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莫努虛金

相關文章 12 篇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歡慶20 兩廳院二十歲了!

    青春正盛的兩廳院,如何立足亞洲,放眼國際? 本刊特別專訪藝術總監平珩,並深入探討大陸、新加坡劇院現況 為讀者帶來第一手觀察,剖析兩廳院在亞洲劇院中的競爭優勢 二十年來,百萬觀眾見證了無數場表演的感動 這台前台下,幕前幕後,各自精采 且讓藝術家朱宗慶、賴聲川、漢寶德、雷驤告訴你,他們與兩廳院的共同回憶 歡慶二十,兩廳院為觀眾帶來與世界同步的藝術能量 莫努虛金、菲利普.格拉斯、鈴木忠志、碧娜鮑許等大師,齊聚兩廳院。 本刊嚴選今年度十大重頭戲,要你好看! 乘載著文化藝術的夢想,領著表演環境向前翱翔 如果兩廳院的過去,你還來不及參與,現在,你可以更靠近它一點!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 陽光劇團演出50周年團慶大戲《馬克白》,劇院內部換上莎翁畫像。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劇團與陽光劇團演出 見證世界戲劇交流史

    布萊希特與「柏林劇團」於首度在巴黎演出《勇氣媽媽》的六十年後,重回舊地再演此一經典;今年歡慶創團五十周年的陽光劇團,在莫努虛金帶領下演出《馬克白》。上述兩位劇場大師與兩大劇團在發展歷程中,都接受過東方戲劇藝術的啟發,也回過頭去影響東方戲劇的變革。這個秋季的巴黎劇場,見證了世界戲劇文化之間的對話歷程。

    文字|羅仕龍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擁抱世界

    知名的法國陽光劇團導演莫努虛金說:「戲劇是東方的。」在陽光劇團裡,莫努虛金從亞洲傳統劇場如能劇、歌舞伎、京劇汲取形式化的亞洲戲曲,去改變她所認為「咄咄逼人」的西方劇場。 義 大利人尤金諾.芭芭是上世紀七○年代現代劇場的異數,十八歲從軍校畢業離家之後,三十歲之前以異鄉人的身分在歐陸各國、及印度旅行、學習。在波蘭,與劇場 大師葛羅托斯基學習認識身體的文化源頭;旅行則讓他看到跨文化的繽紛,並在跨文化劇場裡化尋找共通性,他所提出的「劇場人類學」理論,使表演融匯了多元文 化,演員在訓練裡認識異文化,也因為學習異文化而更認識自己,然後轉化為自己在劇場裡的創造性。 莫努虛金和尤金諾.芭芭都從異文化裡去認識世界,再找到自己的位置。但如果沒有被一個更開闊的環境接納,這條戲劇的路會走得更辛苦。 閱 讀這一期由李立亨與彭雅玲兩位劇場人所寫的關於尤金諾.芭芭與他所創立的「國際劇場人類學學校」,對於尤金諾其人與其戲劇理論,都有深入而切身的分析與描 述。但我依然不太滿足於這樣高山仰止式的文章,特別去注意到,為什麼這樣一個小規模、當年也還未見前景,而且是由一位外籍人士創立的小劇團,位於丹麥西部 小城市赫斯特堡(Holstebro)市政府會接納它成為在地的劇團,而且從此三十年間,讓求藝者、求道者及國際劇場大師們從此絡繹不絕來到。 我 去查看赫斯特堡的資訊,赫然發現這個以工業及貿易為主的丹麥西邊的小城市,面積比台北市略大,人口卻只比恆春鎮略多,卻在三十多年前就開始進行文化扎根的 基礎工程,六○年代赫斯特堡市長認為,藝術應該在街角而不僅在只有假日才有人潮的博物館而已,購入瑞士超現實雕刻家賈克梅第(Alberto Giacometti)的作品當作街角的公共藝術,到今天,赫斯特堡的許多街角都可以看到各種雕塑藝術品;而除了歐丁之外,赫斯特堡還擁有丹麥最優秀的芭 蕾舞學校及音樂學院,這裡是知名編舞家彼德‧休福斯(Peter Schaufuss)的家鄉,而丹麥皇家管絃樂團有百分之五的樂手來自這個小鎮。 擁抱藝術,而且是擁抱世界上的各種藝術,當我們還在思考教科書文言文與白話文的比例問題時,赫斯特堡在三十年的想法,也許是《PAR表演藝術》的讀者們可以參考的例子。

    文字|盧健英
    第159期 / 2006年03月號
  • 莫努虛金
    表演.映象 STAGE & SCREEN

    在巴黎,看見世界級劇場導演

    巴黎是花都,是時尚之都,是文化之都,同時也是劇場之都。幾位劇場史上有名的導演,迄今都以巴黎為根據地,像莫努虛金與彼得‧布魯克,他們的劇場已經成為表演藝術觀眾拜訪巴黎時的「朝聖之地」。

    文字|田國平
    第141期 / 2004年09月號
  • 法國自由僱員抗議者,手持抗議板上寫著:「藝術家被扼殺,國家付出代價。」
    文化生態

    這個夏天,法國沒有藝術節

    拒絕上台演出、犧牲自己的工作工具與剝奪觀眾參與文化等說法,對抗爭者而言都毫無意義,除了攸關抗爭者專業生存、討論法國文化定位及「社會選擇」等等這三項運動訴求。如果演藝界自由僱員沒有贏得第一個訴求,至少六月底以來的遊行及罷工,大幅度提高了藝術和文化在傳播媒體上的能見度,並揭露了社會藝術和文化的位置問題。

