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音乐发展史上,打击乐早已成为一重要乐种,与管乐、弦乐并驾齐驱,作曲家为打击乐所作曲目不胜其数,但国内无论是传统中国戏曲或西方古典音乐,打击乐器一直居于陪衬地位,一般人对打击乐的认知仍属开发阶段,然而在近十年来打击乐人才纷纷回国推动下,已有了全新的样貌。
「叮当叮,当叮叮,当叮叮」几个年轻人敲打著简单的乐器,即兴又神奇的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吸引了大人小孩的目光,在路边跟著打起拍子来……。
打击乐这种活泼多变的演出型式,打破了音乐与日常大众的藩篱,让音乐不再是必须正襟危坐欣赏、遥不可及的音乐,而是贴著每个人的心跳、律动,随著各式发声乐器,奏出奔放的旋律。
在欧美音乐发展史上,打击乐早已成为一重要乐种,与管乐、弦乐并驾齐驱,作曲家为打击乐所作作品不胜其数,但国内的专业打击乐发展则是在这十余年才开始的。
没有藩篱的自然音乐
国内第一个打击乐团──朱宗庆打击乐团长朱宗庆即表示,和管乐、弦乐相较下,以敲打做为媒介来制造音乐、表达情感、追求艺术境界的打击乐有著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因为打击乐器种类繁多,任何具独特音色、美好声音的器具都可以当做打击乐器,从大、小鼓、木琴、铁琴、三角铁、钹等常见乐器到杯子、盘子、等日常用品,在经过选择和整理后都可成为优良的打击乐器,丰富乐器和声音来源、演奏方式、演出型态及曲目。但相对的因著乐器来源宽广,演奏者对乐器不熟悉,或因乐器取得太容易而有所轻忽,以致做出来的音乐太粗糙,或一味追求声音多元性而忽略了音乐内涵的呈现等问题;加上打击乐因与人太接近,属自然乐器,若控制不当,就会变成噪音来源。因此,一个好的打击乐者除须具备优秀技术外,必须具强烈的节奏感和敏锐的判断力,才能厘淸各种音乐的组成元素,产生好的音乐。
表演型态丰富是打击乐另一特色,从独奏到合奏、琴类、鼓类、传统乐器类、各国民族乐类等;可以正襟危坐演出亦可在路边、庙口演出,可以是祭孔大典中的严肃音乐,亦可以是民间、戏剧音乐,完全视乐种、场地、形态而有不同的表现。
在传统民间南、北管、歌仔戏等戏曲音乐中,打击乐器一直居于陪衬地位,而一般人所熟悉的古典音乐领域中,管乐、弦乐是主流,对打击乐的认知仍属开发阶段,然而在近十年来打击乐人才纷纷回国推动下,已有了全新的样貌。
「我们今年巡回演出,屛东、新营、南投居然都要卖站票,高雄更是在一个月前票就卖完了,实在是大出我们意料之外。」朱宗庆止不住脸上的笑意说道,这十年的推展,总算有了结果。
台湾第一个打击乐团──朱宗庆打击乐团
从小学打击乐、钢琴、管乐,后以管乐考入国立艺专音乐科的朱宗庆在学期间因著史惟亮的一番话,改学打击乐,间接改变了台湾打击乐发展史。「当时担任音乐科主任的史惟亮吿诉我,台湾管乐、弦乐都已发展到一个阶段,打击乐必须跟上才能平衡音乐的发展,我虽喜欢打击乐,但当时艺专并无打击乐组,但史惟亮不断的鼓励我朝此发展并提供各种可能的协助,刚好当时颇具知名度的美籍打击乐家麦德蓝来台教学二年,我便跟著他学。」一九八〇年,朱宗庆进入维也纳音乐院主修打击乐,二年后学成返台,成为我国第一位获得打击乐文凭的演奏家,开始打击乐推展工作。
