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的小剧场演出多由文化、广告公司投资制作。图为北京丰洋世纪广告有限公司、感觉映像影视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投资制作的《教父/哈姆雷特》。(林克欢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特别企画/文化首都攻防战/华人都会档案之一/北京

众神狂欢的舞台盛宴

各类行销手段抢滩北京市场

近两年来,北京演出市场的剧烈竞争,表面上观众似乎有了更多的选择;但以潮流、时尚与观众口味为 取舍的市场化,并没有导致真正的民主化,官方和市场资本正共同分享著中国社会所有领域的经济利益,国家和市场的双重介入,正导致国家行为市场化和市场行为国家化的严重后果。

近两年来,北京演出市场的剧烈竞争,表面上观众似乎有了更多的选择;但以潮流、时尚与观众口味为 取舍的市场化,并没有导致真正的民主化,官方和市场资本正共同分享著中国社会所有领域的经济利益,国家和市场的双重介入,正导致国家行为市场化和市场行为国家化的严重后果。

八月下旬,第廿一届世界大学运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除了开幕式、闭幕式在可容纳六万多民众的北京工人体育馆各有一场大型文艺演出外,十一天的世运会期间,在北京的大小剧场、音乐厅与文化广场有三十多出文艺节目;九月,北京举行了「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有四十三出各类节目呈现给观众。但这些由政府机构策划的演出活动,充其量只占整个北京演出市场的一小部分,完全被淹没在数不胜数的商业演出之中。

满足感官需求的市场

二十多年经济的持续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随著整个社会的商业化和对公共活动经济效益的强调,以及国家在文化体制上对国营演出团体资金差额补贴政策的实施,几乎没有任何表演团体能逃脱市场经济的巨大压力。

八〇年代中期以来,官方文化、菁英文化(包括另类文化)、大众文化三足鼎立的格局一去不返。传统的价値观念全面瓦解,菁英知识分子被放逐到社会文化的边缘,连主流意识形态也在游戏化的操作中变得模糊不清。艺术活动商业化势不可挡,多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彼此对立又彼此交缠的众多活动空间,已被市场经济与物质主义所挤压;再加上广大民众普通的生活疲劳感与政治疲劳感,庞大的市场充分满足了以调侃、游戏与放纵为基调的感官需求。西方文化大举入侵,港台文化迅速北上,北京乃至整个中国大陆的演出市场,正变成一场众神狂欢的舞台盛宴。

各类促销手段竞相较量

近年来,北京的众多演出团体都在千方百计地增加演出量,其动机固然为了加强与观众之间的联系,扩大影响,提升演出团体的艺术层次, 但更主要是为了争夺竞争日趋剧烈的演出市场。二〇〇〇年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大年,全年演出一百八十八场,票房总收入一千零七十八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四千五百万台币),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叫做「过好艺术关,开大市场门」(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刊《北京人艺》二〇〇一年第一期第廿五页)。今年三、四月,更同时在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小剧场推出新版的人艺看家戏《蔡文姬》,和根据台湾作家痞子蔡同名网路小说改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并以年轻漂亮的广告女明星作为号召,力争少男少女的追星族进入剧场。今年上半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以演剧季的形式,全力推出四出剧目: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法国尙.诺埃尔.劳维克(Jean- Noel Fenwick)的《居里夫妇》Les Palmes de M. Schutz、美国爱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的《屋外有花园》Everything in the Garden和陆天明的《第十七棵黑杨》,并挟四出大戏巡回上海等地演出,以图造成规模效应。中央实验话剧院新近推出的《狂飙》,更是以四位青春偶像型的女明星为主角,在媒体上连篇累牍地炒作花边新闻,对票房赢利志在必得。

大量引进西方音乐表演

音乐方面,中国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和新组建的中国爱乐乐团,均以音乐季的形式推出大量音乐会。从九月一日开始的中国爱乐乐团首届音乐季,共计划举行卅五场音乐会,演奏百余部(套)古今中外的交响音乐作品;此外,还有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中国电影乐团、北京市音乐家协会青少年爱乐乐团的系列演出,众多民乐音乐会和大量外国乐团、外国演奏家的表演,竞争之剧烈可想而知。为了争取青少年观众,北京音乐厅更以低价位的音乐套餐形式,推出多达百余场的「打开音乐之门──二〇〇一年暑期夏令营」系列活动,使得国外顶尖的著名乐团也无法高枕无忧。六月一、二日,俄罗斯国家爱乐乐团在保利剧院演奏柴科夫斯基作品专题音乐会,曲目包括《义大利随想曲》、歌剧《黑桃皇后》中的咏叹调及《第四号交响曲》等;同一时间,美国费城交响乐团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奏柴科夫斯基的《第四号交响曲》。说是有意打擂台也好,是偶然巧合也罢,听众分流的趋势已无法避免。在六月二十三日世界三大男高音帕华洛帝、多明哥、卡瑞拉斯的「紫禁城广场音乐会」演出之前,多明哥率先在北京举行独唱音乐会,票价高到令人咋舌,万人「人民大会堂」座无虚席。

