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ick,宝贝ㄦ》导演周慧玲(林铄齐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喔,恋人啊!╱Click,宝贝ㄦ

爱情e化,不再久远?!

周慧玲新戏,观察e世代人际爱情观

专攻表演研究的周慧玲,观察到现代科技正在创造一种新的人伦关系,以前人们面对面沟通,现在则靠手机、e-mail、网路;而每个人在真实生活当中,本来就可能扮演别人的儿女、配偶等多重角色,如今还多了在网路虚拟世界中,随著不同暱称而来的角色扮演。因此,人际沟通与情感的转变,与虚拟╱真实如何重新定义,成为周慧玲的创作动机,也是《Click,宝贝ㄦ》两大主题。

专攻表演研究的周慧玲,观察到现代科技正在创造一种新的人伦关系,以前人们面对面沟通,现在则靠手机、e-mail、网路;而每个人在真实生活当中,本来就可能扮演别人的儿女、配偶等多重角色,如今还多了在网路虚拟世界中,随著不同暱称而来的角色扮演。因此,人际沟通与情感的转变,与虚拟╱真实如何重新定义,成为周慧玲的创作动机,也是《Click,宝贝ㄦ》两大主题。

创作社《Click,宝贝ㄦ》

■ 编导周慧玲,视觉统筹王嘉骥,舞蹈设计何晓玫,舞台设计王孟超,演员黄士伟、徐华谦、徐堰铃、姚坤君、杨淇。

■ 演出时间:4月30日~5月2日

■ 演出地点:台北新舞台

小美最近结婚了,老公是她在聊天室认识的网友,前后不过半年。朋友都说,小美若早生个二十年,很可能跟母亲一样,得靠媒人说亲,看电影、喝咖啡、纯情地在沙滩上漫步两三年。

科技,创造新的人伦关系

继《天亮以前我要你》、《记忆相簿》之后,创作社编导周慧玲的新作《Click,宝贝ㄦ》,演的就是e时代的爱情与婚姻生活,剧中的两男三女,对著电脑谈情说爱,谈到最后还生出了小孩,不过,这孩子的诞生并不需要一个法定的父亲。

周慧玲目前任教于中央大学英美文学系,并主持一个戏剧暨表演研究室。专攻表演研究的她,观察到现代科技正在创造一种新的人伦关系,以前人们面对面沟通,现在则靠手机、e-mail、网路;而每个人在真实生活当中,本来就可能扮演别人的儿女、配偶、朋友、上司或下属等多重角色,如今还多了在网路虚拟世界中,随著不同暱称而来的角色扮演。

因此,人际沟通与情感的转变,与虚拟╱真实如何重新定义,成为周慧玲的创作动机,也是《Click,宝贝ㄦ》两大主题。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如何转变?首先,是看见╱看不见的差别。举个「不雅」的例子,某个人可能正坐在马桶上挖鼻孔,一边对著手机彼端的情人软语呢喃;化名「微酸小辣椒」的妙龄少女,很可能其实是六十五岁的白发欧吉桑。此外,还有身体的变化,周慧玲笑说,手机用久了,有时候明明没在通话,可还是会微偏著头说话,仔细想想,手机仿佛成了身体的一部分,连接手掌,变成手臂的延伸,更别说许多现代人用手指敲键盘习惯了,真要拿笔写字还不会写呢。

爱情,悄悄地由实变虚

在这些现象背后,更深沉的问题是人的情感,以及亲密关系的转变。周慧玲在《Click,宝贝ㄦ》剧中塑造了六个角色(五个真人外加一个电子宠物click)──「阿云」是个对情感执著又有某种洁癖的女子,坚持不与网友见面的原则;阿云的姐姐「小凤」与姐夫「土豆」结婚多年不孕,夫妻即使同处一室仍少对话,习惯藉网路沟通;阿云的好友「雯雯」则设定为一个在网路上找性对象的角色,与有妇之夫「何来」交往;「click」既是游标、点按动作,也代表「阿云」的潜意识,有情绪也有意见。

