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景涵
-
首尔
「韩江热潮」国内外发烧 小说改编剧作备受瞩目
韩国小说家韩江获颁 2024 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出后,在世界各地立即掀起一阵韩江作品的阅读热潮,韩国当地的实体书店库存被一扫而空,海外翻译版也创下销售佳绩。而过往改编自韩江小说的舞台剧和电影,也再度登上国内外舞台。 韩江以其代表作之一《素食者》(채식주의자),于 2016 年获得国际布克奖(International Man Booker prize),并成为亚洲第一位获奖者,在国际文坛引起了高度关注。2020 年,韩国国立剧团曾与比利时列日剧院(Thtre de Lige)计划改编共制《素食者》舞台剧,当时韩江亦亲自与比利时导演塞尔玛.阿拉维(Selma Alaoui)就作品进行交流,可惜该计划最终因新冠疫情而告吹。事隔4年,驻义大利韩国文化院于近期宣布,义大利知名剧作家兼导演达莉亚.德弗洛里安(Daria Deflorian)将《素食者》改编为舞台剧,自10月底起陆续于巴黎、波隆那、罗马、米兰等地上演。
-
首尔
两大舞蹈节庆 夏末接连登场
由韩国两大民间舞蹈推广组织「创舞艺术院」(Changmu Arts Center)和国际舞蹈委员会(CID-UNESCO)韩国本部分别主导的「创舞国际公演艺术节」(Changmu Performing Arts Festival)和「首尔世界舞蹈庆典」(SIDance)于夏末接连登场。 「创舞国际公演艺术节」今年迈入第 30 届,包含 5 部国外邀请作品在内,将于世宗市艺术殿堂(Sejong Art Center)和Arko艺术剧场(Arko Arts Theater)等地上演 24 部舞作。今年为第27 届的「首尔世界舞蹈庆典」则将于 9月初起,在大学路艺术剧场(Daehakro Arts Theater)、西江大学玛丽厅(Sogang University Mary Hall)、恩平文化艺术会馆(Eunpyeong Culture Arts center)演出包括 8 部国外邀请在内的 35 部作品。 「创舞国际公演艺术节」的主办人金梅子(Kim Mae-ja)有「韩国创作舞蹈教母」之称。她在 1992 年设立「创舞艺术院」,致力于发掘新进编舞家、舞蹈教育和演出推广。而「创舞国际公演艺术节」的举办,目的是透过与国外舞团的交流,探索韩国舞蹈在国际舞台上的立足之地。「创舞国际公演艺术节」曾于 2007 至 2008年因预算问题而中断,2009 年与议政府艺术殿堂(Uijeongbu Arts Center)共同主办,正式宣告复出后,开始将部分演出场次移至首都圈以外的多个城市,期盼与更多观众见面。
-
首尔
从朴槿惠到尹锡悦政权 艺文界思想审查争议仍层出不穷
韩国创作音乐人李泷(Lang Lee)在其歌曲〈狼来了〉(늑대가 나타났다)中唱道:「这块土地上需要冲击/我们不是无用之人」。这首歌原定于 2022 年釜马民主抗争 43周年纪念仪式时演出,却在预定出演日前3周,李泷及纪念仪式总导演接获行政安全部通知,以该活动期望「在充满光明和希望的气氛下进行」为由,单方面取消李泷和总导演的委任工作。因质疑政府单位有不合理的内容审查之嫌,李泷和总导演于去年 11 月底根据《艺术人权利保障法》中规定国家机关不得审查艺术内容的相关条款,针对行政安全部、釜马民主抗争纪念财团及该活动承包业者提出损害赔偿请求诉讼,今年 3 月正式进入诉讼程序,预计于 7 月中旬进行一审宣判。 李泷表示:「政府单位临时撤换活动总导演,并且不支付准备期间所产生的所有费用,这部分也有损艺术人权利。导演为这场演出策划了数个月,我也为此组织了演出工作团队,但因最终没能登台,所以没有拿到演出费。」针对此争议,行政安全部于答辩状中表明「没有进行审查,也没有赔偿责任」。究竟政府单位拒绝特定歌曲于公家机关活动中公开,此举属于主办方的正当参与还是思想审查,已成为这次诉讼的最大焦点。日前李泷在仁川 Asian Pop Festival 的公开演出中也向所有现场观众呼吁关注本次事件走向,并鼓励发起民众请愿,一起监督政府。
