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廖瓊枝

相關文章 38 篇
  • 《昭君.丹青怨》由國寶藝師廖瓊枝口述內台歌仔戲經典劇目,邀請蔡欣欣擔任編劇,將10天的劇作去蕪存菁,點染新意,深情書寫漢明妃王昭君的愛怨人生。

    薪傳歌仔戲劇團《昭君.丹青怨》 國家戲劇院經典重現

    經典重現,返本開新!改編自歌仔戲內台經典劇目《昭君.丹青怨》,由薪傳歌仔戲劇團藝術總監廖瓊枝口述、戲曲教授蔡欣欣執筆,聚焦於王昭君自繪的三幅丹青畫像,如何左右她一生命運。本戲如同王昭君多舛的命運,曾因疫情二度停演,本次將是第三度「昭君進宮」,本週末在國家戲劇院隆重登場。

    文字|張震洲
    2022/03/22
  • 《昭君.丹青怨》中,和番後的昭君與呼韓邪單于。
    戲曲

    精煉「戲肉」重登舞台 內台戲經典點染新意 薪傳歌仔戲劇團《昭君.丹青怨》

    需連演十天的內台歌仔戲經典劇目《王昭君》,要如何精煉才能成為一下午或一晚能演完的作品?薪傳歌仔戲劇團將於二○二一年將推出的《昭君.丹青怨》,是人間國寶廖瓊枝老師自內台戲時期便念念不忘的劇目。擔綱編劇的蔡欣欣教授語重心長地說:「這是廖老師一直希望能夠圓的一個夢。」這個夢,是恢復內台歌仔戲時的榮景,讓觀眾看見當年的風華,同時希望能「以戲帶功」,給演員們充足的磨練。

    文字|林品安
    第337期 / 2021年01月號
  • 文字報導與表演藝術評論人,戲棚下徛厚久,淡薄來講普通人的故事。
    蜉蝣ㄘㄗ

    未被發明的傳統

    歌仔戲「傳統」並未被發明,廖老師也未宣稱自己的表演即代表「傳統」。了解廖老師數十年來努力精進歌仔戲表演,或回頭思考歌仔戲百年來不斷與時代同步改變的現象,至少可援用《被發明的傳統》書中一個論點來看待歌仔戲某些「新發明」,也就是,歌仔戲面對舊風俗勢微時刻,屢屢產生動力,讓新事物有隙可入,時代劇、社會寫實劇、胡撇仔、金光變景,都是為適應新舊衝突的美學認知。

    文字|紀慧玲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薪傳歌仔戲劇團旦角

    張孟逸 偶然起步執著前行 「用心」唱好戲曲人生

    因為高中參加歌仔戲社團,張孟逸因緣際會踏上了傳統戲曲之路。因喜愛而投入,因執著而不悔,在恩師廖瓊枝帶領下,她探索苦旦表演的精髓,更於去年以《王魁負桂英》焦桂英一角獲得傳藝金曲獎「年度最佳演員獎」。如今張孟逸接下薪傳歌仔戲劇團團長重任,她說:「我知道我肩上有很重的擔子要擔,我會努力、我會勇敢。」或許就會如龍山寺廟公對她抽到的籤詩的解釋:「不管你要做什麼,只要你用心,它都會好。」

    文字|程筱媛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 《俠女英雄傳》中,遭受惡黨迫害的雪蓮死在紅姑懷裡,紅姑悲憤不已。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戲曲界特效動作經典 結合當代科技再現

    一九四○年代,連演十天的連台本戲《火燒紅蓮寺》,當年以水、火、雨景等機關布景與緊湊劇情風靡台灣內台觀眾,為了不讓好戲消失,也為了傳承歌仔戲藝術,國寶級歌仔戲苦旦廖瓊枝七年前將之改編濃縮搬演,近期更推出新版《俠女英雄傳》,由京劇名角曹復永擔任導演,並邀台北世大運開幕節目的幕後設計團隊合作,以現代科技「復刻」重現當年經典。

    文字|李玉玲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近期演出

    民族藝術表演會

    社敎館延平分館爲本市專爲推展民族藝術而設的場所,除了傳習與推廣,並於每年舉辦一次大型表演活動。今年度將於一月中至二月底推出十四場各具特色的民族表演。 演出團體包括由該館扶植、合作的戲劇班及其他劇團。前者多爲民族藝術薪傳獎得主,如歌仔戲──廖瓊枝;江淮戲──張筱萍;川劇──閻澤民;客家戲劇──鄭榮興;南管──吳昆仁,以及台灣民謠樂界藝師──陳冠華等。後者外邀團體則包括陳美雲歌劇團、明虛實掌中劇團、西田社布袋戲團等,均爲地方戲劇比賽中得名團體。 今年活動的特色尙有場地的變化,將於六處分別演出,時間均安排在週六、週日,便於市民大衆前往欣賞。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期 / 1993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Preview

