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中国人的第一个现代话剧诞生在日本。一九〇六和〇七年之交,留日学生组成的春柳社演出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不仅轰动侨界,也受到日本剧界相当好评。中国舞台剧从此开始了一个新的旅程,一个脱离了唱腔、锣鼓丝竹,开始用西方形式来包装中国意涵的新途径。

由曹禺的同名剧本改编的歌剧《原野》虽然不是第一出中国歌剧,但无疑是迄今国人所演出的西式歌剧中受到最广泛瞩目的一出。和《茶花女》一样,它的聚焦之点也在海外,《原野》一年前在美国华府上演的成功,为国人的歌剧演出重新开了一个契机。

而不同于《茶花女》的是,《原野》的题材和编曲都是中国人自己的。

从二十世纪初到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门槛的今天,漫长的近一个世纪里,我们的戏剧、舞蹈、音乐界的发展,多少呈现的便是这样的一个轨迹──从接受西方的演出形式,到以外来形式表现本土内涵或以本土形式融合外来题材……这个轨迹,是表演艺术的现代化运动,也是我们自民初以来至今未竟全功的新文化运动中,与大环境脉息与共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的,争执西学和中学何者为体何者为用的新文化运动,即使名称不复了,实际上是一个持续的社会文化现象。如果此岸仍在民主体制的门前学步,如果彼岸仍在资本体制的门外踌躇,率皆因为,「现代化」的大名目背后,我们面对的仍是百年前那形式与内涵如何谐调共存共荣的老问题。

不过,我们毕竟已经走到能用纯现代的舞蹈语言来表现最传统的鄕愁,能用华丽的古典布局搬演当代或西方题材的阶段;我们还不断尝试在中乐演奏中表现交响,在西乐演奏中寻觅古老的汉唐主题。

这些现象,却又不仅仅是现代化或新旧交融而已。我们还该留意到的是,其他的文化面相──文学、政治经济,比如说──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都面对无可选择的新旧冲突和调适:没有一种文学创作,没有一套政治经济制度是可以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土的。表演艺术却独独是一个可以决然地「纯西化」的文化形式;我们如果组成乐团演奏贝多芬或组成舞团跳天鹅湖,无须作任何本土融合,也依然构成我们的「现代化」的一桩成绩。然而,百年来的表演艺术从没有满足于以西洋形式表现西洋内容。娴熟了西方技巧后,艺术家们不断要回到自己的血脉族群的根源,不断要藉著新取得的形式,记录中国自有的感情面貌。

此所以我们有云门、有新古典、有当代传奇……此所以我们有《原野》。此所以作为现代化的一环,「表演艺术」的现代化更显示著原鄕血脉的追寻。

黄碧端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