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不能满足的寓言》
演出时地:10月22~29日 晚7:30
国家剧院实验剧场
高雄人最自豪的是具有大将之风的宽阔市容;高雄人最感慨的是文化沙漠般的贫瘠生活,但是高雄究竟仍深藏了许多热爱艺术的种布,他们竭力地发芽生枝,于是港都拥有点状分布的文化绿洲。南风剧场,就是这样一棵生命力旺盛的绿树。
南风剧场座落于高雄文化中心旁幽静的小街衖中,地面楼是剧场咖啡座,平日聚集了许多爱好文艺的靑年,同楼四楼则是排练室和办公室。
早在民国七十五年,南风负责人陈姿仰女士为了让高雄民众能观赏好的戏剧演出,以经纪人身份安排了李国修的《三人行不行》、西班牙捕风(Bufons)默剧团等的演出。捕风的《蜗牛》(Kuenca),由画家庄普与舞者Alberfo Jeau,合作呈现一部结合绘画与肢体语言的默剧。这场前卫的表演形式,在五年前的高雄实属罕见,但这部戏也奠定了南风朝实验性的剧场风格发展的开端。
民国七十八年至八十年的南风则以剧团教育为主。南风办了四届的剧场研习营,以培养高雄的戏剧人才,同时发展了《布告栏》、《背叛》、《玻璃动物园》等剧。
八十年七月,南风正式登记为剧团,十月演出马森的三个短剧,总结为《三个不能满足的寓言》。演出后,引发良好回响,高雄的艺文人士都欣喜于见到本地的实验剧团的诞生。这出戏也将在十月廿二至廿九日在台北国家剧院实验剧场演出。
从教育走向创作,南风朝原创性的表演迈进。八十一年五月,眉原编导环境剧《呐喊──天堂的审判》,谐拟此地特有的广告花车沿街演出,目的在唤醒民众重视并且思考「表演」这个问题。《呐喊》受到的注意与争议,使南风决定要朝原创性表演发展,将戏剧与当地民众生活结合成为「地方剧团」。
台湾剧场的大环境,本来就是「专业人才缺乏,剧团也养不起剧场人才,财源困难」,更何况是在南台湾!但南风却毫不畏惧地努力耕耘。
谈到十一月的新剧──《应许之地》,谈到今年夏天新开的小南风剧场教室,陈姿仰露出笑容,她相信地方剧团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她说:「剧场的魅力在于创意和批判力,我们要让剧场这股活水注人我们的生活中,灌溉我们生长的南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