    繽紛的早春

    二月裡葛瑞.卡爾的低音提琴,充滿義大利巴洛克風情的I Musici,帶著「來自靈魂的歌聲」再度抵台的卡瑞拉斯,聯管營造的「浪漫的婚禮」,「名人名嘴吟唱」追懷黃自短暫耀眼的一生;「光環舞集」以特有的東方肢體語彙展現人體的力與美;廖瓊枝以一生顚沛淬練出的技藝衍繹《陳三五娘》 的悲情。 新春伊始,已有一片錦繡繽紛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4期 / 1993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光復50周年

    他(她)們的故事我們的歷史1

    歷史,靜靜地躺在書頁,等待著食指偶然的翻動;歷史,鎖在每一代深層的記憶裡,等待一把鑰匙的開啓。蔡瑞月、廖瓊枝、許常惠、李曼瑰,一生賣力演出,在台灣表演藝術五十年的舞台上;他(她)們的故事,有我們最精采的歷史。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4期 / 1995年08月號
  • 《王魁負桂英》
    即將上場

    薪傳歌仔戲劇團《王魁負桂英》

    王魁是戲曲故事中的負心郞,他背棄出身妓院卻溫婉賢淑的結髮妻焦桂英後另娶權貴之女。千里尋夫的桂英絲毫感動不了名利薰心的王魁,反而被圓謊到底的王魁歐打屈辱。焦桂英投訴無門,情傷切痛中想到神明總該評個公道吧!誰知當年見證他們山盟海誓的海神爺出廟出遊去了,根本沒法爲那段短暫的甜蜜做任何福證,一番淒訴換來人不理、神不應,桂英心一橫撞桌角自盡變成厲鬼,誓言活捉王魁報冤。 甫獲得國家文藝獎的廖瓊枝將扮演拿手苦旦絕活焦桂英;人人欲誅之而後快的王魁,由戲路跨文武生、官生、丑生的唐美雲飾演。

    文字|本刊編輯部、薪傳歌仔戲劇團
    第71期 / 1998年11月號
  • 采風樂坊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東西古樂的碰撞 跨越時空的交會

    讓東方與西方的「古樂」在舞台上碰撞,會迸出怎樣的璀璨火花?由采風樂坊與科隆中世紀人聲古樂團合作演出的音樂會「太陽與月亮的美麗邂逅」,不但將各自展演東西古樂,更以當代作品作為媒介和平台來對話,邀請台灣作曲家董昭民及德國作曲家Oxana Omelchuk各創新曲,並邀國寶級歌仔戲演員廖瓊枝參與演出,打造東西人聲的奇妙交會。

    文字|李秋玫
    第269期 / 2015年05月號
  • 唐美雲和廖瓊枝再度攜手演出改編自《宋宮祕史—貍貓換太子》的《金水橋畔》。
    戲曲新訊

    唐美雲、廖瓊枝新詮老戲 透視三地創作實力 華人歌仔戲創作藝術節 開鑼拚戲囉!

    「什麼是歌仔戲的本體?」二○○六「華人歌仔戲創作藝術節」邀請台北、廈門、新加坡三地的歌仔戲團,針對「古戲新詮」進行創作,戲後並安排論壇講座,讓演出和學術研討結合,共同探索歌仔戲的傳統為何。藝術總監蔡欣欣表示,兩岸三地歌仔戲交流,源起於一九九五年在台北舉辦的「海峽兩岸歌仔戲研討會」,十年來由不同城市輪流承辦,今年首度採用「指定命題」形式,讓參與團隊針對同一題目進行對話。 今年藝術節陣仗不小,廈門歌仔戲團派出近七十人的龐大陣容,新加坡則有福建公會薌劇團、新加坡戲曲學院近五十人來台交流;台灣由唐美雲歌仔戲團打頭陣,演出改編自《宋宮祕史貍貓換太子》的《金水橋畔》,將外台十本大戲濃縮為一晚演出,唐美雲和七十二歲高齡的廖瓊枝再度攜手。另外推出十二場「實驗小戲」,以歌仔戲三小(小生、小旦、小丑)為實驗主體,邀請明華園天字團、春風歌劇團、陳美雲歌仔戲團,以及結合歌仔戲與偶戲的納豆劇團,實驗劇場拼台呈現。(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65期 / 2006年09月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殘酷日誌》排練與彩排

    時間:二○一四年十月十五日 地點:台北 空場 時間:二○一四年十月廿二日 地點:台北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文字|許斌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 廖瓊枝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廖瓊枝 拭淚之後繼續挑戰

