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馨慧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反映时代的冰上美学(上)
20世纪上半,奥运会曾有过建筑、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文艺竞技项目,斯特拉温斯基曾担任奥运评审,江文也以《台湾舞曲》代表日本参赛获奖。1990前后,「雪上芭蕾」一度几乎成为奥运竞赛项目,然而长久以来与艺术关系最深的奥运项目,或许要属结合了音乐、舞蹈、设计、叙事等的花式滑冰(以下简称花滑)了。 奥运竞技透过世界各国电视直播,许多人享受著4年一度的花滑欣赏经验。在音乐、华服、青春丽影交错之间,这届北京冬奥的花滑竞赛,不但在人类身体极限上继续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突破,艺术层面也有不落俗套的创新。不少作品未屈从通俗的大众审美取向,诠释时代的新视觉,反映出当代美学与社会观点,呈现更兼容多样的面貌,带来比表象的华丽更加深刻的共鸣。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反映时代的冰上美学(下)
20世纪上半,奥运会曾有过建筑、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文艺竞技项目,斯特拉温斯基曾担任奥运评审,江文也以《台湾舞曲》代表日本参赛获奖。1990前后,「雪上芭蕾」一度几乎成为奥运竞赛项目,然而长久以来与艺术关系最深的奥运项目,或许要属结合了音乐、舞蹈、设计、叙事等的花式滑冰(以下简称花滑)了。 奥运竞技透过世界各国电视直播,许多人享受著4年一度的花滑欣赏经验。在音乐、华服、青春丽影交错之间,这届北京冬奥的花滑竞赛,不但在人类身体极限上继续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突破,艺术层面也有不落俗套的创新。不少作品未屈从通俗的大众审美取向,诠释时代的新视觉,反映出当代美学与社会观点,呈现更兼容多样的面貌,带来比表象的华丽更加深刻的共鸣。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告别扮黄脸——反思芭蕾中的刻板印象(下)
时代变迁与人权正义的发展,浮现出许多艺术经典的内容中,过时的种族偏见、性别歧视、殖民主义、奴隶制度等问题。继歌剧《奥赛罗》、《阿依达》扮黑脸,喜歌剧《日本天皇》(The Mikado)扮黄脸等相继成为争议的话题后,这股思潮也在芭蕾舞界涌现。传统每逢耶诞节上演的芭蕾舞剧《胡桃钳》,第二幕甜点王国中登场的象征「茶」的「中国之舞」,暴露出芭蕾中的亚洲人刻板印象。 近年来美国的「告别扮黄脸」(Final Bow for Yellowface)计划,积极推广消弭芭蕾中的种族偏见。发起人陈肇中(Phil Chan)接受笔者视讯专访,谈论如何将古典芭蕾中不当的文化挪用,转化为多元包容的变革契机,并期待为亚洲舞者争取表现空间,丰富当代芭蕾的创新能量。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告别扮黄脸——反思芭蕾中的刻板印象(上)
时代变迁与人权正义的发展,浮现出许多艺术经典的内容中,过时的种族偏见、性别歧视、殖民主义、奴隶制度等问题。继歌剧《奥赛罗》、《阿依达》扮黑脸,喜歌剧《日本天皇》(The Mikado)扮黄脸等相继成为争议的话题后,这股思潮也在芭蕾舞界涌现。传统每逢耶诞节上演的芭蕾舞剧《胡桃钳》,第二幕甜点王国中登场的象征「茶」的「中国之舞」,暴露出芭蕾中的亚洲人刻板印象。 近年来美国的「告别扮黄脸」(Final Bow for Yellowface)计划,积极推广消弭芭蕾中的种族偏见。发起人陈肇中(Phil Chan)接受笔者视讯专访,谈论如何将古典芭蕾中不当的文化挪用,转化为多元包容的变革契机,并期待为亚洲舞者争取表现空间,丰富当代芭蕾的创新能量。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穿越时空丝路的「无垢」
