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名伸希望Dance Umbrella的形式能让创作者在「大伞」下尽情地发挥创意。(邓玉麟 摄)
台北、台南 艺术节/台北、台南

为舞蹈撑起一把激荡创意的伞

「狂想年代」系列舞展

「狂想年代」系列舞展囊括了台湾北、中、南的个人与团体,除了大致符合了老、中、青世代的抽样,还包括许多原非舞蹈界的剧场人,各路人马在实验剧场与华灯艺术表演坊的空间创意,将为此次舞展的整体面貌,带来令人期待的多样性。

「狂想年代」系列舞展囊括了台湾北、中、南的个人与团体,除了大致符合了老、中、青世代的抽样,还包括许多原非舞蹈界的剧场人,各路人马在实验剧场与华灯艺术表演坊的空间创意,将为此次舞展的整体面貌,带来令人期待的多样性。

「狂想年代」演出表:

演出时间

 

演出团体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华灯艺术表演坊

10/20~22

10/28、29

沙发舞蹈剧场 稻草人舞蹈团

10/27~29

11/4、5

独立编舞I(双人或三人舞)

11/3~5

11/11、12

三十舞蹈剧场 极至体能舞团

11/17~19

11/18、19

独立编舞II(独舞)

11/24~26

12/2、3

迪迪舞蹈剧场

 

十月底,将有一场为千禧年所策划的活动;或者可以说,不久将有一场结合国内中、小型舞团与舞者的联合舞展。事实上,它也的确是民间极少数独力主办,纯为国内舞团、个人串演的「舞展」。然而,这一切都不能真正点出古名伸舞蹈团将要推出的「狂想年代」活动的特色;在对外发送的宣传小册中,封面上一行以稍浅的底色横书的英文活动名称"Taiwan Dance Umbrella 2000",倒低调但清楚直接地说出了此次活动真正的用意与企图。

Dance Umbrella的概念

古名伸提及这个活动,早在一年多以前发想。当全世界都在以各种方式抒发对千禧年的观感或期望时,古名伸关切的是舞蹈形式的演出,她想以波士顿和伦敦的Dance Umbrella的形式来举办这次的舞展。简言之,Umbrella(雨伞)一词,有将各方艺术家集结起来,提供他们遮荫、依靠,甚至保护之意。目前欧美各地Dance Umbrella的组织业务,主要包括了对外展演、专业扶助、舞蹈科技推展,乃至针对一般大众的教育推广等项目不一而足,为一种扶助当代舞蹈团体和个人的服务与推广机制,让舞蹈艺术家能在「大伞」之下尽情地发挥创意,专心创作。

「人到了一定年纪要做一点服务的事」,古名伸笑著解释自己创办活动的动机之一。她的理想是扶助平日较难得有演出机会的个人或小团体,让他们有初次发表或较佳演出条件的机会。而古名仲实际的行动便是提供他们部分制作经费,并一肩扛下创作以外的舞台技术、票务、宣傅及行政等庶务。首先古名伸「代劳」的,便是找寻赞助经费,第一步解决了人人望而生畏的「衣食问题」。而她也幸运地获得了场地单位的免费提供或全力配合;这对单打独斗的小团体和个人而言,可是很难获致的「梦想」。

有了赞助经费,接下来便是演出单位的产生。去年九月初对外宣布甄选收件,十月底由罗曼菲、杨桂娟、陈碧涵、陈琪及古名伸等五位评审委员,从二十多件征选作品中针对「新作、尽量打破镜框式舞台格局」两大遴选重点,选出了团体创作组、个人创作组独舞、个人创作组双人或三人舞,各约六个名额,分别予以二十万、五万、七万元的演出制作费用。各入选单位于十二月签约之后,即陆续展开协调会议。

这次「狂想年代」舞展的另一个特色,便是主办单位在作品产制过程的参与。当然这一方面是为了「验收成果」,但实际上根据演出单位的体验,主办单位藉著「参与」来了解演出需求以提供技术协助的用意,还大过于扮演这次活动「艺术总监」的意味。换言之,主办单位是站在一个从旁协助而非监督的角色。古名伸也表示,每次沟通协调中聆听各演出单位跃跃欲试的企图心和狂放的构想,是作为主办人的她在此次活动中得到的最大乐趣。这种一群人共同为同一件事尽心尽力、脑力激荡的过程,确实令人动容,可惜观众无缘尽知。

并存于黑盒子与教堂的空间实验

由于强调空间创意,而演出者又必须与其他团体同一场演出,若某一演出者对舞台/观众席的位置作了特殊的摆放设计,便同时会牵动其他同场次演出作品呈现的方式。因之演出团体间密切的沟通,及演出前两次的「阶段性作品呈现」,便是这次背后运作的重点。不同创作理念带来了彼此间的撞击,但也激发了另类思考,这是各团在这次活动「狂想年代」母题下各自力求表述之余,同心协力的另一面。

此次活动的场地选择,也有其一些特殊意义。台北部分活动初始即设定在国家戏剧院的实验剧场。以古名伸切身的经验,实验剧场往往是许多表演者跨出表演生涯的「第一步」;当然其「黑盒子」式的演出条件,也正适合作任何「狂想」式的尝试。古名伸透露,此次演出最大的特色,即是改变了惯有的观众席与舞台的关系位置。而这费事搬动观众席的「粗活」,也多亏场地单位大力扛下,一场场一新耳目令人期待的新奇体验,于焉成形。而台南的华灯艺术中心原本教堂建筑的设计,又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为制造与台北演出类似的氛围,许多舞台效果都必须另做一套规格,成为演出制作上的又一项挑战。虽然此次演出经费拮据,演出者仍将跃跃欲试,运用悬吊、装置、影像、现场音乐即兴等舞台效果。

串连北中南舞蹈人马

综观这次的演出单位,古名伸惊喜地发现,正巧囊括了台湾北、中、南的个人与团体,也大致符合了老、中、青世代的抽样。除了舞蹈空间、三十、极至体能等舞蹈团体之外,还有苏安莉、刘仁楠、谭惠贞、王维铭、黎美光、马静怡、李名正、邱茜如等个人的参与;还有原非舞蹈界的人士如谢安、吴文翠、符宏征等;或新来乍到台湾舞界的舞蹈人,如长期旅居欧洲的郑莉莉;甚至正在转型中的团体,如稻草人、迪迪等舞团;或新起但表现活跃的沙发舞蹈剧场等,都为此次舞展的整体面貌,带来令人期待的多样性。对长期以视觉为表达工具的台湾舞蹈界的老朋友谢安来说,这将会是他第一次有机会把心中的「文本」,由资深剧场人吴文翠以肢体语言的方式表现出来;亦会是像郑莉莉这样阅历丰富的舞者,首次发表个人编舞作品的机会。若果真能在此次展演中看到新意,让有潜力的新人大放光芒,相信会是舞蹈界最大的收获,也是观众最大的满足。

对拿到仅有节目内容介绍的节目单的观众,这或许仅是另一场舞展、一场艺文表演而已,然而这整个活动表达了为台湾小型舞蹈界带来一些实质帮助的旺盛企图心。明年,豪情壮志的古名仲打算继续将这把「伞」撑起;在活动的设计上,也许会减少些演出单位、扩大观众参与的程度(例如作品成形的过程等),跨出「圈内」与「圈外」,让「狂想年代」这样对中小舞蹈团体和个人的关心,不单是在「业界」内发生,也让观众有知晓和表达支持的机会。

 

特约撰述|邹之牧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