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真正明白契诃夫的功力,是看到路易‧马卢导的《泛亚在四十二街》,只是一般的排练,剧本的魅力,加上史氏表演论的演员,紧紧地抓住观众的视线。
一群日本女子高校的演剧社,为著校庆时的公演,紧锣密鼓地排练著《樱桃园》……。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与契诃夫相关的电影,中原俊导的《樱之园》。当时关心的是:穿著制服的日本女子高校生要如何排戏?「樱桃园」只是幌子,为什么要砍树,怎么也不关我的事。
今年是契诃夫(Anton Chekhov,1860-1904)逝世一百周年,我也早明白樱桃园里人性的挣扎与失落,但每回看《樱桃园》,脑袋里想起的都是日本女子高校生。
《泛亚在四十二街》让人见识剧本功力
让我真正明白契诃夫的功力,是路易‧马卢(Louis Malle)导演的《泛亚在四十二街》Vanya on 42nd Street,一群人也许是约好,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聚在纽约百老汇四十二街,一起去新阿姆斯特丹剧院,看《凡尼亚舅舅》的彩排──甚至不应该说是彩排,只是一般的排练,演员是穿著牛仔裤,没有化妆,舞台上只是简单的桌椅,完整舞台演出,还包括中场休息的暗场。
观众能忍受只是演员在舞台上的念白读剧吗?但是奇怪的是,契诃夫剧本的魅力,加上这批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方法论的演员,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视线。没有化妆、没有戏服,没有灯光的变化,也没有舞台,光是演员读剧,就能激发观众的想像,即使故事的背景是在一百年前的俄国,我们依然清晰凡尼亚舅舅的处境。
契诃夫看来松散,离心式的剧本结构,在史氏导演方法的凝聚下,是如此天作之合,在离心与向心之间,将所有的张力发挥得嘟嘟好!
路易‧马卢让吃饭聊天也可以很好看
两厅院图书馆有《泛亚在四十二街》的DVD,编号是DV00925。同时还有马卢另一部同样形式的电影My Dinner with Andre,编号是DV00850,两个人约好进入一家餐厅,点菜吃饭,边吃边聊,聊著艺术与生命,一百分钟,刚好是吃顿晚餐的时间。即使如此,在马卢镜头的运用下,显得紧凑而好看,甚至有影评将其评为写实主义的代表作。
《泛》在一九九四年拍摄完成,这一年对于纽约百老汇是深具影响的一年,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之一的迪士尼,在这一年跨界经营百老汇,推出《美女与野兽》,买下了新阿姆斯特丹剧院、一九九七年推出《狮子王》、以及随后的《阿伊达》,大受欢迎的程度,让这年成了韦伯与迪士尼在百老汇势力消长的一年。
四十二街的新阿姆斯特丹剧院
《泛》排练时剧院正在重建中,由以后现代主义闻名的Hardy Holzman Pfeiffer 事务所负责。
Hardy Holzman Pfeiffer事务所最大的成就在于重建剧场,保有传统而加以创新。最有名的案子,便是「下一波艺术节(Next Wave Festival)」布鲁克林音乐学院里的百年小剧场,在原本看来即将塌陷颓圮的旧剧院,以最新的建筑技术补强,陈旧的爱奥尼克柱式搭著与外露的RC钢骨,和谐地共存于剧场之中,成了看戏时一番新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