台湾编舞家林丽珍应日本静冈艺术剧场之邀,在五月初的「富士世界演剧艺术节」中在日本首演舞剧《观》。舞者涂白的身体,缓慢的动作,让日本观众与评论人联想到「舞踏」,但舞评人石井达朗则认为《观》属于美丽的身体跳美丽的舞,与舞踏的美学不同;缓慢的低重心步行,则与日本传统的身体性有著远亲的关系。他指出,《观》的属性暧昧,超脱了祭祀空间和理论解释,却可以共享时间和空间,从中感受生命循环,在无限中任思绪奔驰。
-
东京
东京表演艺术节登场 关注现实的复杂残酷
第五届的东京表演艺术节于十月份登场,在三一一东日本大震灾冲击后,艺术节特别关注表演艺术如何理解并表达所面对之残酷而复杂的现实,所以这次的主办节目系列的十二个团体,演出主题均集中于反映国际情势和当代社会议题。另公开征选的「新生代展演」今年首度向其他亚洲国家征件,台湾的林文中舞团《小南管》和再拒剧团《美国梦工厂》也在角逐的一百八十个团体中脱颖而出获选。
-
焦点
一场舞神的视觉弥撒
贝嘉的作品最显著的特征在华丽夸张的剧场特质。他重新开发古典音乐和舞蹈素材, 启用古典训练精良、肢体天赋优异的芭蕾舞者,并用古典、现代舞和特技的编舞效果。贝嘉更善于操作各种舞台元素,营造雷霆万钧的气势,撼动观众的心。
-
特别企画 Feature
人性,季里安回归的荒原
季里安跨越了边境,尝试超越国家种族和艺术的藩离,他完全不在乎古典与现代的界限,因此他成为一种典型,他所发现的解放,创造了新的开始,而他的名字已经是二十世纪舞蹈史上的一个无法磨灭的印记。
-
特别企画 Feature
欧洲舞坛巨擘
艺术中有三种是运用人体作为表达的工具,那就是舞蹈、唱歌和演戏,但只有舞蹈完全以肢体表现。我也视舞蹈为接受自己的过程,当我跳舞,我就是艺术的世界,因为我跳舞,我呈现自己,我自己就是艺术的世界。如果你能接受自己,那么你就可以接受别人,因此联结的过程就更简单。──季里安
-
现象视察
追踪狄亚基列夫
台湾的芭蕾或许无法发展成波修瓦芭蕾的规模,却有形成狄亚基列夫的俄国芭蕾格局的可能性。现阶段台湾芭蕾缺乏的不是等待启发的尼金斯基或卡萨维娜,而是能够启发他们掌握艺术趋势、有企业经营智慧的狄亚基列夫。
-
台前幕后
插电芭蕾强力放送
蒋秋娥的作品多具有实验性质,展示肢体与空间的新尝试。今年推出新舞《被遗忘的人》是她过去作品的沉淀与再发挥。
-
焦点
引领舞蹈缪斯的阿波罗
史特拉汶斯基,这位堪称二十世纪最难捉摸的音乐家,一方面以他划时代的现代曲风,另一方面又以他一生多变而丰富的音乐风格及样式,对全世界的编舞家散发无法抗拒的魅力。
-
特别企画 Feature
舞者的新世界
没有任何一个舞团能像纽约市立芭蕾一样,每天翻演不同的作品,以散发美国年轻风貌的芭蕾,召唤全世界的舞迷前往纽约朝圣。
-
特别企画 Feature
超速快感、纯粹美感
巴兰钦的改革荣耀了伟大的芭蕾传统,赋予十九世纪古典主义活力,静谧地体现了古典主义淸澈宏伟的优点。在精神和动作上他比时兴的超现实芭蕾更现代,更冒险。
-
台前幕后
蹈入画中,舞尽诗情
《忘归鱼的死与生》的计划可以追溯至一九九四年八月,那时台北室内芭蕾在国家剧院实验剧场演出余能盛的《失落的影像》,而林勤霖──《忘》这出舞剧的作者兼设计师──正在台北市立美术馆的实验空间展出装置作品《河囚》。就在林勤霖的助理主动联络我们之后,舞剧的筹划于是展开
-
焦点
芭蕾变色,谁人「起笑」? 细数芭蕾的喜剧泰斗
由男性穿硬鞋跳芭蕾近来蔚为风尙。瑞典编舞家马茨.艾克及美国舞蹈界的坏男孩马克.莫里斯皆运用过此招势,本月即将来台的「蒙地卡罗芭蕾舞团」Les Ballets Trockadero de Monte Carlo的男性「芭蕾伶娜」正以反串的手法表演《天鹅湖》等名著,观众想必捧腹、抓狂、起笑!
