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国光京剧团带著《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到上海演出,造成轰动。(陈建仲 摄 国立国光剧团 提供)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京剧驻颜术

卸下传统包袱 注入青春秘方

国光京剧团为老京剧找到新灵魂

传统产业讲求改造升级,面临老观众凋零的京剧也得找寻第二春。卸下传统的包袱,摆脱LKK的印象,国光京剧团为老剧种注入还魂丹,不管在剧目创新,或是行销手法上,都频频向年轻观众招手。二十一世纪的京剧,正焕发著青春味。

传统产业讲求改造升级,面临老观众凋零的京剧也得找寻第二春。卸下传统的包袱,摆脱LKK的印象,国光京剧团为老剧种注入还魂丹,不管在剧目创新,或是行销手法上,都频频向年轻观众招手。二十一世纪的京剧,正焕发著青春味。

去年十月下旬,国光京剧团带著《天地一秀才》、《王熙凤》两出戏到上海、北京。《天地一秀才》上海首演当天,天蟾剧院的逸夫舞台坐满了九成,从白发苍苍的老戏迷、票友,到时髦流行的年轻观众,都等著看来自台湾的「思维京剧」。当地剧场工作人员表示:「大陆剧团就算是送票也不见这样的盛况,尤其有为数极多的学生进入剧场,更难得。」

演出后,戏成功地满足了大陆观众挑剔的胃口,演员一再谢幕,可观众们还是迟迟不肯离去,席间的掌声更是响了好久好久。一票激动的年轻观众,脸上写满了兴奋,冲到前排,不停地朝台上挥手,行动表达了他们对台湾出产的京剧,由衷热爱。一名上海交大的学生说:「台湾的创意征服了他们。」

同样地,这出戏大前年在台湾演出时,整个剧场有一半以上都是大专青年学生,落幕后也是回响不断,许多人在网路讨论区上,抒发他们悲喜交杂的观后情绪,有学生直接写mail给国光艺术总监王安祈,说这戏看得他「边看边笑,笑不可支时,突然背脊发凉,感到自己正嘲笑著人的局限、生命的无奈,顿时两行清泪流下来。」

国光新编京剧跟得上年轻人快速的脚步,无论是台湾大学生的巨大共鸣,或是对岸年轻学子口中的「台湾创意」,或许都可解读为国光这些年在戏曲现代化,开发新观众的创新课题上,所累积的创作经验,具体在舞台发酵。

要观众不懂西皮二黄,也看得津津有味

国光艺术总监王安祈说,新一代的观众,他们对京剧艺术可能完全没有认识,这些年轻人搞不清梅、尚、程、荀,分不清西皮二黄,我们很难奢望他们人人会哼上两句「苏三离了…」,但是比起老一辈的观众,他们更容易随著剧情翻迭推衍,悲喜形于色,放松地入戏。现代京剧无关流派,整体剧场表现显得更重要。

今天走进剧场的观众,他们可能不是京剧「戏迷」,而只是广泛地「艺文爱好者」,因此,众声喧嚣的年代,京剧不仅要跟其他传统戏曲竞争,跟其他表演艺术竞争,更要跟五光十射的娱乐媒介抢观众。王安祈相信:「京剧的优势,不仅凭借它精湛的唱念做打,更因为精湛表演是述说有趣又深刻故事的有力手段,若再加上以鲜活的叙事技法刻画人性,便有可能成为具现代感的好戏,而一出好戏,就能抓住一些观众,持续推出符合现代人情感依托的好戏,就是让京剧年轻化的不二法门。」

就像一位从事教职的观众说,现代观众看京剧跟老戏迷看门道不同,在乎的是这部戏当中,感动了自己没?好比他其实根本不在乎在村上春树小说《人造卫星情人》中,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被误译为「协奏曲」。

因此,国光的戏曲舞台上,没有大道理的揭示,没有歌功颂德、教忠教孝的严肃主题,类似《李世民与魏征》君正臣贤的故事,竟有男女恋爱相交的情感韵味;《天地一秀才》把人生实境摊给观众看,喟叹与无奈居多,但掺杂圆融、幽默的观照,悲喜交融原就是人生况味;《王熙凤大闹宁国府》著重人情世态的描摹,王熙凤机关算尽,表面上稳操胜券,然而满场笑声的背后却弥漫著一股「苍凉」,女性的悲哀无须多言,台下观众自然心有共感。

走进小剧场,开发创意新天地

就形式而言,京剧严谨的程式是丰厚的文化资产,但是如果想要开创一些新路,丰富的资源就有可能是沉重的包袱。如何让年轻人在没有戏曲相关知识下,也能自在欣赏?王安祈提出了让京剧走入小剧场,让场域成为一种策略,规避京剧传统的策略。