-
首尔
韩版《司卡班的诡计》引进「轻松自在场」概念
韩国国立剧团自2019年改编首演莫里哀(Molire)的法文经典剧《司卡班的诡计》(Les fourberies de Scapin),将17世纪的叙事在21世纪重现,并且在每一季都融入韩国当地讨论度高的社会议题,如大韩航空坚果返航事件、学制改编、论文瓢窃等,讽刺和幽默兼具,成为剧团的代表剧目之一。今年在明洞艺术剧场展开的第4季公演,首度针对儿童、年长者、感官或学习障碍人士设计全场开放式的无障碍观赏服务(注)。 国立剧团设计的无障碍观赏服务,包含演出进行间自由出入剧场、开演前40分钟起入席、演出进行间不暗灯、欢迎观众携带可安定情绪的玩偶入场、剧场外休憩空间、事前提供演出详细介绍资料、事前阅览剧本、可触式舞台模型导览。此外,部分场次也为身体及感官障碍人士提供手语同步翻译、封闭式语音解说、韩文字幕和出入场移动协助。
-
焦点专题(三) Focus
疫后新常态,探索剧场新形式?(二)
在历经封城、解封的反复历程下,向来以现场性为主要特色的剧场演出,也必须在限制下杀出血路,于是无接触的线上展演,也成为剧场创作者不能不思考的选项。文化部在日前推出「艺FUN线上舞台计划」,透过示范演出及公开征件,推动售票型的线上演出,期盼在疫情时期与艺文团队共同发展多元展演模式,也鼓励创作者思考线上展演的创作可能。而在其他国家,又是如何透过资源挹注协助剧场工作者发展线上展演呢?让我们透过海外作者,来分享第一线的观察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疫情起伏之间 各国剧场如何「开门」?(三)
本专题在策划之初,台湾本土疫情突然爆发,剧场再度关门,彼时欧美正逐步解封,剧场也陆续开门营运,未料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现在各国疫情又因Delta病毒再度升温,剧场的重启再添变数就让我们邀请旅居各国的艺文╱剧场工作者,为读者提供第一线的观察,看看各地剧场如何面对这样起伏变动、滚动调整
-
首尔
世宗文化会馆创下法人化后最高业绩,高达5.15亿新台币
世宗文化会馆(Sejong Center)与光化门广场毗邻,是韩国最具代表性的复合式展演空间之一,于1978年开馆,馆内设有剧场、交响乐团专用演奏厅、美术馆、小型艺廊等设施。自1999年转换为财团法人后,于2023年终创下历来最佳收入业绩,自制节目售票所得、场地租金及其他设施租借费用等合计达219亿韩元(约5.15亿新台币)。其中常驻于此的首尔市立国乐管弦乐团、剧团、舞蹈团、音乐剧团、歌剧团、合唱团等6大艺术团体票房总收入,相较于前年增长了57%,达到33亿韩元(约7,835万新台币),全年度付费观演人数也累积近50万人次,已恢复疫情前水准。 世宗文化会馆执行长安浩相(音译)表示:「会馆法人化之后,自营收入首次超过200亿韩元,这与近年光化门广场步行区拓宽,并与世宗文化会馆一楼衔接,打造出更亲民的形象有关。」此外,2021年安浩相执行长上任后,积极推动提高直属艺术团体的自创节目比重,并改善演出制作系统,从而提升节目整体水准,也与其他民间艺术团体节目内容得以区分,提供观众更多元化的选择。新的一年,世宗文化会馆除了继续致力于活化馆内空间,提高租借率和租金以外,也将整合馆方空间及直属团体资源,开发新型态的表演艺术节目。
-
首尔
大学路代表性剧场「学田」将于开馆33周年日吹熄灯号
韩国小剧场文化的老字号殿堂、位于首尔大学路的「学田小剧场」(Hakchon Theater),因经营困难及负责人健康因素,决定于开馆33周年纪念日的今年3月15日,正式吹下熄灯号。「学田小剧场」自去年传出闭馆计划后,许多自此地发迹的演员及音乐人纷纷站出声援,并联手发起不收演出费的接力演出。 「学田小剧场」于1991年创立,除了作为典型的舞台剧剧场以外,也举办舞蹈及音乐等多种体裁的展演活动,演员薛景求、黄晸玟、曹承佑,歌手朴学基、尹度玹等人皆曾在此登台,已故传奇歌手金光石(1964-1996)更曾在此举办超过1,000场的演出,因此「学田」也被称为演艺界明星的摇篮。