-
新秀登场
年轻的月亮,升起来 半X世代编舞者何晓玫
我们发现近来在台湾舞坛窜起的新编舞者,他们大多有开放的世界观,传统包袱少,敢于表达自己,活动于小剧场;何晓玫则是其中相当具代表性的一员。
-
台湾行脚
调养文化土壤 他们为港都演艺耕耘
对于高雄的表演艺术环境,在官方有照料市民文化生活长达十一年的李文能,在民间有文化三剑客策划讲座、表演节目及监督政府文化政策。他们以及其他为港都文化尽心尽力的人,亟亟在工业领先的高雄,调养出文化艺术的土壤,以促进高雄成为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城市为目标。
-
杂志文章索引
表演艺术杂志 第十二期至二十六期 作者索引
【外国人】 Dunning, Thed/关于《这五百年──丹尼丝写给哥伦布的一封信》 92 第十五期 爱因斯坦等/这一波的「下一波」 38 第十六期 Jaivin, Linda/原始与现代彩鸡的澳洲 17 第十二期 Smelysnsky, A./寻找演员的灵魂──史坦尼及其系统 12 第十七期 大野一雄/死海 5 第二一期 大野一雄/睡莲 14 第二一期 元藤烨子/光明与暗暗间的色泽美学 10 第二一期 【三划】 于复华/戈巴契夫旋风到两厅 88 第十九期 于善禄/从《过渡爱情1001夜──一个新娘五个尪》讲起 87 第二十期 于金城/取之于自然的《沉默的杵音》 74 第二五期 【四划】 王浩威/沙德:性倒错与大革命 98 第十二期 王浩威/不是解放,是压抑──山海塾《卵热》 5 第十八期 王浩威/找寻自己观众的剧场──评《亚洲的呐喊》(上) 84 第二四期 王浩威/找寻自己观众的剧场──评《亚洲的呐喊》(下) 83 第二五期 王亚玲/戏看人间情爱 56 第十二期 王亚玲/访云门舞集四位女性编舞家和钢琴家 16 第十五期 王亚玲/裸体和表演艺术 11 第十九期 王亚玲/春寒戏料峭 108 第十五期 王世昌/戏看人间情爱 56 第十二期 王世昌/试刊号至第十一期目录索引 105 第十二期 王立德/纽约音乐游 32 第十二期 王立德/罗斯托波维奇、巴伦波英、阿胥肯纳吉的指挥生涯 12 第十八期 王墨林/三岛由纪夫的文学与戏剧 100 第十二期 王墨林/肉体的叛乱──舞踏家土方巽 6 第十六期 王墨林/是坏厨师还是坏厨房──骨迷宫之后 21 第十九期 王墨林/从「加料节目」反思香港艺术节的文化性 86 第十九期 王墨林/我从布鲁塞尔回来以后 56 第二二期 王墨林/寺山与残酷剧场 18 第二五期
-
焦点
一百五十岁的游魂 《吉赛儿》版本的变迁
《吉赛儿》是芭蕾舞蹈史中最著名的舞剧之一。自从一八四一年的首演至今,其所经历的各种精采改写过程──无论背景是在浪漫时期的法国、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南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或甚至是在近代西方的精神病院,都反映出不同的编舞者对自己所处社会的诠释。就在中华民国舞蹈学会根据南美舞蹈家雨果.德拉瓦耶尔所编排的《吉赛儿》即将上演之前,让我们随著这个周游列国的幽魂,神游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