以往戏曲被现代戏剧挪用,是「客」,国光的「京剧小剧场」,戏曲人反客为主,长期跨传统、现代两界的京剧导演李小平说,就导演的立场来说,他期待从看似「定型」的传统程式中,颠覆再颠覆,再探新的表现可能。王安祈认为,颠覆的对象,不仅是题材、文本、内涵意旨的实验性,更包含表演形式的多元尝试。

转进小剧场,京剧专卖年轻人,一大批现代看来迂腐的「文化遗产」,经过现代眼光的品管包装,重新出土。去年在国光剧场推出的「休妻、借妻、诈妻」三小系列,让年轻人以新的角度亲近经典。以其中一出改编自梅派《御碑亭》的《王有道休妻》为例,王安祈说:「从小就常看这戏,一直也没觉得什么不对劲,直到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这故事,才惊讶地发现,这么一出正工青衣戏,竟成了年轻人心目中的爆笑喜剧!一时之间好尴尬啊!」

新编戏直探女性情欲,跨出京剧大步

王安祈以「嘲弄」与「重探」笔法重写《御碑亭》,一方面用嘲弄的笔调写丈夫王有道迂腐的行为,另一方面思索女性内在:孤男寡女,共处一局促小亭,女人发现被男子「偷窥的滋味」,心中感觉又是如何?导演手法上,李小平将剧中妻子一分为二,本尊是恪守妇道的古代妻子,分身则是潜意识中情欲流动的现代女子,亭子则拟人化地成为说书人。在学者张小虹看来,《王有道休妻》的绝妙之处,并不止将情欲的流荡放回了道貌岸然、严守礼教的《御碑亭》,也不只是用古代妻子叠合现代女子,让女人的身体与声音,打开原有父权价值道德系统的封闭,而是京剧第一次这么长驱直入,深探男女情欲的吊诡性。

给传统经典改头换面,有人抱持肯定态度,也有保守派不以为然,大呼「让传统回归传统,现代就留给现代」,更有小剧场熟客直批创作手法过于老套。然而京剧小剧场初试啼声,就引起高度讨论,对本土当道、昆曲风行的双面夹攻下,已经被「漠视」一阵子的京剧,不也是好事一件,况且步伐跨得大,跌跤的风险原本就高,后续仍有很大的施展空间。

 

 

登陆西门町,京剧瞄准年轻族群

除了在创作上的驻颜有术,走出剧场,国光直接抢滩年轻人的地盘──西门町,和年轻人混在一起。下班时间,走进位于西门町的中山堂广场前,只见萃京剧肢体之美的山膀、云手、穿掌、整冠、鹞子翻身等基本功,编成一套面向普通大众的瘦身动作、京剧名伶卸下戏服浓妆,衣著简便,领著一群下了班的民众,做起生活化的京剧健身操。和现场年轻人的街舞、嘻哈音乐、滑板融成西门町的特殊风景,京剧这时候变得很「另类」。

这是中山堂堡垒咖啡厅的邀约,策划人黄寤兰慧眼识京剧,让戏曲跟上时下流行的塑身风潮。抱著好奇心态来参加的民众说,小时后跟著爸爸在国军文艺中心看京剧,虽然看不懂,但总觉得京剧的身段很美,这些年常看国光的戏,愈看愈有心得,网路上发现「京剧健身操」的活动,便好奇京剧的唯美身段如何运用在日常生活,上过几堂课后,发现真的很新鲜有趣。

推广列车不断,扎根开发新观众

另一方面,国光在针对教师以及国中、小学生的推广工作也从未间断,国光副团长钟宝善表示,「送戏上门」、「艺术直达列车」、「台前幕后」、「校园巡演讲座」等活动,引领门外汉进入戏曲世界,而这些推广都具体反映在国光这些年的公演票房,不仅量的成长,质的部分也达到年轻化、向下扎根的企图。钟宝善指出,根据统计,国光的年度公演,年轻观众占了六成以上,而一般视为死忠京剧迷的老票友,则维持在一成左右。
  一九七○年代前台湾京剧正值盛世,戏迷欣赏水准很高,但可惜地,那是一个封闭自主的时代,现在京剧的文化运势大不如前,一直都是京剧代言人的王安祈说,「京剧美感境界居然没人认可它」,让她深感不平。不过,仍怀抱希望。昆剧至少没落了一百年,一百年后「死而复生」,她相信透过年轻化的策略推销,台湾京剧一定可以走出当前「最困难的时候」,找回「黄金时代」。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