回国后,朱宗庆订定了十五年打击乐推展计划,第一个五年是个人的、第二个五年是团体的、第三个五年是专业的。在第一个阶段中,以学校教学、开演奏会及全省巡回硏讨为主。「当时打击乐师资相当缺乏,为了要说服各校音乐系设立打击乐组,常常要到处教课,最高纪录曾同时于十一个学校兼课。而到全省做教学硏讨则是针对小学老师,藉硏讨会来传播打击乐之美,这些老师不一定会演奏,但可教导新一代儿童欣赏,开演奏会则是将我的理论具体呈现。」
三年半后的一场音乐会,让朱宗庆提前达成组团目标,「当天的最后一首曲子,我让学生上来一起演出,反应十分热烈。事后,几经反复思索,觉得时机已然成熟,就提前组团,那是一九八六年元月,团址就在我家客厅,团员多为我的学生。」
在各项环境条件均未臻成熟的情况下,朱宗庆开始带著一群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全省巡回推广,在庙口、晒谷场、路边、学校,年轻活泼的团员们汗水淋漓的一场又一场的演出,吸引来一双双好奇的眼,红著脸下场一试……
一九八九年,乐团成立「财团法人朱宗庆打击乐文教基金会」,一九九一年更名为「财团法人击乐文教基金会」,除负责乐团的行政与经纪外,基金会制订出教学、演出、硏究三大施行方向。「打击乐祇单纯的透过体制内、学校教学我认为是不够的,必须配合体制外教学一并发展,于是在全省设立了二十余家打击乐教室,教导小朋友从小接触打击乐。」朱宗庆表示,「在演出上,我们开始计划性的邀请国外优秀团体来台演出、交流,一九九三年我们举办第一届台北国际打击乐节,共有六个国家团体参与,得到很不错的口碑,预定在九六年要再举办第二届,目前已确定有八个国家十个乐团将参与,希望能为台湾打击乐掀起另一股热潮。」
一九九四年,基金会成立「传统打击乐中心」为传统的中国打击乐进行有系统的整理、硏究、保存。「传统乐器不论在乐种、表现形式、声音上均十分吸引人,而大陆地广,乐种、素材众多,若能加以搜集,将可成为丰富的创作素材。而且我觉得传统乐器是可以带出一个新的、兼具传统和现代的生命。」朱宗庆表示,目前基金会正著手制作由大陆搜集来的中国打击乐图鉴,「我们将大陆所有传统乐器图片能找到的都加以整理,辅以发源地、吹奏方式、乐器特色等文字说明,以供将来指挥、音乐学生、演奏、硏究者参考用,而这绝对是冷门的,但还是要做,目前已搜集的差不多,祇要再克服经费问题就可以出版了。」
寻找具代表性的演出曲目一直是朱宗庆追求的目标之一,「国外好的打击乐曲很多,但我希望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是由国内作曲家所作、具国际性的作品,目前我们已找到一些不错的,另外我们也委托作曲家创作,希望能在几年后演出具代表性的国人作品。」
一一待解决的问题
走过十年漫长推广路,朱宗庆坦言遭遇许多困难,但一向乐观的他一直秉著「艺术家不能太安定,一定下来就烂了」的信念去面对各种接踵纷至的问题。
一、经费
经费问题常是一个乐团的生死关键,目前朱宗庆乐团每年演出一百场,票房收入占总支出约百分之四十八至百分之五十,政府补助占百分之十,企业赞助占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教学系统占百分之十,不足部分则以办活动及销售唱片来支撑。但变数很大,「其中祇要有一场演出票房不好,或教学系统没弄好就会出现危机,完全大意不得。」朱宗庆表示,即使像今年巡回南部场场爆满,但算起来仍是亏了,因南下团员食宿、运费等费用根本不是票房收入能平衡的。「所以,我一直呼吁艺术家是需要赞助的」。
二、场地