    秋老虎發威,燠熱的台北午後,蒸騰的熱氣讓人眼皮沉重。推開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大門,萎靡的神經被一聲聲的悽悽慘慘給喚醒。 「念念不忘袂吃睏,為伊英台失神魂,全身無力站袂穩,三頓粥飯無愛吞」《山伯英台》梁山伯病中的唱詞,愛情無望的悲嘆,酸到人的骨子裡。 這聲音出自歌仔戲界最會哭的女人、「第一苦旦」廖瓊枝。為了九月下旬在北投舉辦的「台灣月琴民謠祭」最後一場活動,正在練唱,雖然,角色身分由旦角轉為生角,招牌的哭腔催淚依舊。 二○○九年,廖瓊枝以《陶侃賢母》封箱演出,揮別歌仔戲舞台。五年來,可沒過著閒適的退休生活,七十九高齡的她,每天開著車奔波趕場,教學、演講、開會、為學生排戲、整理劇本;十月,兩廳院國際劇場藝術節,更首度跨入小劇場,參與法國編導法布里斯.度比(Fabrice Dupuy)劇作《殘酷日誌》演出。 即使日前下車時不慎踩空,左腳腳掌裂開,腳上還穿著厚重的護具,行走不便,廖瓊枝咬著牙,一跛一跛趕場,大家心疼不已,要廖瓊枝休息一陣子,她卻說,從小阿媽就教誨:「答應別人的事,就親像頭殼斬落來。」瞻前顧後,肩上的擔子一個都不肯放下。 廖瓊枝的後輩學生都清楚,廖老師個性倔強,總是委屈求全,承受不了時,躲在角落哭一哭,眼淚擦乾,繼續做下去。 廖瓊枝笑說,她對自己也不太了解,踢到鐵板,被人誤會,就想為什麼還要做,不如退出藝界。但哭一哭發洩一下情緒,事情過了,又想找事來做。 「我從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女,如今受到大家的肯定,這不是金錢買得到的。這呢多歲還能為社會服務,人生的路愈走愈甜,趁著身體還能動,要為歌仔戲多做點事。」

    文字|李玉玲
    第262期 / 2014年10月號
  • 復刻選文 藝號人物

    廖瓊枝 情深繫命歌仔緣

    七十四歲的「台灣第一苦旦」廖瓊枝,今年初獲行政院文化獎、陳水扁總統卸任前又頒授總統府二等景星勳章,桂冠榮銜之多令人欽羨。但她念茲在茲的,仍是傳統歌仔戲的傳承使命。被尊稱為「廖老師」近三十年,早年算命仙說她命中帶「老師格」,絲毫無差,她在歌仔戲藝術上的授業,無人能及。

    文字|紀慧玲
    第239期 / 2012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其他分類

    榮銜應給老藝師,傳承交給中生代

    98年度傳統藝術及民俗「保存者/保存團體」名單出爐!文建會於三月三日正式指定歌仔戲第一苦旦廖瓊枝、盲人彈唱藝師楊秀卿、布袋戲大師李天祿之子陳錫煌為國家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地位如同日本的「人間國寶」,未來將編列預算協助其薪傳技藝。而漢陽北管劇團被指定為北管戲曲類保存團體,梨春園北管樂團被指定為音樂類保存團體,台南縣西港刈香則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 過去教育部舉辦過「民族藝術薪傳獎」及遴選「重要民族藝術藝師」,但皆為榮銜,第一屆民族藝師曾進行過薪傳並領過每月五萬元薪水,一年後不了了之。這是文建會在新版文資法通過後,首度指定的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及保存團體,其辦法參考了日、韓等國的「人間國寶」制度。台灣版「人間國寶」,是先由縣市政府登錄重要無形文化財的保存者,再提報文建會審議。獲選者,將由藝師及傳統藝術團體自行招募從業人員的優秀藝生,提供習藝學費,培養未來藝師文建會傾向比照大學教師給鐘點費,每月大約可領四萬元台幣。

    文字|林谷芳、周倩漪
    第196期 / 2009年04月號
  • 男中音巫白玉璽在《快雪時晴》中,相當程度融入傳統京劇的唱念作表。
    焦點專題 Focus

    台灣戲曲音樂發展的新景觀

    以傳統戲曲而言,唱腔與伴奏音樂在演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製作一齣新戲,編腔者與音樂作曲者對於該劇種之音樂體製要有深入的研究還有要重視唱腔「聲情」與「詞情」的配搭、「聲情詮釋」與「伴奏音樂」的配搭,進而才能在這基礎之上,新創發現代化的唱腔與樂團伴奏音樂。

