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日本

相關文章 9 篇
  • 焦點專題 Focus

    駭人的真實 暗黑的真相 那些震驚日本的社會事件

    情節驚世駭俗、超越日常人生的社會事件,除了在第一時間挑起世人的驚懼好奇,也讓人想探看事件背後的層層內幕與潛藏意涵,而藝術創作者也為之吸引,透過事件作為背景或直接改編,探討社會議題與複雜人性。本文整理了八項從廿世紀初迄今、曾讓日本人民為之震撼的社會事件,讓讀者在了解這些悲劇之後,再進入藝術家者以此為題的創作

    文字|兆欣
    第326期 / 2020年02月號
  • 日本導演宮城聰在珂嶺劇院發表的新作《揭示》。
    巴黎

    慶祝法日建交一百六十年 巴黎秋天颳起哈日旋風

    為慶祝法日建交一百六十周年、以及明治維新一百五十周年,日法政府聯手,今年初秋至明年春在巴黎舉辦系列日本節目,名為「2018日本主義」,企圖透過東西文化交流,打造全新美學風景。參與演出的除了日本傳統藝能界國寶級明星演出的歌舞伎與狂言,還有當紅影視明星參演、重量級日本導演執導的舞台作品,強力和式文化旋風,讓花都巴黎為之風靡。

    文字|王世偉=
    第311期 / 2018年11月號
  • 黑川雅之設計的手錶「霧(KIRI)」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設計極簡風 為越多人著想越好 極簡設計 一種體貼客觀的態度

    「極簡主義」毫無裝飾的、精華的、鋒利的造型語彙,與強烈理性、不帶情緒及個人的規格化功能,成為產品設計裡的長青理論。身處於喪失了對「烏托邦」嚮往的後現代社會裡,產品設計轉往知覺喧嘩及「對自己最好的」個人化表達,絕對理性的極簡主義,客觀地考慮到使用者的需求,達到心理與生理的平衡與滿足。

    文字|陳詩晴
    第172期 / 2007年04月號
  • 日本《演劇Book》雜誌
    特別企畫 Feature

    盛夏遊東京,天氣熱藝術更熱!

    台灣人「哈日」,日本人「哈藝術」,對「哈日」又「哈藝術」的人來說, 到東京進行藝術之旅,算是一舉兩得!久居日本、可謂「東京通」的作家劉黎兒說,東京藝術表演選項繁多,國內外的大小製作也都相當可觀; 如果有辦法去看看歌舞伎或能劇的演出,還可以跟上日本貴婦的追星腳步呢!

    文字|劉黎兒、王瑤琴
    第138期 / 2004年06月號
  • 李炎:「管理要企業化經營,藝術須讓全民共享。」
    交流道

    親近藝術造就國家文化氣質 訪李炎談日本考察之行觀感

    甫自日本考察歸來的兩廳院主任李炎,侃侃而談此次日本之行的觀感。他認爲,日本文化之所以興盛,正是靠日本政府與企業的通力合作,造就出今日的繁榮局面。

    文字|江世芳、言午
    第15期 / 1994年01月號
  • 小澤征爾與齋藤紀念樂團
    藝術節

    松本古城的音樂祭 齋藤秀雄和他的弟子們

    四百年的古城松本市自一九九二年始又多了一個音樂祭,不但益加吸引旅人的停駐,更重要的是紀念大半生獻身於日本音樂敎育的齋藤秀雄──指揮家小澤征爾的老師。

    文字|蘇毓敏
    第13期 / 1993年11月號
  • 服飾華麗的歌舞伎戲劇。
    日本篇

    傳統與西洋交會的舞台 日本表演藝術現況與文化補助

    如何保存並發揚傳統國粹,是所有曾被或深或淺「西化」的東方國家在文化領域的共同關切,日本在這方面的省思與努力可爲我國借鏡與參考。本文除探討日本的文化補助政策外,並概述其當前表演藝術現況。

    文字|彭光治
    第13期 / 1993年11月號
  • 瑞典國家偶劇團的哲學劇《唐吉訶德》。三個操偶人均著黑衣,襯托造形諧趣的吉訶德。
    專題報導 Feature

    偶戲的大千世界 閻振瀛談世界偶戲

    戲劇學者閻振瀛製作過四次國際性亞太偶展,亦常赴國外考察、觀摩。各國偶戲的不同特色,他爲我們一一道來

    文字|李予昕
    第3期 / 1993年01月號
  • 福島市音樂堂
    專題報導 Feature

    曹永坤東洋樂壇縱横談

    政府機搆中主事的「文化廳」只負責執行策劃的工作,真正對整個文化藝術界有經濟參與的是日本的企業界。

    文字|陳怡如
    第1期 / 1992年11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