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画(一) Feature | 听 声物学/第三堂课:表演学/声舞对谈
发声著色,量身谱曲 林强 郑宗龙 张
下坡的脚步、抓地力、山峦、溪流、发声的身体、台语、三弦、月琴、磬、神圣、安定与光——这几个看似不著边际的关键字,恰到好处地生成了《定光》。
在郑宗龙、林强与张的身体与声音、舞蹈与音乐之间,有著心领神会的默契,也有天差地远的误解。如柳川旁老屋餐厅「味无味(b?-bô- b?)」浮现的「定光」两字,借用了佛祖名称,但以同音避讳,是要三人的创作能够「定在某个地方,不要天马行空」。而光,不见得是眼见的光,物理的光,反如编舞家郑宗龙所言:「藉由这个作品,抽象地把光给我们的感觉,不管是温暖、希望或是能量,传达给观众所谓『正向』(但非定於二元)的向度」。
编舞家郑宗龙、当代作曲家张侄P多元音乐人林强的言语交锋,自《定光》起却不定於《定光》,谈著如何在创作中面对自我与他人,谈著隔离与念佛,谈著登山与越野,谈著成不成词的台语与成不成调的音乐,谈著听不见的节奏化为无形的身体语汇,谈著舞者肌肉记忆从外而内开始练习发声共鸣,谈著现今社会偶尔感到厌烦的「正能量」与「本土文化」价值,也谈著《变形金刚》为何不能用三弦来配乐。且看,这三位男子聊起天来的「天马行空」,如何渐趋向光。
云门舞集 郑宗龙《定光》
10/1~3 19:45
10/4 14:45
台北 国家戏剧院
10/17~18 14:30
高雄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歌剧院
10/24~25 14:30
台中国家歌剧院大剧院
INFO 02-26298558
《PAR表演艺术》 第333期 / 2020年09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