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歌舞伎

相關文章 21 篇
  • 歌舞伎版《風之谷》演出海報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傳統藝能放大絕 自在揮灑動漫魂 直擊歌舞伎版《風之谷》

    動畫大師宮崎駿的《風之谷》,是動漫迷心中的經典之作,去年底由松竹出品、名伶尾上菊之助與中村七之助主演的歌舞伎版《風之谷》在東京新橋演舞場首演,造成歌舞伎粉、動漫粉與宮崎駿粉的轟動。故事中的科幻場景在歌舞伎舞台如何展現令人好奇,製作人兼主演的尾上菊之助表示「將利用歌舞伎最傳統的表演程式去復刻這部影響一代人的動漫傑作」,所以這部戲表面上是演《風之谷》未來的科幻世界,但是骨子裡的賣相全是傳統歌舞伎。

    文字|江佩玲
    第326期 / 2020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焦點

    獻給每一位觀衆的「Kabuki For Everyone」

    文字|童乃嘉
    第57期 / 1997年09月號
  • 《忠臣藏》第七幕〈祇園一力茶屋〉一景,茶屋就是高級妓院,「祇園」是舊京都茶屋聚集的地方。左圖中是男主角大星由良之助在看同志所送來的密
    焦點

    關於「忠臣藏」

    文字|童乃嘉
    第57期 / 1997年09月號
  • 戲中戲女兒成人禮的祭壇被放大成為視覺的裝置,就把完全不同的歷史、傳統、文化的次文本,更渲染成為與正文本在相互輝映的觀照之中。
    戲劇

    跨文化的新文本建構

    這次蜷川劇場來台演出的《哈姆雷特》,雖於他為舊作,但由飾演王子的藤原龍也創造出新的角色詮釋,更為接近當今日本年輕人在人格退化與社會責任之間的精神分裂狀態,蜷川要處理的不是正文本中To be or Not to be的哈姆雷特,而是當代日本年輕人無法割斷「伊底帕斯情結」的症候群反應。因此,當蜷川把莎劇劇場轉化為十九世紀末日本的下階層庶民活動的廣場圍觀《哈》劇時,已是同時在意味著西歐現代性與日本民眾的關係。

    文字|王墨林、林韶安
    第269期 / 2015年05月號
  • 這美感或美學的背後,到底說明著怎樣的文化現象?若從這樣的角度出發,無疑的,作為世界的蜷川,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戲劇

    哈姆雷特的市場旋風

    這齣戲是以沿用「歌舞伎」的戲中戲,作為中場休息的切割點。在這裡,一貫地,我們總是受到很賞心悅目的場景。畢竟,日本文化中的傳統元素是那般不可抗拒。但,卻也很容易引發我們探究,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美感經驗,在召喚著我們的嚮往呢?若是「異國情調」的吸引,當真便會連帶影響到戲的尾端,當西洋劍術登場對峙時,我們像在欣賞偶像劇的劍術對壘,蹦跳的是粉絲的心,而不是哈姆雷特對命運的悲劇性一搏。

    文字|鍾喬
    第269期 / 2015年05月號
  • 桂春蝶表示:「我希望表演能夠帶給人們歡樂,就像一帖沒有副作用的藥,能夠醫治人們緊張的心與疲勞的生活壓力。」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日本知名落語表演家

    桂春蝶:我想讓觀眾在大笑之餘,還帶著感動回去

    雖然出身落語世家,但桂春蝶原本的人生目標卻是成為幼稚園老師,但在父親過世後,因為父親的粉絲們殷切希望他接下父親的落語事業,他才踏上這個表演之路。桂春蝶說:「笑話被稱為沒有副作用的藥,我希望表演能夠帶給人們歡樂,就像一帖沒有副作用的藥,能夠醫治人們緊張的心與疲勞的生活壓力。」

    文字|李建隆、Shunchou Katsura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 一九五九年貝嘉在比京德蒙內皇家劇院(見圖)發表《春之祭》,因大獲肯定才有創設「廿世紀芭蕾舞團」的機會。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只要做愛,不要戰爭 魅力無國界的莫里斯‧貝嘉芭蕾舞團

    貝嘉的舞作可說延續自二十世紀初的法國新藝術風潮,在他的舞作裡沒有抗爭,沒有批判,他是舞蹈界裡的酒神戴奧尼索斯,認為生命應該是被用來享受的,同時也應該「浪費在所有美好的事物上」。

    文字|張伯順、張伯順
    第146期 / 2005年02月號
  • 鈴木忠志近影。
    特別企畫 Feature

    「傳統」與「前衛」 觀察鈴木忠志的軌跡

    任何「傳統戲劇」在其成立之初,都是一種投向異種的、新奇的視線,也就是「前衛的」。而任何「前衛戲劇」在經過時間之後,也有從其異種性被收編成親近性、日常性的可能,也就是「傳統的」。

