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C源起于查德和凯梅两个台湾异鄕人的业余梦想。(陈雅雯 摄)
台中 工作坊/台中

剧场里也有「春天的呐喊」

2001WAC国际剧场艺术节

台湾小剧场运动,前翻后搞,也过了二十年,能够发生这等有趣的事,还是头一遭。一开始,这也不过只是查德和凯梅两个台湾异鄕人的业余梦想;而最后,却因为这样的业余和草根的诚恳精神,聚集了众人热情和能量。

台湾小剧场运动,前翻后搞,也过了二十年,能够发生这等有趣的事,还是头一遭。一开始,这也不过只是查德和凯梅两个台湾异鄕人的业余梦想;而最后,却因为这样的业余和草根的诚恳精神,聚集了众人热情和能量。

当台北的天空,正因为小剧场和文建会扶植团队补助的争议,而弥漫著乌烟瘴气时,台中太平市的山谷里,却传来一阵清亮舒畅的呐喊声响。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三月天,中台湾的山峦,不仅翠绿撩人,暖暖初春的阳光,也让台湾小剧场绝地逢春,硬生生地从野地里,绽出漂亮的花朵。

一场非关大师、不讲排场、捐弃戏剧流派的狂欢表演大派对「2001 WAC国际剧场艺术节」,集结全球十多个国家的表演艺术工作者,近百位艺术家的异质文化的共振激荡,独立自主的草根热血,从三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整整四天四夜窝在山里,「WAC国际剧场艺术节」让人下了山、出了桃花源仙境之后,还止不住地津津乐道,喃喃惦念著这场台湾戏剧乌托邦的朝圣之旅。

不一样的蜜月旅行

台湾小剧场运动,前翻后搞,也过了二十年,能够发生这等有趣的事,还是头一遭。一开始,这也不过只是查德(Chad)和凯梅(Kami)两个台湾异鄕人的业余梦想;而最后,却因为这样的业余和草根的诚恳精神,聚集了众人热情和能量。

查德.莱斯利(Chad Leslie),毕业于美国北卡罗莱纳艺术学院;李凯梅(Kami Litvine),巴西出生,在法国长大,拥有法国Aix en Provence大学「近代中国史曁语言研究」硕士及「葡萄牙语─巴西语研究」学士,并曾获台湾教育部奖学金,在台湾硏习一年中文。

若说查德是痴狂的梦想家,凯梅就是踏实逐梦的执行者。一年多前,他们在台湾相识相恋,开始构筑起这个戏剧节的蓝图,成立了WAC(Worldwide Art Collective)。半年多前,两人在巴西举行婚礼后,决定全心将蜜月旅行的经费和时间投注在中台湾,筹办这场跨国界的戏剧工作坊,并开始积极进行地毯式的游说行动。

「金枝演社」艺术总监王荣裕说:「这活动之所以可以在台湾办起来,完全是他们两人的诚恳心意,深深地打动了大家!」没有经费补助,没有熟悉人脉,两个老外,想要徒手在台湾打造一个国际剧场艺术节,谈何容易?但他们真的办到了!

在这一年之中,凯梅和查德不断地向朋友游说这个梦想,经由认同者的口耳传播,剧场网络就这样逐渐地构筑开来。查德将远在纽约剧场工作的大学同学杰瑞米(Jeremy)游说到台湾,并联系上杰瑞米的教授尤瑞.彼洛夫(Yury Belov)。年过七十的尤瑞,为史坦尼拉夫斯基的第三代学生,曾在俄国的莫斯科马戏团担任导演达二十年之久。一年前听到这计划,尤瑞当下就决定拨空到台湾走一趟。在戏剧节开始的前几天,他还跟著这批年轻人一起卷起袖口裤管、拿著拖把,挥汗打扫著工作坊的排练场地。

另外,台中童颜剧团艺术总监张黎明,以及在台湾居住了十二年、连续参加四年垦丁「春天的呐喊」(Spring Scream)摇滚音乐祭活动的「69 Across」乐团成员凯伦.帕梅莉(Karin Parmelee),也都动员自己的剧团、乐团及好友们,一同加入这场戏剧节的制作筹划。

