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饰华丽的歌舞伎戏剧。(日本交流协会 提供)
日本篇 文化补助/日本篇

传统与西洋交会的舞台 日本表演艺术现况与文化补助

如何保存并发扬传统国粹,是所有曾被或深或浅「西化」的东方国家在文化领域的共同关切,日本在这方面的省思与努力可为我国借镜与参考。本文除探讨日本的文化补助政策外,并概述其当前表演艺术现况。

如何保存并发扬传统国粹,是所有曾被或深或浅「西化」的东方国家在文化领域的共同关切,日本在这方面的省思与努力可为我国借镜与参考。本文除探讨日本的文化补助政策外,并概述其当前表演艺术现况。

一般说来,日本的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和戏剧,过去十多年来,就演出的频繁度而言,舞蹈较少变化,而音乐和戏剧则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演出塲地总数到一九九三年即逾一千六百,其中又以公立的文化中心最多。表演场地的设备,以前讲究多功能用途,最近则较倾向于追求演出的音效。

在日本,艺术活动所需的经费和财源筹措,原则上须由艺术家或艺术团体自行负责,因此财务状况就容易陷入困境,除非是那些商业性的戏剧表演和大名鼎鼎的音乐家演奏会,或有后台的支援,否则试图全靠门票收入来维生与发展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无不捉襟见肘,难以为继。所以日本的表演活动,通常还是得仰赖中央、地方公家单位或民间企业财团的热心赞助及协助,才得弥补经费短绌,特别是交响乐团、歌剧、芭蕾舞等大型表演艺术。

传统与西潮

表演艺术在日本,无论是音乐、舞蹈或戏剧,都有传统与西洋两股潮流。

一、先从音乐来说,传统的「古典邦乐」,系日本本土的音乐,以筝、三弦、尺八(箫)、胡弓(胡琴)及长呗(三味线)等传统乐器演奏;另有所谓「雅乐」,就是日本上古及中古时代流行于上流社会的外来宫廷音乐;至于西洋音乐,从明治时代引进至今,已有廿余个职业交响乐团。此外,二次大战前就流行的「歌谣曲」(流行歌曲),一直深获社会广大歌迷的热爱。尽管音乐界在称呼上有传统与西洋音乐之分,不过,从昭和时代起,却逐渐呈现两者互相吸取形式及技术的倾向,例如有结合西洋乐器而演奏古典邦乐的,也有把传统音乐的音韵风格融入西乐作品的。战后更崛起一股新日本音乐运动,那就是以「现代邦乐」自居,开拓一条超越邦乐与西乐的创作之路,展现出百家争鸣的气象。

二、就舞蹈来说,传统的日本舞蹈一向以歌舞伎舞蹈为其主流,但派别甚多,据称约有一百种。自一九五〇年代后期开始,全国各地另掀起以民俗艺能为题材的民俗舞蹈与民谣舞蹈,并在表演舞台上占有重要一席。至于西洋舞蹈已在日本生根者,当推芭蕾舞与现代舞,芭蕾舞团全国共有十六个,现代舞则以个人创作演出较引人注目。

三、舞台戏剧亦划分为「传统演剧」与「近代演剧」。传统演剧以歌舞伎戏剧为中心,包括「文乐」、「能乐」及「新派」等。歌舞伎戏剧起源于江户时代,经明治维新时代改良而被誉为日本的国剧。其特色系一种台词剧,一律由男性扮演,极强调色彩和动作美,同时附带歌唱配乐以增强演技效果和气氛。在东京,歌舞伎戏剧的舞台据点,主要为国立剧场、歌舞伎座、新桥演舞场及明治座,京都则为南座,大阪为新歌舞伎座,名古屋为御园座。倘若包括文化厅等官方主办的巡回公演在内,则日本全国几乎每天至少有一个地方演出传统戏剧。然而,由于歌舞伎的人才已高龄化,有断层的隐忧,同时歌舞伎戏剧所搭配的传统乐器亦有吹奏人才难觅的危机。因此,如何继续发扬这种传统的国粹,便成为当前隶属文化厅之「日本艺术文化振兴会」的首要课题。

式微中的乐舞

与歌舞伎同样具有悠久历史的「人形净瑠璃文乐」(由人手操作的古典木偶戏),自一九六三年,文乐之技艺人士成立文乐协会以来,每年都受到中央、大阪府、大阪市以及NHK的资金赞助。文乐公演,每年在东京国立剧场有三场次,每次期间半个月,大阪则在国立文乐剧塲有四场次,每次期间十五至廿天,另外还透过文化厅巡回地方演出。不过,文乐也跟歌舞伎一样,有人才高龄化、靑黄不接的现象;尤有甚者,观众人数亦显露逐年减退之趋势,所以「日本艺术文化振兴会」对发扬文乐责无旁贷。

「能乐」(面具乐戏)于德川幕府时代受到保护与尊重,而成为武士世家的典乐,对歌舞伎及长呗的影响深远。这种表情木然或近于哀愁的面具,叫做「能面」,唱法速度非常缓慢而少变化,衣饰不如歌舞伎豪华,内容深奥而充满神秘气息。如今,这一领域也面临人才凋谢;而为继往开来,「国立能乐堂」于一九八三年创立,成为培训能乐人才所不可或缺的学府。