舞台演出经营日趋热门

芭蕾方面,近期先后登上北京舞台的外国舞团有:以色列国家芭蕾舞团、澳大利亚芭蕾舞团、加拿大温尼伯皇家芭蕾舞团、美国加州朗贝茨芭蕾舞团、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冰上芭蕾舞团……有现代芭蕾、音乐芭蕾、冰上芭蕾,舞码有《天鹅湖》、《睡美人》、《胡桃钳》、《罗密欧与茱丽叶》、《吉赛儿》、《阿拉丁》等应有尽有。通俗音乐演唱会方面,以往除了大陆本地歌手外,港台流行歌星占很大的比重,近来更是「韩」风阵阵。五月在北京登台的计有:在一九八八年汉城奥运会上以一曲《手拉手》扬名的「KOREANA」音乐组合洪和子、李爱淑、李容揆、李承揆四兄妹,抒情偶像型歌手安在旭,劲舞歌手N.R.G.等。欧美歌手也不时在各种场合露面。

以往因受语言限制,外国剧团较少到中国从事舞台剧演出,然而近年来也频频造访。六月下旬,伦敦「共享阅历」(Shared Experience)剧团在北京儿童剧场上演《弗洛斯河上的磨坊》The Mill on the Floss之后,另一个英国巡演剧团──安格里恩莎士比亚剧团(The Anglian Shakespeare Company),在台湾的「当代传奇」剧场即将到北京公演《欲望城国》之前,在中国儿童剧场上演《马克白》Macbeth。

五月二十四日,《北京晚报》刊出该报资深记者戴方的娱乐活动综述──〈北京演出市场五月热过天气〉一文:「北京的演出市场还没有哪一年能像今年五月这么令人惊喜,也这么令人忧虑。在这个月,演出市场显现了超越以往的拥挤。」「与以往高密度演出不同的是,这一轮演出热季的项目都具有非常大的艺术号召力和获取巨大票房回报的潜力。比如多明哥演唱会、费城交响乐团演出及三场大型流行音乐会的阵容实力极强,总票房接近四千万元(约値台币一亿六千万元)。」「如此之多的演出第一次让北京的文化消费,感受到一种极大的压力。」(见第十五版)。六月一日,《北京娱乐信报》刊出〈五「乐」门派会京师──儿童节变成音乐节〉的专题报导。报导说:「二〇〇一年的北京,文化市场繁荣更胜往昔,各类大大小小的演出无孔不入,连往日不太被人关注的「六. 一」儿童节演出市场,都陡然间变得火爆异常。于是──京城,六月一日夜,五「乐」门派高手如云,演出舞台之上欲一较高下。一时间,风云变色,九城震动……」(见第廿七版)。

娱乐行销与专业跨行合作

近两年来,北京小剧场演出逐渐升温,成为有利可图的经营项目,众多的文化公司、传媒公司与广告公司跃跃欲试。以往的小剧场演出,绝大多数是专业剧团或年轻人自组的小剧团作品。最近在北京上演的大部分小剧场剧目,则几乎是由文化、广告公司投资或由独立制作人制作,如:君含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制作的《霸王别姬》;北京丰洋世纪广告有限公司、感觉映像影视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投资制作的《教父/哈姆雷特》;北京其欣然影视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千伊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投资制作的《富爸爸穷爸爸》……连其他类型的产业公司也开始介入小剧场的运作,如《切.格瓦拉》便是由北京思佳维科技有限公司出品。这类演出投资少、回收快,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但不可能有较大的收益。

另一些文化、广告公司则采取与有较高社会知名度的演艺团体合作,以较高的投入,争取较大的回报。今年四、五月演出的民谣清唱剧《鲁迅先生》,由北京飞驰广告公司与中央实验话剧院联合制作;而张艺谋编导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则是由「嘉华丽音」与中央芭蕾舞团联手操办。

随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文化、演出公司纷纷前来中国探路。八月底,由北京歌舞团、北京京剧院与中国杂技团联合制作的大型歌舞娱乐剧《天地七月情》,其投资商就是美国罗氏兄弟娱乐发展有限公司。「林兆华戏剧工作室」今年为柏林、伦敦与巴黎国际戏剧节置身定制的剧目《理查三世》和在一间废弃厂房制作的实验剧《故事新编》,均由日本「林兆华世界公演」实行委员会出资。

