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仔戏班成立之后,分唱腔身段与文武场两组,演出时的伴奏不假他人。(郑黛琼 提供)
爱戏一族 爱戏一族

师生同吟歌仔调

秀朗国小歌仔戏团

台北县秀朗国小六年二十六班是一个特别的班级,小朋友个个会唱歌仔调,吹拉弹唱一手包办,全班就是一个歌仔戏团。

台北县秀朗国小六年二十六班是一个特别的班级,小朋友个个会唱歌仔调,吹拉弹唱一手包办,全班就是一个歌仔戏团。

为了配合新的课程标准,秀朗国小有了新增的「鄕土教学活动」 一科,校长詹正信,在一次机会遇到中兴大学历史系教授陈茂进,谈起传承鄕土历史文化,最根本的方式应自小学开始著手,两人谈起「歌仔戏可以是一个好的鄕土教学的教材」,但是当时苦无师资,在陈茂进的引荐下,歌仔戏民族艺师廖琼枝,便开始与秀朗国小结下不解之缘。

人称「台湾最会哭的女人」的廖琼枝,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演员,自从获得薪传奖后,更一直对歌仔戏,有著一份传薪的使命感。「每次听到歌仔戏没落,我就 觉得很不甘心,如果有人找我去教戏,我一定会去。」这是她的坚持。这些年只见她娇小的身躯,到处于各文化中心传讲歌仔戏之美,建立了薪传实验歌仔戏团,在复兴剧校培养未来的专业演员,并且不辞辛劳,在许多国民小学中教演歌仔戏,奔波台北、高雄之间,她说培养专业演员很重要,而培养新一代的观众一样重要。秀朗国小的剧团,就是她灌漑成长的结晶。

秀朗国小歌仔戏团创团时间,正是在新国小课程标准公布一个月后成立,时间是八十二年十月。由于新课程标准规定于八十五学年度第一学期起,自国小三年级学生开始施行,所以当时这个活动,就先以「社团活动」的名义,在训导处之下运作。

征求家长同意、筛选人才

在校长的邀请和支持下,廖琼枝成为秀朗国小歌仔戏团的社团指导老师。开始的第一年遵照一般的团体活动方式,由学生自由报名,来了一百多位学生,每周三集合练习,老师虽然教学卖力,但难以持续督促,学生的学习成效不彰。

有鉴于此,当时参与活动的老师们,便与校长一起检讨推行结果,结论是这种技巧性高的民艺社团,如果没有组成一个班级,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协助指导,很难收到实际的成效。所以便决定组成一个歌仔戏班级,却又考量这种鄕土戏曲,在学习上高年级比较适合,因此决定自小学四年级中筛选人才,于五、六年级时学习,又由於戏曲与音乐、演唱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择才标准,从音乐的表现能力开始。根据林蓉津老师表示,目前这个筛选方式也是经过四年多实践、归纳出来的模式。

成立班级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上学期期末时,从四年级各班透过各班导师向学生们介绍歌仔戏班级的特质,有兴趣的便塡写自愿表,再从中选出七、八十位;选出后利用一周时间,运用第一堂上课前教唱歌仔调,再从中选出五、六十位,最后再进行第三阶段的复选工作,征求家长同意,分唱腔身段组和文武场,选出四十位。今年因为国小开始实施小班制,每班人数以三十五位为限,所以目前新班的人数有三十六位,将成为第三届的歌仔戏班。他们每届为期两年,每两年招收一次。

成班之后

成班之后,同学分组学习,主要分为两大组:唱腔身段与文武场,以目前第二团为例,全班四十人,十二位学表演,另外二十八位学文武场,以下又分四组,分别是锣鼓、吹管、擦弦、弹拨, 后者更成为学校的丝竹乐团,屡次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夺魁而归。廖琼枝为总指导老师,另有四位外聘教师专门指导文武场。

由于演员、文武场都在一班,课余,同学一起切磋琢磨的机会多,他们的默契也特别好。每周三下午一时至三时,廖老师与其他四位文武场老师例行到校教学,传统的口传心授,七字仔、紧叠仔……,一首首歌谣回荡在教室间,古老的故事、沧桑的歌仔,由童稚的声音演唱,别有情味。导师与音乐老师则在一旁记录,以备平时指导学生之用。

空间上,学校规划四间教室,供锣鼓、吹管、擦弦、弹拨四组练习,一间韵律教室供学生练习身段,另外一间由楼梯间改装的储藏室,则专门收藏演出的戏服、头面、字幕、乐器。

此外,有如科班一样,每天的淸晨第一堂上课以前,和每周团体活动时间,是他们练习时间。同班同学有的司鼓、有的拉琴,韵律教室常见他们的踪影,喊嗓、练习、数著拍子练习水袖、身段,平日导师是导演,轮到上场的同学,一遍遍的磨戏,尙未上场的,就在一旁练习,没有人闲著。能够如此,导师胡文珍的功劳不小,从不懂歌仔戏到现在可以督促学生排戏,她说在这个过程中,向廖琼枝学习很多。

