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是花都,是时尚之都,是文化之都,同时也是剧场之都。几位剧场史上有名的导演,迄今都以巴黎为根据地,像莫努虚金与彼得‧布鲁克,他们的剧场已经成为表演艺术观众拜访巴黎时的「朝圣之地」。
在巴黎时,我最常搭乘的地铁是一号线,住在一号线的Nation站附近,往西坐到底站是包含了新凯旋门拉德芳斯整片的新建筑群,往东坐到底站,是凡仙城堡站(Chateau de Vincennes),出了捷运,换搭一班公车,直接驶进凡仙森林,这班穿越森林的公车,将会来到举世闻名的阳光剧团的所在地Cartoucherie(弹药库)的入口。
阳光剧团的铁皮屋与莫努虚金的净琉璃
在这个看起来像是三连栋铁皮屋的户外庭园,买了一百五十法郎的门票,走进之后一边有餐点一边是卖节目单,而剧场是在其中一栋铁皮屋内。屋顶像是雾面的波浪板,原本以为是采自然光的照明,心中还暗自担心,看不到灯杆万一演到一半太阳下山该怎么办?没想到这类似日光的照明其实具备了相当的高科技,可以变化出类似剧场灯光的种种效果,却又具备日光的质感。
那是一九九六年的夏天,莫努虚金改编莫里哀的《伪君子》,以她一贯以东方元素颠覆西方经典名作的手法,夸张的化妆与演员肢体,有点儿像上回来台北演出的《两根老柴玩游戏》。
今年法国系列的重头戏.「法国阳光剧团《奥德赛—最后的驿站》」因故取消。莫努虚金曾数度来台,台湾的观众还是失之交臂,没有眼福亲眼目睹这个法国导演的丰采。
不过阳光剧团也开始制作发行DVD了,目前买得到的有一九九九年演出的TAMBOURS SUR LA DIGUE,一片廿八欧元,这出戏模仿日本的人形净琉璃,原本净琉璃是偶戏的一种,偶大约半个人高,一个偶通常需要两个到三个身著黑衣的操偶师控制,一个负责执偶与偶的右手,一个负责左手与脚,较复杂时就需要第三人的帮忙,因为人形偶没有表情变化,完全靠执偶师,以偶的的肢体取代细微的感情转折,以手拭泪表示伤心,以手掩嘴表示偷笑,同时也能表现武士持刀的气魄与收刀入鞘的架势。
人形净琉璃维妙维肖,几乎能模仿真人,而莫努虚金却反其道而行,用真人来模仿净琉璃,一样模仿得维妙维肖,要不是眼神转来转去,一开始还真不容易发现破绽,每个偶后面仍然搭配一个黑衣执偶师,音乐部分一点儿也不含糊。而「伪君子」的DVD也即将发行,可一饱观众眼福,弥补此次的遗憾。
巴黎第十区的彼得‧布鲁克与《摩诃婆罗达》
在巴黎另一个知名的欧陆名导是彼得‧布鲁克。来自英国的他,因长期于英国皇家沙士比亚剧团重新诠释搬演莎剧而闻名。不过七○年代后布鲁克将工作基地转移到巴黎第十区的Bouffes-du-Nord剧院。
明年将满八十岁的布鲁克曾导过电影《苍蝇王》,也曾将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摩诃婆罗达》搬至亚维侬戏剧节演出,描述印度起源的神话:国王在树下睡著,梦见皇后而痛快梦遗,用树叶拾起精液,令老鹰啣给皇后,老鹰路上遇袭,树叶掉落河中,被鱼吃掉,渔夫捕鱼,……辗转孕育生出了印度的起源,后因家族分裂,有修历经大战与统一。上演时从日出演至日落,让世人明白了印度的传统故事。编舞家林怀民曾将该剧剧本译为中文由时报出版社出版。
后来彼得‧布鲁克与美国演艺学院合作,让此戏变成电影版,当年曾经发行LD,整整七面,我也是由日出看到日落,吃了两餐才看完,浩大的战争场面,电影的格局完全不如书本的想像空间。
图书馆里有《摩诃婆罗达》一百六十六分钟的录影带精华版。同时图书馆也有彼得‧布鲁克导演德国剧作家彼德‧怀思(Peter Weiss)的《马哈╱萨德》Marat/Sade的LD。
布鲁克的偶像—波兰的冈多
当布鲁克红遍欧陆时,有人访问他,问他心目中最伟大的导演是谁?他回答:「是冈多。」
冈多(Kantor Tadeusz ,1915-1990)是波兰小剧场的导演,实验风格强烈。
记者跑去访问冈多,问他心目中最伟大的导演是谁?
冈多回答:「是我!」
图书馆里有一卷冈多的的纪录片,有他作品片段的呈现以及访谈,他真是一个充满著自信的导演,引用他的话:我的每一部作品一定比前一部作品好。
但要不是因为彼得‧布鲁克,我也不知冈多是谁。
表演艺术图书馆馆藏
V03715m, V03716m The Mahabharata 166m color
L000974 Marat/Sade 115m color
V02554m The theatre of Tadeusz Kantor 16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