多彩风貌。「冬游俄罗斯」音乐会由庄文贞指挥,邀来小提琴家林品任演绎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另也将演出俄国音乐之父葛令卡的《卢斯兰与鲁蜜拉》序曲与拉赫玛尼诺夫第二号交响曲,音符将带著乐迷,在这一夜漫步俄罗斯的华丽与深沉。
-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钢琴家暨作曲家
周善祥 「融」的灵魂 让世界一切纳入己身
从小被视为神童的钢琴家周善祥,当年引领他踏入古典乐世界的正是音乐神童莫札特,莫札特的创作风格融汇多元,周善祥也在创作中仿效偶像,他说:「生活在现在这个世界,最棒的一件事就是不曾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自由,人类可以同时听到横跨千里、横跨千年的音乐,这个时代特质是我想放进来的。」对古典乐的热爱,让他更积极于与世人分享古典乐的美好,周善祥让世界的一切纳入己身,像莫札特那样输出开展,所有人便都在他的影响下,被凝聚了起来
-
焦点专题 Focus 当乐圣遇上莎士比亚
穿越时空的共鸣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在德语地区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及莎士比亚热,身在这样的热潮中,贝多芬也被莎剧描述的丰富世界与人性情感所吸引,除了自身拥有多版本的莎剧全集德文译本,还数次想送莎翁全集给心仪对象,可见他也是铁粉之一。而他也常以莎剧场景或角色编织入乐,《科里奥兰》、《罗密欧与茱丽叶》、《哈姆雷特》、《马克白》、《暴风雨》等,都能在其经典中觅得踪迹
-
焦点专题 Focus 贝多芬如何与现代表演艺术对话?
跟著他,你就会找到自己的诠释
直播镜头前,指尖细腻变化著触键速度,钢琴家江恬仪以灵活、务实的思考,用匈牙利作曲家巴尔托克的《小宇宙》练习,提点出舒伯特即兴曲的三连音况味;带领舞者深入台北市中心,在北门前撑起身躯与拱形相应。编舞家苏威嘉则是重新将「形状带到户外,让更多人可以接触,进而得到理解舞的勇气」。 两位长年从事舞台工作的艺术家心态开放,总乐于尝试拓展自己的演出边界,不过直到这次对谈前皆未有合作机会。如今贝多芬主题先行,他们通过谈论过往的贝多芬经验,以及对贝多芬在当代表艺生态中的观察,带来如奏鸣曲式一般的两个主题陈述,最后在「发展部」中融合出富饶、充满想像力的变貌。
-
焦点专题 Focus 竖琴演奏家 解瑄
一场盛放的准备
解瑄与家人居住在阳明山竹子湖一带,生活始终贴合著植物展开。婆婆随缘种的各色蔬果会长出特别模样,她自己则爱透过摄影贴近大自然,特别是捕捉「有动物的植物」画面。家门口紫玉兰一岁一开,如同艺术的生命,她也期待延续到创作上,「我之后想把对植物的认识和摄影作品都变成音乐,制作一张green harp专辑!」
-
焦点专题 Focus 南管演奏家 王心心
播种 体会坚韧的慢
小时候在福建家乡,丘陵地上到处都种著花生,王心心也种过,一步两颗、两颗地播下种子,每播一次就用全身力气将种子踩进土里,植物熟成和自己于是有了更深的联系。这让王心心有了亲近植物的童年,也逐渐学会什么是「等待」,她说:「其实就好像南管,这种音乐这么慢,它的速度与表现就像植物生长,不能急。」
-
特别企画 Feature 女高音林玲慧谈发声方法与练习
发声 从文化背景到认识身体
女高音林玲慧认为所有有心认识更具共鸣、更有效率发声的读者与学生,第一步就是要意识到自身文化背景的特色,若属于习惯活在规范框架里的性格就必须试著打开心房,才能事半功倍探讨其他的技术性问题。除了吸气吸得深、力量向下扎根、肌肉放松、声带闭紧、头腔发声点等微细但关键的身体调整外,不同的语言造成的发音习惯也需注意而经过长期练习、准备好「发声」的一切后,林玲慧说,上台时就忘掉所有的规则吧!不刻意突显技巧,一切注意力都要放在好好表达音乐里的情感。
-
特别企画 Feature 美国
跨界邀演开发新路线 展现被遗忘的女力之声
纽约爱乐、旧金山交响都因疫情取消至年底的演出,其余乐团则还在观望。适逢二○二○年为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完整保障了美国女性的投票权)通过一百周年,乐团纷纷以女性作曲家为主题,介绍许多被遗忘、同样值得被关注的声音。另外,邀请非典型古典音乐家参与演出的情形也更为普遍,显示美国乐团开发新路线、新听众的企图不减。
-
特别企画 Feature 欧洲
稳守经典疫中求变 亮眼明星横扫各团舞台
马勒、理查.史特劳斯等后浪漫作品仍是各大乐团新乐季的主力曲目,但指挥新人辈出,洋溢经典新诠的引颈气象。钢琴家以伊格尔.列维特(Igor Levit)最为活跃,改变了过去几年完全由特里福诺夫(Daniil Trifonov)和王羽佳雄霸的态势,而男中音克利斯钦.葛哈尔(Christian Gerhaher)则是另一位台湾乐迷较不熟悉、但频频出现在节目表上的歌手,在新乐季中不可不认识。
-
特别企画 Feature 提案1:就做你最擅长的事吧! 持续练功的努力家们
林威震 14天,让生活另开视窗
在美国疫情失控之前回到台湾的林威震,体验过十四天隔离检疫的焦躁不安,也终于有机会做了一些之前完全没有时间与机会做的事。放下飞来飞去的演奏日常,他在此「停顿」中重拾马林巴琴改编计划、靠有氧运动连接起过去一直保有的健身习惯,甚至尝试直播,还在隔离期满后,跑去社区大学上课习画专注的音乐家人生开出新视窗,看到新风景。
-
特别企画 Feature
张玹 从诗中画里寻索灵光
从高中开始作曲的张玹,自剖近期创意的来处,多是肢体、图像,还有自己喜爱的、满溢著画面感的中国古典诗词,他让自己「浸」在这些画面中,感受、体会,最后生成的音符未必是具象的描绘,却化成属于他的特色音声。「对了,我最近还开始尝试画立体的图。」他翻出笔记本中一个类似锥状体,却又不全然是锥状体的插图。奇特的勾勒不禁让人会感到:如果说是什么能让张玹的灵魂不断成长,应该就是从那持续新增的维度中,透进来的视野与灵光。
-
艺号人物 People 义大利作曲家
鲁多维柯.艾奥迪 等待寂静,以最抒情的姿态
他在北极浮冰上弹琴的影片,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高达一千两百万次以上的点阅,飒飒风声与远方冰块崩裂的声响,让他所写的〈北极挽歌〉更显寂凉而震慑人心。作曲家鲁多维柯.艾奥迪出身世家,从小就在文艺人士之间成长,更曾随廿世纪重要作曲家贝里欧学习、也备受史托克豪森影响。他的创作并不孤高,更重视的是观众与前台人员与他的共鸣,从多音到极简,艾奥迪将生命体验的一切,微细而温柔地,抒情地为听者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