    文字|蘇真穎
    第129期 / 2003年09月號
  • 巴黎

    流亡者的巨幅畫卷

    陽光劇團團長兼導演莫努虛金的戲劇既非虛構的故事,也不是劇場和現實的並列,而是現實的戲劇化。《最後的驛站(奧德賽)》是她數月來風塵僕僕,從桑軋特到澳洲,與難民會面的成果。從二○○一和二○○二年間收集到的上百件真實敘事──個人奧德賽──構成本劇的內容。

    文字|蘇真穎
    第127期 / 2003年07月號
  • 在莫努虛金的帶領下,陽光劇團的作品一直關心世間的苦難。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大帳篷裡 共築一場《浮生若夢》

    拯救需要劇場的你!—莫努虛金與陽光劇團

    自從一九六四年成立陽光劇團以來,莫努虛金一直試圖為劇場指出一個新方向。此方向就是東西方傳統表演藝術的交融,而在莫努虛金的帶領下,陽光劇團的作品一直關心世間的苦難,莫努虛金替那些需要劇場的人發言,她知道他們在求救:「我被醜陋籠罩,快帶美來戰勝它。我已被仇恨統治,請用愛的力量來釋放我。」

    文字|耿一偉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 陽光劇團彈藥庫劇場外觀
    特別企畫 Feature 深入陽光 在陽光劇團的一千八百二十五個日子

    我看到的莫努虛金與她的陽光帝國

    於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求學期間,謝宜靜因緣際會加入陽光劇團,在《河堤上的鼓手》、《奧迪賽最後的驛站》兩個製作中擔任音樂設計尚-賈克.勒梅特的助理,前後時間長達五年。謝宜靜接受本刊採訪,除了談及陽光劇團的營運模式,也提到外界對其「同工同酬」的誤解,以及該團因獲取龐大資源而受到的爭議。採訪時,謝宜靜透露,因莫努虛金的霸道獨裁和專橫,讓許多團員在離開陽光劇團之後,都有所謂「莫努虛金情結」,包括她亦然。

    文字|謝宜靜、廖俊逞、鄭尹真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 終於,莫努虛金帶來了陽光劇團。喧囂紛擾的自由廣場上,搭起一座白色的巨大帳篷,上演一齣長達六個半小時,如碎花拼布般,從六百個即興片段中,所挑出來的四十個 人生場景。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那些因《浮生若夢》而燃起的靈光 致莫努虛金

    浮生雖然若夢,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陽光劇團在台北,為劇場觀眾激盪出的波濤,也許會如《浮生若夢》擷取人生關鍵片段的創作概念,成為某些人生命中的關鍵片斷。透過影像,透過隻言片語,我們向帶來這一切的陽光劇團與莫努虛金女士,深深致意。

    文字|廖俊逞
    第182期 / 2008年02月號
  • 陽光劇團新戲《未竟之業》演出時的大廳,身著百年前服飾打扮的演員,正在招呼吃飯喝酒的看戲觀眾,正面大牆則是劇中電影情節的冒險旅程地圖。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陽光劇團《未竟之業》 借古諷今理想熱情不再

    離上次作品《浮生若夢》發表四年後,陽光劇團的新戲《未竟之業》Les naufrags du Fol Espoir 終於在今年二月三日舉行首演,這個眾人引領期盼許久的四個小時大戲,推出後果然又引起一陣劇場旋風,上演都已經快兩個月,至今媒體還是佳評如潮、推薦不斷,看來大師莫努虛金的作品,已經不單只是場戲劇演出,簡直是拋出一個可以引起眾人討論的社會議題了。

    文字|謝東寧
    第208期 / 2010年04月號
  • 《魔鬼的日子》劇情從一個理髮師傅和她的兒子開始,因為無法替個人剃鬍,生意一落千丈,年輕兒子的愛情也遭監禁。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阿富汗小陽光劇團 演出《魔鬼的日子》

    在本屆的「首步藝術節」中,最令人矚目的演出,是來自阿富汗的青年劇團Aftaab Theatre,Aftaab在波斯語的意思就是「太陽」(中譯「陽光」),這個與陽光劇團同名的劇團,不但是阿富汗境內唯一的現代劇團,並由莫努虛金與陽光劇團一手推動。他們的作品《魔鬼的日子》,用年輕人的觀點,說出了來自本身及親友的悲慘故事。

    文字|謝東寧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 薛候在亞維農戲劇節的導演演出,德扎爾特所飾的哈姆雷特在墳場一景。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莎士比亞在歐陸

    莎士比亞在其自成一格的戲劇世界中,不斷向現代人提出挑戰:如何才能做出比前人更好的成績?

    文字|楊莉莉
    第4期 / 1993年02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戲劇(曲)

    愛樂劇工廠20周年 改編音樂劇《新龜兔賽跑》全台開跑

  • 書信體

    場面調度I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今秋藝術節:回到日常,創造留下來的選擇

  • 音樂

    以為遺忘的事物,耳朵會替你記得

    自由擊《20伍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