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农
-
舞蹈 从爱尔兰丁格尔半岛自然而然地长出来
基根-多蓝《界》 创造让音乐和舞蹈自由的世界
2020年3月,爱尔兰编舞家麦可.基根-多蓝(Michael Keegan-Dolan)原本预计来台演出改编自真实社会事件的作品《癫鹅湖》(Swan Lake/Loch na hEala),然而,COVID-19肺炎疫情全球大爆发,访台计划随之延后。岂知这一等就是4年。 4年前的访谈中(编按),基根-多蓝健谈而坦率,从舞蹈的心路历程、寻找爱尔兰文化本体与根源、到传统文化与民俗传说传承。再次联络上基根-多蓝,话题自然是围绕在《界》,一支他将多年来蛰居偏乡的心灵能量浓缩而成的作品。 母语是家,在丁格尔半岛找回自己 《界》这支作品的盖尔语(爱尔兰语)原文MM指的是山道、隘口,或是牛轭、枷锁,同时也引申有责任的意思,令人好奇是怎样的自然地景给了基根-多蓝作品的启发。 基根-多蓝是这样形容他心目中的家园地貌:「我这几年住在丁格尔半岛(Corca Dhuibhne),位于爱尔兰最西南边的尖端。这是一个多山而细长的半岛,像一根手指一样伸入狂野的北大西洋当中。」基根-多蓝的比喻不仅带著鲜明的画面,更有强烈的情感。「爱尔兰的第二高山矗立在半岛中央,名叫布伦丹峰(Cnoc Branainn),是以早期凯尔特天主教的圣人,航行者圣布伦丹命名。我选择住在这里,这里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地方。」这座山的高度不到千米,传说圣布伦丹与追随者们曾在山中修行,后来从丁格尔半岛出发一路航行到冰岛。或许就是这座山中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启发了基根-多蓝以盖尔语的MM为作品名称。 盖尔语在他心中,显然有著特殊的地位和情感。2014年,基根-多蓝解散了在欧美等地获奖无数、但以英文命名的优兽舞团(Fabulous Beast Dance Theatre),并回到爱尔兰偏乡,创立了以盖尔语命名的舞蹈之家(Teaċ Daṁsa)。「丁格尔半岛是一个盖尔语保留特区(Gaeltacht),区域内居民以盖尔语为主要语言,盖尔语是欧洲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在爱尔兰说盖尔语这件事,曾受到诺曼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侵而式微,19世纪中叶的爱尔兰大饥荒更导致讲盖尔语的人数大幅减少,但丁格尔半岛仍然是许多盖尔语母语者、作家、运动员、和艺
-
舞蹈 果戈里经典讽刺剧的当代舞蹈转译
克莉丝朵.派特《钦差大臣》 探问人性与制度
今年4月的奥利维耶奖(Laurence Olivier Awards)揭晓,加拿大编舞家克莉丝朵.派特(Crystal Pite)以作品《Light of Passage》再度入围最佳舞蹈作品奖。《Light of Passage》是一支关于战争、关于难民、关于人类生存矛盾与人性的舞蹈作品,由2018年的短作品《Flight Pattern》衍生而来。然而,《Flight Pattern》已经击败其他佳作而获得过当年的最佳舞蹈作品奖了,它的衍生作品还可以再得一次奖吗?这个问题让许多专家各执己见,但《Light of Passage》不仅肢体设计优秀、议题也切中当世,让它入围却是毫无异议的。 值得一提的是,克莉丝朵.派特近10年内获得3座最佳舞蹈作品奖及一座舞蹈特殊贡献奖,是奥利维耶奖的舞蹈主体项目当中获奖最多的艺术家。 派特所获得的3座最佳舞蹈作品奖,分别是2017年的《爱与痛的练习曲》(Betroffenheit)、2018年的《Flight Pattern》及即将来台演出的《钦差大臣》(Revisor)。这3支作品当中,派特有两支作品是和强纳森.杨(Jonathon Young)合作,身兼剧作家、演员、导演的强纳森.杨与派特都以加拿大温哥华为创作据点,2013年,杨找上派特希望做一支关于创伤后情绪剥离的作品,他们做出了《爱与痛的练习曲》,将悲痛、创伤、成瘾揉捻在一起,将文字和肢体打碎再重组,得出一支不再只是杨的个人经验、而能在观众心底深处共振的佳作。