在这一年当中,凯梅和查德拜访了许多台湾的剧场工作者,包括云门舞集的林怀民,屛风表演班的李国修,果陀剧场,以及这次应邀参加的金枝演社、河床剧团、相声瓦社、童颜剧团、台东剧团、台南人剧团等。而场地的寻觅,也是经过他们沿著山路探访游说之后,获得太平市头汴国小附近林记土鸡场主人林广盛和艺术公社的朋友们热情赞助,免费提供活动场地数公顷,外加小卡车一辆,以及每晚丰盛的宵夜点心。

受他俩的诚意感动,台中的青蛙及水牛馆墨西哥餐馆赞助印制海报,还举办募款餐会。台中当地剧团也盛情出借灯光、音响设备,云门舞集更提供舞台安全地板,并主动运送上山。在众人的打扫布置下,「土鸡场」的露天餐厅及「艺术公社」内的陶艺仓房、温室、乾枯的鱼池、前院的草坪、露天沙地,便化身成睡觉、工作坊、演出、座谈会的绝佳场地。加上台中县立文化中心紧急雪中送炭补助十五万元经费,让这些来自国际友人和剧场工作者的伙食费用有了著落。

表演就在你身边

整整四天四夜,在台中太平市山林农场里,近百位来自不同语言文化的艺术家,每天一起排队吃大锅饭,睡半露天式的铁板大通舖。隔日,若能起个大早,还可以到农场的凉亭长椅旁,吃一口林老板泡的高山乌龙,听听山里的虫鸣鸟叫,抖起一天的活动能量。

早上,各类型的剧场工作坊,可自由选择参加与否;下午,则是看戏的好时辰。表演让人过瘾,自然掌声不断;兴趣缺缺,也可选择到树荫下,小憩一番。傍晚,则是集体创作时间,跨界跨文化的沟通合作,笑声和生活中培养的默契,消解不少语言的隔阂。

创意和即兴,是参与者在活动中得到的最大乐趣。无论是否为剧场工作者,在这个为剧场量身打造的山林原野空间,创造的乐趣,一触即发。仅管只是个等待晚餐到来的休憩时间,John Langs开始在草地上打起鼓来,制造出一个节奏声响,Kenton跟著拿著澳洲竹制喇叭即兴吹奏,Jem Switajewski也随著节奏耍起火把特技。音乐鼓声越来越大,惊醒正在躺在树下长椅上睡觉、聊天的人群,正在飮料吧旁喝酒的人,也不自主地跟著摆动身躯。开始有人跑到草坪上跳舞,跳舞的人越来越多,不到几分钟时间,草坪上已聚集一大群疯狂舞动身躯的人。从专业剧场舞者,到从未有表演经验的学生,众人随著音乐节奏起伏,恣意律动自主独立的身体,精准优美与否?观众和表演者关系为何?已是遥远而无聊的问题。

晚餐时刻,在星光下排队吃大锅饭,别有一番滋味。每晚饭后持续展开的表演和讨论会,更常常是欲罢不能地热烈持续进行至深夜十一点。午夜过后,还有临时兴起的狂欢乐舞祭,让人彻底耗尽一天之中的最后能量。在这里生活,时间没有太多意义,手表的指针只是偶而来提醒人们,这四天终究是个艺术节。

风格互异的演出与课程

来自法国的即兴创作团体Synalephe Association,由Maxime Innarelli和Yasmine Hugonnet两位编舞者主持,以结合肢体感官和空间环境的互动,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自觉地和舞者互动玩乐,令人印象深刻。来自美国麻州的 Chimaera Physical Theatre,则以充满戏剧张力的肢体剧场,传达出身体的夸张幽默语汇。

由查德及杰瑞米共同成立的A Standard Theatre Group,在最后一晚,集结澳洲、纽西兰、台湾、美国的戏剧工作者,以现场音乐演奏为情绪主轴,述说一个关于「金球」的寓言故事。

台湾的金枝演社秀了一段招牌戏《台湾女侠──白小兰》,胡撇仔戏夸张的念唱表情,引起不少人对于台湾歌仔戏及台湾历史背景的好奇。「河床剧团」演出新作《草绿》Grass Green,再度以沈缓的视觉意象,打造出宁静又诡谲的剧场空间。台南人剧团则以教育剧场形式,和观众进行交流互动。