此外,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地铁一号线》为「学田」迎来全盛期,开演15年间,在170席的小剧场创下逾70万人次的观演记录,然而「学田」负责人金敏基不愿《地铁一号线》成为摇钱树般的存在,于2008年宣布终演,并致力于推广更多相对小众的剧目。 「学田」熄灯前,将以第2届「金光石歌唱比赛」和儿童音乐剧《辣椒酱炒年糕》作为告别演出。金光石在世时与「学田」的关系可说是密不可分,以金光石的歌曲为「学田」画下休止符,应是最美的结局。《辣椒酱炒年糕》是「学田」在结束《地铁一号线》的常态演出后,负责人金敏基根据德国剧作家莱纳.哈菲德(Rainer Hachfeld)作品《Spaghettimi mi Ketchup》改编,在最后一季的演出中,将集结2008年首演时的演员一同登台。
-
首尔
首尔表演艺术市集10月登场,聚焦产业生态永续循环
本年度PAMS首尔表演艺术市集(Performing Arts Market Seoul)在首尔市中心热闹登场,为期4天的日程中,分别在国立中央剧场、首尔南山国乐堂、JCC艺术中心3地展开国际论坛、节目公开提案、媒合会、推介公演、摊位布展等活动。随著世人已逐渐习惯并可接受「与疫情共存」的新型态生活,本届艺术市集不乏自欧、美、澳洲远道而来的策展人及买家,也因应部分国外与会人士因临时染疫无法飞抵韩国,论坛及媒合活动采线上及线下同步进行。 本届艺术市集的主题聚焦于「永续」(Sustainability)和「循环」(Circulation),广邀国内外业界专家齐聚,以个案分享、共同讨论和专题演讲等形式,探讨跨国合作共制的优势与挑战、跨艺术领域实验造就的多元性与未来性、展演空间肩负的角色与发展方向、以资料库数据为基础的客群分析与新客群开发策略、国际业界交流实务方向,以及表演艺术专业人力的培训养成方针。 在多场论坛及交流活动中,许多业界人士的话题聚焦于与邻近国家建立紧密联系的重要性,特别是加强亚洲各国间的表演艺术交流互动。随著欧美国家演出签证涨价、航空费用居高不下,跨国巡演的成本门槛较疫情前大幅提高,与会的韩国各演出单位在推动国际交流时,无不致力于针对台湾、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地的媒合与推介,足见强大的出口野心,积极的态度也值得参考学习。
-
首尔
录音室系列展演「 EARS-UP 」睽违5年再出发
由创作歌手崔高银(Gonne Choi)企划的系列展演「EARS-UP」始于 2016 年,在艺文人士汇集的弘大一带举办不定期公演。演出有别于一般展演,特地选在具有小型开放空间的录音室举办,让听众在录音室特有的氛围中,更专注于听觉的体验。「EARS-UP」系列展演开办以来,邀请过如独立乐团 SE SO NEON、爵士钢琴家尹石哲(Yun Seok Cheol)、民谣创作歌手金四月(Kim Sawol)等音乐人共襄盛举,演出风格及内容多元。 历经疫情后的停摆,时隔5年,「EARS-UP」终于迎来第2季的首演。场地由原本座落于延禧洞的 Studio LOG 录音室移师至上水洞的新兴复合式录音暨展演空间「河鹿特攻队」(Gorani Raiders; 고라니 특공대)。第2季的节目除了维持「在录音室与多姿多彩的音乐相遇」的基调,更与观众相约「我们会更加留心聆听」。崔高银表示「希望抽出时间来到现场的观众们,在短暂驻留于这个时空的当下,一同竖起腰杆和耳朵,将专注的频率校准于音乐和音乐家们带来的故事内容上」。 第2季的首演由崔高银领衔其乐团作为号召重新出发的上阵先锋,并与 2022 年大钟奖最佳纪录片主角现代舞蹈家毛鱼(More)携手,重现去年共同合作的跨界剧目《今生是主观题》(이번 생은 주관식입니다)的精采片段。第2季节目目前共规划5场,于今年7月至11月间陆续登场。
-
首尔
K-MUSICAL MARKET 扩大举办,引领韩国原创音乐剧进军海外