-
舞蹈 莎伦.伊尔「爱的循环三部曲」最终章
《心碎蛮荒之旅》 情感群相的蒙太奇
以色列编舞家莎伦.伊尔(Sharon Eyal) 及舞团L-E-V曾在2017年将作品《强迫症之恋》带来台湾,后续又继而创作《爱,第二章》,这两支作品互为表里,艺评人詹育杰在《PAR表演艺术》第320期形容「《强迫症之恋》将疯狂的激情与强迫症相互碰撞,《爱,第二章》则质疑现代孤独,以及人与人之间缺乏连结的必然结果。」而今三部曲的最终章《心碎蛮荒之旅》将为这个系列画下完结。《心碎蛮荒之旅》像是情感群相的蒙太奇,在踽踽前行的路上独自回味。
-
舞蹈
阿喀郎.汗《丛林奇谭》 邀你一起珍惜自然与家人
1967年的迪士尼动画《森林王子》是我人生中拥有的第一支卡通录影带,小时候我一看再看,非常珍惜。长大后到英国伦敦读书工作,才知道它竟然有原著小说,而且作者还是英国家喻户晓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Rudyard Kipling),阅读原著小说的过程,仿佛重新经历了年幼时的美好回忆。每个人或许都有这样的经验,长大后试著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去完整自己小时候的奇想、弥补过往的遗憾。对于阿喀郎.汗(Akram Khan)来说,创作《丛林奇谭》或许也是这样一段自我完形的过程。 阿喀郎.汗可以说是全球最负盛名的现代舞蹈家之一,他的璀璨生涯开始于1985年的首次登台,而演出的剧目正是《丛林奇谭》。《丛林奇谭》的故事主角毛哥利从小在印度丛林里被母狼养大,习得丛林生存法则、成为丛林动物的共主,最后终于面临返回人类文明社会的抉择。阿喀郎回忆,当年才10岁的自己在《丛林奇谭》剧组中既顽皮又爱捣蛋,长大后回想起来,常后悔当时不懂得珍惜机会、不理解《丛林奇谭》故事的深刻意义。近年来极端气候灾害频传、流行疫病反噬,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亟需反思,阿喀郎因此希望借由《丛林奇谭》的再制,传达他的关怀与意志,并重新弥补小时候的遗憾,再次提醒自己曾经对剧场的憧憬,以及剧场所能乘载的意义。
-
特别企画 Feature 提案1:就做你最擅长的事吧! 持续练功的努力家们
梁秩杰 在斗室之中,持续舞动精进
现任职于英国北方芭蕾舞团的梁秩杰,原本要跟著舞团新作《艺妓》展开满档的巡演行程,却因疫情封锁霎时喊卡。作为舞者,练功是基本,梁秩杰除了每日照常跟著其他同事一起线上晨练,也因与同住的同事一起练功、一起煮饭,培养起坚实的革命情感!此外,他也全心投入芭蕾平台Project Sau.t运作,也利用居家期间选读了一门微硕士行销管理课程,自我充实,正能量满满!
-
特别企画 Feature 提案2:陪伴吧! 只为了自己与亲密之人所浪掷的时光
李贞葳 宅在家 耍废只是梦一场?
去年一整年中,客席舞者邀约不断、作品也巡演不断的李贞葳,只有大约十周时间能待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家,在比国宣布封城后,她反而觉得得到了喘息。一开始耍废了一星期,认真做的只有为植物浇水,但「虽然我自己停止了,但世界没有停止,社会其实也没有真的停止,大家开始找到方法在线上工作之后,事情又开始一件一件进来。」教Gaga课程、编舞耍废,只是一场梦吧?