每天上午召开的各类型工作坊,包括尤瑞的「小丑扮演、完全表演」,Maxime及Yasmine的「即兴接触」,Jem Switajewski的「火技演出」,Evelyn Switajewski的「律动治疗」,Mollye Maxner的「肢体律动」,Jim、Eric、Roman教导的面具制作课程,Bill的舞台格斗和默剧技巧,Kenton Harmer的喇叭吹奏及制作,以及金枝演社的太极导引、宋少卿的相声艺术、周蓉诗的「意象沟通」、邱逸明的「创意灯光」、张黎明的「移动符号」、台南人剧场的互动剧场课程等。参与剧团风格迥异,工作坊课程也五花八门,但都能在现场觅得剧场知音。活动最后一天傍晚并有集体创作发表,尽管作品略显粗糙,却也有著惊人的草莽能量和乐趣。

台湾的第一次

从事多年台湾前卫剧场推广工作的王墨林,参与这次的活动,也难得露出开心欢喜的笑容,但直呼这活动该改个名字,提出了「戏剧集体农场」的称谓。尽管这个带著左翼路线说法的名称,让它有著六〇年代西方反文化的运动味道,却的确比「国际剧场艺术节」这类硬是贴上国籍/阶级标签的称谓,来得贴切许多。有人说这是天堂,有人觉得有点乌托邦,但也有人质疑这是西方戏剧节的直接移植,因为在这里所谓的「国际」,其实大多数指的是白人主导的文明世界。除了台湾人,所有的外籍人士,清一色几乎都是白人,过多的西方文化的信仰和崇拜,让活动呈现出的层次缺乏西方文化价値之外的关照,是整个活动中的最大遗憾,而这或许也是来自美、法的查德和凯悔,最不愿遇见却又无法回避的问题。

尽管如此,这样的一个活动/事件,在台湾发生,未来将延伸出什么样的「在地」意义,的确难以预料。从台湾剧场创作环境角度来看,笔者则将它视为台湾剧场界的「春天的呐喊」,尽管设备阳春,形式草根,经费更是困窘,但热血能量一旦聚集,搞得好玩又精采,依旧可以掷地有声,让人亢奋莫名。

在台湾,想要看出好戏并不难,官方、民间版的台北艺术节、皇冠艺术节、放风艺术节、小亚细亚剧场网络、屛风演剧祭……等每年固定召开的剧场艺术节,加上艺术经纪公司引进的国外大型剧团演出,尙可喂足现代人的戏剧胃口。但从形式规模、互动模式、以及沟通交流的成果而言,WAC这样一个自主独立的剧场艺术节,的确是台湾的第一次。

台湾这些年来的文化节庆大拜拜,举凡农、渔、林、牧、资讯、科技,乃至于精神的、宗教的、无以名状的意识思想,均可入名。只要能引起产业、文化、政治的互助共振,无不招引格外的关注眼光。但是单以艺术交流创作为基点,踏实地进行跨国际、跨文化的互动合作的戏剧工作坊,却鲜少有人愿意投注财力和心血。

剧场愚公,踏实逐梦

「2001 WAC国际剧场艺术节」是个以剧场人对剧场的热情和认同感所打造出来的草根天堂,不管好的、坏的、或是受争议的,一切都还好,因为一个全新的经验,正在台湾成长萌芽。

作为一个纵欲玩乐的参与者,观察张望这场剧场盛宴,笔者发现二十年来的台湾小剧场运动中,所富含的与政治/体制的辩证对话精神,在这整个戏剧节中,仅成为部分剧团为已逝的时代所下的注解语言。更多的台湾剧场工作者,好奇的是跨文化、跨性别和剧场美学的异质探索,而这些可能也是当下台湾小剧场新生代观众群,最感兴趣的部分。

很多人应该相当关心,这活动明年还会办吗?凯梅和查德已经给了承诺。但当这两个国际旅人再度踏上另一个异鄕时,「WAC国际剧场艺术节」随时可以在巴西、印尼、葡萄牙……等地方,以各种形式绽放。台湾呢?期许未来,也能在台湾人群中,瞧见和凯梅和查德一样的剧场愚公。

 

文字|陈雅雯 特约撰述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