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尹真
-
焦点专题 Focus
从身到心的修练 认识自己打开自己
在特尔左布勒斯导演前一部在台作品《酒神的女信徒》即已担纲演出的林子恒与蔡佾玲,有著相似的背景,都是大学戏剧科班,又负笈英伦,也涉猎不同的剧场系统,参与剧场演出之外,也在校园教授戏剧。前年开始,两人投入特尔左布勒斯所建立的「酒神的回归」训练方法。丰富历练至今而投入酒神系统,他们是如何看待「表演者训练」的呢?
-
戏剧 柳春春剧社×区秀诒《南洋情报交换所》
透过史料重组回探 何处是你所谓的「南洋」?
从探问「日本台湾南洋」,发展到以「身体移动边界」为创作核心,导演区秀诒与台湾演员郑志忠等人联手创作了《南洋情报交换所》,透过史料的搜集重组,此剧以各种文本转换为台词、对白,构成一出如真似幻的谍报剧。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点亮那照见内在深处的灯
一九八○年代的台湾小剧场,因陈伟诚与刘若瑀的引入,波兰剧场大师葛罗托斯基的训练方法成为当时演员训练的显学之一,迄今仍有多个团队与个人循此脉络而行。今夏,陈伟诚与刘若瑀的优人神鼓均举办葛氏相关工作坊,后者更邀到葛氏嫡传弟子汤玛士.理查兹,带领「葛罗托斯基与理查兹研究中心」团队来台进行。两者工作坊异曲同工,透过肢体或歌唱,带领成员打开探寻自我内在的路径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专访「葛罗托斯基与理查兹研究中心」总监
汤姆士.理查兹 真正学会先人教导 才能带著智慧前进
出身艺术家庭的理查兹,芭蕾、现代舞、古典乐或爵士乐等虽然学习,但对他而言,都像一个又一个的盒子,必须去适应盒子的形状。直到遇到葛罗托斯基,黑白混血、一直找不到认同的他,才「在一个来自波兰、蓄著大胡子的老人身上」,遇见了非洲的家乡。因为葛氏在他身上看见「有机性的萌芽」,从此他成为葛氏的嫡传弟子,而他也在葛氏离世之后,继续带领成员探索先人的智慧,他说:「与葛罗托斯基工作的经验,是我作为一个人的核心,也是身为表演者的核心。」
-
专题
吴忠良、张伟来
当白沙屯已俨然成为当红的艺术人溯源道途,吴忠良和张伟来却抱持平实的态度看待。吴忠良开玩笑道,「抱著很大的目的性来,会很惨。」「如果冀望七天走完人生就有突破,不可能,」张伟来说,唯有将行脚时的信念与全然奉献的态度回馈到平常日子里,才会一点一滴改变,重要的是持续,渐渐的,便「没有什么办不到」。
-
特别企画 Feature 深入阳光 在阳光剧团的一千八百二十五个日子
我看到的莫努虚金与她的阳光帝国
于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求学期间,谢宜静因缘际会加入阳光剧团,在《河堤上的鼓手》、《奥迪赛最后的驿站》两个制作中担任音乐设计尚-贾克.勒梅特的助理,前后时间长达五年。谢宜静接受本刊采访,除了谈及阳光剧团的营运模式,也提到外界对其「同工同酬」的误解,以及该团因获取庞大资源而受到的争议。采访时,谢宜静透露,因莫努虚金的霸道独裁和专横,让许多团员在离开阳光剧团之后,都有所谓「莫努虚金情结」,包括她亦然。
-
焦点专题 Focus 创作者说话
情路难,却为「爱」依然
虽然人生有时的确如同莫比斯环,经历再经历,总是回到原点,令人沮丧,但这人类最复杂的心灵活动「爱情」,力量强大无比,也许绝处逢生自有生路。
-
焦点专题 Focus 创作者说话
爱情,无话言说的句点
当我越要整理爱情成清晰的观点时,我越陷入混乱;当我越趋于理性,质疑反弹的力量就越大。到底是爱情让人失去理智?或是理智过于理智而无法理解爱情?是的,相当多眼前的问号,相当多眼前的离题,但这些对我却是这次的主题:关于爱,背后未知的力量。
-
戏剧 七名剧作家 九则生活片段
徐堰铃《约会》 拼接城市女同志的爱情
台湾剧场编导演全才徐堰铃,延续以往的关注主题,带来新作《约会》,集结十七位演员,七名剧作家,以九则生活片段,拼接起现代城市女同志的爱情样貌,熟成一串甜美的有机片段。一改前出作品《三姊妹》的寓言体意识流,徐堰铃这回写实得很。
-
艺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从京剧到R&B 艺术三口之家