由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艺术经营支援中心(Korea Arts Management Service)主办的「K-MUSICAL MARKET」,是韩国国内第一个聚集国内外音乐剧专业人士与投资者的专门展会,自 2021 年起引领韩国原创音乐剧面向国际市场,在剧作授权、招募商业投资等方面成果显著。 迈入第3届的「K-MUSICAL MARKET」今年于6月27日至7月1日举行,以开发新投资契机为目标,向国内外音乐剧制作公司和创投公司广发邀请,透过事前公开征选,选出 15 部重点推广作品及《The Last Man》、《红莲》、《L'art Reste》、《Ludwig: Beethoven the Piano》共 4 部公开展演作品。与往年不同的是,本届入选参展作品除了可获得后续海外宣传支援,亦将于今年10月及12月分别在美国百老汇和日本东京举办的特别展会登场。 本届展会除了公开展演以外,主办单位也广邀来自美国、英国、中国及日本的音乐剧制作团队、剧场相关人士、演出制作人等 16 名业界专家抵韩,针对疫情后全球音乐剧市场动向、演出市场数据整合案例、设立音乐剧专属创投基金、演出著作权相关法律知识等主题,一同探索韩国国产音乐剧进军国际的可能性。 在展会期间,为了促进更具深度的业界交流,主办单位也为音乐剧制作公司、创投公司及剧场相关人士安排300场以上的一对一商务会议。此外,非业界人士也可以透过官方网站预约观赏本届参演的音乐剧,提供一般民众共襄盛举的机会。
-
首尔
残障艺术家创作优先采购制度上路
尹锡悦总统上任后,为实践其「友好弱势」政策,由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主导,陆续研拟多项以残障艺术人士为受惠对象的福利制度。根据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2021年统计数据,韩国国内残障艺术创作者平均年收入为809万韩元(约新台币18.8万元),参与创作或演出活动收入仅218万韩元(约5.6万元)。为保障残障人士从事艺术活动的权益及生计,韩国政府颁布实施「残障艺术人创作物优先购买3%」制度,推动国家与地方自治团体,以及各级公部门机关等共847个单位,优先采购残障艺术人士创作。 此制度上路后,文化体育观光部所属机关亦扮演带头宣导的角色,如韩国文化艺术教育振兴院(Korea Arts Culture Education Service)、艺术经营支援中心(Korea Arts Management Service)、电影振兴委员会(Korean Film Council)等机关,已计划编列预算,透过韩国残障者文化艺术院(Korea Disability Arts Culture Center)官方网站上的公开资讯购入美术、工艺及表演艺术作品。为了提供更便利的线上采购介面与系统,政府也计划在明年底前完成「残障艺术工作者创作物流通特色平台」的建构。 此外,文化体育观光部也在4月底与韩国残障者文化艺术院、爱心视觉残障者室内管弦乐团合作,于青瓦台春秋馆举行特别演出。青瓦台过去曾为总统府及总统官邸所在地,2022年总统府迁移后正式对外开放。本次演出也是文化体育观光部接下青瓦台委托管理权责之后,第一次在青瓦台举办音乐展演。
-
首尔
室内口罩解禁,观众虽回流仍显不安
韩国政府于 1 月 30 日正式解除室内口罩禁令,除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及进出医疗设施时仍需依规定配戴口罩以外,民众于大型卖场、学校、室内演出场馆等地,可视情况自行决定有无配戴口罩的必要。从国境解封到口罩解禁,国外演出团体及游客纷纷造访韩国,各种室内展演票券热卖,甚至更超越疫情前平均票房水准。 然而实际走访室内展演现场,仍可见多数观众配戴口罩,原因不外乎为健康与安全考量。韩国本土疫情虽已缓和,若因降低警觉而确诊,仍需履行7日隔离义务,造成生活及工作上的诸多不便。许多韩国民众认为,戴口罩除了落实个人防疫,也是照顾他人健康的积极作为;此外,口罩在冬季具有御寒效果,到了空气品质普遍不佳的春季,戴口罩也可以防止吸入微尘;也有民众表示,由于多数人在密闭空间内仍配戴口罩,不戴口罩反而招致旁人侧目,造成心理负担。 面对口罩解禁,展演企划方及场馆营运方依旧抱持谨慎态度。在中小型剧场林立的大学路,多数馆方仍贴出「自发性配戴口罩」、「未配戴口罩时减少交谈」、「建议于大厅及观看演出时配戴口罩」等告示,以维护观众及演员的健康;在儿童音乐剧的演出现场,开场前也特别呼吁全程配戴口罩。 虽然距离疫情前的「无口罩生活」还需要一段重新适应的恢复期,解除戴口罩义务,已经可以视为恢复疫情前日常的正向讯号。