    文字|林于竝
    第94期 / 2000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日本〕 超級歌舞伎改寫了《三國志》 於四月六日至五月二十三日,在新橋演舞場所上演的大型歌舞伎作品《新.三國志》,爲劇作家橫內謙介首次嘗試改編中國歷史長篇小說《三國志》的戲劇作品。從一九八六年便開演的「超級歌舞伎」系列,其中由橫內謙介與歌舞伎名角市川猿之助共同製作的幾部戲中,這齣《新.三國志》是唯一完全出於橫內之筆的作品。 在改寫《三國志》之前,橫內曾多方探査、硏究。經諸多戲劇評論家及歌舞伎學者的硏討後,《三國志》被認爲無法以歌舞伎形式上演。這樣的結論,卻在劇團扉座主宰者橫內謙介的執意下,歷經一年多來的硏讀、採証,《新.三國志》終能搬上超級歌舞伎座的大舞台。 而較引人注目的是,這齣新型「三國志」裡的關鍵人物角色──劉備,卻被設定爲女性。且劉備所持的兵器,亦是京劇裡女性所用的雙劍。剛陽與陰柔並濟之下,更富娛樂性。整齣戲的舞台,被劃分三幕,序幕爲直立式的旋轉舞台,劇中延請了十四名京劇演員,戲中〈赤壁之戰〉與〈夷凌之戰〉所用的道具及眞水、眞火的壯觀場面,著實煞費心思。而在終幕,關羽出現在劉備所陷的危境中,擁著劉備,雙雙乘羽昇天,猶如「神化」,充分表現了中國戲曲的華麗外,這部家喩戶曉的歷史小說的魅力,確爲超級歌舞伎帶來不少熱門話題。 (襲加) 東京戲劇集團風新場地 近日於東京中野區座落的新劇場「劇碼劇場」,爲「東京戲劇集團風」劇團的專屬劇場。劇團代表高田三悟表示「想給予觀眾一個新的邂逅場所」的心願,早在劇團成立以來的十二年間持續蘊釀著。東京戲劇集團風於一九八七年便開始以一種旅行性的形態巡迴於全國各高校。主要以戲劇活動的推展、演出爲主。成員之一的辻由美子表示,當時便夢想能在自屬的劇場中製作、演出,再踏出巡迴公演的腳步,最後,回到自己的劇場中,做一場凱旋終演。 而這樣的構想普遍存在於各小劇團間,只是目前處在經濟不景氣下,土地雖然稍稍貶値,但以一個地域性、少數性戲劇活動爲主的劇團而言,能在東京都內擁有一座專屬劇場,仍是十分罕見的。而東京戲劇集團風的夢想,終在鬧區中的中野

    文字|本刊編輯部、襲加、文天元、鴻鴻
    第77期 / 1999年05月號
  • 沈醉於大提琴的音樂中,或許可以「不要想得太多」。
    戲與影的對話

    宗敎追尋與情色歡娛 馬友友與坂東玉三郎的華麗冒險

    有限的肉體歡娛 無限的想像昇華

    文字|童乃嘉、新力唱片
    第71期 / 1998年11月號
  • 市村萬次郞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文字|許斌
    第59期 / 1997年11月號
  • 歌舞伎中的音樂會因爲類別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位置:長唄(nagauta)在舞台的正後方、義太夫節(gidayubu-shi)、常盤津節(to-kiwazubushi)以及淸元節(kiyom
    焦點

    璀燦豔絕歌舞伎

    源起於江戶時期的歌舞伎(Kabuki),一直是日本庶民文化的具體呈現,不論是其富時代性意味的劇情推展、舞合技術追求的感官刺激,都可從中窺見日本民間的創造力。九月,市村萬次郎將帶來Kabuki For Evenyone,透過科技的輔助,舞台上以巨大螢幕介紹後台技術,讓觀衆能更淸楚了解歌舞伎藝術之美。

    文字|童乃嘉、林凡妤
    第57期 / 1997年09月號
  • 歌舞伎演出版畫,由三代目歌川豐國所繪,圖中為八代目市川團十郎飾演名古屋山三(左),五代目市川海老藏飾演不破伴内左衛門(嘉永五年閏二月,1852年)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於歌舞伎的天才十問

    歌舞伎與能劇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歌舞伎的演員都是男人?連女性也由男性扮演? 歌舞伎的演員為什麼都叫「幾代目」? 歌舞伎的化妝與京劇的化妝是不是都用顏色來代表人物性格? 佈景服裝華麗、表演動靜皆美的歌舞伎,是台灣難得一見的日本傳統表演藝術。兩廳院世界之窗日本系列,將由日本松竹株式會社展現歌舞伎之美,由名伶中村京藏與中村又之助示範演出講座,趁此機會,正可近距離感受這經典和風的絕美藝術。