-
特别企画 Feature 提案4:跑吧!走吧!到自然里 把身体交给环境,看看会长出什么
林燕卿
英国宣布全国封城前,才从疫情爆发前的孟加拉赶回英国的林燕卿,也因此搁下了原本参与的许多计划。以前连走路都觉得累的她,开始了慢跑。「每天慢跑不只是为了锻炼身体,也像是一种动态的冥想,可以让我不那么焦虑,并且给我一种可以支配自己的感觉。」近年醉心于影像创作的林燕卿,也在慢跑中拍摄大量影像,「这些影像既是让我内心平静的力量,却同时也是焦虑的来源。很多东西其实都是一体两面。」
-
焦点专题 Focus 爱尔兰编舞家
基根-多蓝 回家,然后说故事的人
曾创立知名的「优兽舞团」,三度问鼎英国剧场界最高荣誉的奥立佛奖,麦可.基根-多蓝却选择结束舞团,返回故乡爱尔兰,重新成立新团队「舞蹈之家」是的,「回家」就是他重新开始的力量,重新认识爱尔兰、重新探寻与挖掘故乡的过去与现在,编创了《癫鹅湖》,「它有象征意义在,像是重生过程的一部分,是一个新的开始。」基根-多蓝如是说。
-
特别企画 Feature
一战中的殖民兵 为谁而亡的战士魂
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但历史的背面,掩埋了多少当权者忽视的故事?向来不畏于颠覆既有观点的阿喀郎.汗将带来台湾的作品《陌生人》,即著眼于敏感的种族问题,挖掘一次大战当中被忽略的印度殖民兵历史。作为阿喀郎的生涯最后一支独舞,《陌生人》以原为印度舞者的士兵为主角,以普罗米修斯神话为隐喻,重点回顾了阿喀郎的舞蹈生涯。
-
舞蹈 荷兰舞蹈剧场NDT再度访台
坚守舞蹈创作传统 从不停歇的叛逆脚步
欧洲舞蹈界的天团、爱舞观众绝不错过的盛宴NDT这三个字母,代表著荷兰舞蹈剧场在世界舞坛不可动摇的地位。这个以叛逆为其DNA的舞团,创团迄今虽已六十年,有其「道统」却也不断挑战自己,此次访台将莅临台中与高雄,以六支精湛舞作让台湾观众再度感受NDT的无边魅力。
-
舞蹈
直面崩坏的世界 能量迸放的末日狂欢
作品向来具有有诚实且强烈的自我意识,从不回避世界当下的大议题,以色列编舞家侯非胥.谢克特将于九月份带来的《无尽的终章》,依然直视当下世界的种种崩坏现象,以《铁达尼号》和《尸控奇幻旅程》两部电影为参照意象,在舞台上展现其标志性的集体性能量律动,铺展一场让观者各自解读的末日狂欢
-
焦点专题 Focus
真实场景中的不真实 放开逻辑的椎心痛楚
出身亚兰.布拉德勒所带领的比利时当代舞团,偷窥者舞团的两位创作者法兰克.夏堤耶尔和嘉琵耶拉.卡莉佐,承袭了亚兰.布拉德勒的扭曲和残酷,甚至在动作上更将舞者们逼向极限,最后用精致的场景和角色设定去包装;在普通到无法更普通的场景当中自然流动著些许不可思议的氛围,内容著墨于描述亲情与人伦的关系,却没有可依循的逻辑与真相,但依然让观者感受到椎心痛楚
-
焦点专题 Focus
深刻发想慢慢酝酿 窥探世界的荒诞多样
夏堤耶喜欢用「团队」一词作为偷窥者舞团的代称,对他来说,团队当中的每位表演者都是像家庭成员般的共同创作者,年纪最长的成员有八十二岁。除了在年龄上跨越世代,表演者的专业背景亦是跨越领域,舞者、演员、乐手和声乐家,都是组成团队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透过深入而缓慢的创作过程,创造出的作品幽微而细腻,每个转折都包含著大量的心智投入,每个状况都需要时间慢慢酝酿,每个角色的历程都需要观众抽丝剥茧。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以叙事的身体 重探爱情故事背后的女性议题
英国国家芭蕾舞团的新版《吉赛尔》,是阿喀郎.汗首度为芭蕾舞团量身打造的舞作,不同于传统版本的浪漫爱情,阿喀郎改以后工业革命为故事背景,探讨社会阶级和性别权力的倾斜。身体语汇源出印度传统说唱舞蹈「卡达克」的阿喀郎,与舞者工作长达一年,共同激荡与发展,以丰沛的情感重诠经典舞剧,展现全新面貌。
-
舞蹈
深刻创伤之后 如何自我面对?
