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第二届「靑少年戏剧推广计划」加入了特殊教育,让启聪、启智的学生,在平时接受一般性技能的课程之外,也可以接触具多元启发性的戏剧。
场景一:台下,一群小朋友(其实说小,他们的实际年龄也已是高中生了),有的坐在板凳上,有的昻首站著;有的专注盯著舞台上演员的一举一动,有的坐立不安、找到机会就想跑上台(结果通常是老师们又笑又急的劝了下来),台上演员对于如此主动的观众也感到亦喜亦惊。
这些不讲究「剧场制式规定」的观众是台北市启智学校的学生,因为文建会主办、纸风车剧团承办的「靑少年戏剧推广计划」戏剧示例讲座中的一站,而有缘坐在台下观看有趣的戏剧示范,从基本暖身、默剧中有趣的「摸墙壁」、「拉绳子」到以生活中所有人皆有的「赖床」经验为题呈现小片段等,台上演的汗流浃背,台下看的津津有味。此次第二届「靑少年戏剧推广计划」加入了特殊教育,让启聪、启智的学生,在平时接受一般性技能的课程之外,也可以接触具多元启发性的戏剧。台北启智学校老师刘克敏表示,学校课程主要是教导学生如何自立、不依赖别人以及一些技能性课程,而她在带学校戏剧社时发现,平常上课的内容学生可能很快就会觉得厌烦,但透过戏剧的方式,整个气氛变得很活泼,学生变得特别有精神,学习效果特别好。
场景二:台上正在演出《琉璃公主的梦》,剧中国王不小心把蛋糕丢到公主的头上,饰演公主的演员愤而拒演,负责旁白的人不得不更改故事原线……,不知情的观众可能会觉得这演员太任性;相反的,知情者觉得若一切演出正常反而无趣。这是高雄成功启智学生的演出,不按牌理出牌就是他们最自然的生命状态。
这是「靑少年戏剧推广计划」学生社团指导的另一站,其中特殊教育学校的部分有具多年编导经验的卓明负责高雄成功启智学校、纸风车剧团演员边德音负责的台南启聪学校、台中童颜剧团团长张黎明负责的台中启聪,他们固定时间前往指导各校戏剧社,并于期末做一呈现。
负责高雄成功启智学校的卓明表示,过去虽然曾在《摘星》中饰演过智障儿的角色,但在当时只是纯粹扮演,对他们的世界其实并不太了解。因此在去年十月接下这样的责任时,初时是用较传统的方法,请学生照著剧本强记很多东西,结果学生们的任性、可爱与活力都不见了,因此他停止排戏,开始和学生玩一些有关身体的游戏:滚、爬、捉迷藏或躱猫猫等,让他们自在的呈现自己;一般剧场在排练时不被允许的小动作,卓明也不禁止他们做。这次和启智学生合作的经验,卓明认为,智障的成因各个不同,因此学生各有各的特质,有的看见喜欢的人就会亲个不停、有的爱拥抱人、有的脾气不好,上课不喜欢配合,像个「自然人」。卓明也表示,当一个有数年编导经验的导演,遇上这群「自然人」,面对忽然丧失的掌控权力,初时很不习惯,后来不断与自己对话、进行辨证,从刚开始担心戏不好会砸自己招牌,到后来选择放弃「一般的剧场观念」,改变自己的要求,完全尊重他们的自然特质;因此,「放掉自己」也是他此次最大的收获。
已于高雄演出呈现的《琉璃公主的梦》,这个由卓明拟的剧本大纲是关于「失控」,因为启智孩子有强烈表达爱的需要,但常搞不淸楚对象,所以常出错而乱爱成一团。卓明表示,整个演出若太正常、顺利反而显得无趣;若演出发生「意外」以至于完全走样、台上演员不按牌理出牌时,才是最好玩、有趣的部分,也才是启智孩子平常的状态。
戏剧可以激发潜能
这次负责台中启聪学校的张黎明表示,过去除了带过一般高中的戏剧社之外,也曾于北、中、南的自闭症教育协会中,带领自闭症儿玩戏剧游戏,此次又接下启聪学校的学生,都是爱戏的孩子,却给他不同的感受经验。他认为自闭症的小孩常被人以为是智障,其实他们智商很高,只是接触事物、表达的方式是社会无法接受的,因此他希望用戏剧来教导他们如何和社会互动;比如在课堂上他用小学课本曾学过的黑羊白羊同时要过独木桥的故事,带他们玩过桥游戏。首先他要自闭症儿一个接著一个地过桥,第二次则让两人从两端相向而行,相遇时教他们藉著互相拥抱慢慢转向而过,张黎明笑说,有的孩子方向感不好,转过之后就跟著对方走了;上课时同时还有医学院特教系的人员在旁做记录,整个课程下来的纪录显示,在接触戏剧后自闭症儿的情况有很大的进步。