去年文建会策划的儿童传统戏剧节中的《黑姑娘》是廖琼枝为他们量身打造的首演剧目,改编自灰姑娘的戏码,民国八十三年初试啼声,演出迭获好评。之后,演出机会颇多,累积的戏码有《黑姑娘》、《陈三五娘》,至今 演出场次已有五十九场之多。

透过频繁的演出,团体合作的机会多,学生也磨练出分工合作的态度,大家主动上下道具、布置会场,训练有素毫不含糊。同时在不影响课业的要求下,他们在校成绩表现优异,创意丰富,有时还会即兴创作戏剧来呼应课文;此外,还因为学了歌仔戏,许多原本不会说闽南语的孩子,也会听会说了,甚至在台语演讲比赛中表现出色,显现其潜在的母语学习功能。

老师是幕后功臣

学校里没有几位认真热心的老师,社团是带不起来的,提起这几位用心的老师,廖琼枝以加重的口吻说:「太感动了。」自称专 门打杂、花钱的邱春莲老师,负责行政策画,一如戏团的行政总监,每逢演出,校长筹款,她便负责料理所有演出的大小事宜,举凡便当、租车、服装、化妆等事,都由她一手包办。

此外,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导师胡文珍平日督促、指导学生练习,辅导学生情绪的发展,使爱漂亮的小女生,愿意改变自己的形象,演一个令人发噱的丑角,同学变成可以分工合作的伙伴,并疏通家长对功课受影响的疑虑。

林蓉津、陈孟卿两位原先学西乐的音乐老师,运用本身的专业能力,听写出廖琼枝教授的《黑姑娘》、《陈三五娘》的唱腔,再 经由文武场的老师整理,配上锣鼓点,所编写的歌谣曲谱的质量,已可自制教材,成为学校宝贵的资产。

每次演出的经费都由校长四处张罗,得来不易,由于经费不足, 初期的演出服装是租借来的,一场演出下来一万二,化妆八千元,在草创时期,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老师们更练就一身「功夫」,戏曲化妆师王银丽曾 帮助她们化过几次妆,老师们便跟著学起了戏曲彩妆;不仅如此,他们还到出租戏曲服装的店里,悄悄记下服装样式,委请学校擅长洋裁的家长制作戏服,有的家长开美容院的,每逢演出,必定休业一天,前来协助梳头,甚至演出时,连老师的家人都投入了,像演出的幻灯字幕就是由林蓉津的先生负责。而复兴剧校每年针对国小教师,开办的歌仔戏师资培训硏习会,是他们进修的机会,其中的参与及成就感,像水面涟漪般,层层扩散影响校内许多人。

经费不足

这四年多以来的摸索,师生「从经验中学习」,到今天的成就,结合了学生的努力、行政的支援、专业师资的教导、学校老师配合的意愿、家长的合作、空间的规画、设备的增置、演出的机会,当各方的问题都解决了,在推动上是否还有困难呢?经费的不足,是他们始终得面临的问题,而多半得靠著演出活动的申请,方可获得补助。

剧团例行活动中,每年外聘五位老师到校指导,尽管老师们的钟点费并不高,一年仍需要四十万元的指导钟点费。詹校长不讳言的说,目前每年固定的经费来源,只有教育、文化单位的演出补助,有时校长还需向地方上的人民团体募款,但都不是固定的资助。他甚至曾经寻求企业认养,詹校长说:「若有一笔固定经费支持教学,这个社团的成长,将更能稳定发展。」

根据艺术教育法「学校一般艺术教育」,其中的第十八条指出:「各级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应编列专款支应各级学校办理一般艺术教育活动」,并且在施行细则的条文第十四条也指出,此项活动经费应专款专用,不得移作他用。但是如何确定经费出处,并明定补助办法?如果经费不足,是否可以透过政府相关单位,如文建会、文化中心、市政府教育局、社会局……等,引介民间企业协同赞助?这应是现今教育与文化当局,共同整合、规划资源的课题;否则这些有心的学校,永远难逃可能因经费不足而停摆的忧虑,无法正常而且放心的运作下去。

这些国小校园间的本土行动派,默默耕耘、乐在其中;一如他们的行政总监邱春莲所说:「带领这种社团,虽然辛苦,但是其中参与者所分享的荣耀、喜乐与成就感,是没有接触这种社团的老师,无法感受的。」从他们的态度中,我们看到落实鄕土戏曲教育,已经从一个口号,化为一个行动,成立一个剧团,丰富了师生学校的生活。

 

文字|郑黛琼  台北市立师院讲师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