-
首尔
业界呼吁以表演活动哀悼梨泰院踩踏事件
万圣节前夕,首尔梨泰院一带发生震惊国内外的大规模踩踏事故,造成严重伤亡。这是继 2014 年4月「世越号」船难后,韩国再度经历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也再一次葬送了许多无辜生命。 梨泰院踩踏事件发生后,总统尹锡悦于翌日宣布全国进入为期7天的哀悼期。由于遇难者多为10至20多岁的年轻人,年轻人热中参与的各种活动主办方,多数选择自主性取消活动或延期。然而严重灾害后的集体创伤,自然不是7天的哀悼就能够痊愈,全国哀悼期过后,公演界仍呈现低气压,许多表演艺术工作者接连被告知演出取消或无限延期,生计大受影响。担忧以停止活动表现哀悼将过度流于形式化,多名学者及业界相关人士纷纷提出建言,并发起表演形式的哀悼活动。 木浦大学国文系教授李京烨(이경엽)向媒体表示,在韩国固有的传统习俗中,有许多以歌曲和舞蹈为社会共同体带来安慰的仪式活动,例如珍岛的传统葬礼「Dasiraegi」(다시래기)是在丧家院子里上演的话剧,透过充满欢笑与神祇力量的剧情,互相安慰,一起走出悲伤。 复合文化空间「燕子茶房」(제비다방)自11月第2周至12月第4周,每周三举办「名为音乐演出的一种『哀悼』型态」系列活动,由多名音乐人接力演出,不收入场费及任何经费赞助。「燕子茶房」于活动说明中写道「哀悼的方式因人而异,我们抵制压迫音乐演出的行为。现场音乐并非音乐家的单向填充,而是演出者与观众透过相互沟通,成为彼此的力量。我们想告诉世人,音乐演出可以是一种哀悼的型态,我们和怀著相同信念,靠舞台维生的人们将继续进行演出。」
-
首尔
「HAEPAARY」为韩国传统音乐打开多元新貌
韩国乐坛自 2017 年起吹起一股传统音乐复兴,跟随时代再进化的风潮,过去5年间,引领这股热潮的乐团「Ssing Ssing」自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Tiny Desk Concert」节目中崭露头角后,「Jambinai」、「ADG7」等融合传统与现代、自发展出独特风格的音乐团体,也陆续在该节目亮相,进而受到全世界瞩目,并登上平昌冬季奥运闭幕式、WOMAD 世界音乐节等国际级舞台。而在近期,传统翻新的风潮持续,同时也走向更深层的挖掘、省思与内化,其中由 HYEWON(声音制作人╱器乐演奏)和 MINHEE(主唱╱执行制作人) 所组成的「HAEPAARY」,可说是当前在韩国传统及当代音乐场景中最活跃的组合。 「HAEPAARY」的两名成员皆为韩国传统音乐科班出身,骨子里却充满打破性别疆界、世俗规约、礼教束缚的挑战精神,并将思维贯彻于音乐创作当中。「HAEPAARY」 以融合传统声乐及当代声响美学的技法诠释朝鲜时代宫廷仪式音乐《宗庙祭礼乐》(종묘제례악)的旋律和唱词,以及韩国传统声乐曲中限定由男性演唱的《男唱歌曲》(남창가곡),在曲式严谨的儒教音乐中融入 Rave 和 Trance 等电子音乐元素,兼具深度、新鲜感和反思空间的创作及舞台呈现,在国内外皆获得乐评人及音乐奖项的正面评价。「HAEPAARY」为乐坛带来的不仅是听觉的刺激,更具有体现当代社会多元价值的时代意义。
-
首尔
极端豪雨侵袭重要演出场馆传灾情