    文字|廖俊逞、戴國旭、黃于庭
    第201期 / 2009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兒童戲劇節目甄選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甄選兒童戲劇節目,預定演出檔期爲民國八十七年三月三十日至四月五日,請於八十六年五月三十一日以前報名,郵戳爲憑。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 參加資格:凡中華民國各縣、市立敎育局登記立案之表演團體皆可報名。 報名方式:簡章及報名備索。報名請寄「台北市中山南路21-1號,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企劃組收」,信封註明「兒童戲劇節目甄選」。 洽詢電話:(02)343-1639 (編輯室) 舞蹈比賽快訊 中華民國舞蹈學會將於四月二十日起連續四天在國立藝術敎育館舉辦八十六年度「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這項活動是由文建會策劃主辦,委由中華民國舞蹈學會辦理。 今年「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結合去年「舞林至尊」舞蹈創作比賽及「舞躍大地」全民廣場舞蹈爲一體,將比賽分爲「藝術舞蹈」與「全民舞蹈」兩組;分別以舞台創作表演及廣場創作表演兩種不同形態來比賽。賽後並分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演出得獎作品,及在全省八縣市展開戶外廣場巡演。今年文建會爲激勵優秀舞蹈創作者踴躍參賽更將獎金提高。 比賽報名將於四月上旬截止。歡迎有意參賽者電洽(02)707-1756或傳眞(02)703-1128,中華民國舞蹈學會。 (編輯室) 〔大陸〕 九七北京國際歌舞劇年 一九九六年北京舉辦了國際交響樂年,今年大陸又策劃了北京國際歌劇、舞劇年。 節目安排包括:三月份韓國的歌劇團《血海》和冰島室內歌劇團至大陸演出,四月份除義大利軒尼濤歌劇團携《弄臣》訪演之外,還有古巴芭蕾舞團也將至北京演出;五、六月份舉行北京紫禁城藝術節,世界級明星將薈萃一堂;十月份奧地利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演出,將使整個活動達到高潮。 此外,現正與中演公司洽商訪演事宜的還有西班牙歌唱大

    文字|本刊編輯部、蕭勇、襲加
    第53期 / 1997年04月號
  • 服飾華麗的歌舞伎戲劇。
    日本篇

    傳統與西洋交會的舞台 日本表演藝術現況與文化補助

    如何保存並發揚傳統國粹,是所有曾被或深或淺「西化」的東方國家在文化領域的共同關切,日本在這方面的省思與努力可爲我國借鏡與參考。本文除探討日本的文化補助政策外,並概述其當前表演藝術現況。

    文字|彭光治
    第13期 / 1993年11月號
  • 坂東玉三郞從日本畫的仕女圖中擷取不少靈感而形塑出「玉三郞之美」,台灣畫家姚旭登又從玉三郞的表演藝術中獲取美的感動。如繪如影本來就是劇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玉三郎之美

    原本不適於「女形」的瘦長體型,卻從日本古畫中捕捉靈感,坂東玉三郎顛覆了歌舞伎的假面美學,達到劃時代的突破。

    文字|王墨林
    第1期 / 1992年11月號
  • 巴黎著名的榭得列劇場演出歌舞伎版的西洋歌劇:《金雞》,由歌舞伎演員中村猿之助擔任導演。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日本歌舞伎緣起

    相對於典雅完熟的「能劇」,源起於庶民的「歌舞伎」至今仍保留一貫的改革活力。本文詳介歌舞伎的歷史、特色、情節類型,説明坂東玉三郎聲光身形之美的深遠背景。

    文字|李永熾
    第1期 / 1992年11月號
  • 中村歌右衛門因飾演「女形」,而在戰時崇向威武男性的日本社會裏,成爲社會公敵。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歌舞伎女形身體論

    「女形」非針對男性反串女角而言,即使由女性飾演劇中女角,也應與男性一樣先否定男或女之性別意識。

    文字|王墨林
    第1期 / 1992年11月號
  • 梅澤富美男被稱爲是「下町之玉三郞」的首席女形,他特具妖艷之美,使富美男的女形地位卓立於所有大衆劇場之上。近年更從下町躍昇爲商業劇場中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女裝的擬態文化

    文字|王墨林
    第1期 / 1992年11月號
  • 東京街頭的摩天大廈有時候也可變成異色的舞台裝置,「山海塾」的身體美學與建築物線條之間,形成古典祭儀的風格。
    專題報導 Feature

    東京劇場的風景線上

    日本現代戲劇在一種有異於歐美劇場發展因素的客觀條件下,浮現出具有豐富地域主體性的劇場文化。

    文字|王墨林
    第1期 / 1992年11月號
12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