至于从西方引进的「近代演剧」,大抵以「新剧」为中心,包括小剧场演剧、商业演剧、儿童戏剧及木偶剧等。「新剧」顾名思义,系受西方戏剧影响,较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新戏剧。目前,新剧场协议会的加盟剧团虽然超过五千,可惜日本剧作家所创作的戏码太少,因而几乎全赖新旧翻译版本一再重复演出。「小剧场演剧」从一九五〇年代后半期才开始急速成长,观众以廿岁左右的年轻人最多。「商业演剧」主要以松竹、东宝等剧团制作的娱乐戏码为主,多在大型剧场演出,有时搭配名歌星或名演员,拥有极多观众,通常一期表演一个月,而后易地巡回演出。在东京较主要的表演据点有帝国剧场、歌舞伎座、新桥演舞场、东京宝冢剧场、艺术座及明治座等。惟近数年来,商业剧场的音乐色彩益趋浓厚,百老汇等欧美的乐剧也渡海前来表演。

日本艺术文化振兴会

原先隶属文化厅的特殊法人「国立剧场」,是日本传统表演艺术最重要的据点,于一九九〇年三月改组后更名为「日本艺术文化振兴会」,目前所承办的业务共计三项,即艺术文化振兴基金之运用、国立剧场之营运管理以及第二国立剧场之兴建。兹分述如下:

一、艺术文化振兴基金之运用──为提升全体国民对艺术文化的嗜好与修养,而有感于必须培养良好的环境,中央拨出五百亿日元,另由民间募得一百亿日元,于一九九〇年三月底合资设立了「艺术文化振兴基金」,并由振兴会统筹运用,从而掀起了多采多姿的艺术文化赞助活动。包括下列项目:⑴重点式地推动某些特定的艺术活动,⑵补助民间艺术活动费用,⑶推动日美文化交流,⑷奖掖高水准的表演艺术,⑸振兴电影艺术,⑹主办艺术节活动,⑺实施艺术奖学金制度,⑻主办艺术奖活动,⑼提倡现代美术,⑽赞助国立美术馆及(11)调查硏究国立文化设施的整修情形。第⑴项系指派赴国外参与国际著名艺术节公演,主管当局为增加国外公演次数,在一九九二年度曾编列了六亿三千四百多万日元预算;而第⑷项于一九九二年度亦拨出一亿多日元,作为对富创造性的音乐、舞蹈及戏剧等表演者之奖励。

二、国立剧场之管理营运──振兴会接续国立剧场的工作,负责培养后继人才以及相关资料的硏究调查,对于传统舞台技艺的传承与振兴,发挥极大功能。国立剧场的建筑物包括本馆(大剧场、小剧场等)、国立演艺资料馆、国立能乐堂及国立能乐剧场。

三、第二国立剧场之兴建──一座包容歌剧、芭蕾舞、音乐剧、现代舞蹈及戏剧等表演艺术的殿堂,如今已进入完工阶段。

民间团体的支援

在日本,为艺术文化事业而设立的民间财团法人有两种,一为演出团体本身如歌剧或交响乐团等所成立的「事业型财团法人」,另一则为「助成型财团法人」。助成型财团所捐助的艺术领域,十分广泛而富于弹性,不但包罗所有的舞台表演艺术,也扩及种种静态艺术,甚至与艺术相关的国际交流;就捐助额度而言,其对表演艺术所挹注的金额最大。这类财团的全国总数,至一九九一年底达廿五个,同时,在文部省(教育部)呼吁之下,于一九八八年成立社团法人「艺术文化助成财团协进会」以鼓励企业前来共襄盛举赞助艺术,并且,经由该协进会的评审制度,每年对贡献优良的会员企业公开表扬。

除了民间法人支援艺术文化外,另有属于地区性支援团体,也就是都道府县自治团体,全国卅四个都道府县,各自出资成立的文化振兴财团总计有八十六个,最近亦有民间出资参与的趋势。

就文化行政而言,中央与地方,甚至都道府县与各区鄕市镇都保持著一脉相连的关系。例如文化厅在推行各种文化事业或从事调查硏究工作时,都能获得地方公家单位的积极回应协助,又该厅也补助地方的文化中心,更为其相关职员举办硏修班,提供指导与建议。

新概念之雏型

今年七月中旬,以「探索廿一世纪新的剧院概念」为题,在名古屋市举行一连四天的世界剧院会议。会议的特色在于讨论剧院建筑物与表演本身的内涵问题,并著重地方性中小剧场之间的交流。

日本各地方原热衷于建造文化中心及艺术剧院,不过,大多数沦为出租场地的性质,而缺少具创意的舞台气氛。于是近年来,迭遭外界批评建筑物外表冠冕堂皇,内涵却空乏。

依据会议中欧美等专家所发表的报吿,世界各地都存在著一种现象,那就是以盖剧院来炫耀国家形象或作为都市地标,因此反倒阻碍了其为催化艺术创造的殿堂的功能。改进要点,在于如何谋求亲切感之培养;单靠舞台表演并不能竟全功,唯有表演者与观众之间,产生连緜不息的交感共鸣,才得以求美得美。因此,面对表演艺术剧院之设计,宜考量如何把包容舞台与观众席之整体剧院,融合为戏剧性的小宇宙,而不应再停留于表演者即供方,观众乃受方的区隔模式。

 

文字|彭光治 日本文化学者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