源于自身丧女的创伤经验,加拿大剧作家强纳森.杨与编舞家克莉丝朵.派特合作,打造了《爱与痛的练习曲》,透过此作,强纳森.杨重现并探讨自己经历创伤时所体验到的多层次疏离。结合叙事与肢体,强纳森.杨与基德皮沃现代舞团一同上场演出,完成一次次剧场中疗伤的艺术之旅
-
特别企画 Feature 英国身障表演艺术家
克莱儿.康宁汉 坦然面对自己的限制
使用手杖超过廿个年头,对英国障碍艺术家克莱儿.康宁汉来说,手杖不仅是生活中她赖以行进的工具,更是她身体的延伸,赋予她额外的能力,进而成为她艺术表现的创意源头。年轻时的康宁汉,作品中大量使用歌唱、空中特技、与高难度的手杖技巧,仿佛是恨不得能证明自己的能力;然而到了将访台演出的《给我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她所坦然展现的,反而是自己的诸般限制与非能力。
-
特别企画 Feature 巴西编舞家
黛博拉.寇克 活力无限 舞动未来
曾为太阳马戏执导OVO、执导去年里约奥运开幕式演出的巴西编舞家黛博拉.寇克,从小能量丰沛精力无限,甚至曾打入巴西女子排球国家培训队!而「因为舞蹈既能结合各种艺术形式、又能消耗我的体能。」寇克投入了舞蹈世界,以充满巴西式嘉年华风格的舞作征服大众,也征服艺文菁英。十月份她将首度带著她的作品来台,以《舞梦.巴西》热力放电!
-
特别企画 Feature 黛博拉.寇克亲口解密
《舞梦.巴西》奇观幕后
一整片攀岩墙上,舞者仿佛漂浮空中般舞动;另一幕,舞者僵硬著身体,如木头人般跳舞;这一景,台上出现巨大的轮子,舞者攀附其上随之旋转舞动种种超乎想像的肢体挑战,是怎么办到的?编舞家寇克又是怎么构思出来的?
-
编辑精选 PAR Choice
后季利安时代 依然多元璀璨
暌违台湾十五年,荷兰舞蹈剧场一团将于二月下旬再度访台,在台中国家歌剧院演出三支精采舞作《停格》、《挥别》与《激肤》,分别由艺术总监保罗.莱福特与苏尔.莱昂、克莉丝朵.派特、马可.歌克创作,多元纷呈的面貌,可说是延续了前任总监尤里.季利安的前卫、大胆与创新活力,而更绽放出属于当下舞团的美妙风景。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要大家掏钱 要做得比你想的多更多!
最近很夯的「群众募资」,其实并非现在才有,早在十九世纪时戏剧界就已经借由预售票制度的发展而有所体现。但随著网路时代兴起,各式群众募资网站兴起,让许多创业、创作者得以借此阐述理念,寻求知音赞助,也蔚为潮流。台湾表演艺术界的「群众募资」发展迄今少见令人满意的成功案例,但在英国却是行之有年也颇有成效,可资借镜,让我们看看到底表演艺术的「群众募资」要注意什么?如何说服赞助者掏钱?如何让提案者与赞助者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