要不是为了睽违舞台十几年的王复蓉重登京剧舞台,要把王复蓉、陶大伟、陶喆,这平常分居上海、台湾和美国的一家三口凑在一起,可不容易。 王复蓉和陶大伟,一个是红透半边天京剧名角,一个是纵横影视才华洋溢的喜剧泰斗;前者深受戏曲忠孝节义的传统思想影响,后者则是西方个人主义的信仰者,当年两个人的结合不但不被看好,还闹上社会版,轰动一时。 但命运就是那么奇妙,三十多年后,他们的儿子,从小听猫王和京剧混血长大的陶喆,居然也走上演艺这条路,还是当今流行乐坛最火红的RB天王,走出父母亲的名人光环,青出于蓝。 他们仨对谈,就像三个爱斗嘴的大小顽童,对于老婆复出唱戏,陶大伟笑说:「我对她的嗓子完全不担心,她也没什么好紧张的,因为平常骂人时就很有力。」陶喆补上一句:「有次听她唱戏唱到破音,我和老爸都当是音响出问题。」王复蓉则笑著反击:「我这次唱戏,千万要安排他们往后面坐,要不然我在台上卖力唱,陶大伟却在台下打呼,陶喆则满脸严肃,拼命挑我的毛病。」 一家三口都是艺术家,对彼此表达关心的方式也异于一般人,表面上互相轻松吐嘈爆料,但亲匿的家人情感和默契,却早已在言谈间表露无遗。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当我遇上两厅院
雷骧:二十年,看见表演艺术环境的流变
二十年回瞰,最大的感受,是看见国内表演艺术环境的大幅改变。 廿年前,台北的音乐展演场所大概只有国际学社、三军球场、实践堂、中山堂,如今大多已拆掉或改建。那时的中山堂空调噪音嘈杂难以解决,演奏会偶尔才举办;国际学社规模较小;三军球场宽阔得多,也比较重要,美国费城管弦乐团首次来台就在那里表演。 乐器的来源和场地一样有限。记得《功学月刊》的主编一度有意邀请钢琴大师鲁宾斯坦来本地演出,却无法如愿,原因就在于少了一架「名琴」,台湾所能找到最好的钢琴是演奏会用的YAMAHA,但是大师「没有听过YAMAHA」鲁宾斯坦的秘书是这么回绝的,那一封回拒信给原原本本刊到了月刊上。「没听过」当然并非事实,以往国际音乐家赴远东演出,东京是首要据点,必然要造访东京 YAMAHA HALL;真正原因大概是世界级音乐家都和名琴签了约,不便使用他牌乐器。不过,当年台北排不上亚洲巡回的考虑名单,却是不争的事实。 有个故事,今天大概很难想像:名钢琴家藤田梓办了一场音乐会,曲目中列出挪威作曲家葛利格(Edgard Grieg,1843-1907)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现场却不见管弦乐团;当年虽有省交,藤田女士却选择了播放音乐系学生练习专用、类似卡拉OK的伴奏带,可以想见二十年前的匮乏。 廿岁的两厅院可以做得更好:首先,表演空间的主体应该是观众与表演本身,观众也是构成整体的元素,这从服务人员的态度就能清楚地感受出来。其次,两厅院除提供表演空间外,应发挥更广阔的影响力,将表演艺术的文化气氛延续到生活,这一点可向日本的美秀美术馆看齐,他们从交通到衣食各项细节,都在实践「永续」的概念。最后,两厅院是长久的文化据点,对于演出纪录的保存,除了累积,还可更有效率地运用、推广;既然花力气办了节目,也提供影音资料借阅,不妨提高节目录影品质,让舞台影像的变化丰富些。 再说回多年前那幅画面。光彩夺目的藤田女士只身坐在偌大的舞台上,每弹到音阶下行时礼服滑下肩头,她又趁著音阶上行时顺势将礼服扶起。葛利格那首协奏曲的钢琴与管弦乐要在第一秒同时开场,开场瞬间,藤田女士的钢琴与伴奏带的合奏竟然分秒不差,我至今不知道是怎么办到的。前阵子我再度到国家音乐厅欣赏一场演奏会,中场时服务人员引了位有年纪的妇人到我身边的座位,那妇人气质出
-
戏剧 非关契诃夫 攸关女同志
徐堰铃的《三姊妹》 胡子小姐来挑衅
台湾剧场界实力派演员徐堰铃跨行当导演,继二○○四年颠覆《梁祝》故事中扮装意象的处女作《踏青去》后,新作《三姊妹》再度挪借《白蛇传》的三角恋,讲述一对女同志恋人之间出现第三者后,三「姊妹」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纠葛。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麻瓜止步,魔法人士轻松玩—女巫店
布置戏谑趣味、兴味十足的女巫店,是台北颇有名气与历史的另类表演空间,不少音乐人都从这里踏出他们的第一步,可以在女巫店登台演出的乐团,除了作品有意思、具现场表演完成度,最重要的条件是态度,必须是对每一项细节都认真的音乐人。店长说,女巫店希望来这里的人都觉得值得。
-
特别企画 Feature
南台湾艳阳下的俄国提琴手
他们来自古典音乐传统深厚的俄罗斯,漂洋过海,落脚在艳阳高照的高雄,继续拉著提琴散播优美的乐音。然而,在琴声之下,他们如何适应文化差异甚大的台湾?又如何在台湾安身立命?高雄市交响乐团的中提琴首席法立德与小提琴手艾莲娜,为我们说出他们在台湾生活的心情与观察。
-
特别企画 Feature
乐迷百态
台湾爵士乐的乐迷人数或许拼不过古典乐迷,但其热中与投入的程度,也绝对不逊色!本刊专访八位各行各业的资深乐迷,让大家瞧瞧他们是多么「就是爱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