今夏的首尔天气异常湿热,连日降下史无前例的极端豪雨,重创市区交通与基础建设。汉江以南因地势相对低洼,每遇强烈雨势,淹水灾情特别严重,位居首尔南部的国立国乐院与首尔艺术中心(Seoul Arts Center,又名「艺术殿堂」)在这次洪灾中亦难逃一劫。 据国立国乐院相关人士表示,8月初的豪雨导致排水系统超过负荷,为场馆内灯光、音响设备提供电力的电气室及控管室内温度的机械室进水,无法及时修复。维修工程虽预期耗时不长,估计两周内可恢复设备运作,但因时值演出旺季,场馆节目满档,原订于8月中旬揭幕,由国立国乐院正乐团暨舞蹈团出演,重现大韩帝国时期最后一次宫廷晚宴乐舞的《壬寅进宴》节目,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延期至今年年底。 与国立国乐院毗邻的首尔艺术中心,同样因排水系统失灵,连接各音乐厅、剧场、展览馆的中央交谊空间,也首次在下班时间发生严重积水,造成人员出入困难。虽然淹水问题在一天内获得排解,所有演出计划也照常进行,但常驻于首尔艺术中心的表演艺术团体相关人士皆表示心有余悸,特别是在 2011 年夏天,位于首尔艺术中心后方的牛眠山坡地,曾因瞬间豪大雨引发土石流,危及周边建筑且酿成伤亡,短期内不可掉以轻心。 面对全球气候异常,因天候因素导致的表演取消、延期及非人为灾害,已成为令场馆营运方与演出团体头痛,却又不得不直面的难题。针对演出场域的结构检测和定期维护,需投注更多人力与财务预算,以保障演出者及观众的安全。
-
首尔
举国哀悼最高龄电视音乐大赛节目主持人辞世
刚入选金氏世界纪录「最高龄电视音乐节目大赛主持人」的宋海(송해),6月初于自宅辞世,享年 95 岁。作为家喻户晓、足迹踏遍全国各地的电视名人,高龄辞世虽为喜丧,全国国民不论老少仍深感不舍。 1927 年出生于北韩黄海道的宋海,在韩战时期只身来到釜山,1955 年加入乐剧团后,以歌手身分正式展开演艺生涯。1988 年起,宋海成为 KBS 电视台《全国歌唱大赛》(전국노래자랑)节目主持人,直至与世长辞之前,持续主持了 34年;该节目行遍全国各地,发掘了许多素人歌手,更曾远赴北韩平壤及巴拉圭拍摄,与无数观众共度了欢乐与感动的时光,也成为许多韩国演艺人员的精神支柱,并获得演艺艺术奖年度大奖文化勋章、百想艺术大奖功劳奖、韩国大众文化艺术奖文化勋章等奖项肯定。 宋海精采又充满波澜的一生,曾被写成书籍出版,并翻拍成电影及音乐剧。他在生前最后的心愿,是希望回到故乡北韩,登台主持节目,可惜梦想未能实现。宋海的葬礼以纪念对韩国喜剧有功的治丧仪式举办,出殡当天,队伍行至 KBS 电台门前,由《全国歌唱大赛》专属乐队演奏节目主题曲,众人在乐声中向宋海道别。宋海被安葬于他的第二个家乡,位于南韩大邱市的宋海公园。而在首尔市钟路区,有1条以宋海为名的街道「宋海路」(송해길),自宋海辞世后,街道上布置了追思空间供民众缅怀。
-
首尔
歌剧庆典睽违两年热烈揭幕
韩国疫情虽大幅升温,全国已有逾1,500万人染疫,但重症确诊率持续降低,当局研拟下修新冠病毒危险警示,将其视为「风土病」(或称地方性流行病)处理,因此「与病毒共存」的政策逐步推动中。随著春天来临,近日在韩国街头,已可见大批民众四处奔走,除了仍需配戴口罩出入公共场合,一般作息几乎已恢复疫情前的日常。艺文界也终于迎来真正的春天,在因应防疫采取的各项限制陆续松绑之下,各类室内及户外节目接连展开,其中又以歌剧类大型公演率先回归舞台。
-
首尔
韩国首部元宇宙合唱音乐剧问世
「元宇宙」可谓近期全球最热门话题之一,除了前景与商机备受看好,在当前全球疫情尚不见终点之际,将虚实整合技术应用于演出制作,也被视为是维持并延续公演界生态的解方。
-
首尔
疫情再起下艺文表演首当其冲
韩国政府为重返疫情前生活秩序所制定的「与病毒共存」阶段性日常恢复计划,在实施45天后宣告破功。根据12月16日颁布的最新防疫措施,已接种两剂疫苗且满3个月之18岁以上成年人开放预约接种疫苗追加剂。已接种两剂或三剂疫苗者,进出公共场合需出示「防疫通行证」或48小时内核发之PCR检验阴性结果报告书;18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曾染疫之痊愈者,则需检附年龄验证与解除隔离证明,方可出入公共场所。演出场馆座席取消梅花座限制,但须确保所有入场者皆已完成至少两剂疫苗接种(18岁以下除外)。300人以上的中大型演出活动,须取得相关管辖部门核准始可进行。公立演出场馆可视疫情状况,自行强化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