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台湾为培育音乐人才,于各国小、国中、高中、大学设立各相关音乐班、系,但由于其高度的一致性(均侧重技术功能之养成),在经过十余年后问题一一浮现。这种单一的技能培育无形中窄化了艺术的多层面貌,因此,如何跳出单一性,朝向多元化,便攸关著艺术的长远发展。今年新成立的佛光大学的艺术中心及台大音乐学硏究所则让我们看到了较具前瞻性的思考及作法。
形塑艺术氛围、落实艺术生命的佛光大学艺术中心
校址位于宜兰礁溪的佛光大学,因工程延搁,由位于嘉义的南华管理学院先行招生,新成立的艺术中心在林谷芳进驻下,正式挂牌上阵。
林谷芳这个略带江湖气,在艺文圈小有名气,常自称是「知名无业游民」的人进驻到教育系统去了,初听的人莫不感到惊讶且好奇,是什么理由吸引他,而这个长期与体制相抗衡的人,又想在体制内做什么?
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佛光大学校长龚鹏程的强调五育并重的理念打动了他,林谷芳表示,五育并重在以往都是口号,尤其美育从未真正有作用过,因此,新成立的艺术中心将一定程度的负担此校的美育功能,而且是直接和所有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成立一个音乐系、音乐硏究所。
为配合此一计划,规画第一年将先开概论性或专业性课程,例如:艺术概论、中国音乐欣赏等,提供学生艺术的基础,到了二年级时,每个学生必须在美术、音乐、戏曲、舞蹈、戏剧选一门去修,就像体育,要有亲身的经验,这对台湾大学教育将是一大突破。
此外,林谷芳亦希望能透过艺术中心,能在学校(至少教育系统)里面呈现艺术的特色,并将其从事文化艺术中间所看到的一些问题的批判,做一新的呈现。「例如,艺术与生命连接性的消失──现在有许多艺术家是艺术的巨人、却是生活的侏儒,这样的艺术不是我要追寻的,因此希望能呈现生命美学,让艺术生命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则为艺术整合,「有些艺家对某方面纤细,但其他方面则较迟钝,希望能经由其他学科产生整合,让不同领域的艺术家能产生互动、对话。现在很多音乐家在讲话和用笔的能力普遍偏低,画家可画一幅很抽象的画,但音乐听的却是流行歌。我希望在这二个基础上能做到真正的应用艺术,但此应用不是我们今天所认知的学理或功能的应用,而是真的在我们生活四周接触艺术。」
除此之外,重新肯定艺术在教育及专业系统里的定位,亦是促使林谷芳接任一职的主因。
林谷芳表示,在台湾艺术人才作品呈现和写论文是二回事,对此方面的专业认知(尤其教育系统)都是意识的认知,因此一个没有创造力,不具演出力的人反而位居教育系统要津。当然艺术须有一个理论性思考、文化背景的观照。但如果艺术的本身没有非常深刻对艺术的直接生命经验,这些文化背景、理论其实是非常架空、虚假而不可能深入的。因此林谷芳希望在这样的系统里肯定艺术家在教育系统里的重要性。「例如,当校园越来越自主的时候,希望能冲破一些局限,产生一个制度,请真正的专家来此教书、带学生,最终希望将来学生不是说我是某系毕业,而是我是跟那个老师或我是某工作室出来的,到那时,艺术真正的专业性,艺术对生命真实的作用才可能呈现。」
在课程设计上,因艺术中心不是一个系所,而是一个提供功能的地方,课程的设计主要依据老师来开设。目前除了一些美学理念的思考外,因林谷芳个人因素,较侧重将音乐,但林谷芳表示希望将来有其他艺术门类,才能有对话,如此才能扣紧实际的经验和生命,而不致于流于纯粹的美学思考或音乐学理论训练。
林谷芳表示,在此计划下,希望能将艺术带入校园,培养出一种艺术氛围,「若能在大一、大二时打好基础,大三、大四课程就都不需太规画,届时,重点就是在于如何去找到好老师,因为好老师左讲右讲都是好的,而且艺术本身一定具有某程度的反制式结构性,太规画反而不符合艺术特质,目前南华管理学院的课程多为选修,是非常自由的,选修的本身看来不好规画,但这种现象反而符合了艺术特质,艺术不是靠制式来的,而是靠著色彩,整个风格气质来吸引人。」
「形塑艺术气氛,让大家在里头成长,那就是我的目的」林谷芳说。
专业、整合的台大音乐学硏究所
相对于林谷芳的大范围形塑艺术氛围,突破以往艺术教育形势,台大音乐学硏究所走的则是较专业的方向。
现任台大音乐学硏究所所长王樱芬表示,音乐学硏究所是从民国八十一年即开始筹备,当时因为台大要成立艺术学院,便将原隶属历史系的艺术史组独立,并新成立音乐学及戏剧硏究所,三者合为艺术学院。
而在参考国内各校的音乐发展形态后,台大音乐学硏究所将重心放在二大基础点上。第一是将音乐学长期来的不同分枝──即历史音乐学、系统音乐学及民族音乐学作系统整合,让学生有较完整的音乐学训练。在课程安排上,是采三者兼顾原则,让学生都能接触。「在国外,音乐学的硏究也越来越倾向分枝的结合。例如,以往历史音乐学是做音乐学本体的硏究,现在则越来越著重与社会、文化关系的硏究,这种硏究方向与民族音乐学中把音乐放到文化脉络中硏究的角度比较接近,如此一来,这二者就会越来越靠近。」王樱芬表示,希望透过全面性的训练,能让学生对音乐学硏究有较多角度的视野。再者,则是希望能运用台大现有其他科系的资源,整合、促进和其他学科的互动关系。
在课程的安排上,由于师资普遍缺乏,目前所里祇有二位专任老师、二位兼任老师,而二位专任老师均是民族音乐学出身,兼任老师一位是历史音乐学、一位是音乐学理论分析,因此目前仍偏民族音乐学方向。
至于在硏究对象上,王樱芬表示,他个人较偏向希望学生能就台湾土地上所接触到的音乐来做为硏究对象,不祇是传统的,而是祇要和台湾发生关系的,包括西洋古典音乐、流行乐、本土戏曲等。「若做国外材料,可能祇靠第二手资料,做和台湾相关的可做较长期、深入的投入硏究,是较具原创性的硏究。」
(本刊编辑 钱丽安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