至于启聪学校的学生,张黎明不讳言,对他而言的确是个大挑战;同时,面对启聪学校的学生最大困难是沟通,需要透过校内老师在旁做手语翻译。课程安排上,他希望能借由戏剧让启聪学生心胸更开放,并加强对他人的信任感。他认为启聪学生的平衡感较差,和其他人的互动与配合也不好,因此课堂中,他常常安排让学生扮演「行人」的角色,一次五十秒,每个人有数次机会可以上台扮演不同的「行人」;但他发现启聪学生选的「行人」类型相当有限,因此他除了训练启聪学生对肢体的敏感度外,还特别加强他们观察与探索的能力。台中启聪学校的老师张素慧平常也和学生们一起接受戏剧训练,她表示,学生们因为听不见,个性比较封闭、畏怯,刚开始上课时手、脚不知该如何摆动,后来渐渐地进入状况;她认为和学生一起练习、表演、呈现,这种共同完成一件事的过程,让老师更了解学生,这是在一般课程中所无法达到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同样是带启聪学校的学生,边德音也认为,虽然有手语翻译,但沟通仍是最大的问题。他们虽然听不见,但眼睛非常锐利,敏感、心思很细,要取得他们的信任很难。边德音笑说,也许因为她很喜欢傻笑,因此渐渐地启聪的学生们知道她不会伤害他们,比较不怕她。边德音表示,启聪的学生较缺乏想像力,日常生活接触的范围也较狭窄,因此课程安排上主要以儿童戏剧的方式带领,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以及想像力、肢体的创造力,例如让他们想像当马桶、当卫生纸的感觉。边德音表示,她希望能让启聪的学生在学习一般技能之外,还能借由戏剧建立他们对自己的看法。
多开发其他靑少年
这个计划的实施的确给启智、启聪的学生一个爱戏的机会,有没有更好的可能?卓明、张黎明及边德音同时表示,时间实在是太短了,一、二个星期才能上一次课,边德音说,常常好不容易和学生混熟了,隔了二个星期后一切又得重来;同时三人也表示,一定要延续做下去,才能有累积,有累积才会有希望。张黎明表示,就算经费逐年减少也无所谓,因为计划的延伸对学校就有意义,一脱离,学校可能就不重视了。卓明也表示,应该要回到学校本身,让学校自己做,否则学校若只一味注重技能训练,没有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就不算完成其人格教育;而台湾学戏剧的人也应该多多接触这些小朋友,学习抛掉自己的习惯,会让剧场更有包容力。台北启智学校老师刘克敏在肯定此次活动的同时也表示,应该做一些扎根的工作,包括提供特殊教育的老师一个学习戏剧的机会,虽然有心的老师都曾参加「靑少年戏剧推广计划」中的「教师编导研习营」,但为期太短,仅仅恶补五天实在不够,在戏剧专才因为经费、时间无法长期教导时,能够由学校老师带学生一起学戏剧,一方面较不会有沟通上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才能长久持续。同时张黎明、卓明都认为,「靑少年戏剧推广计划」应再多开发其他靑少年,如启明、自闭症儿或感化院的学生,张黎明举例,甚至可以将监护员结合起来带领感化院中的靑少年一起做戏;靑少年都有结社的欲望,多让他们接触戏剧,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件事,在舞台上获得掌声,满足自我的欲望,这个社会也许就会少了几分暴戾之气。
(本刊编辑 祁雅媚)
更正启事:
《表演艺术》64期鸿鸿所撰《黑骑士的奇幻之旅》一文中,提及魏瑛娟曾批评《爱丽思》一剧「节奏感有问题!」经魏瑛娟澄淸,数年前他们谈到这个话题时,她指的是罗伯.威尔森为葛兰姆舞团编的另一支作品,而非《爱丽思》。为免以讹传讹,特此更正,作者为此向读者及魏瑛娟致歉。
本刊第64期第45页摄影者应改为「游辉弘/摄」,特此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