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原良
-
专题
专业之道,路迢迢
如何「循序渐进」进行剧场表演人才的养成过程,是从校园到业界都普遍感受到的共同问题。而有心培育下一代表演者的老师们,无论是著重具体技术的外在指点,或是强调自我觉察的内在养成,对于所谓的「专业」表演教育理想,也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不妥协的教学态度。
-
专题
网海无涯,表演艺术有新港
结合网路杂志、线上讨论、资讯连结与线上资料库功能的《表演艺术》网站,将以妥善发挥网路资源的广大服务效能为经营目标,为志在四方的艺术旅人们,打造一个迎向浩瀚网海的新码头。
-
专题
创作跨国,能打通艺术血脉?
在增加国内创作的国际能见度、进而促成文化外交的功能与使命之外,跨国合作的形式其实具有更为宽广的创作空间,蕴藏丰富的文化能量;而撇开「本土化」或「文化样板化」的政治考量来看,向外寻求合作的艺术创作,也可以在艺术品质的追求上,有更为积极的目的性。
-
专题
且喜且忧的警世寓言
对国内表演艺术界来说,加入WTO后的影响与省思,既非杞人忧天的空谈,也不是「明天会更好」的福音,却像是一则警世的寓言,提醒我们及早为产业开放竞争做好准备。
-
现象视察
第六种官能的心灵接触
视障者刘懋璋、刘懋莹兄弟虽然是第一次参加小剧场的演出,置身在以「观」众为演出对象的剧场舞台上,他们对于身为演员的自觉,却是深刻而别具哲思的。
-
特别企画 Feature
运筹帷幄、合纵连横
策展人从构思展演主题、挑选创作团队、到安排活动流程,对集合性、系列性的艺文活动进行规划与运作。深度的主题企画、广泛的资源结合、丰富的艺术形式表现,是策展能力的理想指标。
-
特别企画 Feature
建造一座台湾都会的文化长城
当我们抬起头、环顾台湾四周,也许我们会突然惊觉,原来台北和其他县市的距离,也是如此遥远。各个地方县市除了需要达成主观的文化建设目标,还得解决可能有的政治阻力、法令限制和先天环境与发展条件的困境;其文化发展的走向,也和主事者的背景、主观愿望和县市长的支持与否,息息相关。
-
台北
华语世界的戏剧盛会
继五月开始的一波艺术节热潮之后,七月下旬在台北登场的将是「第三届华文戏剧节」,来自上海、天津、香港、澳门、新加坡等五个城市的剧团,将与台湾的「国立艺术学院」及「台湾艺人馆」两个演出团体一同献艺。
-
特别企画 Feature
艺术元素的重组与再制
相对于舞台剧、舞蹈、音乐演奏、杂耍综艺秀、偶戏、歌剧这些在进入二十世纪时便已发展成熟的表演领域,本世纪也有许多难以用既有剧种分类的演出,跨越不同剧种、甚至于不同艺术类型的界限。这些跨界演出的创作过程多少带点实验性,其中胆子较大的,也敢在写实/反写实的形式化两极之外,摸索剧场光谱的暧眛地带。
-
特别企画 Feature
朱陆豪.傅五妹
内湖的早晨,在空气淸新的中庭花园里与朱陆豪和朱妈妈闲聊著,徐徐微风拂面。这里也是朱陆豪忙里偷闲时会陪著母亲来散散步、活动活动筋骨的地方。朱妈妈很久没有唱戏了,维持适量的健身运动却是不可或缺的。也为了这个缘故,朱陆豪一家人即将离开这个宜人的居家环境,搬去附近的新家。「在这里住得高,得坐电梯,搬到新家那里,妈妈就天天有楼梯可以爬了。」 翻出原本已经装箱的母子合照,朱妈妈想起了朱陆豪小时候的「家」:在戏院后台用白布隔出来的一方栖身之地。一家人跟著朱妈妈的歌仔戏班南北奔波,生活的空间和时间都少有余裕,却也造就了朱陆豪童年的戏曲环境启蒙。此外,朱陆豪体内流著的伶人血缘,还可以上溯到朱妈妈英年早逝的父亲,是当年以演出台语京戏闻名的「宜人京班」台柱,文武不挡。「我妈说我是外公投胎的唷!」朱陆豪得意地笑了。 (本刊编辑 安原良)
-
特别企画 Feature
唐美云.唐冰森
唐妈妈六十多岁了,如今依然活跃在外台戏棚里,在接受我们访问之前,才带著「秀枝歌剧团」远从埔心演出归来。坐在「唐美云歌仔戏团」的排练室里,提起戏班生涯,唐妈妈有一肚子足可媲美连续剧剧情的沧桑往事:出身彰化望族,却因不堪养母苛待而数度离家,迷上内台戏光鲜亮丽的小旦扮相后,不顾家人反对,硬是投身戏班,又嫁给同行的「戏状元」,就这么把一辈子都给了歌仔戏。 而出生后就被算命先生说是「与家人注定无缘,十五岁就会离家」的唐美云,到现在仍然跟妈妈与三只狗相守在一起。从少女时心不甘情不愿地被妈妈用一双绣花鞋「骗」去演了生平第一出戏《千里寻父》开始,到现在同样选择歌仔戏做为一生的志业,唐美云对照著自己今昔的变化,也和妈妈有相似的感慨。 对著排练室的落地镜,唐美云挽起水袖比画了一番,请妈妈过来帮忙指点两下。唐妈妈虽然嘴里叨念著:「手要这样比出去才对」,在她腼腆笑容中隐隐浮现的,却是那份牵系两代的亲情与戏缘。 (本刊编辑 安原良)
-
剧场对谈
从〈芦林〉到〈痴梦〉的表演心路历程
素有「张三梦」美誉的昆曲名伶张继靑,去年随同江苏昆剧院二度来台,演出包括〈惊梦〉、〈寻梦〉(《牡丹亭》)、〈痴梦〉(《烂柯山》)和〈芦林〉(《跃鲤记》)等著名戏码。兼具传统戏与现代戏表演体验的张继靑,是如何创造并丰富了「崔氏」、「庞氏」等脍炎人口的昆曲角色?透过这场张继靑与国内戏曲学者王安祈的对谈,不但反映出昆曲表演者琢磨角色层次的细腻与深刻,也呈现了昆曲剧种的独特艺术之美与人文深度。
-
舞蹈
视觉与肢体的对话
虽然「世纪末的美丽」以「纯美」与「伪美」的辩证为名,内容却并未停留在美学形式的单纯探索上。舞者互动之间,处处洋溢著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