    文字|施德玉、林韶安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 北市國明年將邀請凌波與胡錦演出經典黃梅戲《梁山伯與祝英台》
    特別企畫 Feature

    看國內三大國樂團新樂季 全球化中展現特色 台灣國樂充滿希望

    在一片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台灣的國樂團反而發現了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積極透過自已的音樂特色,展現這些東方樂器的現代性與全球性,從以往邊陲到幾乎沒有讓人感受到國樂的存在,一直到現在三個公立國樂團展現「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精神,先不論節目品質或者是藝術走向,新樂季的內容都讓人看見了這幾個國樂團振作的一面,也看見這些團體希望將國樂市場作大的企圖心。

    文字|詹良成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
  • 這一代台灣歌仔戲長成的歷程裡,廖瓊枝絕對是最重要的推手之一。
    藝號人物 People

    七十高齡歌仔戲國寶 念茲在茲盡在傳承 廖瓊枝 情深繫命歌仔緣

    七十四歲的「台灣第一苦旦」廖瓊枝,今年初獲行政院文化獎、陳水扁總統卸任前又頒授總統府二等景星勳章,桂冠榮銜之多令人欽羨。但她念茲在茲的,仍是傳統歌仔戲的傳承使命。被尊稱為「廖老師」近三十年,早年算命仙說她命中帶「老師格」,絲毫無差,她在歌仔戲藝術上的授業,無人能及。

    文字|紀慧玲、許斌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郭雪湖、廖瓊枝榮獲第二十七屆行政院文化獎

    【台灣】 郭雪湖、廖瓊枝榮獲第二十七屆行政院文化獎 象 徵國家最高文化獎項的第二十七屆「行政院文化獎」日前揭曉,由台灣膠彩畫先鋒、高齡一百歲的畫家郭雪湖,以及台灣第一苦旦廖瓊枝獲獎。1908年出生於台 北大稻埕的郭雪湖,不到二十歲便入選日治時期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與另外兩位台灣的前輩畫家陳進、林玉山,共同締造「台展三少年」的傳奇故事。在膠 彩畫創作上,郭雪湖勇於創新求變,除了融合中國傳統水墨畫與東洋畫的理念,突破膠彩畫的傳統風格之外,同時推動彩膠畫的正名運動,是台灣膠彩畫的先軀與重 要推手。廖瓊枝則是首位獲得此獎項的歌仔戲藝人,專擅歌仔戲哭調,優美的歌聲,如泣如訴,扣人心弦,令人盪氣迴腸,素有「台灣第一苦旦」、「東方最美的詠 歎調」等美譽。近年告別舞台,持續歌仔戲的薪傳工作,稱之為歌仔戲的國寶級大師,實至名歸。(廖俊逞) 北美館將展出伊東豐雄的建築新「真實」 高 雄世運會主會場的設計案(2005年)、同年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國際競圖勝出、2007年受邀設計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新大樓,伊東豐雄(1941-)與台 灣的建築因緣,為本地前衛建築之討論注入新的動能。伊東豐雄是近年來受國際矚目的日本建築師,2001年完成的「仙台媒體館」(Sendai Mediatheque)被譽為新世紀建築的代表作,隨即在世界建築界掀起「伊東風潮」,二○○二年獲頒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金獅獎。台北市立美術館本館推 出「伊東豐雄:建築的新『真實』」,將首度完整呈現台灣的三個設計案,預計展出百餘件手稿、施工圖、圖像記錄,追溯伊東三十五年來從事建築創作的軌跡,堪 稱伊東建築生涯的總覽。展期為3月8日至5月24日。(周倩漪) 2008台北國際書展,推出「澳洲國家館」 第 十六屆台北國際書展將於2月13日至18日登場,從大年初七開始於世貿展開六天,另有「世界在書中.書展在華山」活動,2月2至3日率先在華山創意文化園 區登場,為活動熱身。今年書展的國家主題館為「澳洲」,包含四大主題展覽:「

    文字|耿一偉、羅苑韶、本刊編輯部
    第182期 / 2008年02月號
  • 秀琴歌劇團的當家小生秀琴與小旦金梅分飾范蠡與西施。
    戲曲

    戲劇學者王友輝首度執筆歌仔戲贏得好口碑 秀琴《范蠡獻西施》 從外台演回內台

    南台灣的外台歌仔戲天王張秀琴,將首度率團在台北的劇場演出。這回推出的《范蠡獻西施》,也是現代劇場學者暨資深編導王友輝首度執筆寫歌仔戲劇本,之前在外台演出就贏得好口碑,台大戲劇系教授林鶴宜就稱許《范》劇是秀琴第一部「文學秘笈」發功出來的作品,足讓人大開眼界。

    文字|廖俊逞
    第154期 / 2005年10月號
12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