国际演出深入国内市场

日本四季剧团等国外团体,多年来为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班、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出的《西区故事》、《想变成人的猫》与《皇帝新衣》等音乐剧无偿提供版权、布景、服装,并斥巨资在北京制作音乐剧《美女与野兽》,其长线操作的目的,是为了在中国培养音乐剧演员与观众,并看好中国未来的音乐剧市场。

四月,韩国Star Korea Entertaiment公司中国事业部在北京正式成立,该事业部将有系统地向中国引进包括电影、电视剧、录音影像及演唱会在内的综合性演艺事业。七月,大众汽车(中国)音乐基金会正式成立,并于七、八月间在保利剧院推出由来自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奥地利、澳大利亚与瑞典等优秀钢琴家演奏的「二〇〇一年暑假免费纲琴音乐周」,该基金会将赞助世界一流音乐家、音乐团在中国的音乐活动。八月底在南京举行的中国「二〇〇一年国际演出交易会」的一百个展位,事前早已被海内外一百五十家文化公司、演出场所与演出经纪机构预订一空。

未来几年,中国的演出市场将逐渐从无序走向规范化;面对异常剧烈的市场竞争,所有演艺团体都将面临转化运作机制的现实问题。虽然危险与机遇并存,但可以肯定的是,消费性、娱乐性的演出将获得更大地发展,由民间或少数演艺团体独力承办的艺术节,如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与「小亚细亚──亚洲小剧场网络」所联合举办的「小剧场剧目展演」,或北京现代舞团这两年所举办的「中国国际现代舞展演」都将难以为继,市场崇拜的机制将使实验性艺术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再现「红色经典」市场奇观

在所有的演出中,有一类演出最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却又最具「中国特色」,那就是「红色经典」的市场操作。所谓「红色经典」,是指样板戏系列以及「文革」之前在大陆流行的「革命歌舞」和相关的剧目、曲目。一般说来,多数在节庆期间上演的这类演出,都包含某种政治诉求或政府干涉的情形;但精明的制作人却从中窥见商机,利用人们的怀旧情绪,借助市场操作,使经济目的与政治目的互相渗透或互相置换。曾在北京等地策划「红色经典」系列(包括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大型声乐作品《长征组歌》等)的艺术总监、北京启明演出公司总经理卢黎明说:「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红色经典』是在一些通俗作品由于先天贫血而造成未老先衰,和经典作品寥寥无几的『真空境地』中重新诞生的」(注1)。换句话说,这个「真空境地」正好成了他们推出「红色经典」的契机,而这个契机是「建筑在市场上的」(注2)。

当然,「红色经典」的演出也不可能是一无改动的原汁原味。为了适应当代观众的艺术情趣,在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中,他们增加了男女主人翁大春和喜儿表达爱情的双人舞;而重新发行的《东方红》、《红太阳》一类「红色歌曲」的音乐带,则由通俗歌曲当红的偶像歌星重新灌制。于是,文化主管部门喜欢红色歌曲,年轻人喜欢偶像歌星,出版厂家获得利润,各方面皆大欢喜。仅《红太阳》就卖出了五百五十万盒,这真是当代中国语境下独特的文化奇观!这种文化奇观的出现,固然与文化经纪人的市场智慧、市场策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当代中国特殊的文化生态使然。

官方与市场资本垄断营利

文化艺术的商品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演出市场的剧烈竞争,表面上观众似乎有了更多的选择。市场文化的无所不有,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一体化的文化专制,淡化了人们对政治的关注与热情。但以潮流、时尙与观众口味为取舍的市场化,并没有导致真正的民主化,瞒天过海的商业文化也无法带来精神的真正富有与充盈。另—方面,中国的市场经济由官方推动,官方和市场资本正共同分享著中国社会所有领域的经济利益;正是国家看得见的脚和市场看不见的手,影响、左右著文化生态的发展与变化。国家和市场的双重介入,正导致国家行为市场化和市场行为国家化的严重后果。知识界、文化界的有识之士正不断地提出质疑,提醒社会该如何面对保护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京剧、昆剧和民乐等表演艺术,扶植较少商业价値的实验艺术、民间艺术和广大民众业余文化活动等一系列关乎文化生态的严峻课题。

注:

1.引自马夫〈「红色经典」的狂澜扫金秋〉,载于《中国市场经济报》,1996年10月9日。

2.同上。

 

文字|林克欢 北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