透过这些角色,观众可以发现,即使钻石恒久远,可爱情,已经悄悄地变了。剧中「雯雯」对「小凤」说:「从一而终」是上个世纪的概念,而曾被电影《远离非洲》深深感动过的「阿云」,则对姐姐慨叹:「我们的人生没有草原,没有狮子,也没有不顾一切生死不渝的亲密关系。」《Click,宝贝ㄦ》描写一群表面上对爱情已不再怀抱信仰的男女,揭露赤裸冷酷的生活现实──热情消退后的夫妻对话只剩「吃晚饭没?」然而在他们的内在深处,仍然渴望拥有坦诚、能与对方分享的亲密关系;但当现实不可得时,他们寄托网路,反而能对网友说出「真心话」,吊诡的是,网路世界又其实是「虚」的。

解答,就是BABY?!

如果爱情已不再可信,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的?《Click,宝贝ㄦ》提供的答案,似乎是baby,也就是回归到生命延续的课题上。有趣的是,剧本里的baby也有虚有实,「click」宠物算是一种,「阿云」借精子生下的孩子算是另一种,何谓「天伦」、「人伦」?就留给观众去思考吧。

相关网站

周慧玲个人网页:http://140.115.95.15/ps/k1.htm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女性意识分明,剧作愈见情味

纪蔚然、刘纪蕙谈周慧玲的剧场作品

周慧玲投入编导的行列不算久,迄今作品只有自任编导的《天亮以前我要你》、《记忆相簿》,以及去年为纪蔚然剧作担任导演的《惊异派对─夜夜夜麻2》。虽然作品不多,但挟著厚实的理论基础与对剧场表演的深刻思考,每一次的出手都令人有惊艳之感。

纪蔚然:如何让理论遁于无形将是挑战

对创作社剧团的伙伴纪蔚然而言,周慧玲的编剧特点,刚好补充了他作品中所没有的女性意识,即使不想用刻板的性别二分法来归类周慧玲,不过纪蔚然确时认为周慧玲是个「女性」编导,因为作品中的女性认同与性别意识极为明显。

若不论性别,纪蔚然分析周慧玲的编导特色,具有相当厚实的理论背景基础,无论是《天亮以前我要你》、《记忆相簿》或是新作《Click,宝贝ㄦ》,都可抽丝剥茧出当代时兴的文化理论,甚至就美学来看,周慧玲的作品基调可说是比较冷的,也就是说,理论的辩证思考有时凌驾过人性的七情六欲,以致人的生命力略显不足。

不过,自《记忆相簿》开始,纪蔚然发现周慧玲的人味浓了,也在理论与人性中找到平衡,而就编剧的观察角度,他认为周慧玲的处理手法愈形成熟、愈见复杂,未来是否能让理论遁于无形?则是周慧玲将面对的挑战与考验。

刘纪蕙:《记忆相簿》展现令人意外的才华

曾经长期关注台湾剧场发展的交通大学社会与人文研究所长刘纪蕙,看过周慧玲的所有作品,也对周慧玲编导风格的跨越存有期待。对于《天》剧,刘纪蕙认为周针对某个世代、族群文化所要探究的议题(issue)企图明显,包括对于性别扮演刻板印象的翻转、身分认同的问题,是出称职也可预测的作品。

然而到了《记忆相簿》,周慧玲展现了令她意外的才华,不仅是在处理议题的层次更为复杂,对于情感记忆的经验呈现,艺术手法也更为成熟,同时保留了许多可辩的(ambiguous)空间让观众思考。例如《记》剧的一条红色电话线,既喻示了生命的脐带,剧中父母与女儿的连结关系,却也象征人际沟通、人的内在与外界的沟通,这条有形的线,串起了无形的生死,明明该是亲密畅通的连系与沟通,却出现无法沟通的胶著与失败。

另外,刘纪蕙认为《记》剧呈现出记忆的流动状态,不仅是角色个人简单的意识转换,单一的叙事观点,而能从不同的角色身分位置(position)与时间点,反映出历史的吊诡与复杂性,同时,周慧玲对于剧中姐妹、女性的情感也刻划得十分细致而动人,令她印象深刻。(杨莉玲)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