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只是肢体动作的艺术,也是一种视觉艺术。」
──艾文.尼可莱斯
(编按:上期(十七期)「入门/现代舞讲座之二」,曾明生介绍了舞蹈剧场中的佼佼者洛依.富勒及奥斯卡.薛门,本期承前续介艾文.尼可莱斯、默门香及碧洛伯乐斯舞团。)
一夫多妻制的舞蹈创作
曾经至少三度来台的艾文.尼可莱斯(Alwin Nikolais)原是为默片伴奏的钢琴师及傀儡师。一九三〇年玛丽.魏格曼(Mary Wigman)率团至美国演出,年轻的尼可莱斯为这般以单纯节奏配合动作的舞蹈大为感动,于是跟随魏格曼的两个舞者──Truda Kasch-mann学打击乐及Hanya Holm学舞蹈,由此开始了他的舞蹈生涯。之后他追随玛沙.葛兰姆(Martha Gra-ham)、杜丽丝.韩佛瑞(Doris Ham-phrey)、魏德曼(Weidman)、侯斯特(Horst)学舞,并参加舞蹈营,陆续累积舞蹈经验。
二次世界大战后,尼可莱斯决定创立一个以活泼装扮表演的舞蹈剧场,并做了很多实验。他认为自己不只是舞蹈家,而是全方位剧场艺术工作者,他亲自处理剧场元素:动作、灯光、声音、服装和道具等,他称自己的作品是融合这些元素的「一夫多妻制」创作。一九四八年,尼可莱斯在纽约Henry Street小剧场开始一连串的实验,他在服装上加了许多添加物,和奥斯卡.薛门(Oscar Schlemmer)类似,但非几何图形,而是袋子、铃等。此时灯光设备较洛依.富勒(Loie Fuller)的年代大有改善,他以幻灯片的投射制造各种颜色的光线,当幻灯片投影在舞者的身上时则像舞者的服装不断变化。这样的装扮之下,舞者不再是我们熟悉的「人」,而是另一种抽象的生命体。道具的运用则以半遮身体或整体隐藏,使之变为动态雕塑的效果。尼可莱斯自己是个音乐家,他常以电子合成器作曲,配上节奏性淸楚的音乐,予人外太空或机械声响的印象。他所呈现的是非人、抽象的综合体;他的动作是motion而不是movement。motion指的是传达某种意涵的动作,movement则是芭蕾或一些现代舞自成一套系统的动作。尼可莱斯未曾企图创造一套movement,他认为动作本身也可以有表情,使得他的肢体语汇更为丰富。尼可莱斯对于动作的观念与魏格曼、Hanya Holm有关,甚至可追溯至德国现代舞蹈家鲁道夫.拉邦(Rudolf von Laban)的理念。
有人曾质疑这样的呈现算不算是舞蹈,事实上尼可莱斯的舞蹈呈现正如他的解释:「这不只是肢体动作的艺术,也是一种视觉艺术。」他在视觉上做了很多尝试,也是非常早期的一位多媒体艺术家。尼可莱斯于一九九二年逝世。
奇巧地运用道具
默门香(Mummenshanz)舞团的作品浅显易懂,他们对道具和面具的使用都非常特别,其幽默带给观众的喜悦实属难得。创作者将人体包以抽象的道具,而这些抽象的道具又反过来模仿人类的举止;其巧妙之处在于力度的控制,和人类日常生活动作十分相像,幽默于焉而生。
美国的碧洛伯乐斯舞团(Pilobolus)有著有趣的成立过程,可以给喜欢舞蹈的人一个启示。该团的四位创办人在大学时期选修舞蹈课,在此之前未受任何正规的舞蹈训练。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所谓的「舞者」,为了课堂中的成果展,他们开始群体创作一支舞Pilobolus,后来这个创作名称成了他们的团名。Pilobolus舞作里没有惊人的舞步和动作,只是像叠罗汉似地,舞者们靠著彼此相互依赖以达到平衡,而后在平衡中缓慢移动至另一个图形。他们四人的结合变成一个生命体,紧密结合;这样的方式也将个人的成份抽离,所呈现的不只是人,而是一个聚合的生命体。
他们参加了美国各地的舞蹈营,为尼可莱斯和莫里.路易斯(Murry Louis)发现,由于风格有某种程度的类似,对动作的看法和观念也相同。碧洛伯乐斯被邀请到尼可莱斯与路易斯的小剧场表演,从此成为职业性的表演团体。他们也到世界各国表演,如爱丁堡艺术节等,成为国际性团体,时为一九七一年。
二、三年后由于两名女舞者的加入,或多或少影响了Pilobolus的风格。另外,六、七〇年代人们对性的态度较为开放,于是他们无所避讳地尝试人体接触,使得动作语汇更为丰富。之后,碧洛伯乐斯舞团其中一名团员自立门户,创立莫米克斯舞团(Momix),其特色在道具的运用。莫米克斯的〈脑波〉以隐藏于舞台镜框之外的舞者,来操控舞台上的一根绳子,在台湾曾引发「舞者不在台上算不算舞?」的争议。
包括上期介绍的洛依.富勒与奥斯卡.薛门,以及本期所介绍的几位舞蹈家,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他们在早期都没有受过深厚的舞蹈训练,也不依赖舞蹈肢体的技巧,却反而提供他们更大的弹性,分别以不同的专长和背景,透过「装扮」的手段,在舞台上创造出许多奇妙的景象。
主述|曾明生 舞蹈家
纪录|邱馨慧 台北室内芭蕾制作人
本文节录自一九九四年一月十六日国立中正文化中心「舞蹈新鲜人」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