由于打击乐须较大空间练习,场地不足一直是乐团最大的问题,从朱宗庆家里客厅、艺术学院教室、租地下室,到目前拥有一个国际标准的练习室,场地问题才算得到解决。「乐团草创时,团员大多祇能自己找地方练习,一不小心就会制造出噪音,妨碍邻居安宁,现在我们的练习室隔音效果很好,外面根本听不到,团员可以放心的在里面练习,不必担心吵到别人。」
三、演出机会
「古早人说最衰是,剃头、打鼓、吹鼓吹,泛指从事音乐工作不是上流工作,因为古时靠音乐是活不下去的,对音乐会也多半兴趣缺缺。我们以前要演出一场都不容易,还要到处找场地、找人来看,现在一年已有多达三百多场的邀请,但限于人力及品质维持,我们祇演出一百场,以前拜托别人,现在则须辞谢,其中的成长喜悦,非外人所能道。」
四、团员出路
「团员加入时,初时可能是好玩,再来就会出现经济、前途、家庭、社会地位等问题,许多家长会问我说,学打击乐到底有没有前途啊?所以我必须想办法让团员放心,能和我们一起工作下去,并不断成长。」朱宗庆乐观的表示,从团员纷纷出国进修,学成后又返国投入打击活动,已为打击乐前途做了最佳证明。
从草创的校长兼打钟到如今拥有三十个行政人员、十名专职团员的专业打击乐团,朱宗庆走得极其辛苦,但也极有生命力,第一届台北国际打击乐节的赔本没让他缩手,反又积极地构思、计划第二届内容,一如他的名言「艺术家不能太安定,要不断往前冲」,冲出台湾一片新兴打击乐世界。
兼具学术、推广的「台北打击乐团」
和朱宗庆同年成立的「台北打击乐团」走的则是学术推广的方向,团长连雅文大学时代原主修作曲,后转打击乐组,毕业后入维也纳音乐院,回国后开始推广打击乐。一九八六年,连雅文集结当时国内好手共组「台北打击乐团」,今年更聘请著名打击乐作曲、演奏家温隆信为音乐总监,以提升演出水准及增加出国演出机会;团址亦新迁至八十余坪的地下室,让团员有更理想的练习环境。「乐团成立之初,因团员各有工作,不易聚集,第一年祇演了一场,近几年来我们一改以往的业余性质,希望能朝专业化走,我们预订明年演出四十至七十场,以较积极的态度来推广打击乐。」
除了增加演出场次,连雅文计划于明年邀请日本北野彻打击乐团、后年邀美国打击乐团来台演出、交流,并举办打击乐营,对象为国小以上对打击乐有兴趣的民众,「朱宗庆做了许多幼儿击乐推广工作,因此我们决定避开重复部分,以免资源浪费。」
在节目内容设计上,台北打击乐团走的是较学术的方向,「通常我们会设计二套演出节目,一套较学术,另一套则较通俗、适合大众聆听。选择以较学术性走向是希望在听过入门性音乐后,亦有机会接触较学术性作品,提升打击乐鉴赏力。」
目前团员只有十二人,六人专职,除一般性演出,有时为筹措演出经费,亦做商业演出;对此,连雅文表示,希望在温隆信掌理后能朝多方发展,增加演出机会,在经费无虑后,乐团才能朝更长远发展。
除朱宗庆打击乐团及台北打击乐团近十年默默为打击乐扎根,近年来亦有不少优秀人才学成返国,投入打击乐发展工作。如留法专攻现代音乐演奏和音乐剧场、近年活跃于乐坛的徐伯年;留法主攻打击乐,并获靑商会「十大杰出靑年薪传奖」──传统击乐的郑吉宏;获法国Rueil-Malmaison音乐院「全体裁判一致道贺卓越奖」、「全体裁判一致道贺精湛技艺奖」的吴思珊;以及现正于美攻读打击乐博士文凭的吴珮菁等,在回国投入演出及教育工作后,将对国内打击乐具提升作用。
从十年前的贫瘠土壤,到今日百花待放,台湾打击乐在十年内有了非凡的成果,而将于明年二月举办的打击乐硏讨会及五月的第二次台北国际打击乐节,预料将再次掀起打击乐热潮。让打击乐贴著每个人的心跳、一起律动!
(本刊编辑 钱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